- 19.88 KB
- 2021-04-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态环境局 2020 年工作总结和 2021 年
工作计划
2020 年,在省生态环境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市委、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 市生态环境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视察广东、xx 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持以习近
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
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以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为工作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
质量为工作核心,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为工作保障,坚
决打好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取得了较好
的工作成效。2019 年 12 月 19 日,广东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
部通报,xx 在 2018 年度全省环境保护责任暨污染防治攻坚战考
核评为优秀。现将我局 2019 年工作总结及 2020 年重点工作计划
报告如下:
一、xx 市 2019 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
2019 年,我市空气质量主要指标稳中有进,NO2 和 SO2 污
染物浓度均值同比下降,PM2.5 污染物浓度达到 25 微克/立方米,
达到世界卫生组织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率为 86.6%,在
全国 168 个重点城市排名前列。全市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地表
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 66.7%,符合考核目标要求,没有劣
V 类水体,9 个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100%。全市
土壤环境安全状况总体稳定,未发生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
再开发利用不当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区域环境噪声值符
合国家标准,危险废物管理规范有序,辐射环境安全可控。
二、2019 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推进蓝天保卫战
一是深化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全市 13 轮次累计排查
“散乱污”企业(场所)1014 家,按照“关停取缔一批”“整合
搬迁一批”“升级改造一批”要求,实施动态销号整治 996 家。
二是推进工业锅炉整治。推进工业“煤改气”,实施重点工
业企业 4 台 35 蒸吨以下燃煤锅炉以及陶瓷行业 20 条生产线“煤
改气”改造,受天然气供应影响,陶瓷行业现有 12 条生产线通
气使用;推进 35 蒸吨以上燃煤锅炉、钢铁企业烟气超低排放改
造,全面实施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专项整治,加快完成集中供热
重点项目,全市集中供热量占已实现供热区域供热总规模比例达
到 70%以上。
三是推进 VOCs 治理。在全市机动车维修行业推广“绿色涂
装”,推动 VOCs 重点企业“一企一策”综合整治,累计减排 VOCs
约 6800 吨,建成金湾区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气体污染精准管控
系统和高栏港区有毒有害预警系统,全市共有 17 家化工、合成
树脂等行业企业应用“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通过“一
企一策”综合整治,全市减排 VOCs 约 6800 吨。
四是加强移动源治理。开展柴油车污染专项治理行动,全市
累计建成 5 套机动车遥感监测站点,通过路检、停放地抽检监控
轻重型柴油车尾气排放情况;划定了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
区,建成使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管理系统,全省率先实施
非道路移动机械标志管理;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全市公交电动
化率达 100%,2019 年 8 月起所有新增、更新出租车将全部使用
新能源车型。
五是不断增强扬尘治理力度。印发建设工程施工扬尘、运输
扬尘污染管理、道路洒水等技术指导文件。全市 578 个在建工地
安装了扬尘监控系统。禁止露天焚烧。对城区主干道开展 16 小
时深度保洁,提高清扫保洁标准,全市建成区道路可实施机械化
清扫总面积 3997 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面积为 3797 万平方米,
机械化清扫率 95%。
(二)着力打好碧水攻坚战
一是聚焦国考断面达标攻坚。印发实施《前山河流域水环境
综合治理攻坚方案(2019-2021 年)》,结合河长制实施前山河流
域河渠精细化管理、推进旧村改造和截污纳管、黑臭水体整治、
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等工作。强化跨部门跨区域
联合执法,联合市水务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等单位开展河
长制湖长制工作督查检查,联合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六次前山
河流域跨界交叉执法检查;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前山河流
域 191 个入河排污口、87 家“散乱污”企业(场所)已完成整
治,在全省率先完成重点流域(我市为前山河流域)涉水企业固
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强化水质监测,将前山河流域入
河口(排洪渠)监测断面增设到 24 个,对 17 条黑臭水体(包括
已完成治理的 7 条水体)设置监测断面,每月监测水质并通报数
据。
二是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
设,已基本完成所有水源保护区界标、警示标志和宣传牌等设立
和整改以及全市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设施建设工作。使用水源遥
感执法 APP 等卫星遥感技术对水源地开展执法监管,经复查,23
个已完成整治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未见“死灰复燃”。
三是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组织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和清
理整治,摸清我市入海排污口底数,全市共 104 个入海排污口,
全部建立监管台账并实施动态管理,针对其中 86 个非法或设置
不合理排污口,组织各区制定清理整治和补充备案方案,目前,
53 个非法或设置不合理排污口已完成整治,达到时序要求。
四是加强问题河涌及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发布市总河长 1 号
令,全面开展全市河湖“五清”专项行动和全市 53 条问题河涌
(渠)、17 条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制定实施 12 个指导性文件,
按照“一河一策”“一库一策”推进地表水环境整治。综合采取
截污工程、排污口整治、分散式处理、清淤、生态补水等工程措
施,全力推进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17 条黑臭水体其中 16 条完
成“初见成效”评估。
(三)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
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全市完成了 343
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采集、风险筛查和质量控制工作,印发
了《xx 市工业企业地块再开发利用环境管理技术指引》,建设用
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工作,在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
统中建立了疑似污染地块名录,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建三部
门保持信息共享,开展联合监管,经调查,全市暂未发现污染地
块。公布了 27 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督促相关企业建
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制定并实施自行监测方案。
(四)强化固体废物规范化处理处置
印发《xx 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进一步规范 xx 市危险废物集中
处置利用设施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聚焦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和
本地需求,指导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利用设施布局建设。开展危险
废物摸底调查及规范化管理服务项目,项目成果已通过专家评审
会验收;在全市规划建设一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重点工程项目,
加快解决我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结构性不平衡问题,其中,xx
市绿色工业服务中心项目已完成填土及勘察工作;xx 市环保生物
质热电工程一期项目稳定运行,二期项目 1 号汽轮机吊装完成,
1、2 号余热锅炉已完成水压试验,主体工程进度完成约 90%,
金湾区资源回收利用中心已完成立项,高栏港区建筑受纳场、横
琴建筑垃圾填埋场正在开展前期工作。xx 科创环境资源有限公司
300 吨/天污泥协同处置技术应用项目通过环评验收,已具备接收
污泥处理能力。
(五)推进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
制定《xx 市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固体废
物环境问题专项督察暨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已
通过省政府批准。组织督促各责任单位开展整改工作,目前,中
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涉及我市的 9 项整改任务和“回头看”
的 9 项,固废专项督察的 8 项整改任务均在持续推进。斗门区已
完成所有位于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清拆工作。2016 年中
央环保督察交办案件 44 宗、2018 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
办案件 117 宗、2018 年省环保督察组去重后转办案件 130 宗均
已全部办结,办结率 100%。
(六)持续深化生态文明领域改革
初步构建 xx 特色 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试
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印发《xx 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
革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国家和省改革方案,明确适用生态环
境损害赔偿的情形,并将“应急处置、环境监测、制定修复方案、
修复效果后评估、律师费等合理费用”列入赔偿范围,力争做到
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困局。按照省生态环境
厅统一部署,以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为工作平台,开展“三线
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
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工作,建立全地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落实机构改革部署,有序完成职责划转及人员转隶工作,优化干
部结构,整合力量,成立了东、西部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生态环
境技术中心,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不断优化。
三、存在问题
(一)臭氧和 NO2 污染相对突出。2019 年 1 月、7 月、9
月和 11 月是我市空气质量波动比较明显的月份,其中 1 月以 NO2
超标为主,7 月、9 月、11 月以范围广、时间长、污染程度较重
的臭氧污染为主,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需从以颗粒物控制为重点向
颗粒物防控、氮氧化物与 VOCs 协同控制并重的方向迈进。
(二)石角咀水闸国考断面水质未能稳定达标。1-9 月断面
水质为Ⅳ类,1-10 月断面水质为Ⅴ类,1-12 月断面水质为Ⅳ类,
主要原因为生态补水不足以及截污工程未达预期效果。加上受海
水潮位及磨刀门水道盐度限制,石角咀水闸未能及时开闸换水,
使得前山河流域水环境容量变小,加剧沿岸污染物排放的叠加效
应,致使水质容易变差。另经分析南沙湾断面、前山码头断面及
石角咀水闸国考断面氨氮数据显示,推进的截污工程治污效果仍
未明显显现,治污效力偏低,暂未能达到水质提升目的。目前,
断面仍有出现水质恶化、氨氮超标的可能。
(三)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据统计,我
市目前仍有焚烧处置残渣、含锌、铬废物等少数危险废物没有相
应的处置能力,废有机溶剂、有机树脂废物、废酸等产生量较大
的废物需要外市经营单位协助解决,虽然已根据全市危险废物处
置需要规划建设 5 个固体废物处置项目,但目前这些处置项目都
在推进,在这些项目建成投用前,我市危险废物处置结构不平衡
的问题依然存在。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0 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我局
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
重大历史机遇,不打折扣完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各
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加强与湾区城市生态环境信息互通互联,
积极推动珠澳、深珠等区域环保合作,坚持创新驱动,突出精准
治污,推动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一)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目标
1.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积极参与珠三角区域联防联控,前
瞻性谋划 2020 年重点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组织有关部门、
区政府重点管控前山、吉大、斗门、唐家、横琴、金湾和高栏 7
个关键区域的污染源,聚焦特征污染物分类组织落实针对性、科
学性、可操作性强的治污措施。坚持总量控制和工程减排并重,
加快推进 VOCs 重点监管企业“一企一策”综合整治,强化源头
控制、过程监管和末端治理。加强污染源监测监控,全面推进全
市涉 VOCs 重点排污单位排放口在线监测系统建设。2020 年底前,
全市范围内基本实现定点汽修企业底漆、中漆环保型涂料替代。
组织推动全市 113 家加油站(海岛区域加油站除外)油气回收在
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和验收。强化氮氧化物污染排放控制,加快运
输结构调整,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出租车。加强高排放非道路移
动机械禁用区监督检查,完善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和环保标
志核发工作。
2.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落实《前山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专项
攻坚方案(2019-2021 年)》有关任务,加快推进前山河流域各排
污口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按照“一口一策”
的要求,分类处置整治。持续加强前山河流域、黑臭水体流域工
业污染源监管力度、监测断面水质监控,会同中山市开展前山河
流域跨界交叉执法。督促有关区政府(管委会)完成富山、高栏
的集中式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推进新青、金湾医药产业园
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继续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违法
问题整改回查,防止已整改问题反弹和新增违法项目。
3.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推进重点行
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管理。
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相关制度,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
壤环境质量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指
导涉危险废物企业规范管理、处置危险废物,严厉打击非法转移
处置危险废物行为。继续推进 xx 市绿色工业服务中心、xx 中盈
环保工业废物综合处置项目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实现补
强我市危险废物处理结构短板,推进本地 100%无害化处理筑牢
基础。
(二)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陆海统筹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陆源治理方面继续对非
法和设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进行清理整治工作,建立重点海域排
污总量控制制度,开展入海河流整治专项行动,保障前山河国控
断面稳定达标;海域治理方面,与农业农村部门、交通运输部门、
海事部门、渔政部门部分别在海水养殖污染治理、船舶和港口污
染治理、海洋垃圾污染防治等方面多措并举,齐抓共管。
2.提升污染防治技术支撑,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建设全省
PM2.5、O3 及其前体物立体化监测网,提升观测分析能力,推进
数据共享和深度挖掘应用。继续开展《xx 空气污染物输送通道及
污染过程气象影响研究项目》,诊断分析典型臭氧污染过程,深
入研究影响 xx 市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传输通道和输送潜在源区,
为重点污染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3.依托“数字政府”建设,大力拓展“互联网+”服务,推
动生态环境数据中心建设工作,加强生态环境数据与健康城市、
食品安全、平安指数等民生项目对接共享。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一是
强化“三线一单”编制成果应用,优化区域环评宏观管理,简化
建设项目环评管理,对生态环境影响小、风险可控的项目依法能
简则简;二是贯彻落实我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社会投资工
程建设项目规划许可阶段并联审批要求,压减项目建设前期审批
时间;三是坚持宽严并济的执法模式,强化依法依规,坚决防止
执法“一刀切”,结合环境信用平台,对守法企业大幅减少监管
频次,无事不扰,使其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