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84 KB
  • 2022-04-24 发布

某区扎实推进海岛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总结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某区扎实推进海岛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总结某区扎实推进海岛生态农业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XX区以发展“特色、精品、高效”的海岛现代农业为目标,通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从传统线性向循环型转变,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建设。该区近五年年均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无序排放17.6万吨,减少化肥使用18万吨,新增营造林面积8287亩。XX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02.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76%。   一、“规模化+减量化”从“量”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畜禽养殖污染物规模化处理,实现污染治理“溯本追源”   一是减量化养殖。适度控制畜禽养殖总量,使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适应农业用地的消纳能力。XX年,全区家禽饲养量为132.47万只,同比减少5.56%;生猪存栏量为10.3万头,同比减少3.74%。以平均每亩耕地载畜量1.2头计,该区现有的13.15万亩耕地可全部就地消化生猪养殖排泄物。 n  二是无害化处理。对粪便、粪尿水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分离出的干猪粪经发酵成为优质有机肥源。尿液、污水等直接进入沼气池,经处理产生的沼气和沼液作为清洁能源使用。目前,该区6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治理完毕,共建成沼气池6715立方米、贮粪池2850平方米,化学需氧量下降80%以上。   三是资源化利用。将畜禽养殖排泄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通过沼气炉、沼气灯等设备,广泛用于农民生产生活。通过猪—沼—农作物等生态循环模式,将畜禽排泄物作为有机肥使用。目前,该区畜粪综合利用率约95%,尿、污水综合利用率达97%,年均可生产猪粪有机肥4380吨,实现收益1700万元。   化肥农药减量化使用,实现土壤培育“根深叶茂”   一是推广农药减量控害。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面禁止使用高毒农药,提高肥药利用率,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XX年该区已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1.5万亩次,应用无公害农药2万亩次,推广防虫网3万平方米,粘虫板4000块,新增太阳能杀虫灯8盏,交流电杀虫灯25盏。   二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土壤测试,实行有机肥与化肥、氮肥与磷钾肥、中微量元素等肥料适量配比平衡施用,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直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XX年该区已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5万亩次,其中推广配方肥1.7万亩,减少化肥施用420吨,每亩增收90元以上,节本增效50万元。 n  三是推广使用有机肥。开展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种植植物绿肥,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减少化肥使用量。目前,该区已推广秸秆还田3.5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5%,种植紫云英等绿肥1000余亩,推广商品有机肥3000吨,有效降低了氮、磷、钾的流失率和水污染,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种植物品质。   二、“科技化+现代化”从“质”上改变农业发展方式   依靠科技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实现海岛农业“独树一帜”   一是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推广应用钢质大棚、喷滴管灌溉系统、分户式供水系统等节水农业设施,及微蓄微灌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等,大力实施“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调整后的土地重点发展蔬菜、旱粮等节水型农作物。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大棚节水农业生产基地30个,面积8000余亩,“水改旱”面积累计达5.6万余亩,占全区水田总面积的70%。   二是探索发展循环农业。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限度减轻污染,实现生态良性循环。采用牛—沼—牧草—牛、鹅—牧草—鹅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实现种养殖的多领域循环。探索草莓—早稻、瓜—稻—虾等水旱轮作高效循环模式,实现土地综合利用。 n  三是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以科技下乡活动为载体,以加快建立农技责任推广制度为抓手,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外出参观等方式,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XX年科普宣传和科技下乡活动29次,接受技术咨询780人次,发放科普书籍5500套册;举办农技培训班28期,培训农民1080人次,累计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9户。利用XX农林信息网、农民信箱等平台,加强农业信息传递服务,年均发布信息1250余条。   推陈出新发展新型现代农业,实现生态农业“百花齐放”   一是推进生态经济发展带建设。通过推进大陆连岛线双桥—盐仓段生态廊道景观提升工程、10000亩省级森林抚育经营试点项目、5个市级“森林村庄”和2个省级“森林村庄”建设,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该区近五年累计绿化造林41436万亩,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0%以上,生态公益林年均吸取二氧化碳28.14万吨,释放氧气18万吨,年吸碳制氧生态效益8.7亿元,年人均享受农林吸碳制氧生态福利达1874.2元。   二是打造“三品”产地。依托晚稻杨梅、金塘李等优质农产品,通过改良提升传统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培植龙头企业,加强蔬菜农残检测等措施,因地制宜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三品”认证和监管,打造安全、绿色、无污染的高效海岛农业。目前该区共有26个农产品获得“三品”认证,其中绿色食品认证8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8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0个,总面积6.12万亩。 n  三是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以农业种植为依托,按照不同时令推出采摘游路线。XX年推出七条晚稻杨梅精品采摘游路线,吸引游客10万人次,实现产值800万元。以特色农业、农产品为依托,采用种植加养殖、一产加三产模式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逐渐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目前该区共建成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点16个,占地面积达2.6万余亩,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实现收入1000余万元,带动农户千余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