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16 发布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班级文化育人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班级文化育人 ‎ ‎  忠兴镇香港马会中学                    刘昌文 ‎  班级文化育人是指通过教室的设计、活动的开展、制度的建设、舆论的引导,以及人际关系的优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因此,我们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全面发展。‎ ‎  一、创建优美环境,发挥班级文化的熏陶功能 ‎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的教室,激人奋进的名言警句,生动活泼的板报,充满童趣的书画作品,富有创意的特长展示栏,内容丰富的“图书角”,反映了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这些文化景观,构成一种美的氛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场”,不仅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及生活方式。‎ ‎  在创建优美班级环境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带领全班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并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化环境,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让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  班级文化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促使他们充分发挥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能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满足和愉悦,激发出上进的力量和信心。‎ ‎  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限制、禁锢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就不能让他们在分清真、善、美和假、丑、恶中摒弃糟粕、吸取精华。如果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枯燥,那么,各种错误的、庸俗低级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 ‎  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的全过程。在活动中,应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让学生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班主任扮演着导演者、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彻底抛弃保姆式管理的做法,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寓教于知识,寓教于竞赛,寓教于娱乐,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净化了班级的精神环境,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个性,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  二、建立有序制度,发挥班级文化的约束功能 ‎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以班规、班纪为内容,班级师生共同制定、认同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每个学生时时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此外,班级制度文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 ‎  制度的制定对全班师生的言行举止起到调节、指导、教育的作用。但是制度制定后,并不是万事大吉,更重要的是要在制度的宣传和落实方面“做足”文章。在执行班级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到:要将“硬制度”和“软管理”相结合。制度是硬性的,但制度的实施不应简单的执行,而应通过耐心、细致地说服工作和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制定制度的原因和意义,从而使学生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教师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应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以身作则、躬身实践,方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今后对学生的教育。此外,教师唯有通过实践,才会发现制度中有待改善的方面,从而促使制度进一步完善。‎ ‎  三、培养正确舆论,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 ‎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单纯幼稚的少年儿童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要注意培养正确的班级集体舆论,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首先,加强《规范》、《守则》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晨会、班会、队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  其次,加强“爱班级”教育,培养集体意识。如学校公布“三无”(无买零食、无吃零食、无乱花钱)情况时,我都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耐心教育犯错的同学,指出错误无论大小都会影响集体荣誉,使犯错误的同学有一种对集体的愧疚感,这也是一种教育力量。使同学们懂得集体的荣誉来之不易,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集体荣誉,共同维护,不能因一时松懈、放松要求而损害集体荣誉。有了这种良好的集体意识,同学们就会自发地互相监督、提醒、帮助,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  第三、确定共同奋斗目标。根据学校教学指导思想及班级实际情况、特点,提出班训和奋斗目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当“三好生”、“优秀少先队员”、“先进集体”等,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形成一股比、学、赶、超的热潮。‎ ‎  第四、进行社会热点讨论。针对社会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如“小学生上网好吗?”“变调的生日歌”等,开展主题班会、辩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 ‎  第五、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黑板报、图书角、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班级充满正确的舆论气氛,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 ‎  四、优化人际关系,发挥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 ‎  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教师与科任老师、家长关系等。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班级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调查表明,“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 ‎  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交往。学生在学校、班级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同时也是在积累心理上的健康和成熟,所以,学生应该在一个健康、美好的班级情感文化的沐浴下成长。这种健康、美好的班级情感文化应该是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班级中的成员人人热爱集体,又被集体所爱;人人赞美别人,也被别人赞美。教师要善于不断抓住时机,发现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自信、自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关系。‎ ‎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只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目标出发,利用班级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文化环境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相信班级会由此而更加生机勃勃,每一个生命将在班级建设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