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1 KB
- 2021-04-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XX 年教育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
作计划
上半年,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追赶超越”和“五个
扎实”有关要求,结合今年教育工作十件大事,依托作风建
设建设年活动,凝心聚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圆满完成
了既定目标任务。
一、上半年工作
(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一是不断深化大学区制管理。充分发挥片区、学区作用,
通过大学区、学校联盟、学科指导中心等平台大力开展观摩
学习、送教下乡、支教帮扶等活动,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
形成了“校际联手、区域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
提高、捆绑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新格局。二是继续做好中
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
我县实际,科学制定了《蒲城县中小学校长职级改革实施意
见(试行)》及其配套文件,目前正在协调政府常务会议研
究后出文印发。三是强化县管校聘和无校籍管理。召开 XX
年度设岗聘用专题会议,制定出台了《蒲城县关于健全教师
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聘用奖励办法和退出机制实施办法》,目
前已完成设岗,正在拟定聘用方案;进一步修订了中小学教
师县管校聘交流轮岗实施方案,并拍摄完成了教育系统无校
籍管理工作视频。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
健康发展。召开新民促法和配套政策培训会,整理印发了民
办教育文件资料汇编,大力宣传新法新规政策,提高民办学
校举办者的知晓率。
(二)积极开展两项创建
一是组织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双高双普创建工作
推进会,以政府名义制定印发了《蒲城县加快推进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双高双普工作实施方案》,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
部署。同时,组织召开标化学校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双高双
普创建工作安排会,进一步明确方向,落实责任。二是完成
了 60 余所学校的绿化工程,5 所学校主体建设已完工,正在
进行室内外装饰工程,3 所学校正在进行主体建设,24 所学
校也已陆续开工建设。三是计划投资 7350 万元,加强改善
第一期 61 所创建学校的办学设施,包括信息化建设和部室
内部设施,现已进入招标阶段,将于 7 月全面完成。四是通
过摸底调研,完成了 48 所创建学校的建设规划和 99 所创建
学校信息化、部室及配套用品设备购置清单建设规划编制工
作,并对布局规划的 104 所公办中小学中的 48 所(包括市
考指标 35 所)未通过标准化创建学校从校园文化、部室设
置和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和督促,以确保按时完成标
准化学校创建任务。
另外,我们还通过专项督导、回访督导和月度进展情况
统计通报等形式,提速软件建设步伐,目前各校、各单位进
展情况符合总体进度计划。
(三)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城区 10 所公办园一、二园已开园招生,三、四、五园
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和设备安装,九月份可开园招生,六、
七、八、九园正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近期可开工建设,十
园正在选址;普惠性幼儿园 x 所,已达到 x%(市考指标为
60%),后半年,随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和 8 所公办幼
儿园的开园招生,我县普惠性幼儿园占比将达到 60%以上。
城南一小 1#—7#楼主体和双酒小学一期新建教学楼主体已
封顶,今年九月份均可建成投用;第十小学校址已确定,筹
建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领导审批。农村 22 所薄弱学校全部
开工建设,其中 10 所学校体育运动场地改造工程已竣工,
12 所学校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另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稳妥完成了四所农村高中
学生进城就读和高中教师分流整合工作。平路庙学校搬迁方
案已确定,九月份可完成搬迁。
(四)持续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狠抓校长队伍管理。坚持校长专业化发展,实施“名
校长(园长)培养引领工程”,常态化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
研判,形成校长队伍梯次配备新格局;修订《名校名校长培
养方案》,建立领导干部培训信息库,积极选派青年干部参
加岗位培训、提高培训和研修培训,建立了挂职锻炼、外派
学习、送教上门等校长培训长效机制,选派一批优秀中小学
校长赴省内外名校挂职学习,不断提高校长队伍整体管理水
平。二是大力提升教师素质。加大教师招录力度,通过特岗
教师招募、免费师范生招聘、振兴计划招考等多种途径共招
录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 x 名,目前面试工作已结束;坚持
“请进来、走出去”,通过组织开展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练
兵、教师业务能力测试等活动,累计培训 x 人次,逐步提升
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实施“三名”工程,
确定了首批 127 名蒲城名师培养对象,顺利开展了名师大讲
堂、名师微博等“六个一”培养活动,“蒲师苑”微博平台
阅读量突破 50 万,x 位名师、10 位名校长和 10 所名校受到
县委、县政府的表彰。三是加大教育行风整治。围绕作风建
设年活动,充分发挥教育公众监督中心职能,拓宽群众诉求
渠道,扎实开展教师有偿补课、参与校外托管等专项治理,
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案件,上半年政纪处分 7 人,警示训
诫 8 人,维护了风清气正的教育氛围。
(五)稳步提升教育质量
一是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
力构建“1681”德育工作模式,全力打造“求真向善德润奉
先”德育品牌。组织开展了法律进校园、万条家训进万家、
XX 年中学生篮球运动会、中小学生足球联赛等活动,组队参
加了陕西省第十五届“春芽杯”中小学生艺术比赛,举办“送
游戏下乡”系列活动,着力打造“一校一特色一校一亮点”,
不断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二是倾力抓好教育教学。制定
出台《蒲城县关于进一步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
意见》及教育系统配套政策制度,设置 x 万元教育质量奖励
基金,通过多种途径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围绕学校
精细化管理,以“名师、名校、名校长”引领工程为抓手,
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星级创建活动,积极构
建“1236”骨干教师队伍,通过教学能手工作室、360 学科
云平台、学科指导中心等平台,有力推进有效课堂向高效课
堂、智慧课堂转变,持续提高教研教改水平,促进教育教学
质量全面提升。高考二本上线 2110 人,上线率比去年增加 6
个多百分点,绝对人数稳居全市第二,2 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
取;中考最高分(653 分)荣登全市榜首,全市中考前 10 名、
100 名、500 名等各学段人数我县也均名列第一。
(六)全面抓好党的建设
一是切实抓好学校党建。全面落实中组部教育部《关于
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渭南市中小学党建
工作基本规范》,充分发挥共建党组织、“回原籍”干部和挂
职青年干部作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好“三
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三创三增、观摩问诊等主题党建活
动,强化过程指导和督促检查,提振全体党员干部干事创业、
追赶超越的精神气。
二是扎实做好教育扶贫。汇编了《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文
件资料》,印制了教育脱贫攻坚作战图,明确了脱贫攻坚任务。
半年来,共落实好了学前一免一补、义务两免一补、高中职
中一免一助等国家资助资金 x 万元;设立 x 万元的教育扶贫
基金,已向 x 名特困学生发放了 x 万元的第一批教育扶贫基
金;各学校也积极开展“励志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和“扶
志向、扶学业、扶生活”帮扶活动,并建立助学制度,减免
学生伙食、保教、住宿等相关费用共计 x 余万元。同时,联
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向贫困学生发放
财物 50 余万元,渭南电视台也对我县 XX 年教育扶贫工作进
行了系列报道。
二、存在问题
一是义务教育发展双高双普创建离标准还存在较大差
距,建设农村教学点难度大、消除城区大班额阻力不小;二
是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不一,资金缺口量较大,城乡学校对媒
体设备配备不足,现代化教学手段缺乏;三是基层党组织建
设不均衡,各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存在差距;四是部分学校在
开展教育脱贫攻坚主题活动上教育目的和活动形式把握不
到位。
三、下半年设想
一是加大两项创建工作力度。探索多途径融资解决资金
不足问题,力争校舍、教育信息化等全部达标,确保年底接
受市上验收。
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力争 3 所城区公办园和 11 所
农村公办园、2 所城区小学、22 所农村改薄学校秋季建成投
用;加快 5 所城区幼儿园和洞坡小学建设进度。同时,筹备
蒲城中学、职教中心整体搬迁工程和第十小学建设项目。
三是加大教师校长培训力度。以三名工程为引领,持续
开展教师五级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落实乡村教师支持
计划、边远农村学校在职教师专项津贴等乡村教师激励政策。
管好用好 1000 万元教育质量奖励基金。同时,全面推行校
长职级制,积极落实校长职级制相关配套资金。
四是持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围绕精细化管理和作风建
设年活动,持续开展吃空饷、教师有偿补课、教辅材料散滥、
规范民办教育机构、城区大班额、学校财务和招生规范等专
项治理,不断加大校长离任审计和扶贫资金审计力度,狠刹
行业不正之风。同时开展 68 个基层组织建设对标规范全面
提升观摩问诊活动,打造 3—5 个党建示范点,创建 3—5 个
廉政文化示范点。
五是切实保障教育公平。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费就近入
学、普职 6:4 等招生政策,坚持桥山中学摇号招生、尧山
中学 50%招生指标分配到农村薄弱学校等招生制度,继续落
实 13 年免费教育,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实施好学生营养
改善计划及“1941”精准扶贫各项措施,深入开展“励志、
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培养贫困学生良好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