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 KB
- 2021-04-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改工作总结
课改工作总结
篇一:课改工作总结简报[2014]第7期
维新镇小学 2015年1月23日
课改工作总结会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改变传统课堂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弊端,建构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践行区教委“有效课堂人人过关“活动,2015年1月15日下午我校召开了本期课改工作总结会。
首先,教导主任唐世龙谈了本期课改所作的一些工作。回顾了我校践行区教委“有效课堂人人过关“活动 以来取得的成绩,并就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和学习方法上的创新进行了诠释,同时也谈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最后, 校长熊华作了总结谈话。他强调了学校在课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突出重点,每周例会上都能把课改工作确定为本周工作重点,同时教导处确定每周课改理论学习材料,并印发至每位教师。学校班子成员能经常深入课堂,了解学校课改动态,与教师共同研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与意见,有效促进本校课改工作的开展。老师们在通过互相听课、教研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中,受益匪浅,“有效课堂人人过关“活动我校圆满完成,并取得较好效果。同时他也谈了存在的问题:班班通的运用仅停留在制作简单的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未能发挥设备的其他作用,对小组长的培训还有待加强,小组合作的效果有待提高等。接着谈了下步努力方向:加大教研力度,让学生从学习知识变为培养能力,坚决落实教学常规,做好导学案的编制工作,加大班班通培训及制度建设,要求做到能用尽用,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加大小组长培训力度,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落实奖惩制度,促进课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篇二: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一、实施“学案导学”教学的背景
2001年9月,新课程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 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教学实践中,仍存在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枯燥、高耗低效的问题。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学校也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少人只停留在认识层面,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灌输为主要形式的教学仍占据着一席之地,课堂还是教师的课堂,是教师展示的舞台。教师备课首先考虑的是教师怎样教,教师的主角意识浓厚,表演欲望太过强烈。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讲台意识”仍旧很浓,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欲和支配欲依然很强。
三是课堂上虽然有学生的活动,但让学生张扬个性的作为还远远不够。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能得以提升,学习积极性还在被压抑,课堂缺乏思辩性与生成。课堂气氛沉闷,回答问题的就那几个学生,而其他的孩子只是默默地当“观众”。这也导致了不少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开小差,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教师只管教,学生被动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训练”活动。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
这些问题和矛盾在实践中的具体反映就集中表现为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学校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作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要深化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改善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必须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抓手。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
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 “导学”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说得更直白些,“学案导学”就是把课堂教学的流程、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学习中的反馈以书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所要讲的话做到心中有数,按“学案”开展学习,从而避免课堂学习中无谓的“枝蔓”,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理论培训
首先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及“教师专业成长与角色转换”,为教师洗脑,改变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教育观。学校领导给全体老师介绍课改名校(如江苏洋思、山东杜郎口等)的课改奇迹,为全体教师做《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等专题讲座,并邀请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崇善为全校教师做了题为《教育教学四大理念》的专题讲座。2.第二阶段:确立试点,开始试验
学校于2011年10月确立三年级为试点年级,开始实施“导学案”教学。实验年级教师纷纷行动起来。(1)布置教室,营造氛围。(2)合理分组,培训组长。(3)制定评价制度,为课改顺利进行做保障。(4)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3. 第三阶段:全面推开,初显成效
4. 第四阶段:深化课改,立模践模
在校领导班子的支持带领下,学校骨干教师多次到外地走访、调研、学习,并结合我校实际,将学习到的先进经验在我校进行大胆实践创新。
四、“学案导学”教学实施措施
(一)建设学习小组,抓高效课堂的灵魂
(1)分组
学习小组的划分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作为重要依据。再结合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分组,实现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组内异质”能够为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的可能;而“组间同质”又可以为各学习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分工
●可以围绕学习小组的建设给组员设置分工。
●可以根据学科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
无论是哪一种分工设置,各分工组长都要职责明确,做到人人管人,人人被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
2. 精挑组长人选,培养得力助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发现,尽管所有的小组都在努力,尽管所有的小组都不甘落后,现实的情况却是有的小组一路遥遥领先,有的小组却步履维艰,其中的差距就在于小组长的管理与协调能力的差异。因此,对于小组长人选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小组长的学习水平,而且还必须注重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
(1)班主任培训。
(2)任课教师培训。
(3)年级组培训。年级每周都安排培训任务,在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培训。
(4)课前培训。
(5)课中培训。
学校制定了“小组长沙龙”制度。即每月定时召开一次组长交流会议,及时解决小组管理的疑难困惑,交流小组管理的优秀做法,并对其中的“金点子”表彰奖励、加以推广。
3. 制定严格组规,培养良好组风。小组建立初期就要求各小组学生尽快建立起一套严格细致、切实可行,并具有约束力的“组规”,严格执行,使学生在小组内部也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4. 营造鲜明氛围,促成有效学习状态。在教室的墙壁、黑板有学生自己书写的、能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勇于展示自我的话语,营造自信、自励、自发、自觉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参与合作、展示自我的积极性。
5. 评价多元化,实行小组捆绑式评价。要求班主任将小组建设纳入班级常规管理,平时的思想、行为、学习状态等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做到评价的多元化。
学校要求每个班级一周一评比,进行一周“展示之星” “点评之星” “质疑之星”“助人之星” 评选活动,营造浓厚的小组竞争氛围,强化课堂各个薄弱环节。一月一汇总,一月得分最高的小组即为班级月优秀小组,由班主任为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小组颁发小喜报进行奖励,奖项有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为高效课堂导航
1. 构建“361”备课模式
(1)构建“361”备课模式
②上传及分发备课:主备教师将备好的“导学案”初稿统一上传给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再将所有备课内容传给组内所有老师。
③
集体备课研讨:学校有专门的集体备课室,而且规定了集体备课研讨的时间,周二为数学,周三语文,周四是其他科目,研讨时间为一下午四个小时。集体备课时先由主备人讲自己备课预设,其它老师进行研讨,那些策略可行,哪些需要改进,怎么改进都是研讨的内容。
2. 精心设计导学案
接着制订了导学案编写要求与原则。一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五清”。知识底清,认知心理清,学习态度清,可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二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
3. 解决导学过程中的问题
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困惑:“课堂教学任务不能够当堂完成,教学时间不够用”、“在自主预习生成课上,当学生生成的问题过多、过滥、太浪费时间的情况下,教师该怎么导”、“在学生展示的环节中,教师又该怎么导”、“在遇到学生相互追问十分激烈与学习时间有限产生矛盾时,教师该不该导,怎么导”等等。经过学校教改领导小组的研究归纳,发现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怎样才能使教师的导学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于是,确定这个问题为研讨专题,要求每位实验教师先进行解决假想。如:自主预习课上,根据学情,教师要善于去粗取精的进行导学;在学生展示中,教师要正确判断、弥漏补缺的进行导学;在时间不足和讨论激烈相矛盾时,教师要巧妙周旋,智慧的进行导学等。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研究教师课堂导学的艺术。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验证后,在学校课改论坛上,让老师们畅谈自己的感悟和新的认识,他们言有所向,言而有理。
(三) 践行“1239”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为了进一步深化提升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学校研究确定2012至2013学年为“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年”。为将此项改革推向深入、力求实效,在校领导班子的支持带领下,学校骨干教师多次到外地走访、调研、学习,并结合我校实际,将学习到的先进经验在我校进行大胆实践创新。
“1239”自主课堂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是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合作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纲领,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为方向的课堂。“1”是指一案:学案引领,合作探究;二主:以学生为主,以自主探究为主,突出一个主体,即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学习方式要以自主探究为主。 “3”是指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明确目标阶段, 自主活动反馈指导阶段, 应用达标阶段。 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框架,对教与学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有了模式就不会放任自流,“漫无章法”;模式是教与学的抓手,使课堂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目标,特别是课改初期,老师们易于操作。
五、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惊喜地看到了课堂教学的奇妙变化。
一是学生变得大胆自信,合作学习能力增强了。“有效教学是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竞争。”“争当第一,我们很高兴”,这是五年级二班学生的真实话语。高效课堂以小组为单位构建学习共同体,每个小组便是一个缩影。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合作探究,大胆交流,各抒己见,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通过展、思、论、评、记,在组内与组间互动,学得真实、质朴、自然、快乐,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为小组争光,为班级争光的团队精神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加映射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列队、放学、劳动等。在小组精神的鼓舞和鞭策下,学生变得大胆自信,交往能力提高了,团结合作意识增强,行为习惯不断规范,呈现文明向上的良好势头。中国教师报“课改山西行”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做了深入的采访,我校教师郭彦君的教育叙事《“捆绑”出的精彩》刊登在了中国教师报上。
二是学生变得爱学乐学,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
据调查问卷的资料显示:课改前,在学生中,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只占15%,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占17%,自学能力差的占30%,根本没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占38%。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很被动,学习效率低,有的学生甚至丧失了学习兴趣,由于“不会学”导致“不爱学”和“不愿学”。课改后,在学生中,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占35%,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占30%,自学能力差的占20%,没有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占5%。
三是学生变得会学善学,语言、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落到了实处。教师教学时大胆放手,把课堂的学习权充分还给学生。学生自主预习、圈点、勾画、摘录、阅读;自主质疑、协作、探究;自主交流、展示、体验。 四是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实践和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如今在**小学的学生中出现了“五多一少”现象,即:自主预习的多,大胆质疑的多,善于展示的多,乐于动手的多,勤于思考的多,牵强接受的少。无论那门学科,学生都能根据学习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一个个问题在学生的合作探究、动手实验中,找到了答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涨,并将课内知识拓展到了课外。
六、成绩与困惑同在,期待与希望并存
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学校、教师、学生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学校被评为“三晋课改名校”,并承办了“三晋小学课改试验校经验交流研讨会”。接待了榆次太行小学、十二中、五寨县第一小徐、原平七小、兴原实验小学、繁峙县沙河四小、城北街小学及忻府区长征街联校等六百余名教师到我校观摩学习高效课堂。
当然,在推进高效课堂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如何加强课堂中教师的调控能力,灵活应对教学情况。高效课堂强调互动,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教师编写的导学案如何更高效地为学生的自学导航。学案编写一方面要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认知的要求,这样才能为学生自学导航。然而,我们在编写学案时,有时只是几点干巴巴的要求,几个生硬的题目。篇三:学校新课改工作总结
2016年上期林冲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研室工作计划,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改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
生单向的“培养”的活动。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先教后学的教学机制,使得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这种传统教育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下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自学能力低下。
鉴于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极富有创见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们学校在认真学习研究了新课程理论知识后,就把这些崭新的教学观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学校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与任务,重新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与角色。
一、深入实践新课程,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理念
本学年我们学校把学习作为教学工作的第一需要,作为教育可持
续发展的动力,努力去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织和研究型教师队伍,形成了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努力构建学习型校园,切实抓好教师业务学习活动。我们要求教师的业务学习坚持和发扬事实求是的良好作风,防止华而不实和弄虚作假。主要采用集中大组学习与科组小组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紧紧围绕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进行。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校教师将新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中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通过学习,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二)加强管理,提高实效
1、构建学习型系统。一是制定好学校、教研组业务学习计划;二是大兴教师自学之风;三是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多媒体软件、教学光盘、录音磁带、教学刊物、印发教学资料等;四是实施教学教研教改研究成果激励机制,凡教师在区级以上论文评比等竞赛活动中获奖、报刊发表文章都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
2、加强对各教研组业务学习活动的管理。一是要求各教研组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本科组实际,带着问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空谈,防止走过场;二是发扬同伴互助的团队精神,整体提高发展;三是下级行政人员经常检查、督促所下的教研组业务学习活动的情况。
3、重视过程管理,努力形成勤谨的工作精神。首先是学校这级做好教学的正确导向;其次是坚持教学常规工作检查、评比制度。再是坚持听课、评课制度,教师人均听课15节以上;四是抓效率:我校教师切实用好教研组下发的单元质检题;学校认真组织期中、期末质检;端正考风、严明考纪。教师以“高目标、高定位、高质量、高效率”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参与作用,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行了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五是狠抓基础知识教学,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7、狠抓教学常规工作。抓教学常规工作,我们重务实,重实效。
(1)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在宏观上体现了管理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微观上,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复习、、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我校广大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积极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的知识,增长能力。(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广大教师刻意创设问题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广大教师能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3)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疑点,把握关键。不少教师还能精心设计,每课教案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重视毕业班工作。毕业班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顺利毕业,合格升入初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开学初,及时召开毕业班教师工作会议,了解学生状况,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主,打好学生双基,制定系统的、科学的、周密合理的复习,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段段清、课课结,特别对过去学习底子薄的学生,更加关心照顾,确保了教学质量。二、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传统的小学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发言要举手,不准随便,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也造就了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民主教学,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精讲少讲,腾出1/3到1/2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此外还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从而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发挥出教学效益。
三、以探究为目的,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关键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要让学生自己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等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做到“三个不”“四个敢于”;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否认教材,敢于否认古人、名人,敢于否认自我,同样,也要敢于否认教师,以此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精神。运动的哲学告诉人们,车《》
课改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