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8 KB
- 2021-04-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习总书记吉林考察网评五篇与宗教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共5篇)
习总书记吉林考察网评五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吉林考察时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此前在宁夏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在**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时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争取经济发展好成绩指明了努力方向。
习总书记吉林考察网评五篇与宗教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共5篇)
习总书记吉林考察网评五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吉林考察时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此前在宁夏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在**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时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争取经济发展好成绩指明了努力方向。
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析指出:“预计2020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只有中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自4月份起,我国出口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8%和7.2%,新经济蓬勃发展,动能转换态势良好;经济一季度大幅下滑,但二季度企稳回升、由负转正,增长3.2%……这样的成绩,充分说明中国经济有着强大的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具有巨大的韧性与活力,具有行逆风船、走上坡路的能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向外看,我们要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向内看,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越是面临风险挑战,越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
从明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意义十分重大。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推动我国经济风雨无阻向前进,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在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上下功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把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面对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着力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我们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行得更稳、走得更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篇二】
“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的首站、地处松辽平原腹地黑土区的梨树县,再次强调要保护好这方珍贵的黑土。“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如果耕地都非农化了,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就没有了”“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在耕地占补平衡上玩虚的是很危险的,总有一天会出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把耕地喻为文物、国宝,比作大熊猫、命根子,每每谈及耕地的重要性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这些精辟论断,既是对世界粮食安全规律的深切把握,更是对我国现实国情农情的深刻洞察,为我们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守牢粮食安全家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始终坚定不移、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
耕地之重,重在根基。“有土斯有粮”,作为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耕地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战略资源。缺油了,家用汽车可以单双号限行或者大不了停驶;没粮了,难道让十几亿人单双号吃饭甚至饿着搞生产?把耕地这一赖以吃饭的家底保护好、利用好,是所有数字前面那个“1”,没有了这个“1”,一切有关发展的问题都成了毫无意义的“0”。今年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世界粮食安全出现波动,也印证了我国出台一系列耕地保护政策的战略眼光。
耕地之重,源于珍稀。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就是,无论分子多大,都架不住14亿这个天量分母去除。陆地国土面积位列世界第三的骄傲,掩盖不了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1/3的现实,户均耕地规模更是仅相当于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土地资源这“一多三少”的特点,就是我们大国农情的一个重要基本面。
耕地之重,发乎急迫。自然条件下200年-400年才能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而在梨树这个地方,自清代末年开垦以来,黑土层厚度每年就会减少3毫米左右,有机质含量更是下降了一半多。黑土地的濒危风险正是我国耕地保护紧迫性的一面镜子、一座警钟。一方面,由于城市扩张、生态退耕等,部分地区耕地面积减少,从数量上增加了耕地保护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过度开发、超负荷运转等,部分地区耕地地力孱弱,从质量上叠加了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
正是出于对耕地之重的科学认知和正确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政策投入力度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耕地质量提升明显,为粮食连年丰产稳产夯实了基础。然而,当前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变,耕地质量整体偏低的局面依然,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粮食等农产品消费快速增长的趋势仍将持续,这都要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决实施好“藏粮于地”战略,绝不允许中国饭碗有些微闪失。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守红线是基础。这条耕地保护的红线,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要拿出守长江大堤的精神意志去严防死守,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突破红线。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耕地质量和用途管制。要严把质量关,占补平衡绝不允许拿一些劣地、坡地、生地滥竽充数,玩账面上、数字上的平衡,掏地力上、质量上的亏空。还要严守用途关,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乱象,防止过度“非粮化”特别是“非食物化”。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用养结合是关键。让超负荷运转的耕地歇歇脚、透透气、休养生息,既符合道法自然的传统文化,也契合用养结合的农业科学。然而,面对粮食安全的巨大压力,既要给耕地减压、培肥地力,也要防止片面保护、削弱产能,必须要把握好耕地用养的时度效和辩证法。既要通过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扶弱培强;又要摸索“梨树模式”等保护性耕作、轮作休耕的办法来养地提力,让农田常用常新、常用常壮,稳步提高产能指标。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机制改革是动力。如果没有一根能四两拨千斤的杠杆,财政投入的效力无法充分发挥,更不可持续;如果没有一纸稳定未来预期的约定,经营主体既不可能主动投入养地,更难保不会焚林而猎。耕地保护,绝不只是一个农业生产环节的完善提升,更是一项耕作制度层面的整体变革。一方面要创设推广类似于农田建设专项债这种金融渠道,吸引社会资本真金白银地多元化参与;一方面要充分运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耕地保护的执法能力,以激励和约束并行的机制创新激活耕地保护的持久动力。
“安国之道,道任地始,地得其任则功成,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耕地保护念兹在兹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耕地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根本保障和农业现代化根基命脉的战略理念,创新实践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路径方略,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厦捧上一片丰润的沃土。
【篇三】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时对社区工作作出强调,为推动新时代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遵循与指南。
社区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既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改革发展工程。近年来,一些地方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践,比如,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从原来的困难重重、环境脏乱差,到成为如今居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幸福社区,靠的就是社区治理。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通过改造与治理相结、发展与治理相结合,推动了社区治理工作。
小社区大治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流动人口的加速,原有的社区治理模式与治理方式早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无论是从城市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还是各种公共服务,以及相关的社区治理格局,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各种短板与不足。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尤其是社区干部要牢固树立改革发展意识,把社区治理提升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到服务社区群众的角度去认识。推进社区治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从城市经济发展、从提升城市服务的层面去抓好。
党建引领是推进社区治理的“牛鼻子”。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基层的直接体现。面对新时代发展的新形势,许多在社区治理中呈现出来的新问题需要基层党组织进行及时引导引领,尤其是在社区治理探索实践过程中需要基层党组织进行指导定向。从一些地方的探索实践来看,凡是基层党组织抓得扎实的社区,社区治理工作就推进得有成效,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就强烈。强化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建在小区院落中、建在楼宇中、建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健全比较完备的党建网络工作体系,做到党的方针政策直达基层社区、基层矛盾问题及时上传。
主人翁精神是推进社区治理的内动力。社区治理为群众,社区治理靠群众。社区治理关键在各种力量的激发,从党员的示范带动,到两新组织的积极配合,再到群众的自发参与,需要拧成一股绳。社区治理工作繁杂繁重,无论是矛盾纠纷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还是老旧小区院落整治,无论是社区微治理提升,还是公益活动的开展等等,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一种力量的汇聚,需要内生动力的激发,需要发挥社区群众的主人翁精神。社区是我家,维护靠大家。从院落卫生整治,到背街小巷治理,从停车位的划定,到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从小区公共设施的配套,到各类家门口的便民服务,都需要小区群众积极作为,主动作为。
【篇四】
有志向就会有事业,有本事就会有舞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勉励广大高校毕业生,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希望大家找准定位,踏踏实实的实现人生理想。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这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后浪”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持续做好相关就业扶持工作,但作为就业的主体,只有高校毕业生摆正就业观,现实地看到就业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发挥主动性,不断提升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才能真正实现“稳就业”。
立志圣则圣,立志贤则贤。文凭只是“敲门砖”,人生之路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走。现实生活中,少数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保守、眼高手低。摆正就业观,解决“有业不就”的问题,至关重要。近日,杭州快递小哥李庆恒被评为“高层次人才”,再次传递出一个朴素的道理: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任何岗位都能发光发热。毕业生就业择业时,从社会需要出发,以发展的眼光衡量,才是正确务实的选择。
高校毕业生理想崇高、志向宏大。但在客观现实面前,要清醒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扑下身子,扎实打好根基。一些年轻人到基层地方工作时,放不下身段,身不入基层,脚不沾泥土,办公室坐得多,与百姓交流少,文字材料搞得多,群众工作做得少,有的甚至抱着“镀金思想”混日子。殊不知,不肯吃苦、不接“地气”,只会耗费时间,虚度年华。没有奋力拼搏的劲头,就没有实现价值的机会。
摆正就业观,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基础不牢,何以拔高?在打基础、筑根基上,高校毕业生应该有如同毛竹生长一般的韧性和毅力:扭转思想观念,放低自身姿态,常备“向下”之心和务实之举,多到一线锻炼成长,融入基层,深入群众,扎根泥土才能茁壮成长。
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当前,政府正在密集出台各项政策,落实各项举措,激活就业市场“一池春水”。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已经搭好,更需要广大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脚下的路走起,勇于迎接挑战,方能抓住机遇,赢得未来。
【篇五】
7月24日下午,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烈日炙烤着农田。记者见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一直为黑土地保护鼓与呼的他兴奋地说:“前两天,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梨树的玉米地,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和黑土地保护等情况时,强调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总书记的关怀和指示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
每400年才长1厘米的黑土,具有肥力高、性状好等特点,是农业理想的土壤类型。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其中,吉林省黑土地位于东北黑土地核心区域,全省黑土区耕地面积0.69亿亩,占全国黑土区耕地总面积的24.82%,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10个产粮大县有7个在这个区域。这也使得吉林省的玉米总产量、粮食单产、人均占有量、商品粮率均居全国首位。
但黑土高产丰产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必须保护好、利用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5强县之一的梨树县,正是黑土地保护利用的试验田。从2007年起,这里开始探索以玉米秸秆覆盖、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核心的模式,抑制了黑土层变薄,发挥了得天独厚的土地优势和规模化机械化优势,获得了粮食增产、农村收益提高和黑土地保护的叠加效应。
截至目前,吉林省探索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耕地已达1850万亩,未来5年将增加到4000万亩,占其玉米播种面积的近70%,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粮食生产。去年吉林省粮食产量达775.6亿斤,连续7年均在700亿斤以上。
“民以食为天。总书记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来吉林考察的第一站就选择走进黑土地查看粮食生产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凤春告诉记者,“今年吉林省主要农作物长势都较好。据观测,三大品种玉米、水稻、大豆的株高,都高于去年同期,长势也是近5年来最好水平。此外,今年粮食作物保苗率达96.06%,比去年丰收年还多2.06个百分点。”
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听取合作社生产经营情况介绍。合作社理事长卢伟告诉记者:“总书记鼓励我们再接再厉,把合作社办得更加红火。我很受鼓舞,还得继续加油干。”
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根“金扁担”要挑起农业现代化。“我们下一步要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目前全省农机化率已经达到89.2%,居全国第二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将近20个百分点。”张凤春介绍说,“除了提高机械化水平,吉林还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包括防灾减灾、人工增雨、人工防雹等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我们要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守住7400万亩耕地红线,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包括耕地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进一步把农民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向年产800亿斤粮食的目标扎实迈进。”张凤春说。
【篇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切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体现新担当,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引领了我国发展从“体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的势头。高质量发展的背后,体现的是民生关怀,是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各级各地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全面发展。
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就是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从而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绿色发展,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对外开放,就是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共享的实质就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五大发展理念,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把握好五大发展理念,需树立全面系统的思维,掌握科学统筹的方法,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发展理念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根本遵循,是推进中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发展是为了人民,所以要在实践中树立问题意识,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发展要依靠人民,所以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都没有过不了的坎儿。践行新发展理念,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发展的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做到知行合一,而知行合一,考验着党员干部在新情况新问题下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越是决战决胜关头,越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之年,唯有坚定不移地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才能在从容应对中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党员干部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落细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任务中,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解决好各项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走新发展道路,做出让人民满意的成绩。
宗教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共5篇)
宗教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共5篇)
(篇一)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工作要点及例会议题安排,11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在县人大常委会 副主任曾维艳的带领下,深入县民宗局和***等乡镇,采取听汇 报、实地察看宗教场所、代表座谈、走访信教群众等方式,对相关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民族工作。 目前,我县共有少数民族34个,户籍人口1107人,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45人,散居在12个乡镇,属典型的 少数民族散居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从严格执行国家民族政策,关心照顾少数民族户生活入手,做 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1.严格执行国家民族政策。一是认真执行少数民族同胞与汉族享有同等政治地位的规定。县政协常委 2 名,副 科以上干部 7 名。二是依法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迄今,在我县尚未发生违反国家民族政策,侵害少数民族合法 权益等问题。 2.关心少数民族生活。开展少数民族群体大帮扶、大服务,解决城镇户籍宗教教职人员养老保险财政补贴与伊 斯兰少数民族居民年度肉食补贴,资助特困回民家庭,解决外来务工经商少数民族子女上学问题,让少数民族居民 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二)宗教工作。 我县境内主要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五大宗教,共有宗教场所186处(有证的宗教活动场 所50个,其中佛教27个、基督教18个、天主教3个、伊斯兰教1个、道教1个;没有证的非宗教活动场所136个,其 中佛教55个、基督教76个、天主教5个),占地面积40.76万㎡,建筑面积11.31万㎡,信教群众23719人(其中信 徒12228人),管理人员736人,教职人员128人(其中认定备案35人)。 1.强化宣传教育,逐步营造了良好工作氛围。一是分教派、分片区对宗教团体班子成员、场所负责人、教职人 员、乡镇宣统委员、宣统干事和卫计系统(宗教专题)、伊斯兰群众、部分信教群众进行培训,集中学习民族宗教 政策法规,发放《宗教知识20问》、《党的政策进寺观教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宣传手册》等民族宗教政 策法规资料,引导广大信众依法依规信教,参训人员达1200余人次;二是结合宗教活动场所检查活动,现场对教职 人员和信教群众开展《宗教事务条例》、《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宣传,在全县营造了良好的依法管理民 族宗教事务氛围。 2.加强法制建设,逐步实现了宗教事务法制化管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牢固树立宗教无小事的思想意识。 县、乡、村三级均成立了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村(社区)配备了联络员,建立了乡镇领导联系到村,村(社区)干部确定 淄博 20℃~27℃ | 空气质量: 优 2020/7/22 关于我县民族宗教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 崇阳人大网 www.hbcyrd.gov.cn/Info.asp*?colid=43&id=1256 2/3 到点,健全了宗教工作三级网络和两级责任制。二是实施分类治理,规范管理秩序。坚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 理,将宗教事务管理纳入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对136个非宗教活动场所按照“登记备案规范一批”、 “坚持标准取缔一批”、“明确责任托管一批”、“捐赠或改作他用处置一批”、“纳入民间信仰管理一批”等 “五个一批”的要求进行治理。解决了将安息日会纳入基督教“三自”管理等难点问题。 3.强化规范管理,逐步健全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制度。一是各宗教活动场所都成立了管理组织,对本寺庙和教 堂进行管理;二是建立健全了治安、消防和卫生防疫等规章制度;三是县宗教局每年与宗教活动场所签订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责任书,乡镇与村签订责任书,把宗教管理法规的主要精神细化到责任书加以贯彻实施;四是切实加强宗
教教职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素质。 4.坚持正确引导,促进了宗教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一是重视思想教育,促进宗教界人士对教义作出有利于 构建和谐社会的阐释,积极引导宗教人士融入经济社会建设。二是保障信教公民政治权益。我县宗教人士中有县政 协委员4 名。三是引导宗教界弘扬宗教“慈悲、爱人”精神,开展针对贫困学子的“同心、光彩助学”活动,资助 了县一中10名应届贫困大学生,组织洪灾捐资、慰问困难户等各种公益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民族宗教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我县信教群众发展较快,信教群众逐年增加,且年 龄普遍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对民族宗教法律法规不熟悉,盲目信教。二是部分干部和群众没有准确理解党和国家 宗教政策,还存在宗教能使坏人变好、好人更好,可任其发展,甚至鼓励发展和宗教是伪科学,宣扬有神论与马克 思主义背道而驰,从根本上否定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歧视信教群众等极端思想,对民族宗教工作“不敢 管、不愿管、不会管、不屑管”的现象还存在。 (二)宗教工作管理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落实不够到位。基层宗教工作组 织不够健全,乡(镇)、村两级虽设有联络员,但宗教管理网络运行不够正常,村(社区)联络员作用发挥不够,有些村 (社区)联络员形同虚设,对国家宗教政策不大了解,对网络操作也不熟悉,不知道该如何管理民族宗教工作,乡
(镇)村两级责任制落实也不够到位。二是宗教活动场所内部管理不够规范,无证场所违规开展宗教活动现象仍然 存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宗教活动的旗号,背地里搞违规活动,一些农村信教群众由于不懂政策法规,分不 清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参与非法活动,烧高香、封建迷信活动还仍然存在。如青山镇无证场所龙泉寺设立公德箱, 有僧人引诱游客,获取钱财。铜钟乡佛岭寺庙、青山镇飞仙寺等有烧高香现象。三是乱改、扩建宗教场所现象仍然 存在,基督教存在私设家庭聚会点现象。如天城镇新塘岭村改建的灵光禅寺,新塘岭村、桂花泉镇官庄村就有佛教 场所3处,按照市宗教场所专项整治方案要求同一宗教一个村不能超过2处宗教场所,整治任务较重。四是我县无证 场所较多,占总数的73%。很多宗教场所由于历史原因没有相关证件,而按照现行宗教政策又难以达到条件,办理 证件。 (三)宗教教职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县共有宗教教职人员 128 人,认定备案的35人,且文化素质 普遍不高,难以准确传播自己从事的教派经文教义。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一是加大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 用媒体及相关宣传阵地,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二是让各级干部认识到民族宗教问题的群众性、长期性、 特殊性和复杂性,加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责任意识;三是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做好农村党员和青少年 的教育工作,让“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占领农村阵地,使广大的信教群众遵纪守法,规范信教行为, 在中小学学生中开展普法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崇尚科学。四是加强培训学
习,抓好宗教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宗教工作者的政策水平和依法管理水平,抓好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 高宗教人士的法制观念、爱国感情、管理能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加强网络建设,进一步健全责任机制。要进一步健全责任机制,完善民族宗教管理的网络和责任制度。 一是切实坚持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政府依法管理与寺庙堂点自我管理相结合原则,落实责任,增强各 级领导主动抓好宗教事务意识,营造全县上下都重视做好宗教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民族宗教管理 责任考核机制,在宗教事务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民族宗教事务纳入文明创建 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确保基层民族宗教工作时时有人问,处处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三)坚持依法行政,坚决打击乱改、扩建寺庙和违规开展宗教活动行为。本着“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 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工作原则,支持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坚决抵制邪教和外教渗透活动,加强团体规 范化建设,不断提高独立、自主、自办能力,按照《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积极引导已建宗教场所合法化管理,政府 宗教行政管理部门,要针对全县乱改、扩建寺庙和违规开展宗教活动现状,研究制订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行政管理办 法,逐步推进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全县要建立县乡村一体,部门协作的整体联动机 制,协同做好制止乱改、扩建寺庙和违规开展宗教活动,切实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监管,确保宗教活动依法有序进
行。(四)依法加强管理,倡导宗教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一是要继续教育和引导宗教界发 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进一步 做好社会慈善与救助工作。二是坚持宗教与民生两手抓,实行对信教教众的科学文化知识普及与解决社会弱势群体 的生活困难,双管齐下。三是要促进宗教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机结合,引导宗教界人士积极参与到全县旅游产业中 去,丰富我县旅游产业资源
(篇二)
最近,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县宗教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委员们实地察看了古观音禅寺、群龙寺、华祖观、龙山寺、松溪寺、神仙寨、善济禅寺、**基督教福音堂等场所,听取了县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关于我县宗教活动情况的介绍,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县宗教工作进行了讨论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我县宗教活动的基本情况
**县境内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以佛、道两教为主;涉及县内10个乡镇,166个自然村,现有宗教活动场所186处,其中佛教144处,道教41处,基督教1处。已批准正式合法活动场所60处,其中佛教49处,道教10处,基督教1处。现有宗教教职人员221人﹙不含正一派道士﹚,其中佛教161人、道教58人、基督教2人、正一派道士71人。目前寺院规模较大的有淋山河镇会龙禅寺、松溪寺,**镇的**大庙、能严寺,但店镇群龙寺,回龙山镇龙山寺等。**年6月成立了**县佛教协会,同年8月成立了**县道教协会。两个协会实行民主管理宗教事务,在反映情况、沟通联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桥梁纽带的作用。目前,有3名佛教界人士(释坚先、释法学、释悟光)和两名道教人士(樊崇焱、徐鸿凌)为**县政协委员。全县信教群众约4万余人。
二、我县宗教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宗教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等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按照“加强领导,依法管理,服务大局,多办实事”的思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扎实抓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
1、加强领导,建立宗教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县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宗教工作有关问题。并新组建了县民族与宗教事务局,确定为正科级单位,核定行政编制3个、工勤事业编制1个,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建立基层网络,积极推进民族宗教事务网格化管理。各乡镇成立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乡镇社会事务办指定1名民族宗教工作助理员,各村(居)指定1名联络员,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担任宗教工作联络员,逐步形成基层宗教工作网络。三是建立了宗教事务服务窗口,为宗教人士提供便捷服务。
2、认真开展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工作。按照《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和上级的统一要求,认真摸清底数,分教别登记造册、核实相关材料,从政治上严格审核把关,对教职人员进行审核、甄别,对不符合认定备案条件的人员进行清理。建立以县级宗教团体为单位进行初审、民族宗教局再审的两级审查制度,确保上报的教职人员的资格符合认定备案条件。全县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材料收集、审核工作已全面完成,认定备案教职人员105人。以信息采集为基础,建设全县宗教教职人员动态信息数据库,做到一人一档内容翔实,并定期更新,进一步完善教职人员动态化、规范化管理。
3、做好教职人员的教育引导工作。一是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抓好宗教教职人员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每年定期举办佛教、道教两期教职人员培训班。二是先后推荐20名宗教教职人员担任省、市各级佛协、道协宗教团体理事,5名宗教教职人员担任县政协委员,先后输送7名优秀年轻教职人员到宗教院校培训学习。三是鼓励支持宗教界人士参与经济建设,发扬宗教农禅并举的优良传统,开发荒山荒地,发展生产,实现自养。四是组织宗教界人士服务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先后开展了为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祈福法会,向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和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捐献活动。
4、坚持依法管理,维护宗教领域的安定稳定。一是建立宗教团体和活动场所负责人每季联席会、大型宗教活动提前报告、宗教活动场所修建重建报批等制度,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的渗透活动。近年来,制止滥建寺观教堂5处,取缔乱设基督教聚会点7处,私设佛教活动场所1处。二是积极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争创五好宗教活动场所,争当“五好宗教人士”的评比活动。把公民道德规范与宗教伦理道德、信仰自由与遵纪守法等融入传道,引导支持宗教界开展助学、济困、救难等爱心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表彰创建“文明宗教教职人员”10人,淋山河镇会龙禅寺、**古雲观等被省、市宗教局表彰为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先进集体。梁诚和道长、学智法师被市局表彰为先进个人。三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通过利用现有闲置资产置换方式解决了**基督教会房产历史遗留问题,并牵线搭桥帮助**基督教会与温州永中教会缔结为友好教会,争取温州永中教会援助建设教会善款150万元。四是积极落实社保政策,全县宗教教职人员全部纳入了养老保障范围,参保率100%,现有124名已满60周岁的农村籍宗教教职人员已享受社会养老保障;全县219名宗教教职人员医疗保障做到了全覆盖。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跟进的管理模式,做好教职人员就医帮扶工作,累计帮扶对象16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
1、宗教活动场所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农村宗教活动场所,尤其是小型宗教活动场所,在自身管理、乡镇监管、职能部门执法方面一直存在“短板”现象,再加上宗教场所的特殊性,使其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不少场所在执行制度方面存在走形式的问题。尤其是在场所管理的核心问题——财务规范化管理方面,更需做到进一步公开、透明、具体化。
2、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及教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全县绝大多数宗教活动场所,其管理人员60岁以上的占20%,40岁以上至60岁以下的占70%。二是文化水平低。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人员文化层次明显不高。85%的宗教教职人员不具备初中以上文化。三是教职人员宗教素养不足。我县具备教职人员身份的所占比例不到10%,教职人员的整体宗教素养和认知水平有限。导致这些最直接从事宗教工作的人员对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认识不足,对宗教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知不够,对宗教本身的理解不透,从事宗教工作的真正意愿不强,因而难以保障党的宗教政策有效落实。
3、乱建、滥建庙宇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人员打着恢复历史遗迹的旗号,鼓动不明真相的村民参与,未经宗教活动部门审批便动工建庙,企图造成既成事实,给管理带来很大难度;还有的任意改建、扩建。一些场所在资金相对充裕的情况下,未认真考虑场所发展的实际需要,就盲目地进行改建、扩建,造成资源的浪费;少场所在建前缺乏规划,建中缺少监管,建后缺少验收,滥建现象比较严重,不仅给场所自身发展形成瓶颈,也给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整体布局带来问题。
4、宗教文化未得到有效整理、挖掘、保护。宗教文化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活动场所是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宗教活动场所本身就是文化的象征。我县宗教场所数量比较多,宗教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但却没有得到有效地整理、挖掘与保护。一是重建设轻文化挖掘。很少有寺庙投入时间、精力与资金来研究挖掘本场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造成宗教文化的“雪藏”而不为人知。二是缺乏专门宗教文化人才。专门人才的缺乏,造成研究方法的简单化,使得这项工作流于表面,成果也显粗糙。三是缺乏资金保障。宗教活动场所的资金大都用于建设,没有资金投入宗教文化方面,造成宗教文化的研究保护工作或无法开展或时断时续。
四、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宗教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大党的宗教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认真做好《宗教事务条例》的宣传实施工作。要在全体党员干部、宗教工作人员、信教群众中多形式、多渠道宣传积善成德的好典故,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普法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使广大信教群众遵纪守法,规范信教行为,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崇尚科学。要积极探索做好宗教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开创我县宗教工作新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2、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特别是要狠抓宗教人士、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活动“三个环节”的管理,规范教职人员资格审核和聘用程序,认真做好宗教活动场所的年检和年度考核工作,严格宗教活动场所的维修、翻新、迁建、新建等审批程序,进一步建立健全宗教活动场所的各项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地下教经和有组织跨地区宗教活动等违法活动,制止滥建寺、观、教堂,取缔非法宗教活动场所,及时发现和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3、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开展“爱国爱教”教育,继续开展以争创五好宗教活动场所、争当五好宗教人士为内容的“双五好”评比活动,大力开展自养、美化环境等活动,引导和鼓励宗教界发扬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信教群众参加公益事业活动的自觉性。要正确区分宗教与封建迷信、合法与非法的政策界限,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将宗教界内部、宗教与社会、与群众的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4、进一步加强宗教团体的自身建设。要切实抓好宗教界人士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外出学习,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爱国感情、宗教学识、管理能力、个人修养;通过充实调整等办法合理配备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确实构建好宗教团体管理班子;通过经常性谈心谈话,引导宗教界知名人士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发挥骨干作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从而建立起一支遵守政策法规、信教群众基础较好、具有较高宗教学识和管理水平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
5、加强禅宗文化挖掘的力度,打造禅宗文化旅游品牌。我县宗教事业发展很快,我们参观的几处寺、庙、观都建设得很好,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应该把对宗教文化的关注和对旅游事业的关注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禅宗文化中优秀的部分,需要继续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推动旅游业向更高层次,更广泛范围发展。发展禅宗文化旅游很有意义,潜力很大。
在深入挖掘禅宗文化内涵和功能拓展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台湾佛光寺的宗旨和信条:“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慈善佛地社会,以公修净化人心”。“给人信心、给人欢乐、给人希望、给人方便”。“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为群众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6、切实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宗教工作的长效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爱护、培养宗教干部,帮助他们在政治上成长进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进一步落实好属地管理原则,把宗教工作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要建立协调工作领导机构,加强部门的合作,加大执法力度,共同做好宗教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篇三)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我区宗教工作,推动宗教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红兵的带领下,就全区宗教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宗教工作概况
目前,全区共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种宗教,区级爱国宗教团体3个,信教群众12万余人,约占綦江人口的八分之一,教职人员20人,其中,佛教信众8万余人,教职人员14人,道教信众1万余人,教职人员4人,天主教信众1万余人,教职人员1人,基督教信众2万余人,教职人员1人。经市、区人民政府同意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10个、固定处所5个。
新区成立以来,我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区政府及宗教工作管理部门积极履职、不断创新,宗教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依法保护。几年来,区政府及宗教管理部门大力开展宗教法律法规宣传,较大程度上提高了领导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为宗教工作全面推进奠定了思想基础。指导各教派成立宗教团体,目前,已经成立了区佛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正积极筹建道教协会,并引导他们不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深入开展的规范化建设中,指导宗教团体加强制度建设,各宗教团体内部管理制度得以建立并日趋完善。在和谐寺观创建活动中,积极引导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爱国爱教,服务地区发展,推动了宗教界人士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增强了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综合整治和矛盾排查中,深入开展了“两乱一私设”的专项治理活动,成功取缔了骑龙“万国归根堂”,成功取缔转化了一批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制止基督教“真耶稣教派”来綦非法活动,有效抵御了境外宗教渗透,为地区宗教工作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在服务宗教团体和广大信教群众中,下大力气保障了各宗教团体大型宗教活动安全,积极争取资金,开展合法宗教场所排危整治,切实为宗教界和广大宗教信众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了党委、政府与宗教信众的关系。总之,宗教工作成绩可圈可点,但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思潮进一步多元化,宗教外部环境进一步复杂化,我区的宗教管理与宗教工作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各项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宗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宗教工作认识不足。部分领导干部和群众对宗教工作认识还不够,对党的宗教政策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有的片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没有把宗教信仰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有的偏颇地把宗教妖魔化或者神话,要么“敬而远之”,要么盲目崇拜。对于宗教工作有人认为涉及问题敏感,不敢大胆管、不愿管,放任自流;有的甚至片面认为宗教工作,只是政府宗教部门和宗教团体的事情,认为事不关己、少有问津。
(二)宗教场所建设和管理不规范。一是部分合法的宗教场所存在违规建筑,一些寺观通过化缘,募集到资金便开始对寺观进行改扩建,但是这些工程大都没有正式的规划设计,没有合法的审批手续,由寺观直接承包给建筑商,建筑质量难以保障,而且由于没有合法手续建好后也不能对外开放,比如东溪的龙华寺。二是合法的宗教场所大多年久失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虽然近年来,市、区两级投入了部分资金对一些合法宗教场所进行了修缮和改扩建,但投入的资金有限、改善的力度不大,影响正常宗教活动的开展。
(三)非法宗教活动仍旧突出。由于现有合法宗教场所分布不尽合理,条件有限,不能满足群众信教需求,加之合法的教职人员缺乏系统培训,水平不高、能力不强,缺乏吸引力,为非法宗教势力渗透腾挪出空间。一是“两乱一私设”(乱建庙宇、乱塑宗教造像,私设基督教聚会点)问题仍旧突出。擅自设立场所、建立组织进行非法活动,最为典型的就是营盘山寺庙,由于离人们居住地近,周边人口众多,寺庙香火还相当旺盛,全区已经发现的非法寺观多达百余处。“万国归根堂”自造塑像拉拢群众朝拜,愚弄了一批群众。目前基督教福音堂能容纳信众300人左右,家庭聚会有64个点,参加人数也仅1000余人,而基督教信众超过**0人,大量信教群众没有合法宗教场所,这为私设聚会点提供可乘之机。二是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区进行宗教渗透一直没有消停,不断干扰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破坏正常宗教活动。三是非法宗教出版物、音像制品屡禁不止,各种非法宗教宣传无孔不入,非法电话、短信也花样翻新,甚至一些非法团体把口号印刷在小面额钞票上。
(四)宗教管理力量薄弱。一是宗教团体作用发挥差。宗教团体是党委和政府联系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重要组织,但是目前宗教团体在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深入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听取意见建议,积极反映情况方面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在自身文化建设、慈善事业、服务发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二是职责不明,宗教管理难以到位。宗教管理工作在区级部门、各街镇以及村社之间职责不明,特别是到村社一级没有明确相应的管理职能,各级各部门难以形成管理合力。三是宗教管理的法律支撑乏力。现有的《宗教事务条例》对非法宗教活动的处罚,仅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成本低,对非法宗教活动的组织者及参与者不能形成震慑,导致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
(篇四)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年工作安排,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宗教工作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以白志强副主任为组长,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侨外委委员和市人大代表为成员的调研组,对全市宗教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3月23日至24日调研组先后深入东河区西门教堂、妙法禅寺、官井梁天主教堂、清真大寺,昆区基督教北堂、北沙梁基督教堂、昆都仑召,土右旗二十四顷地天主教堂、萨拉齐回民社区,青山区青云念佛堂、天主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实地查看。4月18日,调研组听取了市人民政府的工作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宗教工作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5大宗教,信教群众约21万人;有市佛教协会、市伊斯兰教协会、市天主教爱国会、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市基督教协会和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6个市级爱国宗教团体,教职人员589人;正式宗教活动场所168处(其中:佛教20处,伊斯兰教15处,道教1处,天主教18处,基督教114处)。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深入落实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不断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和协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强化领导,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一是成立了市县乡村宗教及反渗透工作领导小组,将宗教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目标。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统战部门组织协调的领导机制。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系走访等制度,实行县、乡、村三级宗教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三是健全工作机构。大部分旗县区均单设了民宗局。各乡镇(苏木、街道办事处)、各村(嘎查、社区)配备了1-2名宗教专兼职干部。四是建立重大宗教活动事前风险评估机制。对消防、建筑、防盗、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治。
(二)依法管理,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一是加强法制宣传培训。多渠道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采取定期专题培训、法律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努力提升宗教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规范宗教场所管理。采取年度审计等有效措施规范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三是增强“和谐寺观教堂”创建的有效性,在做好常规性创建的同时,积极推行“国旗国歌进寺观教堂”,提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爱国意识,引导宗教场所和宗教界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四是加大对天主教地下势力、基督教私设家庭聚会点、佛教非法建庙和伊斯兰教非法经学班、境外宗教势力等非法宗教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防渗反渗工作,依法处置非法宗教活动120多起。
(三)积极引导,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一是认真解决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涉及教堂移址拆迁、寺院翻建等问题,宗教部门都能给予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二是真心实意关心信教群众。每年春节前夕,都深入到各宗教活动场所对宗教界代表人士进行慰问,主动与他们相互交流、加强沟通、增进感情。三是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宗教界积极参与社会救助、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救灾、助残等方面发挥有益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一些部门、单位和干部对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解决宗教问题的能力低,妥善处理宗教事务的办法少。宗教活动场所对党的宗教政策以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学习还不够深入、广泛,部分信教群众对宗教政策和法规了解不够,思想认识水平参差不齐。
(二)宗教事务管理工作难度较大。
我市宗教场所数量多、分布广,信教群众数量增长较快,管理难度逐年加大;基层宗教部门力量相对薄弱;防渗反渗压力不断增大。
(三)宗教团体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个别宗教团体领导班子成员和教职人员文化层次、政策法规水平低,对宗教场所整体的综合管理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少,有的场所甚至没有教职人员。个别宗教团体内部存在矛盾纠纷。
(四)宗教教职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目前,部分教职人员的的生活来源主要靠群众施舍奉献,或有少量津贴,一旦遇到特殊困难、大病医疗等情况,靠自身力量很难解决。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市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宗教工作在我市工作全局中的特殊重要性,深刻认识宗教工作关系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和民族团结,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把宗教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开展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强对党的宗教理论、方针政策和宗教基本知识的学习,把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加强宗教方面舆论宣传引导,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宣传宗教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进一步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遵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宗教活动和涉外活动的监督检查。继续做好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工作,推进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案和应急处置机制,全面排查宗教领域隐患,积极预防各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维护宗教和谐、社会稳定;加强宗教团体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抓好宗教活动场所特别是私设聚会点的排查和巡视,坚决取缔未经批准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宗教活动。深入研究制定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措施,提高我市宗教界反渗透的能力;切实强化宗教三级网络队伍建设,制定严格的考核目标和完善的考核体系,把各项宗教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基层宗教部门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加大对乡镇、村级宗教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熟练掌握、运用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宗教的能力和水平。
(三)为爱国宗教团体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加强对教职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强化教职人员队伍自身建设。加强宗教团体班子成员爱国爱教思想建设,尊重和发挥他们在宗教内部事务中的作用,努力建设政治上可信、作风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高素质领导班子。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支持宗教界搞好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帮助爱国宗教团体驻会人员解决实际困难。推进落实好宗教教职人员低保、医保、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加大对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宗教活动场所的修缮保护力度,处理好宗教和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的关系。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参与社会救助、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充分发挥宗教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篇五)
民族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本月中旬,在县政协副主席赵明祥带领下,港澳台侨和民族宗教委组织部分委员,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到我县少数民族聚居地池河、藕塘、二龙等乡镇就我县民族宗教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委员们认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始终坚持民族宗教工作无小事的思想,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加强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新时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新思路,加强民族宗教“三支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全县出现了二大宗教和睦相处,活动有序,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全县的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构建和谐定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全省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县。全县有31个少数民族,人口2.6万,占全县总人口2.7%。其中回族2.4万,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2%。境内有一个回族乡,十一个回族村,一个回民居委会。现设有一所完全民族中学,七所民族小学。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宗教,信教群众3.7万人,其中基督教信徒2.3万人,伊斯兰教信徒1.4万人,依法审批开放宗教活动场所113个。基中基督教堂102个,清真寺11个。有两大爱国宗教团体(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定远县伊斯兰教协会)。
二、主要做法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民族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加快少数民族各项事业发展和增加少数民族农民收入为目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改善民族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卫生事业,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呈现出民族事业更加发展,民族关系更加和睦,民族团结更加紧密的和谐局面。
一是强化组织,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切实把加快民族乡村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建立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全力抓的工作格局。把民族工作列入年度岗位目标考评,定期召开民族工作专题会议,及时解决民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民族乡村的基层组织建设,使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导核心,确保完成赶超目标。
二是培训教育,提高素质。采取新型农民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为民族乡村农民提供技能培训,发展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多渠道增加致富和就业机会。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全面落实民族宗教政策,真正让民族聚居地区群众懂法、守法、用法。充分利用宗教活动场所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三是突出特色,发展经济。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组织实施“一园一品”工程。在民族乡建设创业园,在民族村发展“一村一品”,形成乡有创业园,村有特色产品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增强民族乡村经济发展“造血”功能,重点发展二龙奶牛养殖,定城回民村大棚疏菜,藕塘回民村花生加工,桑涧天河回民村油桃和腐乳等特色产业。加大对民族乡村和民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落实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加大跑省、跑市力度,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增加民族乡、村投入,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年编制了民族乡村发展项目13个,争取资金257万元。
四是推进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着“优先安排,体现照顾”的原则,优先安排民族聚居地区各项事业建设。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倾斜力度,着力加强公共文化、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城镇化战略实施,重点推进二龙回族乡建设成为规模较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典型集镇,把11个民族村建成居住集中、配套完善、文明整洁、管理有序的新农村。加大民族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力度,重点开发虞姬墓、蓝玉井和老龙眼等文化古迹,结合地方风俗饮食文化着力打好旅游牌,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三、存在问题
一是自然灾害频繁,我县地处江淮分水岭,是自然灾害多发大县,缺水易旱。由于历史原因,我县少数民族多聚居于偏远和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地区,经济上欠发达,生产生活比较困难。二是基础设施薄弱,水利设施损毁严重,村级道路建设滞后。如池河镇池阳民族村,一条约7公里村级主干道,由于无法筹集配套资金,错过了村村通工程机遇。三是发展后劲不足,我县是农业大县,县级财政十分困难,对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投入不足,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民族发展基金即为拾万元,到目前为止没有增加。四是花生加工运销业是藕塘回民村的主导产业,但其加工生产均在居民区,粉尘大、污染严重,群众反响强烈,镇政府为了做大做强花生加工,规划出50亩地,创建农民创业园,但苦于无用地指标,而无法开工建设。五是大多数清真寺年久失修,有的已成危房,安全隐患极大,不能正常开展活动。清真寺阿訇生活补助过低,有的已不能维持正常生活而离开,给当地回族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不变。六是部分困难少数民族群众,由于受名额限制,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而使他们处在较为贫困之中。
四、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民族工作的宣传和领导。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稳定的迫切需要。要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作为普法的重要内容。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在各民族群众中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维护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团结稳定的大局意识,进而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规的贯彻落实。
2、强力实施扶贫开发,推进少数民族小康工程。一是着力抓好民族地区的扶贫帮困。要尽快建立健全部门挂钩帮扶制度和领导干部联系制度,认真研究长效扶贫机制,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坚持不脱贫不脱钩,扶贫资金重点要向民族乡、村倾斜,要向可扶的农民倾斜,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促进脱贫致富创造条件。二是要注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关键在于提高科技含量,增加效益。建议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年至少应为所联系的民族村解决1-2件实事,各成员单位在安排项目时应优先考虑民族乡、村,真正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三是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加大对少数民族乡专项发展基金投入,条件许可时,可扩大到民族村级专项发展基金。
3、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途径。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地区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代表,是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民族群众连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举办培训班,支持学历教育,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等渠道和形式,培养、教育、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能人。构建少数民族进入市场的中介组织,沟通市场信息,提高市场预见性,增强开拓市场能力,带领群众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带动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