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25 KB
- 2021-04-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某县城乡社区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治理调研报告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某县城乡社区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治理调研报告
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某县城乡社区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城市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环节,关乎党的执政基础、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党的十九大以来,书记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城市社区治理指明方向、提供遵循。市委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xx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将社会资源、管理权限、民生服务下沉,提升全省社区治理水平。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将书记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作为发力点,组织全市社区迅速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坚强防线,经受住了大战大考的实际检验。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市疫情防控中社区治理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为此,专题调研组于今年7月创新开展专题云调研,面向全市发放街道、社区、居民三个层面的电子调查问卷xx、xx、xx份,开展电话访谈xx人次,并对相关部门和xx个县(区)进行实地调研,征集意见建议xx项,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及成效
当前,我市共有社区xx个,平均x户/社区;社区工作者x人,平均x人/社区、x户/人;社会组织xx家,平均x家/社区。20XX年以来,我市城市社区建设取得实效,主要体现在:
(一)党建引领有力。建立党建网络体系,依托xx个社区党委统筹带动xx个基层党组织;党在城市各领域组织覆盖率达xx%,工作覆盖有效扩大;普遍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街道社区、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融合,全面覆盖、多方联动、条块结合的党建格局加快形成。
(二)扩权减负有效。实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构建起更好服务群众、简约精干的基层组织架构。赋予街道吹哨权、上手权、打分权,建立责任清单、权力清单,街道党组织轴心作用不断强化。推进社区减负,落实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取消与主责主业无关职能,清理xx%原需社区开具的各类证明。
(三)服务设施改善。20XX年至202X年,逐年加大资金投入,三年间累计下拨社区建设补助资金xx万元,努力改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均得以加强。截至202X年底,全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xx%,提前2年完成目标任务。
(四)社工待遇提高。科学建立薪酬制度体系,按当地最低工资2.5倍左右标准核定社区工作者人均补贴标准,当前平均工资为xx元/月,较20XX年上调xx%。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全省均按标准落实补贴。社区工作岗位受关注度提升、吸引力增强,从业人数较20XX年增长xx%,大专以上学历者占比增长xx%。
二、疫情防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社区党建基础不牢
1. 党建网络体系标准不一。
尽管各地均建立了党建网格体系,但是层级设置五花八门。就社区本级来说,XX%的受访社区党组织系党支部,XX%系党总支,XX%系党委,直接导致疫情防控力量强弱不均。例如某区构建 街道社区小区网格楼栋(单元)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另一区则推行街道社区网格楼组四级组织体系,其他县(区)也是做法不一,缺乏统一设计。
2. 组织覆盖率仍然不高。尽管较20XX年提升了XX个百分点,但还有较大空间,新兴领域党建真空区依然存在,组织覆盖基础不牢导致工作覆盖效果不好。例如:某县党组织覆盖率仅为XX%,在疫情防控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物业行业党组织覆盖率仅为xx%。
3.
党建融合深度不够。按《关于加强xx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均建立了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但落实中存在形式主义。例如:问卷反映,xx%的受访社区组织召开过党建联席会议,但全年只召开12次的占xx%,没有形成常态化,致使党建融合深度不够,在疫情防控中未能形成合力。辖区内党组织、在职党员双报到落实效果不佳,大部分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区服务,部分只报道不服务,个别的从未报道。问题二:协同防控力量不足1. 社区统领作用弱。整合辖区内各类资源能力不足,无法调动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多方面积极性,各方或单打独斗、或消极应付+甚至有群众唱反调,社区只好唱独角戏。不同社区所拥有的资源也天差地别,有的社区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众多,有的却寥寥无几。2. 社区居民参与度低。个别社区居民只在开证明、办低保时想到社区,对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弱,不关心公共事务、不参与社区活动,甚至不配合疫情防控。特别是转入常态化后,长期的封闭管理使居民产生逆反情绪,破坏围挡、驾车闯卡、出言辱骂等现象频发。例如,某社区反映,疫情防控初期,有居民不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且向好心劝阻的社区工作者爆粗口,社区无奈报警,既寒心又委屈。
3.
社会组织发展慢。《xx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XX2020)》提出目标,力争到2020年,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目前差距较大。城市社会组织较20XX年增加xx个,增长率为xx%,但受访社区中,xx%拥有3个以下社会组织,不能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社区治理需要。
问题三:社区信息化程度偏低
1. 信息化建设方面。xx%的受访社区表示202X年上级指派最多的任务是入户统计上报数据,但近年来我省社区建设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占比仅为xx%。xx%的受访社区无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xx%无公共网站或微信公众号,xx%无app或小程序;xx%的受访社区无法与公安、民政、社保等部门共享居民信息。
2. 信息化应用方面。一些社区工作者受思维观念局限,不愿意、不善于利用已有的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还存在纸上防疫、表格防疫、开会防疫现象。某区反映,在疫情防控期间,有社区靠手动登记数据,不但效率低下、准确性差,还耽误了宝贵的防控时间。
问题四:社工干部队伍薄弱
1.
从人员数量看,《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见》规定,每个社区可按照每300400户常住人口配备1名标准核定员额,全省各市(地)均按最低杠配备社区工作者,只能勉强保障社区日常运转,应对疫情捉襟见肘,特别是卡点人手不足是受访社区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占比XX%。例如:某区反映,作为主城区,实际是按每500户配备一名,人手本就严重不足,在疫情防控初期间除每人普查500户常住人口外,还要安排专人整理数据、值守卡点、配送物资等,实在有心无力。
2. 从队伍构成看,当前我省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xx岁,40岁以上的占比为xx%,;女性占比xx%;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占比xx%。社区工作者队伍年龄偏大、女性偏多、学历偏低特点明显,此外社区人员身份复杂,在编在岗的、选举产生的、部门选派的、临时雇佣的、企业分流的等等,管理难度较大,在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中战斗力不足。3. 从专业能力看,社区工作者普遍缺乏疫情防控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突经验,XX%的受访社区未参加过应急培训,应急预案几乎为摆设,且平时群众工作不够扎实,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期一团乱麻。例如:绥化市反映,某社区为协管值守单位提供的居民信息频繁调整且前后相差甚远,让相关单位无所适从;部分群众甚至不了解社区办公位置、联系方式,造成工作被动。
三、对策及建议
(一)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一是将城市基层党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号工程由各级书记亲自部署推动,全面坚强基层党组织。二是构建标准统一的党建网络体系,建议推广街道社区小区网格楼栋做法。三是筑牢社区党组织堡垒,落实《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强化政治功能和政治引领;提升基层党组织覆盖率,特别注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做到应建尽建,努力实现有形覆盖基础上的有效覆盖。四是推动社区大党委建设,实行街道党(工)委下设居民区党委、驻区单位联合党委和综合党委的1+3大工委制,注重加强对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领导;坚持党建联席会议常态化,建立轮值主席制度、反馈评价机制,加快实现党建深度融合,汇聚常态化疫情防控合力。依托主管部门建立物业等重点行业协会党委,充分发挥其疫情防控主力军作用。
(二)完善协同防控格局。一是深化扩能减负。下大力气推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体制创新,明确街道为基层治理主战区,党(工)委书记为总指挥,拥有对辖区内单位协调督办权、指挥调度权、考核评价权和人员日常管理权、任免建议权,确保疫情防控中统领的动。坚持社区事务准入制度,职责范围外确需社区协助的,实行有偿收费;完善责任清单、权力清单、职责清单,开展社区减负专项行动,使社区在履行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主业基础上,腾出手脚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二是发动居民自治。紧紧依靠人民加强社区治理,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推进居务公开,实行居民参与疫情防控、社区治理积分制,充分调动居民自治积极性。三是发展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和综合服务平台,鼓励社会组织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助推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和社区治理。
(三)推进治理手段现代化。一是加大社区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快建设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健全相关协调机制,明确民政、发改、工信、公安、财政等部门责任和任务,引导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特别是要建强数据采集模块,推动数据采集智能化、使用共享化、分析全面化、服务常态化、应急精准化,依托信息化手段为社区减轻负担。二是做好信息化应用普及。强化社区工作者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好微信群、小程序等便捷简易的线上方式。同时要加强已有的各类信息化推广普及,使居民线上咨询问题、反映情况、办理事项,靠信息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
(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是选优配社区队伍。拓宽选任渠道,突出政治标准,采取组织选任、公开招聘、机关挂职等多种方式选任社区书记,做到个保个顶硬。特别优秀的,通过组织程序纳入行政、事业编制,或参照管理。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引进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年轻群体,保持队伍活力。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社区挂职的常态机制,表现优秀的可提任街道领导职务。二是提升专业素质。制定培训规划,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建立社区工作者培训基地,加强疫情防控、信息化应用、服务群众等方面培训。逐步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和持证上岗制。适时开展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三是强化激励保障。建立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体系,健全增长机制;探索社区工作者免费体检、带薪休假和生活困难补助等制度。拓宽社区治理资金筹措渠道,探索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引导社会资本进入。
某县城乡社区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202X年1月12日,海丰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李绪深入县创新办,北门社区,新山村调研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改革工作,要求要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总结两个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推动全面创新工作。副县长、海城镇镇委书记庄政陪同调研。
在县创新办、北门社区、新山村,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李绪详细了解我县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改革工作的情况,并围绕着加强基层党建、突出政治引领;强化政府主导,厘清基层权责边界;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完善协商议事制度,建立多元治理机制;推进依法治理,建设法治平安村(社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培育城乡居民理性平和社会心态;强化共建共享,创新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深入调研。
调研中,李绪要求各镇(场)党委和村(社区)党组织及相关部门要深刻领会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做好社区治理改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认真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在总结北门社区、新山村两个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推动我县创新城乡治理改革工作;要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继续开展深调研、真落实活动,探索形成社区治理的有效做法;要加大软硬件投入,打造智慧社区,强化共建共治共享,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改革工作取得成效。
某县城乡社区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为推进我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今年10、11月份,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先后深入我市大唐社区、二零五所社区等多个社区进行调研,了解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情况。通过实地走访和召开相关部门、社区工作人员、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全面了解我市社区治理情况,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我市城乡社区治理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加强党的基层政权建设,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为抓手,积极探索社区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措施,不断加大投入保障,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市共有行政村2074个,村两委干部16159人,社区1087个,社区干部10144名(两委会成员7173人,社区专职干部2971人)。全市1087个社区中,有社区办公用房的1085个(含租赁190个),占比99%,社区办公用房中有独立一站式服务大厅的756个,占比70%;有室外活动广场的851个,占比78%。全市有3个区、4个街道、16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了政策保障。为加强城乡社区治理,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西安市社区建设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开发区规划范围内居住区社区设立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基本形成了党政领导、民政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社区治理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管理服务、规划建设保障和考核督查等专项机制,为社区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二)加大投入保障,进一步夯实了工作基础。一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全市各级累计投资近5亿元,建成社区服务站462个,社区普遍设置了服务大厅、司法调解室、警务室、计生卫生室等功能场所。二是加大社区工作经费投入。先后6次调整社区办公经费和人员补贴标准。社区工作经费从原来每个社区每年3.5万元提高到各区社区25万元,各县社区20万元。三是不断充实社区工作力量。通过全省统一笔试、各地组织面试,我市连续4年为社区服务站公开招聘了3000多名专职工作人员。
(三)规范制度程序,进一步提升了治理能力。一是完善社区组织构架。普遍实行了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三驾马车、各司其职、并驾齐驱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格局,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社区党支部加强党建强核心、社区居委会民主管理促自治、社区服务站公共服务惠民生的基本职责。二是深化社区民主管理。出台了健全完善社区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专门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社区自治组织开展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内容、形式和程序。
(四)加强研究探索,进一步创新了治理模式。一是稳步推进社区减负。建立了社区工作准入制度,规范了印章管理,较好地落实了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要求,减轻了社区工作负担。二是积极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将组织党建、司法调解、综治维稳等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目前,全市共设立网格单元5856个,有工作人员32710人。三是探索开展四社联动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专业社会工作为支撑、以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四社联动新格局。
(五)统筹各类资源,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能力。各相关部门能够结合各自职能,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将各类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形成了社区治理的合力。扎实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投资837万元建成了市社区信息网络平台,已实现市、区县、街镇、社区四级服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社区普遍能够通过微信群、电子屏、网络、呼叫系统等现代化手段宣传政策、发布信息,社区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二、我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现实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社区治理体系不够完善、治理能力和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社区基本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突出问题。
(一)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2014年清理市级议事协商机构时撤销了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市社区办,设在市民政局),目前,全市社区治理工作缺乏统一的协调指导机构,民政部门作为牵头协调部门,推进难度较大,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工作力量相对薄弱。
(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不够完善。部分新建小区由于在规划、验收和移交等环节上联审机制不健全,致使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缺失或漏项,影响社区治理功能的发挥。一些老旧社区的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面积,与新标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按照每百户30平方米的标准配备,即一般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应该在6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不低于1000平方米)比较,差距较大。目前,我市社区办公活动用房600平方米以上的仅占170个,占比15.6%,300-600平方米的558个,占比51%,室外活动广场1000平方米以上365个,占比33.6%。
(三)社区工作人员流失问题较为普遍。从调研情况看,2015年以前,连续4年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3937名,目前实际在岗只有2782人,辞职1155人,占比30%。我市社区工作人员流失严重,分析原因,一是薪酬待遇偏低,没有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单从薪酬方面来看,我市社区工作人员年平均补贴约为3万元,与20XX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4993元相比差距较大。二是权责不对等,社区工作负担较重。目前,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组织,承担了大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任务,我市社区行政化倾向的问题依然存在。社区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普遍负担较重、压力较大。三是薪酬体系不同,职业晋升通道较窄。社区专职干部、社区其他人员执行不同的薪酬体系,报酬待遇差距较大,加上职业前景不明,很多年轻的优秀社区干部因看不到希望而选择离职。
(四)社区多元治理模式较为滞后。调研中发现,我市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手段和方法单一,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不足、缺少途径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居民议事会参与人员覆盖面窄,议事程序不够规范,作用未有效发挥;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对社区事务参与较少,社区总体参与率较低、参与渠道有限、参与水平不高。社区建设的经费来源目前仍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金投入还比较少。社区类社会组织发展不足,专业人员数量较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些社会组织过分依赖政府,独立性差;有些社会组织长期不开展工作和提供服务;有些社会组织纯粹是兴趣团体,对社区治理并不关心。
(五)社区服务还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从服务内容看,社区服务是以行政服务为主,主动了解和回应居民需求做得不足,基于居民需求的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内容不够丰富、开展不够均衡;从服务提供主体看,虽然大部分社区引入了社会力量提供服务,但总体仍以政府提供为主,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以及居民自助互助服务有待提升;从服务质量看,不同社区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标准各有不同,整体服务效果、服务场所设置、服务人员素质要求等缺乏明确规范化的标准和操作指南。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建议
(一)成立机构,统筹各类资源。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目前,成都在市委序列创新设立了社区发民治理委员会,市委常委任主任,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社区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推进。建议成立市级社区治理工作专门领导机构,加强对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和督查指导,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夯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二)整合政策,完善体制机制。法治、德治和自治的三维度融合是新时代社区治理的重要保障,要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关于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制定和细化我市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强化政策保障。按照权责利相统一原则,明确职能部门、街道(镇)在社区治理方面的任务分工和权责清单,依法厘清街道(镇)和居(村)民委员会之间的权责边界,明确居(村)民委员会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属性和所应承担的社区工作事项,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回归社区功能,提高社区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
(三)全面提升,优化社区环境。严格落实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和相关管理规定,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纳入全市发展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和多方筹资保障力度,以新建、改造、购买、项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参与规划、建设和移交等环节的部门会商联动机制,确保新建小区配套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功能齐全、保障到位。通过购买服务和棚户区改造等措施全面提升老旧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兴办实体、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社区建设。借鉴其他城市先进做法,加强智慧社区建设,逐步实现市、区县、街道(镇)、社区四级服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给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四)优选优培,加强队伍建设。一是要选优配强社区负责人,打破行业条块分割,积极通过招聘和提供公益性岗位等形式,扩大社区工作者的来源渠道,配足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二是要加强培训教育力度,鼓励和支持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各种职业资格培训和学历教育考试,不断增强社区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执行政策、服务居民能力。三是要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自然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借鉴长沙市对社区专职工作者实行员额管理,薪酬待遇实行三岗十六级阶梯管理,有效激励社区干部安心扎根基层的经验做法,稳定我市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四是要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体系,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表现,可跨街道、跨领域调整,打通职务职级晋升通道。建立完善的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制度体系,为社区治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水平。紧贴群众新需求,扩大社区公共服务供给,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多途径参与社区服务业,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能力。要着力抓好政府主导的社区卫生计生、文体教育、环境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抓好市场主导的物业管理、便民超市等商业服务,制定社区服务标准,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社区服务行业;要适应信息化发展形势,努力打破部门行业数据孤岛,整合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全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强化一门式服务模式的社区应用。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利用社区电子屏、手机客户端、微信等,实现信息的智能推送和共享应用,让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走路给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