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39 KB
  • 2021-04-15 发布

浅谈在发展中如何抓好社会稳定工作范文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谈在发展中如何抓好社会稳定工作范文 ‎  按照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世勇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道理,两手都要硬”指示精神,结合本人的认识和体会,谈谈在发展中如何抓好社会稳定工作。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  一、要始终坚持积极的稳定观 ‎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在发展中保稳定的观念,正视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既不能在发展中忽视稳定,更不能为了保稳定而不发展,要在不断发展中解决矛盾和问题。‎ ‎  (一)要切实提高维护社会稳定意识。维护社会稳定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发展。所以,维稳工作更需要各级领导、各乡镇、各部门领导提高认识,牢记维稳第一责任,坚持党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领导。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站稳维稳工作的政治立场,坚决落实维稳工作的第一责任,时时讲维稳、天天抓维稳、处处保稳定,从而为解决影响本乡镇、本部门、本行业稳定的根本问题提供强大的领导保证和思想保障。‎ ‎  (二)要提高整治治安能力。坚持素质强警、科技强警,形成“严打”常态机制,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以扫黑除恶治乱为契机,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哪里治安混乱就整治哪里的原则,‎ 整合力量、集中精力开展扫黑除恶治乱工作。通过有效的扫黑除恶治乱促进全县社会治安状况的持续好转,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  二、认真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  (一)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一些小纠纷因为不关心、不关注、不重视,没有及时组织调解,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些甚至转变为刑事案件。所以,我们一定要筑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第一道防线,严格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包片谁负责和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逐一落实工作责任,把化解稳控责任落实到领导和干部,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头上有责任,事事有人抓落实,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掌握在可控状态。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一岗双责”要求,自觉把信访维稳工作当作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在每次召开干部职工会议上要强调信访维稳工作,做到警钟时时敲、工作天天抓。‎ ‎  (二)扎实抓好乡镇维稳工作。发展重点在乡村,各种矛盾纠纷重点发生在乡村。要针对乡村矛盾纠纷的特点,找准维稳工作的切入点,向下延伸工作触角,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下沉”,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从最底层抓起,把各种矛盾纠纷发现在村里、屯里,解决在乡镇、村(社区),努力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防扩大、防蔓延、防激化”。‎ ‎  (三)依法依规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对矛盾纠纷要及时开展调处工作,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消灭在发生之初。遇到矛盾纠纷要敢于面对,不要有厌烦情绪,要静下心来找出路,要多几个回合做工作,最大限度地运用调解方法化解,不要轻易把矛盾推向社会,推向法院对簿公堂,推给上级。真正确保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乡。处理问题必须坚持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原则。对群众反映的合法问题,要尽快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说明情况,做好思想工作,对要求过高的要做好政策疏导工作。解决问题要一步到位,不能像挤牙膏一样,群众上访到乡里解决一点,到县里再解决一点,这样就会加速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  (四)防止矛盾纠纷升级。对一些难于处理和处理不了的矛盾纠纷,我们要积极做好当事双方的思想稳控教育等工作。同时,我们也可积极引导当事双方保持冷静,理性对待矛盾纠纷。同时,对一些暂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可依法引导当事双方理性维权,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矛盾纠纷升级。‎ ‎  (五)进一步落实好领导接待日、领导包案、带案下访责任制。让来访群众“访到想访的人、说出想说的话、办成该办的事”。‎ ‎  三、强化情报信息收集和研判 ‎  情报信息是维稳工作的生命线,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对化解矛盾、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不稳定事件,起着决定性作用。‎ ‎  (一)情报信息掌握要快。情报信息掌握得越早,报得越快,分析得越及时,就越有时间去化解,越能把握主动。在事件发生前,对苗头性情况、预警信息、行动信息,争取第一时间获取,在事件发生后,对现场情况,要随时掌握,争取第一现场,以便及时分析研判发展态势。‎ ‎  (二)情报信息情况要全。情报的要素一定要齐全,包括时间、地点、主体、原因、方式、手段、规模等。‎ ‎  (三)情报信息要素要准。在情报信息的处理上要做到就是情况真实,确有其事,不是道听途说,无中生有。如果情报失真,轻则影响工作,浪费人力财力,重则导致决策者对形势的误判,干扰工作大局。同时,还要及时做好情报信息的上报工作,在文字撰写中要做到情报信息情况要清楚,文字要精练,重点要突出,让人一看就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问题症结所在等。‎ ‎  四、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对矛盾症结进行联合”会诊”‎ ‎  抓好稳定工作,单纯依靠主管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必须有效整合行政、司法、综治、民间等资源,创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式联调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无缝对接”,确保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只有建立“上下联动、左右联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改变原来相关部门各自 为战、单打独斗、缺乏协作的工作局面。对疑难、复杂的信访案件实行“联调联动”处理,做到各部门协调配合、“同唱一首歌”,才能构筑起真正意义上的“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格局,有效避免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群众投诉无门现象的发生。五、妥善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 ‎  维护社会稳定,主要的功夫要下在预防上,尽最大努力避免矛盾产生、发酵、升级,不发生或尽量少发生群体性事件。如果发生群体性事件,要做好以下工作:‎ ‎  (一)制定预案。群体性事件发生以后,党政领导要正确分析,果断决策,及时平息事态。要迅速成立总指挥部,由党政负责人任总指挥长,在事发现场设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组成人员可由政法、公安、维稳、信访、司法以及涉及到的乡镇、部门负责人组成。‎ ‎  (二)靠前指挥。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的目的就是制造影响引起领导的重视,求得问题的解决。现场负责的领导及涉及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要在第一时间深入一线,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掌握群众的基本诉求和真实情况。同时,要做到“三个不”,即导致群体性事件激化的话不说,不符合政策、法律的事不松口,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不能开。防止因急于脱身、息事宁人而不负责地乱表态,使事件越闹越大。‎ ‎  (三)正面引导。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以教育、协调、调解等方法加以处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使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懂得即使诉求合理合法,表达方式不合法也属于违法行为,也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  (四)慎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主要靠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必须要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慎用武器警械。如果随意动用警力,或者出警不当的话,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容易引发群众不满和警民对立,甚至造成警民冲突。‎ ‎  (五)果断处置。前面说慎用警力,并不是说不用警力,对发生聚众堵塞公共交通、冲击党政机关以及发生其他扰乱社会制度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群体性事件时,应当依法采取措施,果断出手,坚决予以制止,尽快妥善处置。否则,不但贻误时机,提高处置成本,而且还会导致事态升级,甚至不可收拾。在动用警力时,要确保警力充足,在警力上要保持绝对优势,确保能够牢牢控制局势,确保处置一举成功,绝不能因警力不足而无法执行。‎ ‎  六、加强网上舆情的管控和应对 ‎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传播技术的发展普及,舆论影响更加突出,对网络舆情要把控好。‎ ‎  (一)网络力量不容小觑。其宣传面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大。党委政府对事件的态度、处理方式、处理结果都被放在网络的聚光灯下,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一些经网络曝光和炒作的事情,经过网络传播、交流,以及网民的互动,容易形成舆论热炒。经网络曝光和炒作的事情,因为网民和媒体素质的参差不齐,有些能够理性分析,有些成了纯粹的发泄。一旦事情和问题被炒作后,网民和媒体喜欢穷根究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  (二)舆情应对要及时。要先发制人、把握主动。要及时做好发布事情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事情经过等情况,在发布中要就事论事,掌握多少说多少,要说的尽量说详细些。同时要找准宣传口径,表明态度,特别是对事情的定性要慎之又慎。同时要准确发布事情的调查进展情况,随着调查的深入,有步骤地对外发布。同时要及时制止网络谣言和非议,针对网络谣言传什么,我们就驳斥什么,通过正面发生消除杂音和噪音。在网络炒作中个别人喜欢断章取义报道,不准确的回应,只会造成人们对事件的质疑和质问,进而授人以柄,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即使是真实的回应,我们也要把事情说清楚,对没有彻底查清楚的事情和模棱两可的话不要说。我们可以第一时间表明党委政府的态度,稳定人心,根据处置进度和进展情况,分阶段、分层次发布消息,最大限度地挤压话语空间,通过多种措施以及灵活的应对技巧,不断告诉群众党委政府在做什么,事情有了新的进展。‎ ‎  七、进一步建立完善合理的考核机制 ‎  一个乡镇、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能否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考核机制十分重要。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将发展与稳定的各项指标合理纳入其中,充分体现“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要责”的辩证统一。‎ ‎  (一)计算发展成本。理性计算发展成本体现了正确的政绩观,倡导在社会发展中兼顾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而为更快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一个乡镇的发展以牺牲社会稳定为代价,造成治安状况混乱、矛盾纠纷突出、自然环境受损、公共安全隐患增多,这样的发展就不是科学的发展,这样的政绩不但不能认可,情况严重的还要果断实行一票否决和进行追责。‎ ‎  (二)界定维稳难度系数。稳定也是政绩,但只有在发展基础上的稳定才有价值。如我县一些乡镇无移民、无重大项目建设、无网箱清理整治等,虽然从表面看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矛盾纠纷、安全事故、上访人数(次数)很少,但这样的稳定难度系数不大,并不能表明政绩。相反,一些乡镇移民多,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整治中,维护稳定的难度系数较大,但能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及时消除治安隐患、积极防范安全事故,化解不稳定因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了社会稳定,这样的稳定才是真正的政绩。因此,在考核稳定政绩时不但要看社会稳定的客观指标,还要科学界定维护稳定的难度系数。‎ ‎  (三)实行综合评估。建立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就要综合评估发展和稳定的政绩。既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努力追求发展政绩的最大化,并允许发展中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又要始终确保大局的稳定有序,把各类不稳定因素限制在整个社会能有效掌控和承受的范围内,使人民群众普遍具有安全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