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2021-04-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政教处范文之学生道德、法制、安全教育汇报材料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后备军,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长期以来,我校根据各级部门的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形式,逐步拓展德育工作的载体和领域,不断更新德育工作的手段和方法,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科学规划、精心部署,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根据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以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确定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各个阶段相互衔接,各个层次相互递进,本学年度所做的工作如下:
一、成立法制安全教育领导小组,普法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他们的思想转变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是量的渐进和质的飞跃的统一。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法制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政教处、教务处、共青团、少先队及各年级组等部门负责人任组员。制订了《制止在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工作计划》、《中学小公民道德建设推进计划》、《学生安全知识手册》、《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管理实施措施》、《中学帮差转差规定》等规章制度。领导开展全校的道德法制安全教育工作。要求各班主任从小事抓起,从日常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学生,用法律、法规的标准去教育衡量学生的行为,让全体学生得到法的熏陶。并定期提供本班学生中思想品德恶劣、屡教不改、有不良倾向的典型,进行相互讨论,得出最佳方案进行处理。这样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天天抓,月月抓,就有了量的渐进,在学生思想中形成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是否违反何规何法的习惯,进而形成质的飞跃。
二、运用学校宣传阵地,加强法制安全教育。
要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安全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此我们运用学校的多种宣传阵地,如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国旗下讲话、主题班团队活动等,介绍与在校学生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法制安全知识,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宪法》、《刑法》的一些基本内容,让学生懂得生活在这样一个学校社会环境中,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并且以此影响到每个家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氛围,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有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法律安全意识教育。 1、加强横向联系,依靠社会力量。
我校根据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专门聘请了镇派出所的 指导员等担任我校的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并每学期定期来校给全校师生作有关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学生通过各种案例从中吸取教训。同时还将有关法制安全教育的内容印成《告家长书》发给每位学生家长,形成全社会教育管理学生的良好氛围. 2、开展各种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对全体学生的入学教育活动,特别对初一新生形成了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安全知识教育的严格培训制度。对初二、初三学生还结合思想政治课加强各方面的教育。学校开展了“讲精神文明,树校园新风”的竞赛活动;“遵纪守法,拒绝邪教”学习活动;有关法制安全知识教育主题班团队会。进行了学生法制教育行为规范知识竞赛、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竞赛、学生安全知识竞赛等系列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了有关法制、安全知识的图片展览,加强了学生对法制安全知识教育的感染。 3、表扬先进,转化后进,形成教育凝聚力。
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防止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等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一环,我们学校在制订对后进生教育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后进生的跟踪记载转化档案,从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来进行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各年级排出后进学生重点名单进行在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行为上督导等教育方式加强思想教育、法制安全教育,促进他们的思想行为转化,减少违法犯罪率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并结合对遵纪守法文明学生的表扬,进行正反两方面的交叉教育,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