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 KB
  • 2021-04-14 发布

数学计划总结之“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开展自主学习”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计划总结之“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开展自主学习”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 ‎  我结合学校的《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课题,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开展自主学习”的研究已有一年了,现将实验研究总结如下:‎ ‎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 ‎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是指通过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并具有一定真正意义的数学问题,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我总是巧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  二、开放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  陶行知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使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高峰。”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立体的多边交互活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个道理很多老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该怎么做”,学生也习惯听从教师指令要去“干什么”,而不是让学生去想“我应该干什么”‎ ‎,学习的被动性很强。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因此,教师要尊重、相信学生,他们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并不是装知识的容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老师要尽量减少“指令性”的要求,还学生一个轻松的、愉快的学习、探索的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堂不再是严肃紧张的没有乐趣的学习场所。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当学生的朋友、听众、合作者、指导者,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提供时间,让学生自主决策。‎ ‎  三、改变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做到的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教师起指导、点拨的作用。要精讲巧练,要实现做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实践中学。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在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不容易的事,因为学习方式的改变就是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这种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对老师的驾驭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1、自主尝试、探索 ‎  没有了探索,我们的教学就没有了发展。探索可以是被动的(老师的要求),也可以是主动的(学生的需要)。我们要追求后一种境界,即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索获取知识。如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先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讲述图意,问学生:“你们自己编出乘法口诀吗?”;“你能给大家讲讲口诀的含义吗?看谁讲的好?”这样,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编起口诀来,没过几分钟,大部分学生编出了全部的口诀。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归纳了7的口诀。‎ ‎  2、自主合作、交流 ‎  讨论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把独立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出来,通过汇报、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提供了好的方法。‎ ‎  3、自主归纳、总结 ‎  在尝试、探索、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全面综合,系统概括,这样的效果比老师唱独角戏要好的多,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拓展和迁移,从而使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中去。‎ ‎  四、巧设开放练习,激励学生自主提高。‎ ‎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因此,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 ‎“给你24元钱去买钢笔和圆珠笔,钢笔每支3元,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和圆珠笔各能买多少支?”答案有限但不唯一的。通过开放题的练习,让学生学会常规的解题方法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地解决问题,并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的发展。‎ ‎  五、改变评价方式,促进自主完善与发展。‎ ‎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新课标》指出:“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应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肯定他们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把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注意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评价时,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少用“对”与“不对”等笼统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应尽量多用“说得很好,还有别的发现吗?”“还能说得更具体吗?”“还有别的发现吗?”……在课堂中老师的语言多一些探讨语气,让学生觉得老师真正在和自己讨论问题,使学生养成敢问、敢想、敢说的习惯。‎ ‎  六、存在的问题 ‎  1、少数学生学习懒惰严重,学习主动性在短时间较难纠正。‎ ‎  2、有的时候,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流于形式,讨论交流成了优生的主权。需要及时调整。‎ ‎  虽然,研究中一定会有困难,有问题,但我会加强学习,收集信息,努力做好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