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50 KB
  • 2022-04-24 发布

醴陵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总结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醴陵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总结醴陵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来自农业部,总经费170万元,2009年开始启动,目前已经实施到4年,在县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农业局根据《云南省醴陵县(2009-2012)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项目的实施方案》,结合本县实际,进行精心组织和安排,在县土肥站的牵头下,全系统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按《方案》要求逐项认真实施,取得了一系列实用科技成果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现将近4年的实施完成情况汇报如下。一、 组织管理(一)成立机构,明确职责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的相关规定,在项目启动时及时成立了“领导组”、“技术组”、“财务组”和“实施组”,另外还成立了地力评价领导小组、技术组和工作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二)组织实施和管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土肥站人员不足之实际,采取走“大农业合作模式”,即打破站所界限,在土样采集、肥效试验、示范推广中强安排、安排强人负责,在县土肥站牵头下,全系统通力合作,共同实施,保证了项目实施中的技术力量和人员需要。n1、宣传  主要方式:广播电视55次、报刊简报104期(刊)、墙体广告133条、网络69篇、科技赶集210次,发放宣传资料12多万份;制作水稻、玉米、马铃薯、大麦和芸豆的“测土配方栽培技术”科教片,根据农时在醴陵TV播放。同时编写群众喜乐见的《测土配方施肥好》小本曲(白族调)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快板、大本曲剧本,快板和大本曲由文联艺术团在石宝山歌会和物质交流大会等群众聚集的场所演出25场次,观众达40000人次以上;小本曲由文化馆的歌王歌后演唱,并制作成300张CD,在醴陵电视台和各乡村播放,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2、技术培训  采取层层培训的方式对技术人员、技术骨干进行培训,举办培训280期(班),培训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5786人次、培训农民57450人次,发放培训资料10.5万份;同时在生产中组织现场会593次。二、化验室建设和土样采集化验土样的采集化验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的重要前期工作,是确定施肥配方和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一)土肥化验室建设醴陵县土壤化验室在上级有关部门和省州土肥测试中心的帮助支持下,从2009年9月开始筹建,到2010年4月建成。1、建设规模  按土壤化验室的国标要求,高起点,一步到位,一共建设6个功能室,3个保管室,1个办公室,总面积达218m2。(1)功能室  分6个功能室,分别是天平室:面积22m2,用于各种样品的精量称量;前处理室:面积44m2n,用于化验前样品的各种处理,以及全氮、碱解氮的化验;光度计室:面积22m2,用于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化验;高温室:面积22m2,用于化验药品和植株样的烘干,以及PH值的测定;洗涤室:面积22m2,用于蒸馏水的蒸馏和各种使用后的器皿洗涤;制样室:面积22m2,分里外两室,各11m2,分别用于待制样品的临时存放和样品制作。(2)保管室  分3个保管室:一是样品保管室:面积22m2,用于存放各种样品;二是药品保管室:面积10m2,用于存放化验所需的各种药品;三是器皿保管室:面积10m2,用于存放各种玻璃器皿。(3)办公室  面积22m2,用于资料保管,化验结果的修约、核对,及化验数据的打印等常规办公。2、设备配置包括分析检测仪器、化验药品和玻璃器皿等三个部分。一是分析检测仪器:蒸馏水器、电子分析天平、凯氏定氮仪、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电热鼓风干燥箱、恒温振荡器、磁力搅拌器、植物样品粉碎机,以及冷藏箱和器皿柜等各种化验所需的设备;二是化验药品:硫酸、氢氧化钠、盐酸、硝酸、重铬酸钾、七水硫酸亚铁、石英砂、硫酸银、硼酸、酒精、硫酸铜、晒粉、高锰酸钾、还原铁、无水碳酸钠、氨水、氯化钾、甲基红、偏钒酸铵、溴甲酚绿、氯化钡等40多个品种;n三是玻璃器皿:各种型号的试剂瓶、样品瓶、三角瓶、容量瓶、比色管、烧怀、移液管、刻度吸管、酸式滴定管、干燥器、称量皿,以及瓷研钵、油浴锅、水银温度计等70多个品种。仪器实施使用人管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微修;药品和器皿根据化验需要及时补充。3、人员配置和化验功能化验室建立健全完整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专职人员4人,其中专职化验3人,样品制作1人;专职化验人员经云南省土肥测试中心培训,取得化验合格证,另外还有2人取得化验合格证,必要时可兼职化验。土壤化验室的功能包括土壤样品的常规化验、肥效试验后土样的化验,以及植株样品的化验。(二)样品采集和化验1、样品采集  分土样、试验样和定位监测样采集。(1)土样采集  土样采集必须科学、规范,因为采样粗范造成的影响比化验误差还要大,因此在土样采集前我们召开了全系统职工参加的技术培训会,并在各基层农科站采土过程中派出4个技术指导组进行实地采样示范和指导。同时还制作了一批竹子的采样器,确保采样的高质量。总够在8个乡镇按“突出重点、全面兼顾”n的原则,水田130亩左右采取个样,旱地150亩采1个样,三年累计采集农化样3100个,其中核心土样600个,第一年总采样1500个,其中核心样450个,第二年采样800个,其中核心样150个,第三年采样800个。同时完成辅助土样每个2份表的调查,共5000份表,核心土样每个4份表的调查,计2400份表,并完成表格的录入工作。(2)试验样采集  试验前土样40个,试验后土样200个,植株样400个,其中果实样200个。(3)定位监测样采集  定位监测前土样5个,监测中的小区土样54个。  2、样品备制  由专人负责土样的备制,严格按制样要求认真制样。辅助土样2500个、核心土样600个、试验和监测样:一是试验样:试验前土样40个、试验后土样200个,植株样400个;二是定位监测样:监测前土样5个,小区土样54个。3、样品测试  为了化验结果的准确,在化验开始时每个化验员进行20个土样的实习化验,让化验员熟练掌握化验流程和技术后才开始正式化验;并在化验过程中遵循化验流程的每一项操作,同时每一批次都要带平行、带内控样和标准样,尽可能的减少操作和人为造成的误差。辅助土样(含试验前和定位监测点的混合土样)化验有机质、PH值、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6项指标,核心土样化验包括辅助土样的6项外还要化验缓效钾、有效硫、有效锌、交换性镁、有效硼和有效锰12项指标,肥效试验后土样的化验化验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缓效钾)等4项土壤养分指标;植株样品的化验化验全氮、全磷和全钾等3项与施肥有关的养分指标。n(1)土样化验  辅助土样化验1900个,化验9950项次;核心土样600个,够化验7200项次;试验前土样40个,试验后土样200个,定位监测前土样5个,定位监测小区土样54个。(2)植株样化验  化验400个,其中果实样200个。4、协助化验  为了尽快完成我州土样的化验工作,在州站的安排下,协助化验辅助土样任务1088个,目前已经化验700个。三、肥效试验肥效试验分为3414试验、五处理试验和校正试验3种。在试验的实施中,水稻、玉米、大麦、马铃薯和芸豆处设1名负责人,再根据人员的技术实力把试验安排到各单位,由业务强技术好的人员承担试验实施,确保试验的实施质量。(一)3414类试验  包括3414试验和5处理试验2种,四年一共任务数40组,其中3414试验20组。1、2009年试验  任务20组,完成20组:水稻4组、玉米6组、马铃薯4组、大麦4组和芸豆2组。2、2010年试验  任务10组,完成10组:水稻4组、马铃薯2组、大麦2组和小麦2组。3、2011年试验  任务10组,完成8组:正在实施中4组,分别是大麦和小麦各2组,玉米2组和马铃薯2组。n(二)校正试验  校正试验是在3414类试验结束后,用分析得到的配方进行的验正试验,于次年实施,组数(38组)和作物与3414类试验相同,目前已经实施32组。四、示范推广(一)发放施肥建议卡根据项目的实施进程,从第二年(2010年)开始进行示范和推广,确定水稻、玉米等5大作物配方22个,一共发放施肥建议卡12.5万份,其中2010年发放6.8份,2011年发放3.0份和2012年发放3.5万份。建议卡中水稻发放24600份,玉米发放20900份,马铃薯发放14600份,芸豆发放8880份,大麦发放30000份。2011年在发放施肥建议卡的基础,把各作物的配方整理编写成《醴陵县测土配方施肥手册》,并印制和发放39000册。不管是核心示范、应用配方肥、技术推广或农户,施肥建议卡和《手册》的发放率超过了100%。(二)作物施肥指标体系醴陵主要种植的作物有5个,其中大春4个,分别是水稻发、玉米、芸豆和马铃薯,小春2个,分别是大麦和马铃薯(马铃薯大小春都种植)。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专家修正,确定了5个作物不同区域和不同目标产量下的22个配方:水稻分4个区域11个配方,玉米3个配方,马铃薯3个配方,大麦3个配方,芸豆2个配方。(三)示范和推广n为了把项目实施中取得的成果尽快应用到生产中,在实施基础性研究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三年一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2.8万亩,其中核心示范9.1万亩、应用配方肥25万亩。经189个同田对比监测点和测产点的验收,平均节本增效达62.09元,为群众总增加收入达3000多万元。此外,专家决策系统、信息上墙、地力评价等内容正在有序实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