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46 KB
- 2022-04-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海洋与渔业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总结海洋与渔业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抓好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在市纪委直接领导和省厅纪检组的精心指导下,在市海洋与渔业局共同努力下,按照“全面清权查险、全程跟踪监督、全力化解风险、重点选题防控”的“三全一重”工作模式,抓住重要领域、重点岗位和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岗位风险防控为基础,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权责清晰、措施有力,制度管用的渔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112”做法。
一、目的意义
n 1、加强渔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是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规范权力运行的客观要求,去年中纪委颁发了《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指导意见》,推进预防腐败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和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今年初,市纪委组织召开了“全市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专门作了部署,市委反腐办下发《关于全面推进“三全一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市纪委把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列为今年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市直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注重从制度上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增强廉政风险防控能力。因此,加强渔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不仅是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客观需要。
2、加强渔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是适应渔船管理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市渔船管理点多面广,制度不够健全,监管环节比较薄弱,问题相对突出,廉政风险点比较集中。从近年来,海洋与渔业系统出现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违规收费、套取国家燃油补助以及失职、渎职等违法违规行为,无一例外暴露出在渔船监管制度上存在相对突出的问题。为此,加强渔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提升渔船管理质量,维护渔船管理秩序,规范和约束权力运行,杜绝“冒牌套船”违规行为,确保我市每年一亿多元渔船国家燃油补助资金管理安全,是适应渔船管理的现实需要。
n 3、加强渔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内在需要。我市现有登记在册的各类渔业船舶6552艘,数量多,分布广,船型多样,作业方式多种,验船技术人员少,渔船检验工作量大,监管任务繁重。此外,渔船检验工作信息化建设落后,缺乏高科技的配套设施,现场检验记录等仍采用传统的手工纸质登记的方式记录,信息容易遗漏,后续整理工作繁琐,数据保存困难,工作效率较低,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是当前渔船管理亟待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施行渔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112”做法,是加强渔船管理的内在要求,对提高渔船检验效率,缩短发证时间,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减轻检验工作压力,缓解备检渔船数量多与验船技术人员不足的矛盾,发挥了科技支持的积极作用。
二、主要做法
1、出台一个制度。制定出台了《莆田市渔业船舶标识牌管理制度(试行)》,覆盖渔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全过程。(1)强化规范渔船标识管理。实行全市渔业船舶授予加挂“莆田市渔船标识牌”,对渔船标识牌制作、授予、安装、更换、作废等进行严格管理,有效保障了国家渔船标识管理规定落实到位;(2)强化规范渔船检验执法行为。对渔船检验、检查工作人员,实施渔船检验、检查的工作职责、行为规范作了明确的规定;(3)强化规范违规行为的查处。对故意损坏渔船标识牌或涉嫌“冒牌套船”骗取国家燃油补助违法行为规定相应的查处办法。该制度进一步加强渔船的监督管理,有效防止“冒牌套船”违法行为,维护渔业船舶船名管理秩序和渔民的合法权益,保障渔船检验监督管理工作的依法、廉洁、高效实施。
n 2、加挂一个牌子。即通过设计一个“莆田市渔船管理标识牌”,解决了现行的渔船标识牌容易被仿造、自行拆移和没有独立特征等缺点,采用进口PVC材料和“一维条码”技术设计出新型数字条型码防伪渔船标识牌,彻底解决了容易被仿造、伪造、擅自拆移等难题,有效防止渔船标识擅自更换,杜绝“冒牌套船”现象发生;同时数字条型码是渔船检验、执法检查的唯一端口,渔船检验、执法人员在执行检验、检查任务时,必须登船,利用智能执法终端对准标识牌上的“条型码”进行扫瞄方可进入系统平台,系统将自动定位,记录现场检验、检查位置。从而有效防范了渔船检验检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假登船检验”、“违反规范检验”、“船检日记随意、失真”、“拖期检验”、“应惩违规放行”等违规操作、暗箱操作行为。
3、开发两个系统。即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建设渔船检验管理系统和渔船标识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作用:(1)实现渔船现场检验实时录入及其检验信息管理、监管;(2)渔船标识牌信息管理;(3)渔船管理信息查询;(4)渔船燃油补贴、渔船规费征收、渔船行政处罚、渔船检验结果、举报投诉反馈等信息公开,接受各界监督。两系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把电子监察等科技手段融入渔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权力运行和管理流程中,优化权力运行流程,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工作效能。通过强化电子管理、电子监督、电子问效,加强对渔船检验过程、进度和收费等环节的监管,实现渔船现场管理和效能监察的智能化。
三、工作成效
n 1、立体监督强防控。(1)公众监督。系统平台可自动生成渔船检验结果、燃油补贴、行政处罚、规费征收、证书管理及举报投诉反馈等信息,并与市局网站链接,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2)层级监督。系统强化内部上下、市县、部门间层级监督,设置了审批、更改、存根等不同层级监管人员权限,完善廉政风险点防控体系;(3)全程监督。系统平台实时采集渔船检验、执法检查、标识管理、燃油补贴发放、规费征收、渔船证书管理等权力运行的全程信息,同步实施全程监督,克服了过去片面的人工监督权力运行的弊端;系统监督。系统平台对渔船管理执法权力运行进行全程留痕,并系统化、全方位监督,克服了过去人工随机点查单方面、单一环节执法权力运行情况的弊端。
n 2、科技平台助防控。整合现有电子平台资源。依托应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整合渔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电子平台设施,建成渔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平台,并可与农业部、省厅《中国渔业船舶检验监督管理系统》链接,利用其实时的渔船管理数据信息,完善系统平台基础数据管理,保障渔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实。推进业务流程程序化。按照渔船检验、船舶信息登记、燃油补贴审核等各类管理要求,系统实行权限、账户分级管理,将渔船管理每个环节制成工作流程图,规范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形成信息录入人员和审核人员互相制约机制,保证渔船管理数据真实有效。实现网上实时监控。监管人员可通过网络进入系统平台,方便快捷地开展对渔船管理动态实时监管,增强了对执法人员的监督,权力制约由“人盯人”向“电子盯人”的转变。实行网上信息公开。利用互联网技术普及应用,向社会公开渔船检验结果、燃油补贴、行政处罚、规费征收、证书管理等信息,接受公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提高效能促防控。有助于治庸懒提绩效。在实施渔船检验时,系统平台将实时、自动记录具体的船检时间、地点(经纬度),有助于监督和防范船检人员“假登船检验”、“拖期检验”等庸懒行为,提高了为民服务的质量,提升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有助于形成良好职业道德,打造一支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的海洋与渔业执法队伍。有助于防套船增效能。渔船检验人员利用智能执法终端对准标识牌上的数字条型码进行扫瞄进入系统平台,检验终端将自动显示实船照片及渔船基本信息,便于比对检验,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渔船真伪鉴别力;有助于防违规促规范。在实施渔船检验、检查时,系统平台将实时、自动记录具体的船检、检查时间、地点(经纬度)和船检、检查的内容及处理情况。有助于监督和防范了渔船检验检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假登船检验”、“违反规范检验”、“船检日记失真”、“应惩违规放行”等违规操作、暗箱操作行为。
n “112”做法构建了渔船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莆田模式”,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保障我市渔船管理权力运行依法、廉洁、高效,推进渔船管理流程更优化、监督更到位、管理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