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8 KB
  • 2021-04-17 发布

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范文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范文 为贯彻落实《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x发〔xx〕x号)精神,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教育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扶贫工作部署,创新机制,优化资源,发挥教育优势,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强民、技能富民、资助惠民的作用。‎ 二、总体要求 ‎(一)范围对象 全县63个贫困行政村小学、教学点、幼儿园。各级各类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 ‎(二)目标任务 从2016年起,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贫困村小学、教学点、幼儿园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努力构建到校、到人的教育扶贫体系,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优先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确保贫困村教育发展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县平均水平。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建档立卡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各类教育资助方式,实现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公平接受有质量的教育。‎ 到2018年,贫困地区幼儿园实现基本覆盖,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5%;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任务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适龄学生都能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接受不低于半年的职业技能培训,拥有一技之长。‎ 到2020年,贫困地区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有较大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职教中心培训基础能力满足贫困地区技能人才培训需要。‎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就学并完成学业。‎ ‎1、实行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在园幼儿予以资助。对建档立卡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补助国家助学金,平均每生每年2000元;按国家规定,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实施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对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中职国家助学金,平均每生每年2000元;对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普通高校本专科(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学生优先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对因死亡、失踪、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以及经济收入特别低确实无法按期偿还贷款的借款学生,分别由经办的县级教育机构启动还款救助机制。‎ ‎2、实行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组织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幼儿园、优质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和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校、中心幼儿园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小学、教学点和村级幼儿园。‎ ‎3、实施职业教育脱贫行动计划。在实施好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助学金、免学费政策基础上,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受教育年限,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 ‎(二)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努力扩大贫困家庭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 ‎4、扩大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布局调整,扶持贫困行政村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按照有利于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幼儿方便就近入园、有利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在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依托小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5、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支持和帮助贫困行政村农村小学、教学点加强教学用房建设,加强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器材配备,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升贫困行政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水平,缩小义务教育校际间和城乡间差距。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6、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运转经费保障。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础上,对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运转困难。对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保障贫困行政村农村儿童就近入学。‎ ‎7、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推进贫困行政村中小学校宽带接入,通过有线、无线等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网络覆盖面,不断提升带宽接入质量;完善网络条件下基本教学环境建设。逐步推进“在线课堂”建设,帮助农村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三)加强贫困地区中小学师资配备和培训,不断提高贫困行政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8、构建贫困行政村中小学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全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聘“省考、县管”办法,确保中小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9、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县管校聘”制度,在县域内学校编制总量、职称岗位总量内,采取互补余缺、有增有减的办法,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编制配备和岗位设置,促进教师编制、职称随教师交流而流动,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到贫困行政村中小学校驻点支教。‎ ‎10、依法保障并逐步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全面实施乡镇工作补贴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核定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按上限执行。特级教师评选、教师表彰奖励指标分配向贫困地区教师倾斜。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统筹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 四、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由县教育、扶贫、财政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县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把精准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组织,做到校长亲自抓,确保扶贫到位。‎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把落实扶贫开发政策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有效衔接起来,资源整合,形成合力,着力提高教育扶贫富民、资助惠民能力。‎ ‎3、密切配合,强化协作。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是一项创新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全县教育系统要加强与县财政局、人社局、扶贫办、各乡镇沟通,做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 ‎4、加强宣传,浓厚氛围。教育精准扶贫是一项惠及贫困家庭和学生的民心工程,县教育局、各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宣传工作,弘扬关爱文化,关心贫困人口,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政策内容,熟悉资助办理程序并顺利获得资助,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使该项政策的执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