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98 KB
- 2021-04-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2025年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合编
2021—2025年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四五”时期(2021—2025 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 X 新征程的关键阶段,编制好全市“十四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 号)和《X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X 政发〔XX〕X 号),结合以往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发为动力,深入实施“六个三”战略部署,全力打造“三个六”重点支撑,培育发展“四个在
X”增长新动能,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动绿色循环发展,着力提升民生福祉,着力化解风险挑战,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 X 新征程,为到 2035 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 基本原则
立足市情、放眼全局。跳出 X、站位全国,谋划 X 发展,深刻研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发展动态与趋势,精准对接近年我市出台的中长期规划,准确把握 X 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阶段性特征,学习借鉴发达地市转型发展先进经验,提高规划编制的指导性、引领性。
系统谋划、项目支撑。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好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总要求,聚焦“六个三”战略部署、“三个六”重点支撑、“四个在 X”增长新动能,科学系统提出“十四五”发展的目标、定位、举措。坚持弥补短板、壮大优势,在产业发展、社会建设、生态环保、改善民生等领域,谋划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并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和我省规划盘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市场能够充分调节的竞争性领域尽量不编或少编制规划。“十四五”主要针对事关全市发展全局且存在市场失灵的重要领域编制规划,明确战略意图、重点任务、重大布局和重大政策。
纵向衔接、横向联动。纵向上,做好与省上规划的衔接,指导好县区规划编制,确保主题主线上下一致,形成统一规划体系;横向上,要加强工作联动,同步推动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完善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
实事求是、合理引导。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特别是对一些重要指标,要综合考虑、反复测算,既保持“跳起来摘桃子”的压力,又重视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既要提气鼓劲、尽力而为,更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使规划经得起时间检验。
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广大干部群众期盼和我市发展定位、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敞开门来做规划,广泛听取各级各部门、专家学者和“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过程。
一、 总体安排
(一)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即《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市发展战略在规划期内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是编制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纲要》由市发展改革委组织起草,具体程序:
1. 编制准备阶段(XX 年 X 月—XX 年 X 月)。开展全市“十四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组织开展调研、学习培训等活动。
2. 思路研究阶段(XX 年 X 月—XX 年 X 月)。在完成“十四五”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并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吸收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行业发展思路,研究提出“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组织专家论证,报送市政府研究审定。
3. 《纲要》编制阶段(XX 年 X 月—XX 年 X 月)。组织开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形成“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和市政府。组建《纲要》起草工作专班,根据市委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X 月份形成《纲要》(初稿);X 月份,在与省上《纲要》衔接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组织专家委员会成员进行第三方评估;X 月份,按程序报市委、市政府研究审定,并准备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4. 审批印发阶段(XX 年 X 月—XX 年 X 月)。《纲要》草案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作进一步修改完善,由市政府印发实施。
(二)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改革以及审批、核准、备案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是“十四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市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实行目录清单管理,重点专项规划由编制部门报市委或市政府印发实施;一般专项规划由编制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冠“经市委同意”或“经市政府同意”字样,联合印发实施;不在目录清单里的专项规划,经市发展改革委备案同意后,由编制部门印发实施(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除外)。具体程序:
1. 开展研究阶段(XX 年 X 月—XX 年 X 月),市级各部门根据本方案,开展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工作,理清基本思路。
2. 规划编制阶段(XX 年 X 月—XX 年 X 月),市级有关部门编制完成专项规划初稿。
3. 衔接印发阶段(XX 年 X 月—XX 年 X 月),完成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工作,并与省级相关专项规划、全市《纲要》进行充分衔接后,按程序报批。重点专项规划原则上 XX 年 X 月底前全部印发实施,一般专项规划以及经市发展改革委备案后编制的专项规划,原则上 XX 年 X 月底前全部印发实施。所有专项规划务必在省级相关专项规划印发后 X 个月内印发实施。
(三)县级规划
县级规划是指县区人民政府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县级“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从全局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合理确定本地区发展战略和目标。县级规划由县区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具体由发展改革部门承担,编制时间与全市《纲要》基本同步,具体程序:
1. XX 年 X 月底前,各县区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工作,并与上级发展改革部门进行衔接。
2. XX 年 X 月底前,将“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报本级党委、政府审定后,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由本级人民政府印发实施。经济开发区、X 新区、X 新区、航空智慧新城“十四五”规划纲要由其管委会印发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副市长为副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搞好统筹衔接。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协调衔接好各类规划。发展规划要发挥战略导向的统领作用,空间规划要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地提供空间保障,专项规划要与发展规划相互协调、同步推进。
(三)创新编制方式。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坚持开门编规划,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高规划编制过程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协会等智库作用,把各方论证结果、研究成果作为制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
(四)规范编制程序。要进一步规范编制程序,对标“时间表”和“路线图”,严格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工作流程开展前期研究、文本起草、衔接协调、征求意见、规划论证、审批发布等各个环节工作,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五)强化工作保障。市“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成立工作专班,要选配知识结构好、工作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具体承担规划纲要编制任务。各县区、各部门要相应制定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专班,组建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规划编制队伍。市级部门规划所需经费应列入本部门预算,各县区规划所需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2021--2025年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
4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正式启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和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共同承办的”基因惠民高端论坛暨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启动仪式“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圆满落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绳立成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任志武巡视员、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院士等嘉宾出席启动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来自全国各地政府、发改委、卫计委、医院的相关领导共同见证国家发改委基因检测示范中心项目正式启动。
今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正式发布,健康中国战略被写入纲要,健康中国始于健康基因,基因组学和医疗器械被纳入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项目之中。同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批复了第一批共27个省市自治区申报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型健康技术普及惠民。
去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发改高技[2015]1303号),该通知中提到将基因检测技术纳入到六大重点工程领域之一--“新型健康技术惠民工程”中,“支持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相关资质的机构,采取网络化布局,率先建设30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以开展遗传病和出生缺陷基因筛查为重点,推动基因检测等先进健康技术普及惠民,引领重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以目前相对成熟的遗传性耳聋和唐氏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基因筛查为重点,优先支持地方政府已确定相关政策措施和运行模式、建设条件具备的示范中心建设,推进基因检测技术在遗传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上的应用,促进健康惠民。”
基因检测可实现重大疾病的预警、预防、预后及个体化诊疗等,在临床医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目前可应用基因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的疾病数超过1500种。大力发展基因检测技术,开展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出生缺陷及遗传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对于加快我国生物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全面提高人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遗传性耳聋和唐氏综合征基因筛查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成熟,也是国家发改委文件中提到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需重点建设的两个基础项目,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奥生物集团拥有这两个项目的全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获证仪器试剂和相关资质。据悉,由地方政府与博奥生物展开合作,免费为当地新生儿进行大规模耳聋基因筛查,截止至2016年4月15日,全国由政府采购进行的新生儿耳聋基因芯片检测总数已达138万人,筛查出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高达4.4%,药物性耳聋突变3377人,突变率为2.5‰,可避免近4万人因不当用药致聋。
具有自主创新技术、核心产品和相关资质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所是本次示范中心建设的主体单位,博奥检验旗下共16家第三方医学检验所位列建设单位名单之中,成为示范中心建设的绝对主力军。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肩负着发展下游医疗机构开展基因检测服务,刺激基因检测应用消费市场,反向引导上游检测仪器设备及试剂的骨干企业发展,通过“上下游联动,协同推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检测仪器设备及试剂的产业化应用”,进而促进整条基因产业链蓬勃发展的重要任务。
据悉,本次示范中心的建设,主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是搭建六大技术平台,构建基因检测技术体系。示范中心将建设生物芯片、高通量测序、毛细管电泳测序、荧光定量PCR、串联质谱、染色体核型分析等等多种高端检测技术平台,构建基因检测技术体系。第二是实现五大领域应用,完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体系。将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于出生缺陷及遗传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个体化诊断和靶向治疗,以及个人基因组检测和基因身份证等新领域,促进基因检测技术的规模化使用。第三是建设三大服务功能,形成基因检测技术服务体系。为推动基因检测技术的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示范中心还将建设区域质量控制中心、区域信息中心以及区域遗传资源库。
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的建设,是供给侧改革的典范--发改委投资建设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地方政府提供房租补贴等政策支持,是供给侧改革、提高基因检测技术临床应用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创新成果应用的典范--反向推动基因产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我国基因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形成竞争新优势;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典范--中国经济长期处于新常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未来中国经济健康发展起到支撑性作用;基因检测技术是战略新兴产业中最突出的代表,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建设好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到示范性作用;是创新科技成果普及惠民的典范--示范中心将创新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有效的持续增加民生福祉,使全体国民共享自主创新科技的发展成果,正如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人民健康服务,让基因改变生活”!
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上议程。据中国政府网11月26日消息,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专题会议。此次专题会议透露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重要信息,即编制好“十四五规划”要做到两个坚持、三个突出和研究推出“三个一批”。
李克强指出,“十四五”时期,外部环境可能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和挑战更多,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期盼。编制好“十四五”规划,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发展机遇研判准,把困难挑战分析透,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着眼长远、统筹兼顾,提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工作思路、重点任务,给社会良好预期,激励全国上下努力奋进。
李克强说,要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防范化解风险等,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围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尤其要按照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的要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更大进展。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会上,国家发改委汇报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建议。李克强说,“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积极主动扩大开放,有效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脱贫攻坚、民生改善等都取得新进展,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完成进度符合预期。行百里者半九十。各地区各部门要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后续实施工作,为“十四五”发展打下更好基础。
李克强要求,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深入调查研究,汇众智聚众力,精心组织、抓紧起草形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重大专题研究,征求各方面和专家的意见,群策群力,进一步做好起草规划《纲要框架》工作。
实际上,去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就启动了“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前期调研,并在近期继续由各司局到贵州、浙江等地实地调研,并组织一些重大问题研究座谈会。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负责人邱天朝11月25日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开展“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的前期工作,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是其中已经初步明确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
与此同时,也有多个部委着手展开各自领域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日前撰文指出,管好国有资本的布局领域,制定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十四五”规划,整体协同推进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在地方层面,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湖南、四川、甘肃等多个省市启动了省级“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例如,今年8月,北京市发改委发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项目招标公告》,围绕北京市新总规的总体蓝图列出了十大类40项重点课题项目。
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
2021-2025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时期,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并用于指导未来五年社会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十四五”规划研究背景
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五年规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系统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愿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五年规划是社会共同的行动纲领。
五年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依据。
五年规划是引导资源配置的工具。
五年规划是约束市场行为的“第二准则”。
Ø 时代意义:国际突破价值重塑、国内整合黑马将出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
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当前中国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而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重心调整、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加快,科技与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全球治理、世界秩序,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话语权、影响力逐渐提高的同时国内经济产业空心化初显、区域经济差距加大、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生态环保问题加剧,而中美贸易战则使得外部环境越发严峻,进一步的限制、阻碍中华民族的发展。十四五的五年必将是中国发展变革的五年,也是突破的五年。
从内部环境来看,我国主要矛盾在“十三五”时期已经转变,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民族发展面临新时代、新阶段,新矛盾、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等一系列新情况。国内发展面临诸多待调整的板块,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隐患逐渐浮出水面,新千禧一代的从信息化的时代成长起来,其世界观、价值观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也有新的认知,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必须强化对国内新气象的重视,充分重视积压问题的解决,强调新动力的构建,转变并适应政府的新角色,关注并做好新市场的引导,注重新媒体新渠道的应用。十四五的五年,必将是国内经济、格局、发展重塑的五年,必然会涌现出一批黑马,有一批城市、地区发展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Ø 时代形势:新各级、新结构、新关系、新市场、新基础、新诉求
【国际格局】从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国际化进入分化期。现阶段,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风险日益加深。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加快重塑,我国产业发展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顺畅接续转换,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课题。
【产业结构】2018年,我国二产比重小于40%,三产比重超过52%,人均GDP达到9785美元。当前我国已经从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迈入到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工业化后期阶段。产业“空心化”形势严峻、工业发展“大而不强”,实现制造强国的任务十分艰巨。工业智能化发展势不可挡,人工智能对传统制造产业链、价值链带来革命性影响。“十四五”时期将是中国经济由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将不断涌现,对于新消费需求激活新经济形势需要科学预判,有序引领。
【城市格局】新型城镇化推进、乡镇振兴、城乡结构性差异及发展不平衡、城市群崛起、都市圈建设政、大湾区协同、中心城市辐射、提升城市首位度、户籍改革……等“热度”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大城市进入城市化后期、城市化进程放缓,大城市面临有机更新、城市迭代,大量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同时城市人群也出现反向“归田”的意愿,城市、城镇、乡村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城市间也由高热度的“资源抢夺战”逐步冷静下来,走向了“产业与地区双向匹配,企业与政府双向选择”的“资源协同发展”新格局,城市间不再是互相争抢资源,而是结合自身特点差异化发展,真正实现“报团取暖、协同发展”。
【市场变革】“十四五”期间,我国市场化进入深度改革期,改革工作中要统筹全局、整体推进,结合实际、突出重点,衡量改革的有效性要从国家改革发展全局出发,既看单项改革执行落实情况,也从战略层面统筹考虑相关制度的集成效果。“十四五”也是进入基于法律和规则的制度完善期。对于各地区政府来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到了最为关键的五年,如何摆正政府的角色,“做好管理者、搭建好平台、做好店小二”三重角色定位必须清晰明确。在做好管理者层面,政府必须能够理解市场、懂得企业,密切关注新业态与新商业模式,才能够更好的监管、引导市场发展;在搭建好平台层面,政府应该有效提升财政资源的利用率,避免投资浪费、投资重复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抓住产业及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针对性的解决公共问题,促进产业及经济的发展;在做好店小二层面,政府应对服务机制进行创新与探索,转变执政模式与执政思路,既做到有效的服务企业发展,又避免变成被企业吸血的奶妈、保姆,应制定更加创新、有效的机制与企业保持良好有效的服务关系。
【信息发展】3G时代使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时间和空间上达到了极致;4G通信技术开启了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新时代,满足了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需求。5G的应用将促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智能终端设备性能将进一步提升,互联网-物联网线上线下融合对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新型技术和新型产业深度融合将全面应用于工业物联网、车联网及其他垂直行业的特殊应用需求,大量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及管理,将全面应用于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慧农业、森林防火等场景。十四五必将是智能发展的五年,各行各业都将新信息技术的升级步入新的发展模式、规划必须充分预测、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新机会、新问题、新发展,才能够更有效的复合时代诉求,真正起到规划引导的作用。
【人口结构】人口问题历来是影响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大问题。我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关键转折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低于预期、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老化程度加重等问题凸显,“人口问题”可谓任重而道远。“人口自身均衡发展”这一历史性任务不光是在“十四五”期间有所应对,更应是为来10年、20年考虑的重点。短期来看,鼓励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推进家庭能力建设、强化养老保障等将成为“十四五”期间各地区重点着眼的问题。而“人口吸引力”也成为各地区在十四五期间的重要课题之一,吸引多少人、吸引什么人、人来了做什么、可以创造什么等系列问题都需要系统谋划与解决。各类研究型人才、创新性人才、实用性人才、技术型人才等都会成为未来五年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差异定位、精准定位的人才会成为城市实现突破发展的重要“弹药”。
【社会治理】当前国家经济之繁荣前所未有,与此同时对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也达到了历史新高。稳定和发展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快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至关重要。“服务型政府”建设将成为“十四五时期”主要命题,国家安全体系和法治体系必须持续完善,从根本上保障稳定及发展,实现长治久安。
【生态建设】长期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雾霾、沙尘、水源枯竭/污染、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亟需正面应对。“十四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仍旧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无论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必须以“绿色发展”作为一系列建设的前置要求,全面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倒逼企业高质量升级发展,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基础。
Ø 五个创新:十四五规划必须关注的五个创新
结合多年政府咨询、区域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十四五”规划编制必须基于时代发展、突出特色、科学务实、主次分明、定位清晰、路径明确,需要以新思路、新理念、新视角解读,提出新玩法、拓展新模式、开辟新时代、引领新潮流。
1.由“外推”变为“回溯”的规划新思路。本次规划要从2035/2050年达到的目标构想现在的发展节奏与规模。【目标导向,分步落实】
2.全局式、战略性的规划新视角。规划要有长远的战略性思维,要有全局式眼光,同时要有务实的作风。【全局眼光,务实优先】
3.以提升经济产业健康度为核心的规划新重点。更关注产业发展的健康度,防止产业空心化、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兼顾发展导向与风险导向。【产业优先,动能转换】
4.以“新一代人”为本的规划新原则。新社会环境下,应更加注重新年轻人的综合需求,充分重视新千禧代的成长环境、社会观、生活观把控,考虑新一代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及愿景,有效引导新年轻人参与社会发展。【00后思维,新发展视角】
5.打造价值共同体的规划新愿景。随着中国四大城市群迅速崛起,未来中国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将越来越大,十四五规划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协同作战思维,寻找区域的抱团发展模式,将本地区发展有效、充分的融入到区域发展中,精准定位、协同创新,以打造价值共同体的思路谋划自身发展。【区域经济联动,一体化发展】
(二)“十四五”规划编制相关要点
Ø 规划类别:三级四类
总的来说,我国五年规划编制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规划由“三级四类”构成。“三级”即国家、省、市县,“四类”即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空间规划。
【国家】国家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在规划期内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主要是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重要依据。
国家发展规划居于规划体系最上位,是其他各级各类规划的总指导。国家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均须依据国家发展规划编制。
【国家】国家级专项规划。指导特定领域发展、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社会会资本投向、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国家】国家级区域规划。指导特定区域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国家】国家级空间规划。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
【省市县】省、市县级规划依据国家及上级发展规划制定,既要加强与国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的衔接,形成全国“一盘棋”,又要因地制宜,符合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特色。
Ø 遵循原则:三类十二个
“十四五”规划作为是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并对“12个强国”等作出具体安排:
聚焦发展,促进“制造强国、航空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
夯实基础,落实“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
提升发展,强化“质量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
Ø 编制要求:四个必须
“十四五”规划虽说是以往五年规划的延续,具有普遍常规性,但目前国内外发展形势纷繁复杂,国家处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2018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指出“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阐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在规划期内的战略部署和具体安排,引导公共资源配置方向,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有利于保持国家战略连续性稳定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可见,无论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还是满足规划作用提升的要求,“十四五”规划纲要必须科学、严谨、高质、务实,规划编制过程中:
必须突出发展规划的统领性作用--注重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增强指导和约束功能,体现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及规范化;
必须由虚转实,注重发展质量--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现代化建设”为要求,从五位一体出发,系统谋划;
必须强化区域协同发展--以“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抓手;
必须提高规划的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引导目标设定和规划决策,建设智能化信息平台提高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科学性。
Ø 编制重点:五大要求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国家到地方、全局到局部、宏观与微观等相互结合的系统性工作。总体来说,“十四五”规划研究制定的编制重点为:
客观全面做好总结评估。对“十三五”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客观准确把握区域所处发展阶段及特征。
重视区域瓶颈问题的解决。致力于打破制约区域发展的瓶颈,找准突破发展的切入点、解决核心问题,发挥战略导向作用,确保高质量发展。
做好近中远期的目标衔接。既要以五年为主,又应预测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项目标,以及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重视突出区域自身发展特色。寻找区域与其他地区的异同,挖掘其发展价值,准确把握其发展特色,并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突出区域特色
重视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既要站在大区域发展中考虑问题,对未来发展和环境变化有一定的准备,又要切合区域发展实际,稳步推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Ø 编制流程:六个步骤
全面调研。开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系统调研。全面调研是规划有效编制的基础与重要保障。有针对性、全面性的调研工作可以确保规划制定者充分全面掌握现状,找准痛点。
前期研究。开展“十四五”经济社会重大课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编制。一般以产业为核心内容,对于本地区的基础产业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形成针对各个产业领域的专项研究成果,梳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核心思路。其次针对区域重大社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诸如人才发展、环境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进行专项研究,以期提升本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确定思路。形成“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并上报上级单位。
规划编制。结合国家、上级规划思路及要求,编制“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规划论证。对“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进行论证
规划上报。“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上报人大通过。
(三)“十四五”规划研究必须重视的七项研究
十四五规划编制不同以往,对于各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更加深度的要求,要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必须强化三个维度七个部分的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