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2021-04-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政教处范文之九年级前途与理想教育讲稿
有个故事,说的是在一个戈壁滩生活着一群人,他们祖祖辈辈都没有能走出隔壁,当他们每次从住所出发开始朝着一个方向向走出去的时候,走着走着,又回到了原地。一个科学家知道了,不相信,也了试一试,结果,又回到了原处。后来这个科学家想出了一个办法,晚上走,朝着北极星的方向走,结果很快的走出了戈壁滩。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就是,人不能只顾埋头走了,有时候还要抬头仰望星空,找准你前行的方向。同学们,你的方向是什么?我们九年级同学在此集会讨论理想与前途的话题,思考我们前行的方向,有其特定的意义。回想两年前,我们相逢、相识。相逢是我们的缘份,相识是我们的福气。从那天开始,我们一起书写我们的人生新篇章。两年多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距离中考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我们最初踏进校园的那个梦想你是否还记得。或许你会说,我不曾梦想过,如果是这样,我只能送给你一个词,叫“悲哀”每一个人当他从呀呀学语或稍懂世事,就在自己深深的心底开始了理想的萌芽。而幼时的理想是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的,如观看了战争题材的影片,则想着要当一个英雄;如观看了一场演出,则幻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位歌星;如家境贫寒则想着今后能成为一位腰缠万贯的老板;如家里某位亲人疾病缠身,则想着今后能成为一位救死扶伤的大夫……
当然这些是正常的,有的也最后修成正果。但往往到后来,想拿手术刀的人拿上了剃头刀,想造原子弹的人卖起了茶叶蛋。其实,真正树立高远理想,怀有满腔抱负的黄金时节正是我们的中学阶段。儿时的理想往往事与愿违。美国喻佛大学心理研究所“0”点调查课题组的专家调查表明,约有62%以上的人生理想基本上是在中学时期形成的。所以,在这一关键时期,我和大家一起来交流理想、前途这一个话题,是十分必要的。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志当存高远,学当报家国”。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我们每个学生必须树立积极、正确、远大的人生理想,努力学习,追求进步,建设和睦家庭,最终报效祖国。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理想呢?理想是指一个人对未来的合理的想象和愿望,是一个人的奋斗的目标和人生的价值所在。尤其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作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显得特别的重要。我认为,理想应该立足自身的特点,来合理地展望未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加德纳指出:每个人的身上都拥有无穷的智慧,主要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社会交往智能、音乐智能、视觉智能、形体智能等七种智能。当然,有的智能至今仍没有被发现或挖掘,每个人的智能的表现程度不一样,人与人之间有区别,在同一个人本身各种智能的表现也有强弱,所以就出现了为什么有的学生唱出的歌特别动人,为什么有的学生篮球打得特棒,为什么有的学生解数学难题就如同喝矿泉水一般轻松,为什么有的学生与其他人能一见如故……所以,我们树立理想,要先正确地认识自己,特别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也要扬长避短,才会事半功倍。
我还认为,理想要立足于现实,依附于时代。任何人的理想都不可能超越现实而存在。只有伴随时代的步伐,才会实现,才会有意义。有人说,当代青少年有四个缺少:缺理想、缺责任、缺激情、缺亲情。我完全不赞同这个观点。我认为,我们的青年有理想,只不过青年们的理想被当今拜金主义所麻醉;我们的青年有责任,只不过很多青年的责任心被当今西方的文化思潮所干扰;我们的青年有激情,只不过很多青年的激情被超女、超男等这些所谓的歌星们错误地引导;我们的青年有亲情,只不过很多青年的亲情被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所压制。上海华东师大优秀的研究生张丽敏自愿去宁夏最偏僻的小山村支教。五年中,她校长、教师、炊事员、家长一肩挑,尽心辅导13个学生学有所成,并决定终生从教;北大研究生刘素英在大学读书时期就靠自己勤工俭学,通过希望工程资助23名不知姓名的贫困学生达5年之久,虽然自己的父亲在病痛的折磨中去世,但对23名学生的资助却一直未曾间断;还有大家都熟悉的只身带妹妹求学、历尽艰辛、无怨无悔的洪战辉,还有面对危险、奋不顾身、为抢救游客而致残的中国女孩文花枝,等等。他们难道不是有理想、有责任、有激情、有亲情的一代吗?还有荆门孝女刘芳艳,带着两眼失明的老母求学,还有我们为汶川灾区慷慨解囊的在坐的每一位同学,谁说我们没有亲情。其实我们最缺少的是对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认识。不仅仅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是改变民族的命运。比较:美国的工厂比较少、美国的地面十分干净、美国的工人劳动强度最低、待遇却很高。中国人口多;金融危机之时,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没有优势,选择再读书。我还认为,理想必须立足于正确的世界观之上,立足于积极的价值观之上,立足于健康的人生观之上。惟有如此,理想才会是有积极意义的理想,理想之实现,带给大家的将是福音。反之,将成为灾难,7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德国、法西斯的统治愿望就是例证。 同学们,作为学生,我们要做一个热爱学校、关心学校、维护学校的合格中学生。我们的校园建设在不断加强,这就要求我们要与一些不良行为、不良习惯诀别。我们提倡同学们养成十项良好习惯:(1)说了就要做(诚实守信);(2)耐心听别人讲话(倾听习惯);(3)按规则行动(规范行为);(4)记住自己的责任(不忘责任);(5)节约每一分钱(学会节约);(6)天天锻炼身体(健康第一);(7)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物归原处);(8)感谢别人的帮助(勇于表达);(9)做事有计划(预后能力);(10)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作为学生,我们更需要读书,我们要通过努力的读书来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有一句警语:在阅读中成长,在思考中成才,在实践中成功。这就教会了我们读书的方法。多年前,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看到这样一段话,它使我刻骨铭心:“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们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民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我国为1.8本)。作为犹太人聚居地的以色列,它的人文发展指数居全世界第21位,是中东地区最高的国家。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亡国2000年之后,又能重新复国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复国后,能迅速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流离失所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和门德尔松等无数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不仅在全世界的富豪中名列前茅,而且在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处于高比例的重要原因。一句话,酷爱读书使犹太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热爱读书的国家,必定是不断向上的国家。真可谓:“一杯牛奶,可以强健一个民族,一本书,可以强盛一个国家。”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热爱读书的民族,只是现在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校中无书可读的现象远未销声匿迹,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形也不少见。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不再有也不再读其它书。这就使我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正因为如此,我大力倡导“营造书香校园”,希望学生与老师一起读书、一起成长,让书籍伴随我们的生活,让书籍伴随我们的成长,让我们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逐步让读书、让学习成为我们真正的生活方式。我还认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颗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有位文人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
。无论是爱家也好,爱校也罢,最重要的还是要心中有祖国,并最终报效祖国。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以身报国的动人故事我们可以信手拈来。总之,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己?爱国是我们的民族大义,爱国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如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呢?有一种理想叫平凡。四十年前,在日本一家纺纱厂有一名纺纱女工,她早出晚归,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甚至她能用布将自己的眼睛蒙起来纺纱织布,半天中不出一点差错。后来她到一家宾馆工作,主管安排她刷马桶,这本来是一个别人都不愿干的事,她却一声不吭,耐心细致,洗得马桶干干净净,光亮如新。她还认为自己的标准不够,到最后,用马桶勺水喝来作为其工作标准。后来,每次洗完后,用马桶勺一瓢清水尝一尝,如果没有异味,才算完成。在别人看来,这不可思议,而在她看来,却是极平凡、极普通的事情,这个人就是后来成为日本第 26任外交大臣的平野川子。这正应了中国一句俗语: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其实人的智力因素并没有太多的差别。人有三件宝:一是健康(躯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二是大脑(智力的物质基础,人的大脑平均1400克,大脑皮层约200㎝2,1014个脑细胞;三是时间(每人每天都是24小时,必须节约开支;计划开支,必须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科学用脑,开发智力——
包括智商和情商)。科学研究表明,平常人的大脑一生只开发了大约9%,还有91%处于休眠状态,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人物也只是开发其大脑的14%。因此,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自信。有一种理想叫坚持。最近我看了这样一个故事: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住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各位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住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柏拉图。 1979年,钟道隆以通信专家的身份出访法国和德国。他在大学学的是俄语,英语是在工作中自学的,日常听、说根本不行,他只好寸步不离翻译左右。每当外出时,口袋里还得装着一个纸条,上面用英文写着:“我住在XX旅馆,我迷路了,请把我送回去”。钟道隆内心的羞辱感油然而生:“我这个中国的高级工程师和总工程师只有这样的英语水平,与文盲差不多,外国人会怎么看我们中国人,怎么看待中国军队?”回国后,钟道隆横下一条心,非学会英语不可。 那一年,他 45 岁。
开始的学习苦不堪言,社会上的各种速成方法没有任何作用。一次次的满怀希望,一次次的沉重打击,一次次的灰心失望,英语学习似乎到处都是死胡同。更有不少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人过四十不学艺。你都45岁了,肯定学不会。”但是多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钟道隆不轻言放弃的性格。1980年1月31日,这是钟道隆永远也忘不的一天。因为正是这一天,他悟出了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也就是他现在总结出来的英语学习逆向法。他是从听京戏中得到启发的。钟道隆打小就非常喜欢听京剧,那时候,作为清华名教授的父亲将他和母亲从浙江农村接到了北京,他一开始就迷上了京戏,但却听不懂唱词。直到60年代,他和一个京剧戏迷成了邻居。后来邻居教他听一出戏,一句一句地听,直到听懂为止。这样认真听懂了一出戏,再听别的戏就清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