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13 KB
- 2022-04-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海洋与渔业局XX年工作总结暨XX年工作计划思路 海洋与渔业局XX年工作总结暨XX年工作计划思路
一、XX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海洋渔业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海上XX”,牢牢把握国家、省市兴海惠渔政策,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化海洋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海洋产业建设,努力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成效显著。
海洋综合管理再创佳绩
1、区域用海规划报批工作有新进展
组织开展新一轮市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为建设“海上XX”科学用海提供规划保障。指导推进区域用海规划报批工作。《XX市江阴工业集中区东部片区临海工业园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已获国家海洋局批准;牛头湾作业区、琅岐岛东部海域等区域用海规划报批工作有序推进中。
2、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有新举措
n 积极做好全程跟踪服务,主动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支持,推进XX新区涉海项目建设等重点项目用海。闽台蓝色经济产业园、福建海峡现代渔业经济区等重大项目获国家海洋局支持。今年以来,全市经省级以上政府批准的用海项目20宗,面积448.07公顷,征收海域使用金1.34亿元;上报省厅待批项目10宗,面积119.90公顷,预计征收海域使用金5716.65万元;近期还将上报省厅11宗,面积197.40公顷,预计征收海域使用金9417.90万元。
3、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有新突破
先行先试,逐步推进海域市场化配置工作。全省首例填海项目使用权——连江县晓澳镇百胜村安置小区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海域使用权成功出让,迈出了我市探索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重大一步。连江、长乐海域2个区块面积1658公顷的海域采砂临时用海使用权,以7742.36万元的总价成交,超出标准海域使用金5877.11万元,实现了海域资源的增值保值。XX滨海新城配套游艇码头项目和二号游艇码头项目用海成功挂牌出让,开创了我市实施旅游用海招拍挂工作的先例。
4、无居民海岛的保护与利用有新思路
编制《XX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为无居民海岛永续利用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依法规范管理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推进无居民海岛整治修复,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全力扶持洋屿岛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完善海岛立碑管理,开展第二批80个海岛立碑验收工作。积极组织推选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推介项目,XX年全省首批20个无居民海岛旅游招商项目,我市占了7个。
n海洋生态质量持续改善
1、强化涉海工程监测监管
一是认真组织用海项目海洋环评前期工作,今年我市共有28宗用海环评获得省厅批复,环评率达100%。二是加强倾废区管理,主动牵头XX湾15家企业开展三沙湾临时倾废区选划工作,已通过专家评审,预计近期将获批。三是推进我市海洋工程环境跟踪监测,要求涉海工程报送跟踪监测方案,今年以来共组织专家审定相关方案6宗。
2、强化海洋环境综合整治
多方位开展海洋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是在XX濂澳、连江下屿等地继续开展海漂垃圾清理,推进全市海漂垃圾整治试点工作。二是在连江、福清两地大力推广新型环保养殖材料和养殖模式,推进海洋渔业生产环境整治工作。三是XX湾歧头-北山沿岸海岸带环境整治项目主体工程顺利验收,北山村生活污水COD、N、P削减达50%以上。
3、强化海洋生态修复养护
落实“百姓富、生态美”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11场,投放真鲷、鲫鱼、海蜇、菲律宾蛤和长毛对虾等苗种2亿2000多万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开展放流效果跟踪监测评估,为提高增殖放流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山仔水库生态鱼放养”跟踪项目实施结果表明,我市山仔水库生态放鱼取得良好成效。
n4、强化海洋环保宣传力度
成功举办6.8“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和7.3“蛟龙”号载人潜水器XX开放日活动,开展了包括《海丝情·中国梦——XX年度海洋人物颁奖仪式》、“海上丝路——过去和现在”图片展、“海洋之歌大家唱”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海洋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群众参与、媒体宣传,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海洋知识科普,营造全民关注海洋、爱护海洋、保护海洋的良好氛围。
现代渔业经济稳步增长
1-9月,全市水产品总量150.6万吨,比增9.2%。其中,海洋捕捞总产量53.1万吨,比增15.1%;海水养殖总产量84.8万吨,比增6.3%;淡水养殖总产量11.6万吨,比增6.2%。
1、水产养殖集约高效
大力推进标准化池塘改造、设施养殖基地建设和水产苗种基地建设,鼓励发展循环水养殖、深水大网箱养殖等设施渔业。在平胸龟良种等新品种引进和海水网箱养殖九节虾等新养殖模式试验方面取得实效。湾外、省外、境外“三外”养殖空间拓展顺利。制定出台《XX市水产良种场认定管理办法》,全市10家企业被认定为首批市级水产良种场。
2、水产加工提速增效
n 渔业品牌创建进一步深化,倾力打造“10+1”XX市本级渔业品牌。“琅岐红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连江鲍鱼”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福清、连江各新增1件中国驰名商标。龙头示范企业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3、远洋渔业持续壮大
1-9月,全市远洋渔业产量18.39万吨、产值20.5亿元,同比增长17.31%、42.53%,分别占全省91.31%和92.3%。全市外派远洋渔船434艘,比去年新增39艘,同比增长9.9%。推进已签约的境外养殖基地加快建设投产,印尼瑟兰岛、金马安、巴淡岛三大境外养殖基地养殖项目初显成效。鼓励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全市已开工建造渔船61艘,拨付中央补助资金1.72亿元,执行成效位居全省首位。5家远洋渔业企业45艘渔船列入国家发改委、农业部XX年远洋渔船更新改造投资计划。
4、休闲渔业势头强劲
积极推进闽侯金鱼产业园建设,打造集养殖、展示、观光、旅游、营销等于一体,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端金鱼产业园。开展市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活动,首批打造观赏鱼示范基地、休闲渔业垂钓示范基地等4种类型10家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继续抓好省厅“水乡渔村”休闲渔业品牌建设工作,拟认定3家“水乡渔村”基地。
n5、市场流通模式创新
推动水产品电商平台对接,牵头召开健康水产品产销对接会,推动华威电子商务公司与我市优质水产品生产企业对接,通过网络平台构建起“从渔场到餐桌”的农产品直通体系,对解决“渔业产品卖难,健康水产品买难”问题有一定成效。
6、渔业交流合作增强
成功举办XX海峡渔业周·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展区面积4.6万平方米,布设标准展位2300个,有350家企业参展,展品超过1000种。其中马来西亚、印尼、西班牙、意大利、阿根廷、乌克兰、美国和台湾等24个国家和地区商业展位达470个。到会专业采购商和交易商3000多人,现场展销、交易、签约金额预计超过190亿元。成功举办重点项目签约仪式、首届XX金鱼文化节、优秀参展企业及产品评奖、海峡两岸放流增殖活动、商贸对接等十多场配套活动。展会国际化规模、专业化水平和市场化运作程度进一步提升,XX渔业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巩固
1、强化三大安全监管
n 一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开展三级抽样检测,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产地水产品药物残留抽样检测163批次,合格率99.4%。持续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209家、认定面积1.58万公顷,认证产品275个、产量22.13万吨。继续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扎实做好试点企业的质量安全可追溯工作。
二是加强渔业生产安全监管。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和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组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继续深化渔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市60马力以上渔船开展标准化建设完成率98%。XX年全市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继续好转,仅发生渔业安全生产事故1起,比去年减少3起,未造成人员死亡和失踪。
三是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监管。继续推进市海洋预报台建设,今年已开展常规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报,编制完成《XX市海洋观测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筹建市海洋与渔业应急指挥系统,为灾害预警、指挥调度等工作提供保障。做好XX湾海水质量监测通报12项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常规性工作,坚持每月通报XX湾海水水质状况。完善赤潮监视监测体系,开展赤潮灾害应急演练。做好海洋事故环境灾害应急监测。做好渔业病害监测预警工作,及时编制病害预测月报。
2、抓好防台防汛工作
n 制定下发《关于做好XX年防汛备汛工作的通知》和《防台风应急预案》,对防台风防汛备汛工作作了明确的部署和要求。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基层一线现场指导防台风工作。今年以来共执行6次防台风任务,组织渔船回港避风31635艘次,撤离人员27167人次,台风期间无安全事故。落实渔业设施防汛备汛责任制,对全市渔船渔排情况及相关防台责任人进行摸底,并向社会公布责任人名单。
3、推进加快渔港建设
抓住今年渔港建设首次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机遇,通过优化布局规划、简化审批程序、细化项目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加快推进渔港建设。今年以来全市申报中的渔港项目10个,已完成立项审批5个,在建项目4个。完成对黄岐中心渔港的竣工验收,组织专家审核通过福清三山泽湖二级渔港经营许可。
4、持续开展渔业互保
截至9月30日,全市渔工投保15471人,投保率67.13%,投保渔船1443艘,投保率92.98%,共计签单保费约2735万元;处理理赔案件87起,赔款543万元,为有效保障渔船、渔工安全奠定了基础。
5、全面落实惠渔政策
n 落实机动渔船燃油补贴申报审核工作,共申报渔船7080艘,合计补助用油量98130.159吨。落实渔民综合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举办各类培训班109期,培训渔民和基层技术人员等13339人,超额完成计划任务166.78%。
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加强
1、积极开展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
以“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为平台,积极引导我市海洋与渔业企业与有关高校、科研部门对接,共同实施技术成果转化,今年有13个海洋与渔业科研项目对接成功。全市6个项目申报XX年福建省海洋经济创新区域示范项目,总投资达2.54亿万元。
2、有序推进动管系统业务化运行工作
市海域动态监管中心成为省内首家获得海洋测绘资质的市级监管中心,为我市海域动态监视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按季度开展对XX湾重点在建用海项目、区域用海规划项目的动态监视监测,编制监视监测报告。
3、建立完善海洋经济统计及监测体系
为加强海洋经济数据跟踪分析与评估,提升海洋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成立XX市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中心,制定《XX市推进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的实施方案》,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组织实施,初步建立起我市海洋经济统计及监测体系。
综合执法工作取得突破
1、加强海洋监察
n 深化“海盾”、“碧海”等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对非法采砂、无证倾废、非法围填海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截至10月中旬,全市共查办非法采砂案件47起,收缴罚没款524万元;查办违法围填海案件13起,收缴罚没款263.932万元。
2、抓好渔政执法
截至10月中旬,全市共开展港口执法检查行动842次,检查港口1274个次;开展水上执法检查行动166次,查获违规作业渔船137艘;立案查处各类渔船违法案件156起,收缴罚没款114.641万元,有力震慑了渔业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扎实推进伏季休渔执法,伏休期间开展海上行动52航次,查获违规作业渔船128艘次,收缴罚没款42.706万元。
3、推进渔船检验
全面推进渔船检验执法监督三大行动工作,针对渔船基本数据、渔船安全技术状况及船用产品质量状况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进行核查整治。截至9月底,共普查渔船2408艘,排查渔船安全风险隐患652艘,发出整改通知书26份,现已全部整改到位;检查救生设备6560件,检查消防设备3974件,检查通信设备1387台。
干部队伍建设有效提升
n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为核心,紧密联系海洋与渔业发展实际,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检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深化政风行风建设,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XX”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障。
贯彻落实市委《实施细则》,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打造“三评机制”党建品牌,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全面实施“五个一”活动,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变作风。通过开展活动,局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与宗旨意识明显强化,工作作风与精神风貌明显提升,并将焕发出来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全面深化海洋领域改革、促进XX海洋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全局形成了更加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发展氛围。
二、XX年工作计划思路
XX年,XX市海洋与渔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全市工作中心,服务发展大局,紧抓XX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重大战略机遇,以服务海洋经济发展、构建现代渔业体系为工作主线,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重点抓好海洋与渔业四大工作,促进我市海洋与渔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狠抓海洋综合管理,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1、规划先行保障重点项目用海
n 按照“四个用海”的要求,谋划和实施好用海管海工作,保障XX新区重点项目用海用岛。加快牛头湾作业区、琅岐岛东部海域区域等建设用海规划编制工作,推进长乐国际机场二期工程、闽台蓝色经济产业园等海洋功能区划调整,并做好市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与重点区域海洋功能区划的衔接工作。
2、深入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
全面推行海域采砂临时用海和养殖用海市场化配置,开展房地产、旅游和无居民海岛等市场化配置工作试点。积极推动成立海域收储中心,建设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平台。建立海域、海岛收储制度,加快推进海域收储工作,根据用海需求状况,有计划、分批次、适时适量投放市场,实现海域使用权合理流转。
3、加强海域、海岛监管力度
依托动管系统加强海域、海岛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海岛监视监测工作体系,组织开展海岛监视监测工作。依据《XX市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成果对海岛进行分类管理,合理开发,把无居民海岛纳入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4、加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n 推进《XX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定》立法工作。完善陆海环保联动督查机制,严格管控陆源污染入海,引导XX湾水产养殖逐步退出。全力支持XX湾海洋世界建设,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和海岛特别保护区建设,构建“碧海银滩”。
5、完善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体系
组建本市和沿海县区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队伍,构建全市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网络,配合省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中心设计开发市级运行系统,建立相应支撑平台,全面开展我市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工作。
狠抓产业结构优化,打造现代渔业体系
1、科学发展健康养殖
推进水产养殖结构调整,鼓励发展名特优品种养殖、岛礁养殖、底播养殖、设施养殖,推进以渔业增养殖为主的“海洋牧场”建设。积极拓展湾外、省外、境外养殖空间,加快在连江定海湾、福清目屿等地建设浮动消波堤系统,推广大型抗风浪网箱。推进水产健康养殖,XX年完成创建3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目标任务。
2、全面推进远洋渔业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落实远洋渔业优惠政策,做大做强我市远洋渔业产业。继续推进远洋渔船更新改造项目,发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辐射联动作用,鼓励海外自捕自养水产品运回加工。进一步推进境外养殖项目实施,重点是印尼瑟兰岛等3个养殖基地项目建设,争取新增基地1个、养殖投产面积达到10000亩。
3、做强水产品加工流通
n 做大做强水产品精深加工,做通做广中国—东盟海产品市场平台,积极融入“海丝”建设,重点打造中国—东盟远洋渔业合作枢纽,积极争取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落地XX。
4、深化渔业品牌建设
充分利用XX“中国鱼丸之都”、“中国鳗鲡之都”、“中国金鱼之都”、“中国纯天然远洋捕捞产品产销基地”等区域品牌,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渔业专业展会,进一步提升我市渔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要加大XX金鱼宣传力度,着力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努力把金鱼产业培育成为我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继续办好渔业周·渔博会,力争在国际化、海峡化、专业化、商业化方面进一步提升,把活动与展会培育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平台。
5、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加强水技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积极推广渔业“五新”项目、科技入户和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加强渔业环境监测预警,抓好渔业病害测报防控,充分利用信息平台为渔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注重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狠抓防灾减灾建设,构建安全长效机制
1、强化渔船生产安全
n 继续推进海洋与渔业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推进渔港建设,推进渔船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工程,推进渔船“小改大、木改钢”项目。加大渔船安全执法检查力度,推进“打非治违”、“六打六治”专项整治,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继续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船员培训,提升渔民安全意识,探索建立沿海重点乡镇民间搜救志愿者组织。
2、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水产品质量源头监管及安全抽检工作,推进农业部新标准下的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提高无公害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做好司法衔接工作,加大对违法水产养殖企业的打击和惩罚力度。
3、强化海洋生态安全
继续推进市海洋预报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充实专业人员,进一步强化海洋灾害预警报能力。开展XX湾海洋环境在线实时监测,为XX湾海洋环境应急事故处理提供依据。抓好海监专项执法,加大海岛执法力度,完善联合执法机制,积极探索海底管道监管新模式。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做好重大海洋与渔业案件行刑衔接工作。
狠抓机关自身建设,提升干部队伍形象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检查、落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实效。
2、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n 深化绩效管理,优化评估方法,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自查自纠。深化“马上就办”行动,集中治理“庸懒散拖”,切实解决干部工作效能方面存在问题。完善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制度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做好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工作。
3、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深入开展“四个万家”、“三结对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进全局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常态化。加强项目用海指导、渔业技术指导等服务,继续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
4、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持之以恒推进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制度机制创新,完善反对“四风”、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形成广大干部“想干事、会谋事、敢担事、能成事”,争先晋位、跨越赶超的良好氛围,共同为XX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XX”,推进海洋经济强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