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26 KB
  • 2022-04-24 发布

文广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十二五工作计划及xx年工作打算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广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十二五工作计划及XX年工作打算一、XX年以来的工作 新闻宣传导向正确,舆论引导力不断增强。   XX—XX年,市广播电视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三个加快”、“建设四个XX”、的战略部署,对各项中心工作进行了深层次、全方位、多视角的宣传报道,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新闻宣传呈现出重要会议报道及时准确、重点突出,重点工作宣传主题鲜明、振奋人心,重大事件报道客观全面、引导有力的特点。六年来,共编播广播电视新闻115800条。外宣工作成绩斐然,在中央电台、电视台播出新闻129余条,在省电台、电视台播出新闻2809余条。节目创优亮点频闪,有180件广播电视作品在国家、省节目评比中获奖,名列全省市、州前茅。 事业建设创新突破,民生服务力显著提高。   “村村通”工程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六年来,全市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0251余户,20户以上的通电自然村通过有线、无线、卫星直播方式实现了有线电视和调频广播的全覆盖,综合覆盖率达100%,“村村通”工程提前一年完成了中、省下达的“十一五”目标任务。 n  数字电视和网络增值业务迅速拓展。新发展因特网用户3282户、党政网用户118户、集团专网用户15户、数字电视用户5210户。   文化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六年来,新建9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854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5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1400个,247个行政村先后建立了村级文化活动室。争取中央财政每年直补资金1344万元,顺利实现四川宋瓷博物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农村公益电影“2131”工程全面实现每月每村放映一场的目标。持续举办“涪江之秋”文艺调演、社区艺术节等大型群众互动文艺活动。六年来,共出版正式文学作品45部,在省级以上小小说刊物发表作品247件。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1个、全国民间艺术之乡3个、全省文化先进县2个。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项。   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建了四川宋瓷博物馆、市美术馆、小北街图书服务窗口等一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搭建起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和城市公共应急信息发布平台。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摄、录、编、制、播、网络传输等全部实现了数字化。河东新区文化产业园文化中心、传媒中心建设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产业经营稳中有升,核心竞争力日益凸显。 n  文化产业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六年来,引进文化项目30余个,完成招商引资逾2亿元,成功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精品剧目《姊妹观音》成功打造为城市文化名片,建成了“中国观音故里旅游区”、“中国死海”、“国宝宋瓷”等文化旅游品牌。   广电产业经营实现新突破。大力培育广告市场,先后实施了广告代理和自主经营的机制改革,创新经营思路,引入竞价机制,进一步开发和拓展品牌广告市场,广告经营业绩不断上升、网络增值业务不断壮大,发展态势喜人。到XX年底,市本级产业收入已达2546万元,全市产业收入达12325万元,较好地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   新媒体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对发展IP电视、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电视,互联网业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进行了初步探索和规划。 行业管理规范有序,行政执行力大大提升。 n  切实开展了“黑网吧”、噪音扰民、网络侵权等专项治理活动。全市共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及超时营业的网吧450余起,累计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约97000册,查处销毁非法音像制品11万余件。集中开展了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活动,对非法安装卫星接收设施和私拉乱接有线电视信号等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认真落实了安全播出预案和措施,加强了对播出机房、网络机站等重要场所和重要设施的监控、维护和检查,避免了非法信号在有线电视网络播出,确保了广播电视播出安全。 行政管理科学高效,团队战斗力日益加强。   六年来,持续开展了“四好”班子建设和“四型”部门创建活动,建设团队文化、塑造集体人格,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创新人才流动机制,管办分离,理顺了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明确了市本级、“三园区”和船山区文化市场管理职能职责。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打破了身份界限,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内部管理科学规范,运转高效,形成了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激情创业、激情超越的良好局面。 二、“十二五”工作计划 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 n  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推进“文化强市”战略的实施;坚持正确导向,做好新闻宣传;坚持民生为先,大力实施文化民生工程,推进文化创新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农村文化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先导,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经营,建立多元投资的经营体系,为推进我市文化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奋斗目标是:到XX年,力争全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总量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50%以上;广播和电视有效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无线电视入网用户发展到90万户以上;全市广播影视产业增加值在全市GDP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广播影视产业年均增长率力争达到25%以上,经营创收在现有基础上力争达到4.5亿元。繁荣公共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20%的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GDP的6%左右。 工作重点。   一是夯实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城市电影院线建设、农村科技信息平台“三大”基础。一个频道开通高清电视节目,在市城区新发展电影院线2—3座,在各区县发展电影院线2—3座。电影发行、放映的年营业收入到“十二五”末达到3000万元以上。全市90%的行政村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使用便捷的农村科技信息平台。 n  二是推进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农村电影“2131”放映、乡、村广播室、文化民生“四大”工程建设。新建发射台1-2座,完善功能1座,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无偿收听收看到20套以上的无线广播和数字电视节目。建立以数字化放映为龙头、农村电影院线为主体、固定放映和流动放映相结合的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新体系。在“十二五”期间,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市105个乡镇文化站、广播站和2100余个村广播室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村村有标准化广播室的目标,完成全市农家书屋建设。加快以XX大剧院为核心的河东文化中心、传媒中心、莲花会展中心图书新馆等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百场特色文艺下基层、文化专题展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三是抓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地面数字电视、网络多功能业务“三大”发展。积极推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进程,到XX年底,全市有线电视累计整转总数达到95%以上。建成能传输200套数字电视节目、20套数字广播节目、覆盖全市的综合传输平台。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地面数字电视用户15万户的目标。   四是建立广播影视安全保障体系。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建立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系统、运行管理系统、灾备系统和公共应急播出系统,构建起上下贯通、统一联动、覆盖广泛、安全可控、反应快捷的全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体系。   五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以XX市文艺精品创作奖励基金为保障,鼓励文化文艺作品创作;积极组织开展文化舞台艺术创作成果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等展演活动。弘扬和保护地方优秀文化遗产,加快推进龙凤、卓筒、金华、文井特色文化古镇建设。继续实施“11223”绿色文化惠民服务活动开展 n  六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全力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打造一批集中发展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整合资源,着力实施产业发展精品工程。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文化产业经营及文化设施建设。培育、引进大集团,力争培育产值亿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骨干企业10户,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三、XX年工作打算   X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文化广播影视事业大繁荣、大跨越的关键之年。全市文化广播影视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为重点,围绕“四个XX”和“三个加快”,大力弘扬“激情创业、激情超越”的团队精神,切实增强学习力、带动力、执行力,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创新思路,全力做好新闻宣传。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始终坚持“三贴近”,科学组织,精心策划,全力以赴做好“十七届五中全会”、“两会”、绿色XX建设、项目攻坚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发展绿色经济、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新五创联动”、十大民生工程等重要会议、重点工作、重大活动以及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宣传报道,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求真务实,大力抓好事业建设。 n  一是加强文化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地面数字电视试点市工作,完成相关规划。全力推动河东文化产业园传媒中心的建设,力争年内开工。着力启动城市公共应急信息发布平台二期工程的建设。规划并启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集中居住点的“村村通”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打造全市有线数字电视节目和传输交互平台。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农村公益电影的放映工作。加大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博物馆改造、莲花会展中心图书馆新馆等文化民生工程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全市10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配置,率先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   二是办好全市重大文化惠民活动。举办社区艺术节、第八届涪江之秋文艺调演、专题艺术展览、建党90周年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力争全年文艺节目、公益性川剧剧目下乡演出百场以上,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三是繁荣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围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进行文艺创作活动,让群众享受健康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XX年力争全市正式出版文学作品5部以上,在公开文学刊物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20篇;省级以上小小说刊物发表作品15篇;新创作剧目作品20个。 n  四是做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完成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任务,加大区域内中国观音文化抢救保护工作力度,启动“广德寺、灵泉寺、宝梵壁画”打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启动我市民俗文化调查。   五是着力建设绿色文化。充分发挥文学艺术创作、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新闻媒体报道等多种宣传手段优势,努力营造绿色文化建设环境,增强群众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绿色文化惠民工程,打造绿色文化品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大绿色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弘扬和保护地方优秀文化遗产。 拓宽视野,强力推动产业发展。   创新机制,继续做好广告产业的经营,特别要加大广电报、电台的广告经营创收力度。大力发展电子广告、网络广告、移动广告等新型传播载体,确保广告年增长率达到30%以上。积极稳妥地发展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电视、IP电视、网络广播、互联网业务、电子政务等新兴产业。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抓好文化产业项目工作,重点推进河东新区XX市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和巴蜀文化产业博览苑建设项目。 开拓奋进,倾力深化机制改革。 n  进一步深化完善中心制改革,改进激励机制、打破身份界限、营造和谐创业、激情超越的良好环境。积极探索制播分离改革,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合作开发等方式,力争在全市形成1-2个资金实力雄厚、运作特色鲜明的广播影视产品生产公司。积极寻求合作伙伴,联合推进全市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工作,构建有线数字电视运营新体系。创新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机制,以市场为主体、发展培育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电影院线公司。 乘势而上,努力完善行政管理。   严格执行党的宣传纪律,加强对广播电视宣传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坚决抵制低俗之风,确保各项宣传不出任何政治责任事故。加强播出机构的管理,严禁违规设台建站、出租转让频道、频率和时段等行为,确保播出安全。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网吧、网络市场、演艺娱乐场所的监管整治。开展保护知识产权等各项专项行动,强力做好非法教材教辅的查处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职工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为文化广播影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0一0年十月十九日 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