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89 KB
- 2021-04-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 年行政审批局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 XX 精神和 XX 文件精神,我局结合自身实际,对优化
营商环境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具体做法
(一)提高站位,加强组织领导。自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
化营商环境工作以来,局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市委、
市政府的要求,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对工
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组织召开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
境专题会,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的政治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放管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切实提高全体干部职工思想认识。
二是逐级明确工作职责。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股室负责人按照
《通知》要求落实工作任务,报告梳理和完成情况。
(二)推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为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制
度改革的力度,我局对照《监利县贯彻落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激
发市场活力实施方案》(监发〔2020〕3 号)等文件要求,我局按照
“一个不漏、一个不错”和“扎实、彻底、不留死角、不惨水分”的
工作要求,对行政审批范围内的审批制度、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对
其中不必要的审批、许可、核准等事项进一步规范或取消。
(三)转变服务方式,接受社会监督。我局在 XX 市人民政府网
公布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经梳理,本部门依
申请事项共 86 项。即:公共服务 2 项、行政许可 33 项、行政确认
19 项、其他行政职权 32 项;依职权事项共 264 项。即行政检查 109
项、行政处罚 147 项、行政强制 8 项。为做好服务和监管工作,推进
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转变行政审批方式,着力打造依法行政“阳
光政务”,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行政审批窗口受理范围。
(四)做好服务事项梳理,制定办事指南。认真贯彻落实“三集
中、三到位”的政务公开要求,对承担的行政职责认真进行梳理,制
定了办事指南,对服务事项名称、办理依据、基本流程、申请材料、
收费依据及标准、咨询方式、受理机关等事项进行公开。并进一步优
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环节,缩短办结时限,极大的方便了办事群众。
同时按照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的要求,根据职责定位,落实责任主
体,明确相应责任。增强了服务事项办理的透明度,方便了服务对象,
强化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
(五)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湖北省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平台中已录入 50 个随机抽查事项,241 名检查人员和 674 家检
查对象,研究制定随机抽查工作规则,强化随机抽查的结果公示和结
果应用,实行“阳光执法”,保障市场主体的知情权。加强对道路(水
路)运输、出租汽车等市场领域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随机抽查在监
管执法工作的比重和分量,充分体现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六)推行“互联网+监管”的工作落实。梳理编制监管事项目
录和检查实施清单录入。根据国务院及省市的统一要求,分层级从国
家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系统中认领本部门监管事项。同时,根
据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增补梳理本部门的监管事项,并对行
政检查事项梳理相应的检查实施清单。通过事项梳理和清单编制,规
范监管事项的发布运行,实现动态化标准化管理,推动同一监管事项
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统一。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审批事项涉及的有些业务要求高,窗口人员相关的专业
知识掌握还不太全面,存在个别问题不能及时向办理人员答复,需不
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二是不能全面的利用“双随机机制”,未对监管检查事项进行全
覆盖,需要继续提高“双随机一公开”系统的使用效率。
三、今后的工作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和群众了解审批办理流程,提
高企业参与审批和监督审批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我局审批行为更严谨、
更规范、更阳光。
二是严格依法行政。合规、简明、高效地做好每一项审批服务。
各审批科室、局属单位要严格按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取消重复性、
形式化的审批手续,推行网上审批,对审批事项及时向社会公示,及
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审批行为。
三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围绕行
政审批服务方式,力争申报材料再精简,没有法律依据的申报材料一
律取消。
四是利用“双随机机制”强化对各许可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
综合运用提醒、约谈、告诫等手段,强化对市场主体及有关人员的事
中事后监管,把握监管风险点,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机制,
有效形成工作合力,及时化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