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科研室工作计划 4页

  • 26.00 KB
  • 2021-04-14 发布

学校科研室工作计划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校科研室工作计划 中学科研室工作计划 ‎  一、问题回顾:我校校本教研的骨架已经基本形成,校本教研工作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明确主攻方向,全校整体布局,统一规划形成四大板块:展示自我活动(教研组为单位)、"1+N"活动(九镇学校之间、学校师徒间)、校际交流活动(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之间)、课题牵动活动。四大板块既有统一教研活动,又有单独活动,教研分散与统一相结合的方式组成。从开展情况看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教研组活动学校要求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但缺乏监督,形式注意仍然严重。2.对校长、主任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没有进行探索、实践尝试。学校内部管理层对校本教研工作的认识程度不一,在校本教研工作他们应该做些什么?3.结合学校校情,自选课题进行了小课题研究显得力量单薄。4.校本教研开展过程缺乏监督,特别是在集体备课、研讨课评课上,以及研究的连续和准备的充分情况看问题较多。‎ ‎  二、本期校本教研主要内容:‎ ‎  1.校本教研四级具体制度建设。‎ ‎  一级---校长、部主任、教研室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  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  三级----备课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  四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  2.西部农村中学校际协作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教研活动实施。至少开2次以上的研讨活动,以初三复习研讨为重点。‎ ‎  3.规范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要求,着力从6个方面来规范:‎ ‎  ①每两周每位教师要求上校本研讨课一次。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听、评课。在学校规定的校本教研活动时间里研讨课、听评课同时进行。(至少2节课时间)‎ ‎  ②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要提前通知教导处,并通知学校校级领导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开一次上交检查一次,每次上交的校本教研活动的资料要求规范,填写要完整。研讨课的老师在上课前经集体备课研究后,用专用备课纸备好课。‎ ‎  ③教研组、备课组认真梳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避免研究问题的随意性,研究活动必须有针对性,研究必须有连续性,最终将问题上升为课题。校本教研活动围绕问题来展开,集体备课围绕问题备课,授课者带着问题上课,听课者带着问题听课,围绕问题评课。‎ ‎  ④研讨课教师就是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发言围绕以下内容来进行。(1.所授课课标解读,并作简单说明。2.对新授课的起点要求是什么?3.近年来在中考中出现的情况4.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作简单说明,留下了什么遗憾。)‎ ‎  ⑤校本教研活动过程步骤:‎ ‎  1.带着问题备课、围绕问题上课、围绕问题听课 ‎  2上课者反思 ‎  3教研组成员评课 ‎  4授课者对大家提出的建议反思 ‎  5教研组总结,下次活动安排。‎ ‎  听课之后要评课。评课要防止只唱赞歌,不提意见和建议的倾向。可坚持()原则,即每位听课教师(即评课教师)对上课教师所上的那节公开课进行评议,"肯定一条最值得借鉴的优点,找出两条突出性问题,提出三条操作性建议",以帮助上课教师改进其存在的问题。教研组评课望参照评价量表进行。建议从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等方面来认真评课。交流要有深度。‎ ‎  ⑥教学帮扶活动是教研组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指导教师的帮扶活动最终要体现在帮上,所以每月至少2次的听被指导教师的课。‎ ‎  4.做好《开展城市、农村等不同区域以校为本教研活动运行机制、模式与行为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工作。‎ ‎  5.召开校级课题的阶段总结工作会议,对课题实施情况作出监督。‎ ‎  6.陈家桥中学电子资料库建议筹备工作 ‎  电子资料库建设是提高备课组备课水平,教研组研讨水平的重要资源保障。为了作好陈家桥中学电子资料库建设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议想法:‎ ‎  1.注意从网上搜集各地的中考题(要可修改)、单元练习题、自命题、月考题,半期、期末考试题。特别是中考题按类型分类整理。‎ ‎  2.根据平时的练习的错题情况,归纳总结学生的易错题。‎ ‎  3.单元专题复习(可修改)复习资料(包括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复习课件)‎ ‎  4.注意从网上搜集课时教案,课时课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再修改使用。正在让老师去研究教案,提高教案,而不是为了教案而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