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11 KB
  • 2021-04-15 发布

X年X年县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汇报 元阳哈尼梯田景区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XX县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汇报 元阳哈尼梯田景区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XX县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汇报 元阳哈尼梯田景区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民长期生产劳动所形成的大地雕塑,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哈尼梯田开发与保护所面临的问题,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XX县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汇报 中共元阳县委员会 元阳县人民政府 ( 2013年12月5日 ) 尊敬的高副省长,各位领导: 衷心感谢高副省长及各位领导多年来对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重视和关心。借此机会,我就元阳县哈尼梯田旅游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111月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 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元阳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开放活县的战略,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今年1-11月,全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49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9.09亿万元,同比增长5.4%,第二产业完成7.96亿元,同比增长33.5%,第三产业完成11.45亿元,同比增长11.2%。预计完成公共财政总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9.7,预计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8.8%。预计完成公共财政总支出达13.72亿元,同比增长10.7%。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1亿元,同比增长13%。1-9月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361元,同比增长18.7%。县域经济发展的总量、质量和效益有了新的提升。 二、多方联动、综合施策,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效 ‎ ‎2012年以来,根据《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确定的范围,制定了《红河哈尼梯田申遗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申遗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和17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都由一名副县级领导担任组长,重点对三条考察线路、三个景点及监测管理中心、五个村寨、核心区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由于各级领导重视,资金保障到位,工作措施有力,专家指导有方,各项整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并于2012年9月顺利通过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的实地考察评估, 2013年6月22日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申遗环境综合整治期间,高副省长高度重视,多次率省级相关部门到我县调研指导申遗整治工作,对申遗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并协调省政府整治资金2700万元,为哈尼梯田申遗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一)建立法律法规体系。一是制定保护管理法规。2001年10月,红河州政府颁布实施《红河哈尼梯田保护暂行办法》,使哈尼梯田有了第一个规范性管理法规。2011年 10月 20日,在原《红河哈尼梯田保护暂行办法》的基础上,州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办法》。2011年4月,红河州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该《条例》经省第十一届人大三十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 2012年7月1日 正式颁布施行。二是编制保护管理规划。邀请权威的专业团队精心编制了《哈尼梯田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该规划报经国家文物局同意,于2011 年 12 月 21 日由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成为指导哈尼梯田保护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三是纳入国家重点保护。 2013年5月3日 ,红河哈尼梯田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河哈尼梯田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区域与世界遗产区和缓冲区的界限相一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管理规定,依法实施对红河哈尼梯田的保护和管理。 ‎ ‎(二)建立保护管理机制。为加强对哈尼梯田保护、开发和管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于2001年成立了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办公室,对哈尼梯田保护区进行协调、规划、宣传和管理; 2006年10月成立了哈尼梯田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管理委员会,配合州申报办公室做好申遗工作; 2008年5月成立元阳县哈尼梯田管理局,负责对哈尼梯田的具体管理工作,使之形成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县人民政府与遗产所在地各乡镇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同时,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农户逐级签订保护梯田的责任书,建立了由县、乡镇、村委会、村民四级共同保护梯田的管理格局。 ‎ ‎(三)依法开展监督管理。一是建立监测预警系统。为了加大对遗产区的监测力度,建设了遗产档案中心、遗产监测中心,分析研究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和景观、地质、环境、水文、气候、游客等方面的变化演进情况,逐步形成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遗产数据管理分析预警系统,切实开展哈尼梯田的动态监测管理工作,为哈尼梯田的保护、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严格控制建设项目。按照保护管理法规和规划的要求,严格控制遗产区的建设项目。对于哈尼梯田遗产区和缓冲区内的遗产保护工程和可能影响到遗产价值的建设项目,先由建设单位编制可研报告报元阳县哈尼梯田管理局进行专业论证和立项审核、再经红河州哈尼梯田管理局和云南省文物局逐级审核后报国家文物局审批,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项目又根据建设规模报不同级别的规划、建设部门核发规划和建设许可证,方能实施建设项目。三是科学引导村寨的建设和发展。村民建房盖屋需报经梯田管理部门审核,由县政府批准后方可建设。对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的构筑物,依法予以拆除。四是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实施由县国土资源局和县哈尼梯田管理局等相关部门采取每周2次的动态巡查及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对核心区内的乡镇、村落开展动态巡查。严格规范挖沙采石取土,制止乱挖乱采行为,切实保护遗产区生态环境。五是科学设置管理设施。严格按照保护管理规划建设管理和展示设施,依法控制管理和展示设施的高度、体量、规模,对设施外观和周边环境进行协调处理和绿化,保证管理展示设施古朴、简洁、生态、实用,与哈尼梯田景观和当地民族文化特色协调一致。六是科学布局旅游区划。按照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划的要求,在遗产区和缓冲区通过管理部门引导、培训,鼓励当地居民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信息、交通等方面的服务,不许设置与遗产保护不相协调的建设项目和旅游设施。在遗产地以外的周边区域,规划建设体量、风格、布局与遗产相协调的旅游设施和功能用房,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形成了布局合理的旅游区划模式,从而使遗产区免遭干预和影响,旅游者得到控制和疏导。 ‎ ‎(四)传承弘扬梯田文化。一是促进文化长期发展。编制了《元阳县民族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濒危的哈尼龙头贝玛文化、哈尼蘑菇房制作、哈尼蓝靛染织工艺、哈尼民间习俗等实施抢救性保护,使哈尼梯田最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和价值构成得到完整地保留、传承和展示。二是乡土教材进入校园。编写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乡土教材》以及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关的《梯田文化遗产知识读本》,并在遗产区14所中小学开设哈尼梯田遗产课堂,让未来的梯田主人从小认识保护梯田的意义,让保护梯田的意识根植于当地民众心中。三是编印申遗知识手册。通过印发《红河哈尼梯田申遗知识手册》、在电视台开辟宣传专栏、举办遗产知识讲座、进村入户搞动员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提高遗产区民众认识遗产、保护遗产的意识。四是建立遗产研究基地。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签署协议联合建立哈尼梯田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先后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多学科专家到哈尼梯田进行调研、考察活动,开展哈尼族民居保护、村落景观保护、梯田生态保护和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研究等课题。 ‎ ‎(五)促进生态持续发展。一是持续保护森林水系。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工程,对国有公益林、自营生态林实行补贴政策,调动群众造林、护林积极性,提高森林覆盖率。2002至2012年,在遗产区实施植树造林29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67%,形成了一座天然水库,保证了梯田的灌溉用水永不枯歇。二是推行耕田优惠政策。把遗产区、缓冲区的农田划为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管理范围,严禁征用、占用和转为非农用地,保持哈尼梯田原有稻作用途。同时,对梯田种粮农户实行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性补贴,提高农民保护梯田、耕作梯田的积极性。三是培育梯田产业品牌。引入市场机制推广种植梯田红米,并形成规模化的市场销量。开发哈尼梯田丰富的肉、鱼、蛋等农产品及相关生态食品,通过加快优质、特色梯田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增加梯田产品的综合价值,提高农民种植维护梯田的积极性。四是实施农村节能减排。在遗产地大力推广使用沼气、节能改灶、太阳能等新型能源,进一步优化哈尼梯田的资源使用效率,降低生活用薪柴的需求量,使哈尼梯田森林和水系得到长久保护。 ‎ ‎(六)保护传统民居风貌。传统民居是哈尼梯田遗产的重要元素之一。我们注重传统民居的修缮保护工作,委托昆明理工大学本土建筑设计所编制遗产区82个村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出台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村庄民居保护管理办法(试行)》,以规划来引领村寨发展,以法规来管理村庄建设,避免无序建设发展。同时,在保护好垭口、阿者科、牛倮普、主鲁老寨、全福庄中寨五个重点村及箐口、大鱼塘、普高老寨民俗文化村民居的基础上,重点对新街镇上马点、倮马点、黄草岭、核桃寨、全福庄大寨、全福庄小寨、多依树小寨等7个村庄进行了规划,编制了《传统民居整治方案》、《新建民居整治方案》、《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元阳县传统民居保护、维修与发展手册》、《元阳县民族村寨环境风貌保护、整治与管理手册》等,进一步明确房屋层高、建筑面积、色彩格调和外观,注重融入哈尼族和彝族的文化元素,使民居外观、风格、色彩协调统一,使传统村庄民居风貌得以保护和传承延续。 XX县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汇报 三、加强保护、合理开发,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哈尼梯田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合理适度的开发是保护的需要,我们本着保护优先、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围绕哈尼特色、 5A 景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哈尼梯田旅游业。今年1至11月,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975409万人次,同比增长11.2%,其中海外游客4.569万人次,同比增长1.74%,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11.87亿元,同比增长18.74%,实现门票收入792.2万元,同比增长60.83%。 ‎ ‎(一)坚持规划引领,构建科学定位可持续发展体系。按照大产业、大发展的要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做好《元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重新定位元阳旅游发展思路,用国际化视野,融入差异化、品牌化、效益化的理念,体现人性化、现代化、标准化的要求,打破现有的规划设计,以超前的眼光进行高起点定位、大手笔规划,确保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真正用一个全新的规划来引领元阳旅游产业大发展。同时,认真编制《新街梯田小镇规划》、《哈尼小镇规划》、《遗产区82个村庄规划》,并将旅游产业与城镇化、信息化、产业化及民族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产业之间优势互补、互动发展、协调推进。 (二)坚持生态建设,构建生态完美的环境保护体系。加强对东、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梯田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继续实施梯田景区生态植被恢复及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工程,严格实行梯田遗产区封山育林,严禁毁林开荒,确保哈尼梯田遗产区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旅游境界。成立哈尼梯田保护协会,设立梯田保护基金,建立旅游发展利益共享机制,让群众主动参与保护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确保元阳永久山美水甜、风景如画。 ‎ ‎(三)坚持文化挖掘,构建民族特色的文化保护体系。组织开展元阳民族文化普查工作,充分挖掘民间的贝玛、稻作、土司文化内涵,搜集整理山歌、酒歌、民族乐器等民间艺术。设立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基金,重点策划包装打造哈尼族昂玛突(长街宴)、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以及哈尼梯田泥巴狂欢节、哈尼梯田农耕文化节等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民族节日和主题节庆,提高游客的体验参与度。重视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切实抓好猛弄司署、长街宴、哈尼阿培聪婆婆等一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与开发利用。设立传承人保护与发展基金,加大民族文化和民族手工艺传承人的保护力度,依托民族文化传承基站,积极开展文化传承人培训,切实做好文化传承人的传、帮、带,使极具元阳特色的民族文化及手工技艺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项目建设,构建功能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景区景点各类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元阳民用机场,争取建元高等级公路、胜村过境公路等立项建设,继续完善通往哈尼梯田景区的高等级路网建设,启动景区景点路面等级提升工程,着力构建安全、舒适、快捷的旅游交通网络。实施哈尼梯田灌区项目和以新街、胜村为主的旅游集镇连通饮水工程,启动东观音山水库建设,进一步提高梯田景区水资源利用率,增强哈尼梯田遗产区安全饮水保障能力。推进一批以云之梦•ALILA酒店、红叶温泉度假酒店等为主的高端酒店项目建设; 积极启动旅游巴士站、国际旅游(汽车)营地、大鱼塘游客休闲驿站、东观音山探险步道等项目,在南沙、新街规划建设高档次旅游商品购销中心; ‎ ‎ 打造新街镇龙树坝、牛角寨新安所、攀枝花乡洞浦和垭口等旅游亮点,加快梯田小镇改造建设,规划建设哈尼小镇、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文化创意园、天然摄影棚、梯田农耕实景演出等项目,深度拓展景区景点,填充哈尼梯田观光、体验、休闲的旅游内涵; 建成一批精品酒店、游客休闲会所及旅游特色村,大力引导和扶持景区群众开设农家乐、蘑菇房旅馆,发展经济型酒店和乡村旅馆,提升元阳旅游的服务接待能力。 (五)坚持机制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保护管理体系。进一步制定完善哈尼梯田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实施细则及办法,建立乡镇、村寨哈尼梯田环境保护领导机构,形成州、县、乡、村四级保护管理体系,组建景区综合执法组,强化对资源环境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日常巡查。同时,成立哈尼梯田遗产管理委员会,由一名副处级领导任管理委员会主任,相关职能部门任管理委员会成员,设立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能职责,并赋予一定的行政执法权、资源管理权和国有资产监管权,促进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 ‎(六)坚持人才培养,构建全民参与规范化管理体系。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加快形成行政管理、企业经营、行业服务三个层面相配套的旅游人才体系。加强导游队伍建设,采取集中培训、联合培训、考察学习培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文化素质高、语言表达能力强、熟悉旅游业务、掌握多语种的景点导游人才。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把精通农耕技术、民间能工巧匠等乡土人才集中起来,根据旅游产业发展和劳务市场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技能和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让世人能够更多享受到哈尼梯田的文明成果。同时,针对农村大量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实际,探索成立梯田耕作协会,实现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耕作管理。 (七)坚持高效服务,构建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体系。以创建国家 5A 级景区和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为目标,加快旅游标志指示系统建设,使用统一规格、色彩、字体的景区道路交通指示牌,力争2014年内将哈尼梯田创建成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建立旅游行业协会,强化对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景区、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等旅游服务过程监管,全面提升整体旅游服务水平,着力将哈尼梯田打造成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精品旅游景区景点。 ‎ ‎(八)坚持科学管理,构建哈尼梯田数字化管理体系。引进现代高新技术,借助互联网平台,采用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立体方式,对一切破坏梯田、防护林、梯田灌溉系统、民族村寨及自然人文景观的行为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建立起面向梯田管理各职能部门的环境监测、生物和文物资源监测、接处警、视频监控、LED大屏信息发布、GPS车辆调度等数字化管理系统,设置指挥调度中心,全面实现管理资源的整合,以及对各职能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同时,成立景区派出所,进一步强化景区治安管理工作,为景区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九)坚持商品开发,构建哈尼梯田品牌化管理体系。坚持以旅带商、以商促农的原则,引进专业设计公司,系统地对哈尼梯田旅游线路、景区、文化、农家饭店、宾馆、梯田土特产等梯田系列产品进行战略设计,突出农耕文化、哈尼文化特点,加快旅游商品经营专业户、旅游商品生产专业村建设,积极申报注册一批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特色性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商标,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购销)+协会(管理)+农户(生产)的合作方式,打造一批高端、特色、精品的旅游商品,着力开发以刺秀、银器饰品、民族服装为主的民族工艺制品,以土特产(梯田红米、梯田鱼、云雾茶、黄牛干巴等)为主的特色礼品,以梯田文化作品、民族乐器、民族歌舞光碟等为主的旅游文化纪念品,以哈尼蘸水鸡、哈尼豆豉、哈尼香粑、竹筒饭等为主的旅游饮食品,形成完整的旅游品牌系列,把元阳建成哈尼特色旅游小商品的生产、营销、展示基地,共同支撑哈尼梯田旅游大品牌。 ‎ ‎(十)坚持民生为本,构建共同保护梯田的保障体系。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引导群众建设具有哈尼民族风格的民居建筑,使村寨风貌与梯田文化景观相协调。积极扶持景区群众参与旅游开发,大力推广种植梯田红米,促成规模化的市场销量,提升梯田农副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开发哈尼梯田丰富的肉、鱼、蛋等农产品及相关生态食品,通过加快优质、特色梯田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增加梯田产品的综合价值,提高农民种植维护梯田的积极性,进而推动元阳经济社会发展。 四、请求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恳请省人民政府帮助协调立项建设红河哈尼梯田文化遗产区业务配套用房并解决资金3000万元。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申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要求,为完善遗产管理机构,合理布局功能结构,完整地展示遗产价值元素,我县拟在新街镇胜村岔路口下方 70米 处(原晋思线,现已废弃)建设红河哈尼梯田文化遗产区业务配套用房,恳请省人民政府帮助协调立项建设红河哈尼梯田文化遗产区业务配套用房,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资金3000万元。 (二)恳请省人民政府帮助解决嘎娘中心校搬迁所需资金1300万元。我县嘎娘乡滑坡区处于红河南岸,嘎娘中心校自1996年开始出现山体滑坡现象; 2012年9月18日 ,该滑坡隐患点再次出现裂缝、滑坡及错位; ‎ ‎2013年8月26日 ,嘎娘乡滑坡点又出现了较大的滑坡迹象,中心小学球场、厕所、围墙等多处出现新的裂缝和下沉,且滑坡情况不断加大,严重威胁着嘎娘中心小学649名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校舍搬迁势在必行。因我县财政困难,无力筹措嘎娘中心校搬迁资金,为确保嘎娘中心校全体师生安全,恳请省人民政府帮助解决嘎娘中心校搬迁所需资金1300万元。 (三)恳请省人民政府帮助协调解决元阳县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建设缺口资金1000万元。元阳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位于老城区新街镇,创办于1984年底,因县城搬迁到南沙,元阳县委、县政府于2009年决定将元阳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搬迁到县城南沙,与元阳县委党校、教师进修学校合并新建元阳县职教中心。元阳县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3亩,总建筑面积 15199.6平方米 ,规划总投资2916万元。项目于2010年5月份开工,目前教学综合楼已竣工投入使用。但由于资金到位率低,项目仍缺口建设资金1922.1万元,给全面使用发挥学校效益造成了一定的制约,恳请省人民政府帮助协调解决元阳县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建设缺口资金1000万元为盼。 以上汇报,敬请高副省长及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XX县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汇报 ‎ 调研途中,哀牢山区时而烈日当空,时而雨雾弥漫。陈豪与大家走进新街镇四角田综合种养循环农业基地了解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深入芭蕉岭村委会计且村贫困户家中察看危房改造、检查帮扶措施,与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员、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到危房改造,他一项一项详细询问。陈豪强调,要层层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施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培育特色农业,塑造好哈尼梯田品牌,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同抓互促、压茬推进,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天人合一的伟大创造,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壮美的梯田碧禾浪涌,云遮雾绕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调研组察看了麻栗寨坝达村、土锅寨大鱼塘村风貌提升改造,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以及哈尼小镇建设情况。陈豪指出,要加强遗产区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把哈尼文化有效融入梯田、村寨、森林、水系,真正体现乡愁特质;要严格控制村庄规模,讲求规划设计,用心建设管理,防止低品质建设异化传统村落肌理;要加快生产生活污水达标处理,加大环境整治和植树绿化力度,进一步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 在座谈会上,陈豪强调: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好这笔宝贵财富,使其焕发出更加璀璨光彩,是书记总书记交给我们的新时代考题。要强化四个意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保护优先,把哈尼梯田农耕文化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一代代传承下去。要以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古朴村落为形,扎实推进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弘扬、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要坚持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企业的市场化优势,建立共保共建共享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要一体化抓好元阳、红河、绿春、金平4县哈尼梯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元阳核心区哈尼梯田小镇建设。要抓住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机遇,弘扬好哈尼四季生产调等民族乡村传统文化,让千年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气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