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22 KB
- 2022-03-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四渡赤水”战例中的战略与管理哲学企业管理经典课程3篇四渡赤水论文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四渡赤水”战例中的战略与管理哲学企业管理经典课程3篇四渡赤水论文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在赤水河流域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四渡赤水战例中的战略与管理哲学企业管理经典课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四渡赤水战例中的战略与管理哲学企业管理经典课程1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红军在三个月的时间四渡赤水河,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围剿之间,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一渡赤水遵义会议后,红军为实现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任务,1935年1月19日,中革军委向各军团下达了《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拟定红军各部进至赤水、土城附近地域后,分3路纵队由宜(宾)泸(州)间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
1月29日,红军从猿猴场(今元厚)、土城南北地区一渡赤水河.一渡赤水后,红军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想从那里寻机渡江.此时,四川军阀刘湘集中了36个团于长江南岸,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红军进逼.红军于2月7日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的方针,各军团迅速脱离四川追敌,改向川滇边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二渡赤水2月9日,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完毕.为了迅速脱离川、滇军的侧击,等决定东渡赤水河,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发动进攻.2月11日,红军分三路从扎西东进,2月18日至21日分别从太平渡、二郎滩等地二渡赤水河,重入贵州.2月24日,红军袭占桐梓.2月25日,红军夺取娄山关.2月26日,红军攻占遵义新城.2月27日,红军击败军吴奇伟部,次日晨再次占了遵義城.遵义地区的这次作战,历时五天,击溃和歼灭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多人,缴2000多支,这是红军战略转移以来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利.三渡赤水遵义战役后,由汉口飞抵重庆坐镇指挥,重新调整部署,改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以30多万军队形成了新的包围圈,企图南北夹击,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
为摆脱敌人,红军于3月11日再次撤离遵义西进,准备歼灭周浑元部后在遵义以西建立根据地.但在茅台附近的鲁班场进攻周浑元部未能得手,和中革军委决定放弃在黔北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再次向西渡过赤水河,以便把敌军调向西面再图南进.3月16日,红军在茅台附近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并派出一个团向西北方向的长江南岸佯动.判断红军有北渡长江迹象,下令各部向古蔺地区追击.红军三渡赤水后,为了隐蔽红军的战略意图,进一步迷惑敌人,中革军委决定留下红九军团继续在黔北一带活动,伪装主力.四渡赤水在国民党军重兵再次向川南集中的情况下,等决定乘敌不备折兵向东,在赤水河东岸寻机歼敌.3月20日,为迷惑国民党军,红一军团1个团大张旗鼓地向占蔺前进,诱敌向西;主力则由镇龙山以东地区,突然折向东北.3月21日至22日红军由二郎滩、太平渡等地四渡赤水河,迅速向南渡过乌江,兵锋直指贵阳.当时正在贵阳坐镇指挥,城内只有一个团,急忙调滇军前来救援.没想到红军绕过贵阳,乘虚进军云南,之后又迅速进至金沙江边,红军主力仅靠几条小船便从容渡江,将国民党军40万追兵全部甩在金沙江南岸.四渡赤水战例中的战略与管理哲学企业管理经典课程2
[摘要]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途中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战役,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关键词]四渡赤水;战略;战术[作者简介]高秋惠(1988-),女,汉族,河北乐亭人,中共乐亭县委党校教师,本科双学位,助理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031(20XX)05-0016-02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尽了千辛万苦,突破了重重围剿,终于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保证了革命的胜利前途。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
四渡赤水战役发生在遵义会议之后,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领导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战争不仅是力与力的对抗,更是智与智的较量。正确的谋略比任何手段都能更好地击中敌人要害,引起敌方心理震撼。下面,就四渡赤水战役中使用的战略战术进行简要的分析。一、着眼长远、谋划全局,不计一时得失
战争并非仅仅是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抗,更为重要的是双方最高统帅在军事指挥能力上的直接较量,其战略思维的优劣,将直接体现在对战争全局的控制上。①四渡赤水战役就是毛、蒋二人在战略谋划上一次较量。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后,其兵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元气大伤、弹药奇缺,补给匮乏;而蒋介石在湘江重创红军后,又集中40万重兵进行围堵,双方兵力悬殊。蒋介石的军事部署是,凭借优势兵力在红军可能突围的沿线布防,以逸待劳,从战略上讲,这对红军极为不利。但是,蒋介石在实际作战指挥中,过分追求一战一役的胜败,把主要力量集中于对我军的紧追不舍,这实际上是舍本逐末的战术行为。与之完全相反,毛泽东牢牢握住跳出包围圈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不在意一战一役得失,因势利导,牵着国民党军队鼻子走,让国民党军队东奔西跑、疲于奔命。最后,红军胜利了,蒋介石失败了,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毛泽东的思维层次、能力素质不在一个水平上,毛泽东的思维属于战略级的,蒋介石的水平更多属于战术级。战略和战术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针对某一具体事项判定孰是战略孰是战术。战略是目的、核心和理论;战术是方法、手段和技术。通俗点说,战略是面,战术是点。二、红军的战术运用(一)迂回战术在军事上的解释是指避开敌人强劲的正面,攻击敌人较为薄弱一面的一种战术。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有自己的软肋,拣弱的打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作战原则,这也是长期敌强我弱战争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基本生存原则。从创建人民军队之初我们就在敌人重兵包围、夹缝中生存,毛泽东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这一点,他用民间通俗的语言风趣地比喻:我们打仗,好比雷公打豆腐,要专拣软的欺;打仗又好比做生意,赚钱就来,蚀本就不干,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二)人海战术,是一种以数量和巨大的消耗换取其他方面优势的战术,包括时间、空间、进攻或防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以多打少,以众欺寡。它的基础是集中优势兵力,以数量增加整体的实力。国民党军40万重兵的围追堵截属于明显的人海战术。
遵义会议后,蒋介石最担心两个方面,一是中央红军渡过长江北上同红四方面军会合,二是中央红军东返湘西同红2、6军团会合,于是,国民党军队在这两个方向上严加布防的同时,对红军死追不放。然而,蒋介石万万没想到毛泽东会舍近求远,指挥中央红军对国民党军队防守较为薄弱地区实施战略大迂回,长驱云南、抢渡金沙江。由于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主力和红9军团实施巧妙的配合行动,使他长时间无法确切判明中央红军渡河地点,因而一再分散追击兵力,只能无奈地听任中央红军全部安然渡过金沙江。由此可见,毛泽东正是针对敌强我弱的特点,充分分析战场态势,在运动中寻求敌人弱点,避实击虚,灵活运用迂回战术,不仅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还使红军北上抗日战略得以实施。(三)情报战。红军能够迂回穿插,声东击西,突破十倍于己的敌人围追堵截,靠的是什么?除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红军已经掌握了国民党军队的最高机密军事情报。对情报的重要作用,刘伯承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玻璃杯里押宝,看得一清二楚。
1933年秋,廖承志从上海来到红四方面军,带来了中共中央给红四方面军的敌军密码破译法。当年红四方面军负责接待的傅钟回忆:那本密码电报破译法万分宝贵。1935年春天,当一方面军为了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进行四渡赤水战役时,情况极度紧张,常常难以架设侦察电台,也多亏有了承志同志带来的破译法,才得以把我们的侦察电台截获的敌军情报,按中央军委指示,及时转了过去。众所周知,四渡赤水期间红军战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四个字:敌变我变。在敌众我寡的战场上,我变的前提必须是确切掌握敵变的具体情况,为此红军时刻在紧张侦听对手每支部队的通讯。据长征中做电台侦听工作的钟夫翔回忆:搞侦听的有好几个台,每台都抓住敌人一两个军,什么时候都听着它。那时敌人通报用密码,通话用明码,有时加点英文。他们在通话中什么都谈,部队的行动到什么地方,都互相告诉。这样,我们起码可以知道敌人的动向和驻地。另外,当时敌人使用的密码也比较简单,很容易破译。②这些回忆清楚地表明当年红军是多么严密地监视着对手的一举一动。由于掌握了对手的通讯密码,红军能够轻易破译上至南京蒋介石,下至战场对面国民党作战部队的秘密电报,对国民党军队的战略部署和部队的动向了若指掌,牢牢把握了战场主动权。这就使得红军虽然人少装备差,但依靠情报支持和党的政策动员群众,同样能在战场上声东击西。反观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动作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仅靠飞行员在空中用肉眼侦察,有时还会中了我军故意设下的圈套,侦察结果反而帮倒忙。因此,从战场信息掌控这一点来看,我强敌弱的形势是显而易见的。
(四)心理战。心理战术是通过与人的接触(或群体的接触),观察行为习惯,通过多方面的了解,总结出他的性格特点(或群体的心理状态),针对心理上的弱点,逐步攻破他(他们)的心理防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孙子兵法》中说: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就是隐真示假,声东击西。红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后,蒋介石大为震惊。为了彻底打垮我军,蒋介石甚至亲自到重庆督剿。他企图用第五次围剿的办法把红军围歼在遵义地区。红军领导人将计就计,故意在遵义地区徘徊,诱使更多的敵人前来围剿。蒋介石果然中计,认为彻底围歼红军的最佳时机已经来了,命令部队火速向遵义逼进。而为了进一步迷惑、调动敌人,毛泽东等人利用蒋介石最怕中央红军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心理,又突然率红军北进,三渡赤水,再次进入川南,摆出要北渡长江的姿态。这些都是红军领导人将计就计,投其所好的谋略。从心理战的理论上说,就是要了解敌意,知道敌人需要什么,希望做什么,进而送上诱饵,使之上当。
几场仗打下来,国民党军再也不敢像长征刚开始时那样牢牢盯住我军,而是满心戒备,徘徊不前。纵使蒋介石再三强调命令部队对中央红军紧追穷追,但其各路追剿军始终不敢靠近。导致在每一步的作战行动中,国民党军队纵使绝大多数时间走大路,中央红军都是走小路、山路,但国民党军队总是比我军落后2天以上的路程,更不用提以1个旅、1个师突出冒进了,必须要等各个纵队全部到齐后才敢有所行动。这样,就相对地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了中央红军以更多的主动和自由。这也在中国战争史上留下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经典。不用赘述,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的信念坚定,理想高尚,坚持正义必胜,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战争和革命的实际出发,大智大勇,不怕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协同作战,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等,都展现得酣畅淋漓,叹为观止。书记曾经在党史工作会议上,使用了惨烈这个词来说明中共成长道路之艰涩。遵义会议之前,严酷的惨烈的代价唤醒了人们:只有正确的领导才能使党和红军摆脱困境,起死回生。在巨大牺牲、血的教训面前,革命处于最危急的关头,党选择了毛泽东,历史为中共找到了自己的领袖。一群衣衫褴褛、意志如钢的共产党人,在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崇山峻岭、荒原戈壁,硬是靠着一种永不屈服、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艰难跋涉、战天斗地,硬生生靠着自己的双脚,走出了革命斗争的最低谷,走向了抗战胜利、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的新的辉煌!
风雨中,小船已然成长为巨轮。其源源不绝之动力,即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始终不变的忠贞信仰!97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