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50 KB
- 2021-04-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导处范文之农村小学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方案(试行)
教导处范文之农村小学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方案(试行)
教导处范文之农村小学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方案(试行)
教导处范文之农村小学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方案(试行)
教导处范文之农村小学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方案(试行)
教导处范文之农村小学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方案(试行)
教导处范文之农村小学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方案(试行)
教导处范文之农村小学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方案(试行)
教导处范文之农村小学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方案(试行)
教导处范文之农村小学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方案(试行)
教导处范文之农村小学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方案(试行)
教导处范文之农村小学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方案(试行)
教导处范文之农村小学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方案(试行)
农村小学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方案(试行) 本方案选择的指标具有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的共性,适用于评价各学科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以课堂为场所,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教学方法、手段为纽带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据此,本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评价教师的教,更要评价学生的学,而且是通过评价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方案力图为课堂教学设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并体现课程标准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指标的导向及评价结果的反馈,为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提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决策依据,从而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本评价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遵循导向性原则、“教”为“学”服务原则、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原则、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原则。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和标准 3.1学生的学习表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学生的学习表现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1.1学生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是否拥有较大的自主性,是否有自我评价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能否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参与的热情、情感体验如何,是否形成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风尚。 探究学习:学生是否通过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学习有关技能和科学研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探究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如何。 3.1.2学生的参与程度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来体现的。一般而言,衡量学生参与程度的标志有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 广度,一要看学生参与的人数是否是大多数,是否涉及到学生的各个层面;二要看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时间上是否有保证。深度,要看学生在参与教学中所解决的问题是否是深层次的问题,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还是被动地参与。 3.1.3学生的学习效果 知识技能: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新知识,是否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关技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是否能在学习中生成新的问题。 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他们的信息资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是否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是否进一步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和求知欲是否增强,是否逐步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师生间的关系是否更加融洽。 3.2教师的教学行为 新的课堂教学的评价,在重视关注学生学习表现的同时,并不忽视对教师教的评价,而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 3.2.1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能否促进学生在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是否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而达到内省和内化,关注生成性目标,并有效引导学生达成目标。 3.2.2教材内容的处理与转化 教师能否根据新的课程体系正确理解教材所表达的意图,并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挑战性,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内容是否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是否注重实践性,有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密切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 3.2.3学习环境的营造与管理 教师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组织学生开发、利用有关的课程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同时,能否注意赞赏各类学生;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对师”提问,对教材提出质疑。 3.2.4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教师能否根据新课程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 3.3教师的基本素质 3.3.1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有没有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是否体现新的教育观念和新课程的理念。 3.3.2教师的教学态度 教师是否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是否做到公正,是否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有效运用赏识性评价和期待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 。 3.3.3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专业知识是否扎实,言语表达是否生动、流畅,富有感染力,板书设计是否合理,书写是否工整、有条理。 3.3.4教师的教学技能 教师是否形成了新课程要求的新的教学技能,如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搜集和处理信息等能力。 3.4教学特色(发展性) 为鼓励教师发挥创造性,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本评价方案特设教学特色(发展性)评价指标。教学特色(发展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项或几项基础指标发挥的特别突出;或者基础指标之外的课堂教学活动具有独创性,此二者均可视为具有教学特色(发展性) 有效教学课堂评价表 (讨论试行稿) 课题: 教师: 班级: 科目: 评价等级: 项目 权重 评价内容与要求 评价等级 A B C D 评定 学生 学习 表现 (60) 学习 方式 自主 5 学生在学习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性,有自我评价的机会。 5 4 3 2 合作 5 能积极主动地和其他同学开展合作学习,能够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5 4 3 2 探究 5 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观念。 5 4 3 2 参与 程度 广度 5 各类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来。 5 4 3 2 深度 5 学生通过有关学习活动能够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深层次问题。 5 4 3 2 学习 效果 知识技能 10 学生对有关知识、技能的学习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在学习中生成新的问题。 10 8 6 4 能力 15 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科学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得到发展和提高。 15 12 9 6 情感态度 10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信心增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10 8 6 4 教师 教学 行为 (25) 教学 目标 5 目标具有纬度和层次,关注生成性目标,并能有效引导学生达成目标,将目标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 5 4 3 2 教学 内容 5 有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5 4 3 2 教学 方法 10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注意对学生自律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10 8 6 4 学法 指导 5 教学过程中能恰到好处地融入学法指导,学生能采用适宜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5 4 3 2 教师 基本 素质 (15) 教学 观念 5 能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教育教学观念新,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 5 4 3 2 教学 态度 5 能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有效运用赏识性评价和期待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 。 5 4 3 2 教学基本功和 教学技能 5 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生动、流畅有感染力,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有条理。具有一定的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和利用能力,能恰当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 4 3 2 教学特色 自我反思 学生反映 同行意见 评价结果 总分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 (一)形成性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包括: 1、教师自我评价 评价方法是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弱点,在一定时间内,选择某些评价指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用评价标准对照自己的教学,以发现问题,寻求改进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2、同行(同教研组)教师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方法是,随堂听课,在听课过程中用评价标准衡量评价对象的课堂教学,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个人对本节教学的看法,适时与评价对象交换意见。 (二)鉴定性评价 在需要对评价对象的课堂教学做出鉴定时,进行鉴定性评价。鉴定性评价采用多主体评价方式。 1、教学管理人员、同行和教师本人评价 评价前,评价者和被评价教师都要熟悉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和标准;然后进入课堂听课,按评价指标要点要求做好听课记录;下课后及时综合分析评价信息,对各项指标做出判断并记录在相应栏内。 将教学管理人员、同行教师和本人评价的结果,分类统计,综合分析,整合成为综合评价结果。整合方法用多数定等或等级赋值法。 2、学生及学生家长参与评价 选择学生和家长能够了解的评价要点,编制调查问卷,通过向学生与家长做调查来搜集评价信息,经对评价信息统计分析,取得学生和家长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 将教学管理人员、同行教师、本人以及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评价结果,整合成为被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鉴定性评价结果。如有教学特色(发展性),则按教学特色(发展性)指标的评价方法建议进行处理,取得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结果。 我们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地修改、完善之中。实践表明,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将对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 《纲要》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引导与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是发展中的教师,是进行适应和调整的不断追求的人,是有着独立价值和尊严的人。教师评价必须适应并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在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对教师提出了五方面的要求:1、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并能全身心致力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上;2、应当熟知“教什么”(内容)“为什么教”(目的)以及“怎么样教”(方法);3、教师有组织管理学生学习的责任,并具备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4、必须善于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从中获取教学经验;5、教师必须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在实施评价过程中突出六个“注重”: 1、注重教师评价的信息源,即证据。无论是自评还是他评,都必须以事实作为依据,要在收集好评价证据的基础上施评。教师评价证据包括五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学生和教师行为看到些什么(动眼多观察);第二,学生和教师这样去做所应做的事(动用放大镜多展示过程);第三,学生和教师都讲了什么(动耳多倾听);第四,教师所做事的次数有多少(动笔多统计);第五,教师在不同活动上话的时间有多长(动表多计时)。 2、注重教师的教学产品即学生发展的情况; 3、重视教师精深专业知识、广博文化知识与必备教育科学知识三者的整合; 4、重视课内教学向课外学习的延伸; 5、重视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同步; 6、重视教师教学评价与“师导师”指导制的结合。 (四)学生发展性评价 《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因此,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展性及时评价,对学生的情感和日常行为,包括品德、兴趣、动机、意识、精神、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进行发展性评价。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质性的评价方法,评价时按以下程序进行:学生自定目标和制定自我发展的实施计划---学生努力实施计划---建立并充实成长档案袋---阶段性自评和学生之间互评一一期末(或期中)自我评价(写出自评总结)——小组评议---教师收集评价信息与评价对象面谈---多元化评价标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写出鼓励性评语。
档案袋评定是质性课程评定的典范,我们主要对学科类档案袋和综合评价档案袋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学科类档案袋以低段数学为例,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及数学学科的特点,我们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里放了这样一些东西:(展示) 1、红花 红花是低年级儿童非常喜爱的奖品。红花主要用于奖励:(1)学习自信(大胆提问、大胆表达);(2)善于合作与倾听;(3)学习有进步的学生。这样就可以部分实现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习惯等的评价。 2、放入学生精彩的学习片段 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精彩的学习片段(包括学生精彩的回答、提问以及体现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进行记录并放入成长袋,可以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使教师从细微处及平时的点滴中了解学生,并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 (1) 学生的提问 9这个数字为什么在6+3=9里写在等号的后面,而在9-3=6里却写在减号的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加减法关系课的重难点之一。) (2) 有创意的回答与解答方法,我们教师都帮助学生进行记录,并加上点评,然后放入他们的成长袋中。 3、放入记录学生数学活动过程的照片 对于一些特别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拍照记录学生的活动过程。这样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 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档案袋我们称为“学生成长记录袋”。袋内装有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业负担、心理负担调查表,有每学期每学月的综合评价,有各学科每学月的评价,都包括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设计新颖活泼,学生非常喜欢。根据个性特点,还可以装上最好的作文或周记、最满意的写字作业或英语作品、美术作业或创作画、 小制作、获奖材料、个人网页等,实际上就是学生一个学期的大“成绩单”。(展示) 五、对有效评价的反思
有效性评价在许多方面都能适应现代课程改革与学生身心的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学校从理念到操作实施,评价体系在逐步完善,并且有了一定的物化成果。但是,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和不尽如人意之处。1.如何使评价成为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发展性评价是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受传统评价观的影响,教师认为进行评价是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迎接全区统一考试之外另加的环节,他们不仅要做好日常记录,还得花专门时间组织实施、评价总结和分析反馈。这种评价与教学两张皮的传统观念与做法,使得任何科学合理的评价改革都难以顺利进行。2.如何使教师专业素质在实施评价中得到拓展,把教师和评估者这两个角色有机地结合起来?评价过程自始至终都需要教师组织、实施、记录并反馈,因此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者,还是评估者。 否则评价会流于形式,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受到影响。3.如何协调评价与考试的关系?发展性评价的实施并不是要完全替代考试,它只是针对考试所暴露出的问题加以解决。考试作为一种评价学生素质的方式由来已久,具有悠久的传统。并非有考试就是应试教育,考试虽然有其弊端,但也有别的评价方式所不具有的长处。发展性评价结合有效适时的考试才能最终达到全面客观评价学生、促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发展的目的。但在改革初期,二者之间仍存在师生难以理解的矛盾,所以如何合理安排考试内容、次数、时间,以及如何发挥评价与考试的综合效果,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4.如何解决传统的学生评价观对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影响?尽管发展性评价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教师花时间去做的项目,但这并不是最难解决的,最难一时转化的是评价所涉及人员中的评价观念。
例如:家长在由自己评价的一栏里没有写下对孩子的评价,却满是诚恳地要求教师严厉执教的话语……这些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只有克服传统评价观的影响,广大师生及家长才能正确认识评价主体问题,恰如其分地充当评价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