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50 KB
- 2022-04-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县疾控中心上半年工作总结上半年,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认真履行防病工作职能,落实重大疾病防控措施,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重点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计划免疫、地方病以及慢病综合防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一)免疫规划工作一是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达到90%以上,单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其中乙肝99.48%,卡介99.77%,糖丸99.68%,百白破99.45%,白破99.43%,麻风99.55%,麻腮风99.52%,流脑99.63%,乙脑99.52%,甲肝99.28%,A+C群流脑99.57%。二是全面完成麻疹类疫苗查漏补种和糖丸补充免疫活动。全县共摸底登记8月龄-4岁目标儿童2239人,应补种麻疹类疫苗715人次,已补种711人次,补种率99.44%;小学一年级适龄儿童麻腮风疫苗接种共摸底登记6047人,实际接种5866人次,接种率97.06%。在0-4岁儿童中开展糖丸补充免疫活动,第一轮实际投服20232人,投服率为99.30%;第二轮实际投服20621人,投服率为99.34%。三是卫生、教育部门联合开展2013年春季新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全县262所小学应查验入学儿童122人,实查验122人;70个幼儿园应查验入托儿童432人,实查验432人,查验率100%。持接种证人数540人,无接种证人数14人,补证14人,补证率100%。应补种针次数70,实际补种针次数70,补种率100%。四是完成全县预防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资质换证工作。严把准入门槛,按照“先培训,再考核,后上岗”的原则,逐乡开展培训,共举办预防接种人员资质培训班二十三期,为421家考核合格单位颁发了预防接种资质,440名人员颁发了预防接种资质证。五是主动开展免疫规划监测工作。县级医疗机构报告2例AFP病例,全部流调采样。每旬主动到医疗机构搜索,未发现漏报病例。疑似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报告167例,均为一般反应。六是组织编印《**县2012年度免疫规划资料汇编》。免疫规划科专业人员认真收集、整理和分析2012年度免疫规划资料。资料汇编采用表格形式,内容涵盖人口资料、冷链运转、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接种率调查、副反应监测等项目,8n完成数据收集后,由中心领导进行审核把关,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利用性。七是打造县疾控中心标准化预防接种门诊。重新布局预防接种门诊,按照标准化接种门诊建设要求,将接种室、信息室、收费室、预检分诊处单独设置,实现四室分设。并为接种室配备空调,给儿童营造舒适的接种环境。八是深入开展免疫规划专项督导工作。上半年开展免疫规划专项督导2次,督导覆盖所有县乡医疗机构,村卫生室覆盖率达20%以上。督导结束后认真分析梳理存在问题,并在院长会上通报。重点追踪查看上次督导整改落实情况,向督导要效果,提高督导质量。(二)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1.法定传染病监测和疫情管理。1-6月份全县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523例,其中:乙类传染病356例,发病率为74.16/10万;丙类传染病167例,发病率为34.79/10万。及时报告523例,及时报告率100%,及时审核671例,审核及时率100%,无重复传染病报告卡,全县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报告率为100%。编写全县疫情动态分析6期,按时完成了各类表、卡、册的报送及审核工作。全县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乙类传染病是肺结核(207例)、乙肝(71例)、痢疾(31例)、甲肝(27例)、丙肝(8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6.62%。全县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丙类传染病是其它感染性腹泻(72例)、流行性腮腺炎(56例)、流行性感冒(19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2例)、手足口病(8例),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00%。2.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管理。1-6月份,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对5种疾病发出预警信号28条,分别为甲肝5条,流行性感冒4条,细菌性痢疾4条,流行性腮腺炎2条,其它感染性腹泻15条,预警信号发出后,全部及时进行分析、核实,均予以排除。3.多措并举、严防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腮腺炎等春季传染病流行。一是召开由县乡医疗机构负责人、防疫专干参加的春季传染病及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会议。二是及时向县乡医疗机构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县乡村医疗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疫情实时监控工作,前移疫情监测关口,早期识别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有力的促进了传染病控制工作的扎实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4.组织编印《**县2012年度传染病资料汇编》。传染病疫情资料汇编是传染病报告管理与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资料汇编共收集2012年度8n39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数据,全面、系统、准确、真实地反映了全县2012年度传染病总体发病、死亡情况,为有效防控相应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5.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接诊各类自愿咨询服务人员261人次,全部检测HIV呈阴性。监测公安看守所羁押人员101人,全部检测HIV抗体阴性。每月组织人员对宾馆、发廊、洗浴、工地等各类场所高危人群干预,共计干预1248人次。定期随访管理3例艾滋病患者,积极开展行为干预,提供治疗药物,完成CD4及病毒载量检测的第一季度送样工作。帮助艾滋病患者解决实际困难,与民政部门协调,今年将两名艾滋病儿童纳入孤残人员补助范围,每人每年补贴生活费5400元。完成县级各医疗单位性病、丙肝疫情报告准备率、漏报率现场复核3次。(二)结核病防治一是病人诊治情况。1-6月份结防所接诊可疑结核病人840人,就诊率达175/十万;痰检838人,痰检率99.7%;免费X摄片504张,拍片率100%;涂阳病人密切接触者筛查230例,筛查率100%。发现肺结核病人191例,其中初治涂阳病人62例,复治涂阳9例,涂阴病人120例,其中重症涂阴病人2例。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204例,转诊到位164例,到位率80%;追踪病人40例,到位40例,到位率100%;涂阳病人规则治疗率和查痰率均达98.7%,两月末痰菌阴转率99%,涂阳病人系统管理率100%,治愈率达96%。召开县级结核病培训班1次;开展乡村级督导3次,随访病人360余人次。二是开设新农合门诊定点报销窗口,减轻患者就医负担。积极与新合办协调,今年将中心结防所纳入新农合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彻底解决了结核病患者医疗费用无法报销的难题。凡是符合条件的结核病患者每年通过门诊可累计报销3000元,提高了结核病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为全面控制结核病的流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调整结防所内设机构。原有的结防所医生办公室和接诊室同处一室,污染区和清洁区没有分离,增加了医生感染风险。按照省疾控中心督导组建议,中心重新布局结防所机构,将接诊区、痰检室设置一处,将办公区隔离,降低了医源性感染风险。(四)地方病防治工作一是加强春节期间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中心成立了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疟疾预防工作。积极与人社、妇联、公安等部门联系,掌握我县外出务工人员情况。各医疗机构加强了对“三热”8n病人的监测。集中对各乡镇专干进行培训,重点讲解了疟疾的诊治和预防措施,提高了基层人员诊治和现场处置疫情能力。1-6月份全县未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二是完成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监测。在三合乡新堡村(学生在任岔村上学),灵芝乡张堡村两个项目乡镇开展了地方性氟中毒监测项目。氟斑牙病情调查8—12岁儿童44人,查出氟斑牙11人,氟斑牙检出率为25%。龋齿病情调查6—13岁儿童44人,查出1例,查出率为2.4%。临床氟骨症病情调查25岁以上当地居住5年以上700人,未发现临床氟骨症患者。水氟监测共采集居民户10份生活饮用水进行水氟测定。三是开展布鲁氏菌病监测。在古城、曹务、原安、界石铺等四个乡(镇)对7—60岁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重点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人员1100名,采集牲畜屠宰人员及皮毛、乳、肉加工人员血样200份,其中每个项目点采集血样50份,经检测,未发现阳性。并完成布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50份,其中医务人员5份、兽医5份,6年级以上学生30份,其他人员10份。四是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根据《甘肃省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数据库验收方案》要求,为保证我省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确保我县调查数据库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我中心组织地病科专业人员深入各乡镇卫生院督导检查包虫病工作,补充完善各种资料,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五是完成2013年碘缺乏病监测工作。按照碘盐监测方案要求,选取司桥、李店、贾河、原安、细巷等五个乡镇开展碘盐监测工作,其中每个乡镇选取行政村4个,每村随机抽取农户15家。累计入户现场采集居民户碘盐300份,经实验室碘含量检测,全部为合格碘盐,碘盐合格率为100%。(五)慢病管理工作1.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管理。全县共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919例,其中今年由市级专家确诊173例。对40例危险等级在三级以上的贫困患者进行了免费服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制定了2012年项目实施方案,并成立相应的组织,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推行了“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个案管理模式,形成县政府领导,县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精神病院组织实施,民政、公安、乡镇政府和患者家庭积极配合,“六位一体”的管理格局。8n2.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全县共发现登记高血压患者42248例,规范管理41747例,规范管理率为98.81%;发现登记糖尿病患者14667例,规范管理14584例,规范管理率为99.43%。3.死因监测。1-6月份共累计上报787例死亡病例,报告死亡率1.61‰。4.疾病谱排序工作。上半年全县上报就诊病例门诊和入院病例总数137268例,其中门(急)诊病例116667例,占上报的总病例的84.99%,上报的前十位的门诊病例: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胃炎、高血压、胃炎、腰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头痛、慢性胃炎、阴道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累计发病57124例,占门诊上报病例的48.96%;住院病例为20601例,占上报的总病例的15%,上报的前十位住院病例:上呼吸道感染、正常分娩、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肺炎、高血压、冠心病、阑尾炎、眩晕综合征、急性扁桃体炎、肺源性心脏病,累计发病6142例,占住院上报病例的29.81%。(六)卫生监测工作1.学校卫生工作。按照市卫生局和教育局要求,县卫生局、教育局联合制定了《**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方案(试行)》。3月份全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初步完成2013年度监测县、84个监测学校基线调查工作。4月份对开展健康体检学生3442人。2.腹泻监测。1-6月份共监测腹泻病例315例,其中细菌性腹泻10例,病毒性腹泻143例,食物中毒性腹泻16例,其他腹泻149例。3.农药中毒监测。1-6月份共报告农药中毒病例11例。4.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4-5月份(枯水期)对8个集中供水工程采取水源水和末梢水各一份,对4个农户采取饮用水各一份,共计20份水样,检测理化指标的样本采集双份,检测工作由市县两级疾控中心承担。目前已经完成样本采集、送样、检测及数据网络录入工作。5.开展枯水期饮用水监督监测工作。按照**市卫生局《转发省卫生厅关于印发2013年甘肃省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平卫发〔2013〕105号文件要求,5月份开展市政供水、二次供水、农村集中式及分散式监测。共采集42份水样,全部送市疾控中心检测。6.开展学生营养监测。8n一是通过QQ群或者电话指导抽调的84所监测学校安装学校学生营养监测系统。二是收集抽调的84所监测学校的各种监测报表,共计1596份,其中学生体检表588份、供餐表336份、学校基本情况表420份、学生出勤表252份。三是通过QQ群或者电话指导抽调的84所监测学校在系统上进行报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纠正。7.开展学生营养监测、食源性疾病、农药中毒督导。3月份,对县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进行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督导,共督导26所医疗机构。开展学生营养监测督导,将存在问题以督导记录的形式反馈给医疗机构及学校。(七)检测检验工作1.常规检测。从业人员体检2262人次;各种临床标本719人次。2.卫生监测检测工作。水质检验63份,其中生活饮用水监测61份,水质全分析2份,农村饮用水监测20份。医院消毒检测52份,餐具消毒检测10份。3.地方病检测工作。布病检测血样200份,水氟15份,尿氟45份,碘盐检测300份。4.艾滋病检测工作。艾滋病抗体初筛标本共1492人次,梅毒标本653人次。5.完成质控任务。碘盐质控样2份,艾滋病质控样5份,梅毒质控样5份。(八)健康教育工作一是增强群众的防病意识,营造防病宣传氛围。积极参与了全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共建平安、和谐静宁”的大型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25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4.26疟疾日宣传日”、“5.13-19日生活饮用水宣传周”,“5.15预防碘缺乏病宣传日”等专题宣传活动。共出动宣传车6辆次,印发宣传资料2万份,活动咨询人数约2000多人次。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我们积极办好中心内外的宣传专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图片向群众宣传防病知识。更换露天大型广告宣传牌内容20面,宣传艾滋病、结核病、免疫规划等国家相关政策。上半年我们通过电视台播放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冬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结核病的防治知识、预防接种、H7N9禽流感等内容的宣传5期。三是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及时汇总编撰各类疾控工作信息,以简报形式向各级卫生单位报送,共印发简报11期,其中,省疾控中心网站采用6篇。积极参与了省疾控中心“非典十年征文”、“基层党建工作征文”8n活动,上报文章2篇。(九)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提高业务技能。先后选派15名业务骨干参加了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二是完成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用以及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录入考核工作。三是开展了2012年度执业医师考核工作,考核结果全部为合格。四是采取“走出去”的策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组织单位业务骨干赴兄弟县取经,通过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借鉴参考兄弟县的成功做法,提升卫生应急、艾滋病防控等比较薄弱工作能力和水平。二、存在问题1.财政对疾病预防控制的经费投入与全面履行疾控工作职能实际工作需要仍存在较大差距,仪器设备缺乏,卫生应急工作经费不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应急物资储备和督导检查等工作没有专项经费保证。2.流动人口计免工作薄弱。城乡结合部居住点多且分散,计免工作没有有效的管理模式,流动儿童疫苗接种出现漏种或者空白点。3.学生营养监测项目信息录入率较低,各种报表系统录入率为11%-21%。全县监测的84个学校学生营养监测报表上报不全,特别是供餐表、出勤表。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力量有待加强。按照县卫生局安排,今年我中心承担全县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控、高血压等慢病管理等6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业务指导,督导考核等工作,面对职能转变,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质量急需提升。5.人力资源短缺。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6人,承担工作量大面广,面对日益增加的服务项目,人员短缺开始制约各项工作的后续发展。三、下一步工作计划1.进一步完善中心综合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增强职工的责任心和责任感。2.继续加强疾控体系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慢病管理,艾滋病防治,老年人保健等工作进度,实现均衡发展。3.始终突出免疫规划和疾病监测两个工作重心。重点做好流动人口预防接种工作,加强疾病监测,提高疾病预警预测能力。4.提高卫生应急反应能力。举办突发疫情演练一次,拉练队伍,打造一支能战斗的防疫卫士。5.抓好督导整改落实工作,提高督导质量。8n6.建议县卫生局将中心承担的六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考核权和经费发放权下放至疾控中心,真正做到经费随服务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好,做到实处,管理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