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50 KB
  • 2021-04-16 发布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5篇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5篇 ‎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有的放矢,特制定如下计划:‎ ‎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出现了另外一种网络,那就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和通信结合的产物。现在,它已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生产、流通、教育、科研、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特网的普及和持续发展使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如虎添翼。因特网已成为一个连接世界各地亿万人的通信系统。而宽带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网络计算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必将使计算机网络真正无处不在。‎ ‎  一、学生情况分析 ‎  现在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较多,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比较,而且,电脑学习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计算机是比较特殊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 ‎  二、指导思想:‎ ‎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为依据进行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不能和其它课程一样上课,而应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重点,把计算机作为本门课的工具,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来处理日问题,可让结合其它学科来学习,并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加深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完成上级和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 ‎  三、教材分析:‎ ‎  由于上学期已经学完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学习完选修课程(网络技术应用),并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高中信息技术必修部分的内容主要由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网络是如何工作的、新建主题网站、动态网页制作这五部分组成,其中每一部分都有学生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而建立主题网站和动态网页制作是难点,在考试中也是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花大时间,大精力来学习和练习。对于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只需要做几个专题练习就可以了。根据各班情况,适当给学生分类讲解一些难点。‎ ‎  四、教学措施:‎ ‎  1、让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采取知识题目化,任务驱动的方式,把各知识点以练习题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  2、并在学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3、重点关注后进生。‎ ‎  4、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  五、时间安排:‎ ‎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即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故在保全基本模块的情况下,适当引导拓展模块,做如下安排:‎ ‎  第一课时讲解学好信息技术的方法、本学期课程计划 ‎  第二课时了解计算机网络 ‎  第三课时了解校园网 ‎  第四课时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  第五课时局域网的构建 ‎  第六课时通过校园网访问因特网 ‎  第七课时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 ‎  第八课时网上交流及讨论 ‎  第九课时因特网的应用领域 ‎  第十课时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 ‎  第十一课时静态网页与动态网页 ‎  第十二课时创建新的网站 ‎  第十三课时制作动态网页 ‎  第十四课时动态HTML效果的运用 ‎  第十五课时网站的发布 ‎  第十六课时复习 ‎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  一、学生分析 ‎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13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考虑到初中时学生就读于不同的学校,有来自民中、二中、铁中、港中、思源以及乡镇中学等等。而各个学校的机房电脑设备以及教师的授课内容有所不同造成学生的操作水平非常不均匀。甚至很多同学的操作水平相当的差。有的学生从来都没有使用过电脑,学起来会存在大困难,而有些同学家里有电脑或者平时经常操作所以对于基本的操作是不成问题的。所以在这里我会从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目的有计划的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我想虽然大部分学生基础差,但对学习这门课应该还是有兴趣的,再加上有实际的操作,相信学生学好这门课应该是没问题的。针对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我可以尝试采用分层次教学、学生帮扶等教学手段。‎ ‎  二、教材分析 ‎  本教材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下)、信息资源的管理、信息安全共七章。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且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制作、信息安全)有侧重地展开。‎ ‎  三、教学目的要求 ‎  1、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  2、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  3、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来说,要掌握高考的知识点。‎ ‎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  1、介绍学科情况,让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科目有一个信息的认识。教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2、按照教学计划来进行教学,中途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计划。‎ ‎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  五、教学进度 ‎  (略)‎ ‎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  一、学生基本情况:‎ ‎  本人本期承担高一499、504、509班的教学工作任务。‎ ‎  双基掌握情况:‎ ‎  高一是本期入学的新生,尽管初中阶段均开设了信息课,但由于受客观条件(师资、上机条件等)的限制,一部分初级中学的信息课有其名而无其实,据我们调查90%的学生尚不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但学生大多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底子较好,这为教学好本门课提供了保障。‎ ‎  二、教育教学目标:‎ ‎  (1)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品质,为加快祖国的信息化建设而努力学习。‎ ‎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60%。‎ ‎  (3)双基教学要求:‎ ‎  第一、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 ‎  第二、了解计算机的特点,认识微型计算机系统,学会Windows98的基本操作。‎ ‎  第三、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能较熟练地通过Internet浏览、搜索、下载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  三、教材分析:‎ ‎  本期所用教材为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在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本期计划完成全书的教学任务。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合格后获得2个学分。‎ ‎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  1、什么是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  2、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 ‎  3、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  4、信息技术的历史: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 ‎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  教学课时:4课时 ‎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知识要点)‎ ‎  1、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字、声音、图、视频等。所以,人们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可以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  2、信息来源的确定:按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这些信息来源有其特点,在考虑从什么渠道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一般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  (1)可用的信息来源有哪些?‎ ‎  (2)哪些是可靠的信息来源?‎ ‎  3、信息获取的方法:阅读法;文献法;访谈法;视听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问卷法;网络检索法;遥感遥测法等。‎ ‎  4、网络信息检索:因特网上有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搜索工具——搜索引擎。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有两种主要方式:目录检索和关键词查询。‎ ‎  5、信息价值的判断: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  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客观性、信息的权威性、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适用性 ‎  教学课时:12课时,其中上机6课时。‎ ‎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知识要点)‎ ‎  1、信息的加工:是人们将获取的原始信息按照信息应用的需要,根据信息的内容和类型,对信息进行的分类整理、修改以及格式转换和存储等加工过程。信息加工包括信息加工的需求确定、文本信息的加工、数据信息的加工、图片信息的加工、声音信息的加工、视频信息的加工、动画信息的加工 ‎  2、信息的集成与交流:将文本、图、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素材,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多媒体作品的过程称为信息的集成。‎ ‎  3、编程解决问题和智能信息处理 ‎  (1)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一是利用现有的软件(已经编好的程序)让计算机工作,二是自己编制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为自己服务。‎ ‎  (2)编程解决问题: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等。‎ ‎  (3)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是相对人的自然智能而言的,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研制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智能行为和“机器思维”,解决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问题。‎ ‎  教学课时:16课时,其中上机8课时。‎ ‎  四、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 ‎  1、教研课题: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研究 ‎  2、参与集体备课8次,相互听课20节,上公开课1节。‎ ‎  3、接受名师或同科老师的指导或帮助青年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与同行老师互教互学。‎ ‎  4、主要措施:‎ ‎  (1)落实好学校常规管理制度,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时应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  (2)精心组织每一次上机课的教学;做到上机有教案、有准备、有目的要求。‎ ‎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  (4)及时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  (5)鼓励积极学生参加有关的课外活动,动员部分优秀学生参入奥赛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 ‎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  根据学院计算机部工作计划,结合高中学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际,确定20XX年上半年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计划如下。请各高中本学科教师认真落实相关工作,及时反映工作信息,切实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信息技术学科发展。‎ ‎  一、重点工作 ‎  1、在做好常规教学工作基础上,切实做好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准备工作。认真学习新课标和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切实研究分析样题中提供的信息,及时查找教学问题,弥补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  2、积极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六一表演赛。本项赛事不收取参赛费用,坚持自愿原则。竞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是宣传学科工作的一种渠道,还是选拔优秀计算机人才的一种平台,希望教师能够克服教学环境困难,赋有实效地组织学生参赛,并能对参赛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在保证参赛学生数量基础上,提升参赛水平和参赛成绩。‎ ‎  3、根据学院和部门工作整体安排,适时启动“XX五”培训。要充分利用“XX五”研训优秀成果,合理规划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二、常规工作 ‎  1、开好期初教研会,总结上学期工作,研究落实本学期计划,解决1-2个学科教学中具体问题。‎ ‎  2、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样题,组织教师到教育网教育论坛上开展样题分析和研讨交流活动,进一步明晰教学工作方向。‎ ‎  3、组织中心组教师利用教育网平台开展新课标与教材分析辅导讲座,学科教师要按时参加交流研讨活动。‎ ‎  4、培养2名教师,促进其获得更好的专业成长。‎ ‎  5、做好高中必修模块教学质量检测工作。组织中心组和“十一五”骨干教师参与试题命制或校对工作。通过检测和成绩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做到检测为教学管理服务。‎ ‎  三、其他 ‎  1、要求学科教师注意查看教育网和QQ群信息,按时参加研训活动。‎ ‎  2、教学安排建议:高一学生第二学期开设信息技术必修模块,高二学生第一学期开设信息技术选修模块。‎ ‎  3、请本学科教师在应用好教育网基础上,协助做好教育网宣传工作。重点要将教育网各平台用户名和密码,在争得学校领导同意后,在本校通过有效媒介进行公示,让全校教师都知道教育上有资源平台供免费使用。其次要向学生宣传“好老师在线”论坛,让学生知道如果在学习、心理等方面出现需求,除了本校老师外,还可以到教育网上寻求帮助。‎ ‎  4、学科教学评优工作将与学期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挂钩。‎ ‎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  一、学生基本情况:‎ ‎  本人本期承担高一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每周每班安排二个课时,另外加上学校部分电脑的维修工作。‎ ‎  双基掌握情况:‎ ‎  本期入学的新生,尽管初中阶段均开设了信息课,但由于受客观条件(师资、上机条件等)的限制,一部分初级中学的信息课有其名而无其实,据我们调查个别学生尚不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但学生大多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底子较好,这为教学好本门课提供了保障。‎ ‎  二、教育教学目标:‎ ‎  (1)德育目标:‎ ‎  培养学生学习品质和信息素养,为加快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努力学习。使学生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60%。‎ ‎  (3)双基教学要求:‎ ‎  1、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 ‎  2、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  三、教材分析:‎ ‎  本期所用教材为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6年审查通过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必修模块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作为构建知识体系的主要线索,在贴近真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必修教材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组织起来的内容体系。‎ ‎  课标中必修模块有4个主题“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该教材把“信息技术与社会”进行分解,融入以“信息处理与交流”的主线中,“信息资源管理”也渗透到“信息获取”‎ 章节内容当中。全书共分为五章,各章内容前后呼应,对教与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作用。第一章是各章的总领,第二、三、四、五章则围绕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安全维护的线索展开,前面内容为后面作铺垫。对于课标提到的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则先从自动化信息加工的个性化(编程技术)以及智能化(人工智能)地解决问题入手,然后再到使用通用软件工具(文本、表格及多媒体技术)人性化地解决问题。‎ ‎  该教材选择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学习活动的例子,如“心系奥运”、“选课管理”等;每节通过实例引入正文内容,在呈现过程中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并利用“实践”栏目引导学生思考和完成相关认知活动;每章都设置了“综合实践”,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及过程体验进行提炼与迁移运用;穿插了有关信息技术与社会问题、信息伦理道德问题的知识和学习,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和行为可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  该教材的“实践”“综合实践”设计精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和习得技能有很大益处;认真考察该教材的正文内容与阅读资料,我们会发现两者除了内容翔实之外,也可以看得出两者不同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对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启发学生思考会有不小的帮助。该教材的几大特色:‎ ‎  (1)各章内容之间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而严谨的学科知识体系。全书以“信息的处理与交流”为内容线索,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分别渗透在第二、四、五章当中,也十分注重技术应用的效率、思想方法的提炼与总结。‎ ‎  (2)从技术思想、文化价值发现进行课程内容改造与建设。如信息获取与表达是人本能,从感觉剥夺实验开始;文字是表意工具;文字输入与内外码;表格中反映出来的二维关系;技术与技术价值——数据与关系;文化阵地——话语权;算法与程序设计——如何呈现技术?翻译软件的使用。‎ ‎  (3)教材中沿着明确的信息处理过程来安排实践内容。例如第六章的“信息集成”是以第五章的“多媒体信息加工”为基础进行综合,使学生在掌握必要技术技能前提下体验软件工程设计流程和思想方法,这可能比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基本需要。信息发布的活动以第二章网络资源获取过程为基础,让学生对网络文件在网络上的发布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 ‎  四、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 ‎  1、教研课题:信息技术如何进行课改 ‎  2、参与集体备课8次,相互听课16节,上公开课2节。‎ ‎  3、接受名师或同科老师的指导或帮助青年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与同行老师互教互学。‎ ‎  4、主要措施:‎ ‎  (1)落实好学校常规管理制度,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时应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  (2)精心组织每一次上机课的教学;做到上机有教案、有准备、有目的要求。‎ ‎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  (4)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  (5)把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 ‎  (6)引导学生合作与交流,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信息的获取,还让他们学会加工信息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