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2-03-29 发布

2021驻村扶贫故事征文五篇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驻村扶贫故事征文五篇【篇一】26岁的**是**区水利和湖泊局驻**乡联合村精准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从去年3月份开始,这个在城里长大的小伙吃住在农村,整天和村民打交道。“经历过防疫、防汛,走访贫困户、参加过拆迁、**等工作,一年多的精准扶贫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对自己的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提升和锻炼。”这是他对扶贫工作的体会和感受。城里伢和贫困户打成一片17日下午,天空下着小雨。在电脑上整理完相关的资料后,**带着几本扶贫工作手册,前住贫困户家走访。联合村由原叶庙村、淮河村、李湾村合并而成,全村862户,3755人,14个自然湾,精准扶贫89户265人分散在各个村湾。这些扶贫户的家里情况、地址,**都了如指掌。上门入户,如今对他来说,轻车熟路。“刚开始到村里时,入户找人经常迷路,现在去的多了,路已经熟悉了!”一年多的时间,他已经走遍了这里的沟沟坎坎。穿过几个巷子,**敲开了杨家咀湾潘大妈的家门。潘大妈的儿子患有精神障碍,有一个上学的孙子,平时都是她和老伴在照顾。得知小崔来访,潘大妈急忙从邻居家里赶了回来。“小崔,你来了!”看见站在门前的小崔,大妈老远就热情地打招呼。“大妈,您的救助款上个月到卡了,您有时间去查一下。您家种植的水稻因暴雨受灾,保险补贴也应该发下来了。最近家里还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想法……”一坐下来,小崔便和大妈聊了起来,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扶贫工作手册上。“刚开始接触贫困户,入户登记信息时,他们有的比较排斥。可时间久了,他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后,态度改变了。每次入户,他们都会和我说心里话,把我当朋友一样,我们也会尽力,让他们享受到应该有的好政策。”小崔告诉记者,入户走访,不是去应付一个工作流程,而是要有一颗真心和爱心走进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心声,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这才是最重要的。“你诚心对待别人,别人终究也会真心待你,彼此之间没有隔阂,工作也就好开展了!”小崔说。 他是**最年轻的扶贫队员去年3月份,**成为一名精准扶贫队员到联合村报到。“联合村当时是**区贫困户最多的非贫困村,听说我还是**区年纪最小的扶贫队员呢!”小崔说,自己在城里长大,还从没在农村干过工作,下村对他来说十分新鲜,年轻的他总是虚心向队长及村干部学习。“除了精准扶贫工作外,年初的防疫,夏天的防汛,村里的拆迁**等工作,我们也都积极参与。”最让小崔开心的是,工作队来了后,给老百姓办的几件实实在在的民心事:在工作队的努力下,移走了河堤下影响出行和环境的大树,修建了2公里长的路;开展厕所革命,拆除了30多座旱厕,建成了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安装了80多盏路灯;给盲人徐润清兄弟俩建了新房;让孤儿徐慧明上学无忧……“既然选择了当一名扶贫工作队员,就要脚踏实地把这个工作干好,让贫困户告别困境,看到希望,让老百姓都能过好日子。”这是小崔的扶贫感言。【篇二】26岁的**是**区水利和湖泊局驻**乡联合村精准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从去年3月份开始,这个在城里长大的小伙吃住在农村,整天和村民打交道。“经历过防疫、防汛,走访贫困户、参加过拆迁、**等工作,一年多的精准扶贫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对自己的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提升和锻炼。”这是他对扶贫工作的体会和感受。城里伢和贫困户打成一片17日下午,天空下着小雨。在电脑上整理完相关的资料后,**带着几本扶贫工作手册,前住贫困户家走访。联合村由原叶庙村、淮河村、李湾村合并而成,全村862户,3755人,14个自然湾,精准扶贫89户265人分散在各个村湾。这些扶贫户的家里情况、地址,**都了如指掌。上门入户,如今对他来说,轻车熟路。“刚开始到村里时,入户找人经常迷路,现在去的多了,路已经熟悉了!”一年多的时间,他已经走遍了这里的沟沟坎坎。穿过几个巷子,**敲开了杨家咀湾潘大妈的家门。潘大妈的儿子患有精神障碍,有一个上学的孙子,平时都是她和老伴在照顾。得知小崔来访,潘大妈急忙从邻居家里赶了回来。“小崔,你来了!”看见站在门前的小崔,大妈老远就热情地打招呼。 “大妈,您的救助款上个月到卡了,您有时间去查一下。您家种植的水稻因暴雨受灾,保险补贴也应该发下来了。最近家里还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想法……”一坐下来,小崔便和大妈聊了起来,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扶贫工作手册上。“刚开始接触贫困户,入户登记信息时,他们有的比较排斥。可时间久了,他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后,态度改变了。每次入户,他们都会和我说心里话,把我当朋友一样,我们也会尽力,让他们享受到应该有的好政策。”小崔告诉记者,入户走访,不是去应付一个工作流程,而是要有一颗真心和爱心走进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心声,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这才是最重要的。“你诚心对待别人,别人终究也会真心待你,彼此之间没有隔阂,工作也就好开展了!”小崔说。他是**最年轻的扶贫队员去年3月份,**成为一名精准扶贫队员到联合村报到。“联合村当时是**区贫困户最多的非贫困村,听说我还是**区年纪最小的扶贫队员呢!”小崔说,自己在城里长大,还从没在农村干过工作,下村对他来说十分新鲜,年轻的他总是虚心向队长及村干部学习。“除了精准扶贫工作外,年初的防疫,夏天的防汛,村里的拆迁**等工作,我们也都积极参与。”最让小崔开心的是,工作队来了后,给老百姓办的几件实实在在的民心事:在工作队的努力下,移走了河堤下影响出行和环境的大树,修建了2公里长的路;开展厕所革命,拆除了30多座旱厕,建成了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安装了80多盏路灯;给盲人徐润清兄弟俩建了新房;让孤儿徐慧明上学无忧……“既然选择了当一名扶贫工作队员,就要脚踏实地把这个工作干好,让贫困户告别困境,看到希望,让老百姓都能过好日子。”这是小崔的扶贫感言。【篇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贫困地区更是如此。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目标,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积极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持续加强学生资助规范管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点亮了无数家庭通向美好未来的路灯,照亮了无数家庭实现梦想的征途。雪中送炭,农家孩圆大学梦“感谢教育扶贫政策,没有这些好政策,靠我们家的收入,很难圆女儿的大学梦。”**县**镇**社区贫困户严晓霞激动地说。 严晓霞家里有两个孩子,一家四口日常开支全靠在外务工的丈夫。**年,大女儿考上了**大学科技学院,二女儿还在上小学。正当严晓霞一家为大女儿学费发愁时,每年**元的大学生教育补助到账了,同时,**县教育局按照政策,帮助严晓霞一家争取到了一次性资助大学新生5000元的“泛海计划”资金。“这些资助金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严晓霞告诉记者,“听说现在除了资助金,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再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这也让我大女儿的大学生活没了后顾之忧。如今,二女儿每年也有1000元教育补贴,加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免除了孩子中饭费用。通过社区的介绍,我也在**镇中心幼儿园上班,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能挣钱补贴家用。我相信,我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统筹各项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学生资助作用,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有保障,很多像严晓霞这样“因学致贫”的家庭摘下了贫困帽。**年以来,**县共落实各类教育扶贫学生资助资金1.488亿元,资助人数194545人次;为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累计4312人次,资金3435万元。除了帮扶资金,该县严守“控辍”底线,落实“政府一条线、教育系统一条线”的双线多级包保责任制,**县教育、卫健、民政、残联等单位联合分组鉴定全县201名适龄残疾儿童的接受教育行为能力,提出分类安置建议,对有学习能力又不能到校就读的儿童采取上门教育关怀,落实“六个一(一个包保机制、一个送教方案、一套送教教材、一本送教教案、一套送教教具、一本送教台账)”工作方案。对建档立卡学生免费检测,确保学生不因贫、因疫、因残辍学。受助就学,反哺家乡报桑梓今年67岁的**是**县**镇**村**脱贫标兵。因为年轻时的一场意外,**受伤严重,他的妻子**也在一场火灾中受伤,夫妻俩都成了重度残疾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他们俩的女儿****年考入**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面对每年上万元的学费,尽管**夫妻二人东借西凑,也无济于事。**县及时为贫困家庭就学子女提供教育补贴费用,**年**顺利毕业。“当初是政府的教育扶贫政策帮我圆了大学梦,现在掌握了一技之长,是时候该回来为家乡的发展出力了。”**年,**回到村里,流转3亩地,在家门口种植苗木花卉。搭大棚、购花籽、买营养液……功夫不忘初心人,**的花卉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不仅注册了花卉种植公司,还开起了网店,搞起了直播。谈及未来,她坦诚道:“我是教育扶贫的受益者,希望可以回馈社会,有人愿意跟我学习种花技术,我很乐意教。” 从受到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到带领乡亲的致富领头人,如今有不少像**这样得益于教育扶贫走出大山的学生,回到家乡、反哺桑梓、勇担使命,把个人的职业追求融入乡村振兴事业中。据了解,**年以来,我市各级教育部门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瞄准教育最薄弱区域和最贫困群体,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在促进脱贫、防止返贫和**生贫困现象中的重要作用,资助各类贫困学生82.66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1.35亿元(不包括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营养膳食补助),其中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40.24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5.66亿元,充分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至2020年,我市已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一组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温暖的求学故事。全市教育系统抓难点、补短板,在教育扶智扶志上不断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激发贫困家庭的奋斗决心,守护好乡村孩子的求学梦,筑牢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堤坝,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篇四】宽敞靓丽的综合文化广场,设施完善的农村书屋,干净整洁的通湾通户公路……提起村里的变化,**县**镇**村村民都说:“这几年**村变化很大,多亏了扶贫工作队的帮忙!”**村位于**镇东部,辖6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湾,共有325户135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84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10.8%,被列为**县4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年3月,**县文旅局选派驻村工作队进驻**村,他们逐户走访、摸底调查,通过屋场院子会共同商定贫困户脱贫计划和帮扶举措。“扶贫工作,就是要把贫困户的冷暖放在心上,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说道。**湾2组贫困户**,55岁,身有残疾,妻子患有智力障碍,儿子正在读中学,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家里十分困难。工作队他申请办理了残疾证和低保,每月有765元低保金。同时,还帮助他儿子落实教育扶贫补助1250元,让他们一家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湾2组贫困户**,**年丈夫因病去世后,一个人抚养儿子,还要照顾71岁的婆婆。靠着打零工和种地支撑着整个家的**,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工作队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为他儿子申请助学补助金。同时,还给**介绍了一份在工地做饭的工作,每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以诚心换真心,扶贫帮困暖民心。扶贫工作队的帮扶逐步得到村民的认可,群众一有困难,都会主动找工作队反映。**村,经济来源单一,村民种田主要是“靠天吃饭”,外出务工主要是从事建筑抹灰行业。村里没有产业支撑,村集体收入为零,出路在哪里? 工作队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和贫困户座谈会20场次,专项研究制定村集体发展规划,开发荒山荒地,着力发展养虾、果树等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年,通过村级自筹、项目注资等方式,组织养殖户成立**县**村泽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探索虾、黄鳝养殖产业,带动贫困户10户,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5万元。同时,积极宣传产业奖补政策,提供产业发展资金,鼓励在家贫困户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增收。在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带领下,**年底,**村顺利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只有把基础设施都建好,才能切实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干的。驻村工作队积极向**县文旅局争取10余万元经费,支持**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村民居住环境。**年,**村投入23万元,建设面积16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广场;**年以来,先后投入7万元建设藏书3000余本的示范性农家书屋;今年9月,投资400万元动工建设**湾美丽乡村第一站,整治美化**湾村庄环境,预计项目将在2021年3月完工。近年来,全村累计完成开挖塘堰8口,硬化通湾通户公路**米,购置安装太阳能路灯83盏,铺设安全饮水管网,建设光伏发电站……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一点一点改变**村的“面子”和“里子”。工作队还协助村“两委”制定了村规民约,组织开展“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我脱贫我光荣示范户”等评选活动,村民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篇五】**村坐落于**县仙居顶山脚,是全县深度贫困村。在脱贫攻坚中,**乡**村引进香菇种植,争取易迁后扶项目支持,推进香菇联建基地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脱贫增收。深秋时节,沿吕高线行至**乡**村精准扶贫香菇种植基地,走进香菇大棚,村民们正在给菌棒脱袋,以井字形码放,码放后的3万菌棒排列整齐,整个大棚保持恒温,直到出菇上架。“以前我们在家没有事做,主要在家带娃、做饭,照顾小孩读书,现在党的政策好,帮我们建了香菇基地,让我们有事做了,我们姐妹们做得很开心。”**说,她家住在团山村,邻近**村,她时常到香菇基地打工。说起香菇产业发展,得益于**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年5月,该乡招商引进随州市广水市菌香园农业有限公司,建起香菇种植基地,当年试种3万棒香菇,收益4万余元。“我做香菇产业有10多年,到**村搞香菇产业,得到了**乡、**村的大力支持,建起菌棒基地,带动当地贫困户47户。”香菇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现在,香菇基地建有5个生产车间、7个种植大棚。 产业兴了,村民富了。**乡**村大力推广香菇种植,继续争取易迁后扶产业项目支持,新建50亩香菇联建基地。今年4月,该基地开工建设,建成集制棒、养菌、出菇、冷藏、烘干、储存于一体的全流程香菇生产基地。建成后将有100个香菇种植大棚,可同时培育30万棒香菇,带动150多户村民打工增收。“在**村搞制棒基地,主要目的是带动**村每家每户种植香菇,我们无偿提供菌棒送到每家每户种植,并以保底价回收香菇,还有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打造**村香菇之乡、香菇之村。”香菇种植基地负责人**说。**村有10个自然湾,313户1189人,其中贫困户122户408人,过去由于交通闭塞,荒坡地居多,村民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如今,**村大力发展香菇产业,村民不出村就可以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万元,焕发出勃勃生机,通村公路通村到户,太阳路灯覆盖村湾,安全饮水安装到户。“香菇产业是我们村的重要产业,下一步我们将组织村民到基地学习种植技术,让每家每户都能种上香菇,增加收入,同时将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美化家乡环境。”**乡**村党支部书记徐耀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