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18 KB
  • 2021-04-17 发布

精编202X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计划范文(五)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X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计划范文 ‎  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其二是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X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202X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校本课程开发需求评估   1、学校特色建设的需求 ‎ ‎  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明确的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即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它反映的是学校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特色。我校以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学陶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思路。作文教学是我校办学特色,十多年来,我校开展了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为主题的系列课题研究,包括《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两个苏州市级规划课题,《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中审美功能的研究》《生活作文教学中实践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研究》3个陶研会、教育学会省级课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读写结合能力的研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作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作文教育资源的研究》《生活作文教育中渗透新时代荣辱观教育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5个吴江市级规划课题等。作文与学生学校生活、与社区活动联系紧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我校作文特色相结合。   2、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   新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构成,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同时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课程定位、学习主体的地位、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上存在区别,但两者又有联系,综合实践活动依托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化就可以形成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3、学生发展的需求 ‎ ‎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学校中外来民工子女占了将近三分之一,学生家庭文化素养普遍较低,行为习惯普遍较差,校本课程应该能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服务,让每一位学生乐于读书、勤于作文、真诚做人。   4、学校及社区资源分析   学校与社区都是学生幸福成长的摇篮,是他们实践与体验生活的基地。我校环境优美,校园内草木华滋,翠绿掩映,亭台错落,小径通幽,是一所花园式农村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有一廊——行知廊,廊内张贴着学校特色建设的活动剪影,是学生、教师表现自我、展示才情的舞台;三亭——咀华亭、舒逸亭、韵读亭,每个亭子都制作了具有古色古香的木质匾额、对联;四园——含英园、咀华园、舒园、逸园,地球仪、荷花池、蓝竹亭、九曲桥、翠竹林等景点巧妙融合,相映成趣。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小中高教师4人,高级教师45人,市名教师2人,吴江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24人。学校硬件设施到位,有各类专用教室23间,各类器材齐全,达到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标准。 ‎ ‎  学校所处八都社区,虽地处偏僻,但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营企业众多,华鑫集团、通鼎电缆、丹龙纺织、苗圃场等企业为我校学生德育实践基地。社区内河网密布,小桥、流水、人家随处可见。社区周围,风景名胜众多,社区北端有双塔桥,震泽镇有慈云塔、师俭堂,接壤的南浔更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根据需求评估,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勤于实践,乐于写作,在读书、实践、习作中丰富素养,健全人格。   2、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至少学习一门形成自己特长的课程。   3、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在探究性课程的学习中,形成创新意识。   4、学会交往与合作,诚实、自信,生机勃勃地享受成长的快乐。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设想   1、课程实施   (1)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与《学校课程审议制度》。   (2)培训教师,学校将新课程实验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   ①培训内容。   主要是对我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技术的培训。 ‎ ‎  A、确定课程目标的培训。先引导教师研究学校的内外部环境,研究和分析我校具体的学生及其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纲要》撰写技术的培训。具体内容:一是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要求写实4-6点;必须全面、适当、清晰;要贯彻学校教育哲学、校本课程总目标要求、涉及新课程目标三大领域。二是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排序;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三是课程实施建议。涉及课程实施的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人数等。四是课程评价建议。现阶段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C、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培训。一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活动方式。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几种不同的开发活动方式的技术要求。二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基本标准。即知识的结构性,观念之间的逻辑性,实现目标的完整性以及符合儿童学习需要的适应性。 ‎ ‎  D、课程评价技术的培训。包括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如何设计评价工具、收集改进和分析反映校本课程教学情况的数据与证据、明确改进教学的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与评价的具体操作等环节。   E、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自我培训。包括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如何审议、教师的课程实施与学生学业成绩如何评定皮鞋审议委员会自身价值的评定等内容的培训。   ②培训模式。   课题研究模式,即学校将新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主要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临床诊断模式,针对校长、教师在校本课程的管理和开发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如对学校教育哲学的认同、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师《课程纲要》撰写中存在的问题等。案例教学模式,即通过对单元校本课程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受训者对这个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培训方法。其操作程序为:课前准备、案例引入、案例讨论、结论。师徒制模式,让年青教师跟随一些熟练教师特别是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学习。此外还有个性化培训模式、自选式培训模式、实践性培训模式等有机结合。学校主要是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采用以上培训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来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 ‎  (3)申报与审议。需要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并附《课程简介》交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经初审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门类目录》,分必选与自选两大类,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这门课程的人数少于15人,则此门课程予以取消。   (4)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决策后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校根据审议反馈结果实施校本课程。   (5)教师撰写《课程纲要》。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必须按校本培训《课程纲要》撰写的格式要求,撰写详尽的《课程纲要》。 ‎ ‎  (6)实施《课程纲要》。学生开始选修课程,教师进一步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①学校课时计划安排为:校本课程课时比例占学校总课时的10%,暂无地方课程。具体安排为:每周五下午第二与第三节为校本课程任选课时间;各年级每周一至周五各有一节必选课程:1—2年级为《围棋》,3至6年级为《生活与习作》。②教师运用选用、改编、新编等多种开发方式,根据校本课程的特殊性,按照综合性和针对性原则选择、组织符合《课程纲要》的校本课程内容。③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班级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④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教法,必选课程分层教学(按年级认知水平);任选课程倡导因材施教(按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小伙伴互动式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相结合,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快乐学习。⑤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开展一系列的审议活动,建立科学的工作程序。分别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纲要》及其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其执行等进行民主参与与科学决策的价值判断,促进校本课程的健康成长。   2、评价设想: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必须对校本课程进行学校内部评价,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课程纲要》、教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   (1)《课程纲要》的评价要素:主要有:①课程目标是否与学校教育哲学相符合,是否明确清楚;②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是否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征,多学科综合,内容融为一体,而且内容的设计有弹性。)③课程组织是否恰当,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④课程评价是否标准明确,评价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   (2)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其主要方法有观察、调查、问卷、课堂实录与案例评析。 ‎ ‎  (3)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主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应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调查、测验、学习成果展示等。   (4)《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主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多种反馈信息,评估开发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修订方案,改进实施的建议。由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组织阶段性评价,一般一年进行一次。校本课程评价程序主要包括:   ①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和相关《课程纲要》,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②编制评价工具,设计一种获得教师、学生行为记录的工具。   ③收集、分析、整理反映校本课程学与教的信息,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档案袋。   ④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校本课程的教与学,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计划和重点。   五、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 ‎ ‎  一是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而且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成民主化的状态。二是建立健全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三是学校其他课程管理的行政机构(如教导处)实行人本管理,并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团结全校教职工民主决策的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建立良好的课程决策结构和沟通网络   一是学生在家长和社区的支持下确立自己希望学习的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定学习的课程;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教师有权决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评价方法;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学校教育哲学和相关文件对教师提交的《课程纲要》进行评估审议,并交由教师和学生自行选择实施,从而形成三个层面、各方面人员广泛参与的课程决策结构。二是学校提供教师与课程专家沟通的机会,为参与课程开发的各团体或小组之间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保障,并认真计划沟通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让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皆能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沟通网络。   3、持续的校本培训 ‎ ‎  除了校本课程开发之初,对校本课程实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外,学校应鼓励所有教师都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开发研究,并保证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获得各种学习机会。学校还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持续不断的培训策略,让老师们在行动研究中养成课程开发的意识、反思课程开发的能力。   4、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支持系统   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不断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所等课程资源进行积极的评估、利用,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并且积极努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主动积极争取大学课程专家的指导,积极争取与社区、政府对话,获取广泛的支持。充分利用区教育信息网获取相关课程资源,从而建立校内、校外两个支持系统。   5、制度保障,建立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   一是健全学校课程审议制度,如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校本课程教师培训制度、校本课程教学管理条例、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和校本课程开发奖励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管理,保障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二是系统研究,认真实施校本课程的各项评价,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自律的校本课程内部评价机制,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6、学校文化的建设,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学习共同体   积极探索有活力、有特色的学校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从下到上、主动参与、集体学习、相互信赖和尊重、能各抒己见、共同支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学习共同体,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同步推进。 ‎ ‎  202X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2X年成立民族打击乐团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每周活动。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打击乐为核心的民乐艺术特色。孩子们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而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 ‎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老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起成长。   3.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望欣园小学建校以来,一直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望京科技创业区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待。近几年来,望京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通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依据: ‎ ‎  1、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   2、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办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为培养德智双全、身心共健、才艺俱佳、健康快乐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校资源条件:设施完善,专用教室齐备,多媒体设备先进。教师工作热情高,且积极肯干;多数教师有可开发的特长。学生质朴、乐学,兴趣广泛。绝大多数家长综合素质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社区参与学校办学的愿望较高,且与学校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学校有一定的号召力。   4、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以及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关于校本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通过民族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 ‎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和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课程开发工作。   2、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五、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做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还重视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4、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师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内容形式上可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设置课程的合理结构 ‎ ‎  我校本着校本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既要考虑校本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虑我校自身发展目标的定位,既要取国家课程为主之长,又要补国家课程不足之短,既要考虑学生的合理负担,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校本课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设置:   a)根据对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的问卷调查,拟开设民族工艺、民族器乐、民族服饰、民族建筑等课程。   b)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   c)每班每学期校本课程课时数为16。   课程领域课程名称涉及年级课时开发时间选修必修   民族艺术民族工艺三年级16/学期202X.11必修   民族器乐四年级16/学期202X.11必修   民族服饰五年级16/学期202X.11必修   民族建筑六年级16/学期202X.11必修   七、课程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实施   1、加强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3、校本课程编辑组的人员参与听、评课的指导,做好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 ‎  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学习兴趣,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书法作品、一盒录音带、一个小制作……)放到记录袋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八、保障措施——课程管理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杨绣川(校长),副组长:纪萍、沈春燕、张素琴   成员:徐英丽、胡立荣、张歧、孙向伟、彭兴杰。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 ‎  2、通过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的调查问卷确定校本课程所设置的内容。   3、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能否满足学生、家长的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校本课程学习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等内容。培训方式:集中学习、交流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主讲教师姓名、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时间(周课时、总课时)   2、课程简介   3.确定课程目标:(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   4、课程的内容:拟定课程的纲和目   5、设计学习方法:体现课程的特点、符合活动主题的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6、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 ‎ ‎  7、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等   ㈤学校正式开题,编辑教师自主选择。   学校向编辑组成员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教师自主选择进行编辑。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学校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 ‎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四)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报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五)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第三阶段:拓展阶段   对教材内容的调整   在使用校本课程文本的时候,将根据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从学习内容的选取、诵读内容的数量上不断对文本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X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课程开发背景   耀华小学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光明路68号。始建于1931年,原是一所厂企学校。202X年初归属秦皇岛市海港区,202X年初被教育局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定点学校。 ‎ ‎  学校总占地面积14631平方米,校舍及其他辅助用房建筑面积共计7101平方米。教学楼建于1995年,有24间教室;有大小办公室16间。科艺楼建于1978年,有12间教室,最多可容纳1300多名学生。学校配置的功能教室有:卫生室、音乐室、劳动室、体育室、美术室、少先队室、科技室、科学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室,建立了校园网,正在筹划标准图书、阅览室。各个专用教室配备了基本的设备设施,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硬件条件。   我校现有在编教职工65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工勤人员4人,支教教师3人,专任教师55人。   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在校生总数789人。现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弟523人。我校自从被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后,外地学生逐年增加。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天南地北,有的孩子行为怪癖,有的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只会方言);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家长大多只顾做买卖,没有时间管孩子,与家长沟通也非常困难。我们老师们付出的辛苦是难以想象的——学生不会说普通话,就一遍一遍教;他们随时转入,我们的老师就随时给他们补课,有时一补就到灯火通明的夜晚;与家长沟通困难,请不来,我们的老师就一遍遍打电话、发信息,家访不在家,接着再去,什么时候堵住什么时候算。所以说我校教师是非常不容易的。 ‎ ‎  通过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学校组织各班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将《弟子规》列为校本课程。德育处每周定出一个行为要点,进行重点规范。加强各种文明礼仪的培训,增强学生文明意识。通过反复训练,检查督导,以及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内化,达到知行的统一。引导学生感受道德、付诸行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以课改为载体,坚持创建科研兴校与办出特色学校相结合,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灵魂,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把学校办出特色。   2、具体目标:   ⑴、让学生在兴趣、特色中,陶冶情操,学会做人;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会学习;在美的艺体活动中,学会健体。   ⑵、提高学生品德、审美、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⑶、让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专业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⑷、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 ‎  三、课程结构与门类   我校校本课程坚持科学与人文整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弟子规》,1——6年级每班必学,课时按课表每周一节。选修课以兴趣特长类为主,包括《十字绣》、《书法》、《毛衣编织》、《折纸》、《唐诗宋词欣赏》、《舞蹈》等。面向1——5年级,每双周校本课上。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建立三级领导小组(校级、中层、年级组或教研组)和耀华小学校本博客网。   组长:王艳秋   副组长:张美鸽   组员:李艳杰 吕广卫 杜红 1——6年级语文教研组长 校本教师   2、抓好教师培训,开办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培训班,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懂得实施校本课程;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价。   3、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做好开发、实施的协调、安排实施、检查等工作。   4、建立分层分项管理、检查、评估制度,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工作。 ‎ ‎  (二)、课程评价   1、对课程的评价   针对课程的有效性、设置的合理性、内容的完整性及课程开发的效果等内容进行评价,每学期一次,学期末进行。   2、对教师的评价   (1)教师的积极开发意识和有效指导方法。   (2)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3)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4)看教师的经验总结。   3、对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者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既参与态度进行等级评价,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册内。   五、课程实施保障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校本课程理论指导小组。 ‎ ‎  2、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3、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4、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考的新机制。   5、每位教师开学初拟写好《课程纲要》,每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成果展示。   6、建立制约和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7、每学期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8、教导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02X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计划范文(四)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色品牌,提高办学水平。   二、课程目标: ‎ ‎  1.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引领全体学生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从而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精神。针对我校实际,确立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校本课程目标。   3.以学校为基地,与外部力量合作,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   三、课程内容:   主要有分学校篇、家乡篇、育人篇、安全篇、安全篇和环保篇。三年级主要学习学校篇和家乡篇。   四、主要措施   1.新教学理念做引领,指导具体活动实践 ‎ ‎  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建立合理的激励评价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同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采用恰当的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五、具体课程安排:略   202X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计划范文(五)   一、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以推动我校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为目标,加强本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创建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氛围。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自己的家乡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并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从小立志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2、提高综合能力,发挥学生潜能。   三、学情分析: ‎ ‎  学生的认识范围一般,知识面比较狭窄,在这方面加强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使学生能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学期学生对名胜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家乡名胜由来、搜集歌颂家乡名胜的诗歌、并将自己游览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受到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孝敬父母、保护环境的情感熏陶,提高了语文素养。   四、具体措施:   1、注意积累相关校本课程资料,为学校新课程改革积累经验。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种资源,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实验。   3、综合与开发有机结合。   五、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中认真思索,积极钻研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不断反思,形成经验。   六、个人业务学习安排:   1、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   2、积极参与相关的教研活动,努力学习电脑新技术,在实践中提高课件制作水平,促进校本课程的教学。 ‎ ‎  3、研究教材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努力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以迅速提高。   4、利用休息时间,多多阅读教育教学期刊,搜集、筛选并积累有益相关信息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七、实践活动:   1、办一期介绍家乡的手抄报。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家乡景色,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并在下方配上一首小诗。要求图文并茂。   2、搜集革命先烈的故事,开一次读书演讲会。   八、时间安排:   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与《国学启蒙》隔周上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