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45 KB
  • 2021-04-15 发布

2021至2025年某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某县十四个五年信息化发展规划文稿(通用版)合编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至2025年某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某县十四个五年信息化发展规划文稿(通用版)合编 ‎2021-2025年某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4260字文稿 ‎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加快建成国家级新能源(页岩气)综合开发基地、川滇黔结合部绿色建材基地和乌蒙山区特色效益农业创新发展基地的重要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十四五规划,对于XX县建设经济强县和绿色家园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覆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工作任务重、时序安排紧,为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全国、全省、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  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方针和原则 ‎  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要清醒认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深入研判、有效识别国内外经济形势给我县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和风险隐患,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和市委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决策部署,将新发展理念贯彻规划编制实施的全过程,坚持全局视野、体现战略眼光,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全局来谋划我县未来五年的发展,提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中长期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成为指导全县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体现中央、省委、市委精神和我县的战略决策,认真审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XX县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立足县情,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二是体现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加注重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加快推进创新转型、绿色发展;三是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四是体现统筹兼顾的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是体现共建共享的要求,使发展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 ‎  研究编制十四五规划,要切实做到五个把握:一要把握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省委、市委提出的一系列战略谋划和部署。二要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新要求,深入分析全国、全省、和全市新发展阶段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认真研判我县当前和未来发展形势。三要把握我县在全国、全省、全市大局和时代大势中的战略定位,全面分析新时代XX县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四要把握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在十四五规划中贯彻落实,确定我县十四五时期的主要指标、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五要把握十四五时期我县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针对发展短板、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精心谋划一批事关当前、影响长远的重大工程项目。‎ ‎  二、十四五规划编制主要工作 ‎  全县十四五规划工作主要包括编制基本思路、总体规划(即《纲要》)、专项规划三个层次,形成1+1+N的规划体系。‎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规划,是编制本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依据。‎ ‎  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细化。根据政府职能转变和国家关于尽量减少市场竞争领域规划编制的要求,参照全省、市重点专项规划目录,提出了拟开展的N个县级重点专项规划。将在对接国家、省、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我县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  三、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度安排 ‎  规划编制包括前期工作、起草文本、征求意见、衔接、论证、批准、公布等环节。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从现在到2020年2月底。一是组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机构,抽调人员成立办公室;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二是采取公开选聘、直接委托等多种形式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开展重大问题和重点课题研究。三是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统筹指导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并在此基础上,起草形成全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报县委、县政府审定。四是开展广泛的调研、座谈、咨询等工作,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并加强与国家和省、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衔接,研究提出希望纳入国家和省、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建议。五是研究提出县级重点专项规划工作方案,部署县级重点专项规划工作。‎ ‎  第二阶段:规划纲要编制准备阶段,从2020年3月到县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出台前。一是在规划《基本思路》的基础上,研究形成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二是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纳入国家和省市级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三是配合县委研究提出纳入国家和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建议,同步推进县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  第三阶段:《纲要》草案起草和审议阶段,2020年县委《建议》出台后到2020年底。一是按照县委《建议》精神,进行规划《纲要》草案的起草和修改完善工作,按程序做好提请县人大审查批准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认真听取(乡)镇、县级有关部门、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意见,对《纲要》草案进行专家论证,组织开展发展规划的上下及横向衔接工作。三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四是县级重点专项规划按照《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完成编制和衔接等工作。‎ ‎  三、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 ‎  (一)深入开展研究,强化规划支撑。前期研究是《纲要》 基本思路形成的基础,研究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十四五规划编制的质量。要充分把握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贯彻落实路径,合理确定全县十四五时期的主要指标、目标任务,精心谋划一批事关当前、影响长远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举措。针对全县发展短板、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做好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的谋划,补齐短板、强化弱项,统筹解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正在面临、亟需解决、即将面临的大事、急事、难事。要积极发挥本行业(领域)专家学者和智库、研究机构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理论性、政策性和针对性。‎ ‎  (二)突出规划重点,力求务实有效。中长期规划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健全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规划的功能定位、对象内容、编制方法和实施机制等方面锐意创新,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和指导性作用。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聚焦事关全县长远发展的大战略、跨部门跨行业的大政策,做深做实规划,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三)创新工作方式,凝聚社会共识。坚持规划编制过程的开放性,在编制的各个阶段,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凝聚社会智慧和共识。要充分借助外脑,发挥好专家学者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民间智库、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前期研究和规划编制,要建立健全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机制,进一步健全规划咨询制度,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 ‎  (四)注重衔接协调,实现有机统一。坚持全县一盘棋,做到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建立以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为统领,以县级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为支撑,以县级空间规划为基础,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县级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编制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在提交县政府审议前,要送县发展改革局进行衔接,并在审议通过后报县发展改革局备案。‎ ‎  (五)加强项目谋划,积极对上争取。县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重大工程(项目)对规划实施的支撑作用,着眼发挥规划生成项目的重大平台作用,在规划编制和前期研究中提出一批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工程(项目),为规划实施提供支撑。需要国家和省审批、平衡和协调的重大工程(项目),要尽早启动项目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加大对上级的衔接和争取力度,力争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要完善规划生成项目机制,在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策划形成一批战略性、功能性、基础性重大工程(项目),支撑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  五、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协调 ‎  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覆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工作任务重、时序安排紧,需要各乡镇、县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保障。‎ ‎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参照省市工作安排,成立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名单见附件1),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展改革局,由县发展改革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根据规划编制工作的需要,拟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到办公室工作,根据需要可临时集中办公。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具体组织全县十四五总体规划的编制及各项专项规划的协调工作,研究提出需要领导小组决策的意见和建议,督促落实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加强与省、市、各乡镇和县级各部门、相关单位沟通衔接,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  二是做好县级规划编制工作。总体规划由县政府组织编制,县发展改革局会同县级有关部门负责起草。参照国家、省、市的做法,专项规划分为重点专项规划和一般专项规划,县级重点专项规划由县级有关部门负责编制(见附件2),一般专项规划由县级部门根据需要自行组织编制。县政府主要审定重点专项规划,一般专项规划由行业主管部门审议并经分管县长审定后印发实施。‎ ‎  三是编制方式。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十四五规划纲要、部分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均可委托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咨询单位等专业机构编制,具体编制单位通过竞争方式或直接委托确定。‎ ‎  四是经费保障。为保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完成规划工作,由县财政落实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  五、提高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社会参与度 ‎  为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民主化程度,凝聚社会各界智慧,按照国家要求,积极创新规划编制方式,坚持开门编规划。一是成立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交通运输、投融资等领域专家的作用,对全县十四五规划重大问题进行咨询论证。二是为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编制畅通渠道,在政府网站上开辟十四五规划专栏,通过报刊、网站、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和公告,广开言路,吸引社会各界为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言献策。‎ ‎2021--2025 年某县十四个五年信息化发展规划 7330字文稿 (通用版)‎ ‎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 XX 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发展加速、产业升级、治理转型、品质提升的关键时期。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我县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按照《XX ‎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关于报送“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相关材料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XX 县“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规划期为 2021-2025 年。‎ ‎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  (一)指导思想 ‎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智慧 XX”、“美丽 XX”建设目标,以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为引擎,着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加快数字化转型,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深入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 ‎ 融合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民生服务优质均等,推进智慧化城市治理,加速培育信息经济和信息消费新业态,构筑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助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二)发展原则 ‎ 政府引导,产用联动。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基建、政策规划、合作协调方面的引导作用。加快构建产用联动体系,增加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激活和释放有效需求,推动产业与应用紧密结合,实现信息化高效发展。‎ ‎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引导各行业各领域树立互联网思维,鼓励各类市场要素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动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以融合促进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信息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 示范引领,统筹协调。加强重点领域示范作用,开展信息化在“智慧城市”改造、民生服务保障、“高精尖”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创新应用,鼓励社会各界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科学布局、协同推进,实现产业、城乡、区域间信息化协调发展,促进信息化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 开放共享,安全有序。推进数据资源、平台共享开放和互联互通,破除行业壁垒,营造开放、共享、包容的发展环境。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方式,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 ‎ 统和数据资源安全防护能力,推动安全与发展同步提升、相得益彰,促进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  ( 三) 主要目标 ‎  到 2025 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 XX ‎ 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发展秉承新理念,信息化建设开创新局面,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我县信息化发展指数力争达到全省县域上游,成为全省重要的智慧县城发展实践区。‎ ‎ 一-5G 网络设施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基石。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扩容、优化城域骨干网络,提升网络流量承载能力。在县城率先完成 5G、IPv6 等下一代互联网布局并逐步覆盖全县各乡镇。积极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建设“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覆盖全县的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开展千兆城镇建设,持续优化农村宽带网络覆盖,光纤入户率超过 80%,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 90%。建设有线、无线、互联网融合的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推进 IPTV 业务规范发展,实现 IPTV 用户“双计费、双认证”,提升广播电视监测监管能力。‎ ‎ 信息经济成为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和重点企业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移,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到 2025 年,信息产业拉动县域经济能力更加凸显,信息产业带动经济增加值突破 2 亿元。努力争创“电子商务示范县”,电子商务成交额达到 5 亿元以上。‎ ‎  “互联网+”成为跨界融合的新业态。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农业、工业、医疗、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全面融合发展,汇聚创新要素,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应用创新、服务创新。‎ ‎ 一一智慧城市成为公共服务的新模式。加快政务网络改造整合,促进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政府管理、民生服务领域广泛应用,逐步实现智慧化决策、精准化管理、协同化服务。电子政务在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方面取得突破,数据共享率达 50%以上。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普惠便捷,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化医疗、教育、社保和社区服务覆盖 60%以上城乡居民,公众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三、 重点任务 ‎ (一)全面完善网络设施,提高基础支撑能力 ‎ 加快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基础宽带通信网络、无线网络、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省内较为领先的泛在、融合、智能、可控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 一-加快“光网 XX”建设。积极推进光通信网络的升级改造和扩容增速,以带宽扩容、设备升级为途径,进一步提升城域网容量和网间互通能力,超前布局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持续提升骨干传输网络容量,加快骨干城域网出口带宽扩容,优化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大幅增加网间互联带宽,城域网出口带宽新增 600G B 以上。全面推动光纤到楼、入户、进村,实现城区内主要商场、商业街道、商务楼 ‎ 宇等光纤网络全覆盖,实现覆盖 100%以上用户 200M 光宽带接入能力,到 2025 年实现全县全光网络。‎ ‎ 一一推进“无线 XX”建设。合理布局 5G 站点,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深度覆盖建设。大力推进城区主要街道、社区、办公楼宇 5G 网络的高质量覆盖,引导通信运营企业加大偏远地区的建设和投资力度,加速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旅游景区等地 5G 网络的全面普及与速率升级。进一步推进 Wi-Fi 网络的建设,大力推进全县公共场所、服务场所的 Wi-Fi 建设,提升公共交通、行政办公、文化体育、公园绿地、旅游景点、宾馆酒店、教育卫生、商业金融等设施的重点场所网络覆盖率。‎ ‎ 一一开启“物联 XX”建设。积极推进与通信运营企业合作,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开展“物联 XX”建设,支持各类物联网应用的信息传输与终端控制,包括气象、大气质量、生态、资源、地理空间等环境感知;推进全县“雪亮工程”建设,整合现有机关部门、各单位投建的视频监控,规范今后视频监控建设,实现公共安全视频共建共享、联网应用和全网管理;支持公共设施、大型公建、地上地下管线、城市照明、环卫等的市政物联网;推进智慧交管建设,建立车辆、流量、车位、路桥等信息联网,实时发布交通拥堵指数,实现车辆停放智能诱导。‎ ‎ 一一探索“云上 XX"建设。鼓励通信运营企业加快 5G 移动通信、云计算中心、大数据平台等应用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积极推进采用 ‎ 集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云设施的规划建设,鼓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大加快云计算、云服务的应用,着力推动政务云服务和企业工业云服务,深化云中心在政务、商务、民生等领域的应用,建设云端业务平台。‎ ‎  ( ( 二) ) 加快培育信息经济,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  立足实际,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确定信息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地位,强化政策支持,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提高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促进以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为重点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努力实现 XX 县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 一一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产业。着力培育我县唯一的大数据服务企业中农信公司发展,加快大数据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物流园建设,强化云计算在电子商务、工业制造、交通物流等行业的推广应用。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深入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农业、能源、交通物流、环境保护、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 一一扶持专业电商平台做大做强。重点支持骨干企业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在线生产经营活动或自建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并积极推广中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积极推动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发展,鼓励企业开展移动电子商务业务,逐步提高移动电子商务交易比重。加快推进国内唯一的“XX 渤海香菇交易中心”建设,并以此平台和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依托食用菌、中药材等 XX 农特产品优势及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综合运用产业电商现货交易平台,形成与国 ‎ 内外食用菌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直接交流互通。支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开展合作,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与农业种养基地、农产品营销大户、大型超市、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及中高档酒店对接,促进获得 GAP、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农产品的销售,推进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建设。‎ ‎  重点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依托我县电商产业园重点扶持培育一 批专业的整合式电子商务代运营企业,为缺乏电子商务人才储备及技术能力储备的传统企业提供建站、推广、营销策划等一站式电子商务代运营服务;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物流体系,构建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物流平台建设,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鼓励制造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对接,推进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物流业务的有序外包,通过物流信息化、服务专业化,优化和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链。‎ ‎ 一-发展“互联网+金融”。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及平台,促进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小微金融、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等新业态。‎ ‎ 加快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银行、保险等机构在线化发展,以 PC 端为基础、移动端为趋势,开发适合网络消费者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鼓励传统金融服务机构依托实体经营优势,加大对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消费者的吸引力度,强化与电信运营商、电商平台、政府部门的数据合作与交换,形成面向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项目 ‎ 的开发、管控能力。加强与蚂蚁金服的合作,建立蚂蚁金服 XX 金融中心,通过“数据+科技+金融”模式,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  ( ( 三) ) 深入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  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放管服”改革为契机,整合实体政务服务大厅、政府网站、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不同渠道的用户认证,形成基于公民身份号码的线上线下互认的群众办事统一身份认证体系,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跨领域、跨渠道的综合分析,加大发展个性化推荐等主动服务,建设完善 XX ‎ 政务服务网,将其打造成为“互联网+”政务的主平台。以身份证号为基础,积极构建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电子证照库,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着力发展“互联网+”民生服务。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设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以交通管理、实时路况、应急指挥、电子收费等领域为重点,推进智慧交通应用系统建设,提升道路管理与出行的智慧化水平,实施红绿灯自动控制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和智能停车收费扩面工程,提升城区交通科技管理能力。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建设覆盖城乡各类卫生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完善就医各环节信息化服务系统,推进数字化医院向智慧医院转变,大力发展精准预约、智能分诊、远程诊疗、检查检验、电子处方等服务,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体验。着力发展智慧教育,推进智能化教学管理平台构建,以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资源整合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成效。旅游方面,建立全县旅游数据中心,努力实现旅游数据的全域化获取、‎ ‎ 共享和应用,为旅游服务、管理、营销等方面提供数据依据。积极推进智慧安居服务,加快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智慧社区建设,为居民提供智能化的家庭、养老和社区服务。‎ ‎ 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服务。加快推进社会治安监控、灾难预警、应急处置、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环境监测、疫情预警等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物联网设备在重点监管服务领域的部署水平,实现监管数据的自动化采集。搭建全面系统的监管体系,推动监管服务平台的一体化发展,构建面向全县的集成化监管服务平台,统一数据格式、交换标准,构建监管服务平台与公安、消防、检察、法院、城管等部门的联合行动机制。积极创新监管数据的利用模式,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第三方市场力量参与监管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为政府监管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推进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以“雪亮工程”建设为依托,加快人脸识别系统、车辆识别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切实提升城市智能化防控的能力和水平。‎ ‎  ( ( 四) ) 大力推进数字农村,助力乡村振兴 ‎  依托 XX 特色农产品优势,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生产,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经营、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积极创建农村信息化示范区,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 一-加强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大力整合各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资源,创建“XX 县数字农业网”,农技“110” 热线,“农民信箱”等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发布、‎ ‎ 共享体系;根据各地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提供统一的农业资源环境、农业政策法规、农业市场供求、农业技术咨询、农业监测预警、特色生态农业服务、远程教育等公益服务。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建立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现代农业、农产品基地、农业项目管理、农业统计等农业工作数据库。逐步实行农业产业管理网格化、数据化,提高农业管理办公自动化水平,全县开展专业信息服务站和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管理员队伍,各村设置专(兼)信息联络员,并定期进行培训。‎ ‎ --推进农业生产与管理信息化。推进地理信息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的应用,提高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在食用菌等特色农业种植领域,推进大棚环境监控系统、植物生长管理系统、产品分级系统、自动收获采摘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种植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集约化;在特色养殖领域,建设一批集智能感知、智能传输、智能控制为一体的设施化畜禽养殖场,提高畜禽养殖的智能化及自动化水平。推进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化。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整合土壤分析体系、灌溉监测体系、作物个体生长监控体系等涉农系统,加强本地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和整理,建立健全集文字、数据、图像、视频等内容的多媒体农村公共信息资源数据库,形成多部门联动、一站式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试点建设,逐步建立包含土地资源、基本农田、标准农田、气象资料、土壤环境、地理状况、农民承包地管理等内容的地理信息数据库。‎ ‎  --培育农业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强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大型电 商平台合作,推广“田头市场+电商企业+城市终端配送”等营销模式,引导农业绿色生产品抱团开拓网上市场,打造 XX 食用菌、中药材、连翘茶、核桃等特色农副产品的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村,重点推动一批具有特色产品和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等条件的乡村开展电子商务,进一步鼓励当地村民进行网络创业,促进网商在农村的集聚发展。推进“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建设一批新的电子商务进万村服务点,将各村电商点建设成为集网上代购、产品配送、电商快件代投、农产品销售、快递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物流配送中心。‎ ‎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针对 XX ‎ 香菇、连翘等特色农产品,整合质量追溯、认证机构、质检机构等多方数据资源,通过多方协作建立透明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与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追溯体系对接,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选择特色农产品、“三品一标”(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建设,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检测、配送、销售过程中使用追溯标签,录入生产记录和溯源信息,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水平。‎ ‎  四、保障措施 ‎  (一)完善领导组织建设,强化绩效考核机制 ‎  进一步健全信息化工作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县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领导、决策、协调和监督职能。县直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完善信息化机构,分工协作,解决重要政策落实、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关键问题。加快推进县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引导推进全县大数据应用整合工作,统筹推进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制定信息化建设年度计划,细化任务分解、严格责任落实,完善信息化建设监督考核机制,将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政府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健全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估工作机制。‎ ‎ (二)加强政策措施引导,创新建设保障制度 ‎ 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力度,重点面向嵌入式软件、服务、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型企业的研发创新、重大项目应用、项目孵化制定信息化建设的鼓励促进政策。探索建设创新保障制度,探索信息资源集约共享方面制度法规,推动政府信息化向集约建设、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建设转变。‎ ‎  (三)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强化多元融资保障 ‎ 丰富信息化投资和运营模式,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并整合现有资金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投融资机制,综合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管理、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等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项目和融合型信息技术产业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研究 ‎ 制定 XX 县信息化建设鼓励政策,对信息化建设具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 ‎ (四)创新多方协作机制,加强区域学习交流 ‎ 强化多级联动、政社合作机制,推动形成多级联动、共同推进的信息化统筹协调工作格局。引入 PPP 政企伙伴合作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公众共同参与,逐步导入社会力量作为建设主体。建立信息化专家咨询团队,聚集相关领域社会资源,在统一规划、集约化建设、共同推进等方面形成合力。积极到国内信息化发展先进地区的交流学习,着力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地区智慧城市管理经验,并充分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集合众智,共同推进 XX 县信息化建设。‎ ‎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民信息意识 ‎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信息化人才培养、使用、引进等制度,完善各部门信息化岗位设置和管理机制。加强领导干部、公务人员、专业技术队伍培训,打造由上至下、由内而外的信息技能管理团队。提升全民信息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媒体渠道,宣传推广信息化理念。开展面向公众的信息化知识普及、高新科技应用成果会展等活动,调动公众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全县居民的信息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