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37 KB
- 2022-04-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总结 XX年2月20日以来,县供销社抽派我到龙江乡**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一年来,在县新农办、乡党委政府、工作队队长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的支持和配合下,按照上级的要求,通过认真调研制订出自己的工作计划,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学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调研,积极工作,做到下的去,驻的住,能安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计划和任务。回顾一年来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
一、深入调研,了解村情
n 龙江乡**村是全省重点扶贫村,位于龙陵县城北部,龙江乡东北部,距县城五十九公里,距乡政府十三公里,是全县较为边远偏僻的山区村之一。全村国土面积为10.5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70米,属冷凉山区,耕地均属山地,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共241户,1068人,耕地面积1494亩,其中稻田698亩,山地796亩,主要作物有茶叶1185亩,其中可采面积860亩,草果292亩,新植核桃1136亩,人工林地2277亩。全村定补五保户16户,占全村农户数的6.6﹪,特困户12户占全村农户数的5﹪,贫困户14户,占全村农户数的5.8﹪。XX年,全村总种植面积3179亩,粮食面积2582亩,全村经济总收入257.48万元,人均纯收入1360元,人均口粮450公斤;大牲畜存栏426头,户均1.77头;生猪存栏676头,户均2.8头;山羊22头,户均0.09头。有两所小学,8名教师,学生80多人,村卫生室1所,2名村医,其中1名兽医,全村7个村民小组通电、通路,4个村民小组通水。XX年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村干部有党支书、副支书、副主任、科技员共4人,平均年龄为46岁,具有中专以上的文化1人,高中以上文化1人;村干部相互团结协助,思想解放,接受新事物的意识较强,有真正的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信心和责任心,在各项工作中能带头起好表率作用。全村现有党员40人,30岁以下4人,30—50岁18人,50岁以上18人,由于当地村民居住相当分散,村民集中较困难,所以村里只能每年召开一到两次的全体党员会议,主要总结党员的阶段工作和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带头致富奔小康的模范作用。
三、提建议、办实事,协助村“两委”工作。
充分认识自己当指导员的角色,工作中坚持“指导、参谋、配合”的原则,坚持指导而不领导、帮忙而不添乱,经常与村干部沟通,全力协助他们做好工作。
n 1、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产业发展。茶叶是**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由于发展意识不强、管理粗放,单产低,农民收入不高。为改善这一现状,今年组建了XX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59户,涉及人口共254人,种植面积共282亩。为支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帮助协调资金6000元。该专业合作社已于6月上旬到工商、供销部门注册,11月中旬挂牌运作。
2、积极参与到该村的林权制度改革中,帮助做好服务、协调、组织工作。在内业编制中36天坚守在村委会,中秋节也没有休息,直至9月22日圆满完成全村245户2629宗林地的内业编制工作,并于9月28日交龙江乡林改办审核合格,10月3日交县林改办审核合格,成为龙江乡第一个整村完成内业编制并交县乡审核合格的村委会,为全乡林权制度改革及内业编制工作开了一个好头,提供了参考经验。主要做法是:一是组织到位: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指挥部署,负责协调处理相关问题,驻村指导员在村委会副主任的配合下具体负责组织开展林权制度改革及内业编制工作,村党支部副书记具体负责后勤工作;二是培训到位:对业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使全部业务人员了解表册、熟悉表册,清楚表册与表册之间的关系,掌握子项目与子项目之间的联系,使填写下一个项目时,能同时检查上一个项目正确与否,不出现逻辑性错误,整表编制结束也已检查结束,同时,对每一个关键技术环节都进行专题培训,使表册规范统一,同时也避免了重复指导;三是做到三个统一,一是全村七个村民小组同时进行,同时结束,二是由驻村指导员统一负责技术的咨询、指导,三是对要求高、规范性强的表册统一安排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来完成。
n 3、深入群众,广泛宣传,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科技辅导员。深入各村、组、农户中,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支农惠农富农政策及各项法律法规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部署要求,全年举行广播宣讲2次,张贴墙纸标语13条,办新农村建设黑板报4期,组织法律法规和农业科技知识培训会13次,召开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座谈会24次。一是宣传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以及《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二是组织开展了以林业、茶叶、核桃、草果等主要产业的科技文化知识培训;三是引导当地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积极开展村规民约宣传活动,打击违规、违纪违章行为。
4、搞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主动深入村、户,了解涉及水利、山林、土地、宅基地、家庭等民事纠纷的情况,力争把矛盾解决在基层,维护稳定治安,推进林改工作顺利进行。三个月共参与调解矛盾纠纷39件,其中38件已办结,1件正在办理过程中。
n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服务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水利、交通、村组织场所建设等问题,协调资金6000元,组织维修沟渠3条5.5公里,支砌公路挡墙2件30多立方米,架设饮水管道1.5公里。
5、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组织纪律。认真遵守县委制定的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管理的规定,在驻村指导工作中,时刻严守党纪国法,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无违法违纪现像,严格遵守农村“零接待”的规定,没有一次利用村里的公款请客吃饭。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1、理论学习上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够,特别是对农村工作的学习上与农村工作的要求有差距,在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上办法不多,有时力不从心,与村民对我们指导员的希望值还有差距。
2、群众的传统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由于**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发展意识、科技意识、法制意识一时难于得到根本改观,有待于今后逐步提高。
3、发展思路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逐步落实。虽然与村“两委”研究制定了发展思路,但是**村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限制,加之基础设施比较滞后,各项措施的落实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00八年十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