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5 KB
- 2021-04-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xx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攻坚工程实施方案
为实现新时期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根据中省市有关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扶贫攻坚工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近期目标:20xx20xx年,实现3.49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和脱贫。计划投入资金1.2亿。远期目标:20xx20xx年,完成新一轮扶贫任务,解决80%以上低收入人口的脱贫问题,达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目标,使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有效改观,贫困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民增收主导产业基本形成,贫困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工作重点
根据新时期农村扶贫工作的新特点,重点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扶贫移民搬迁、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小额信贷资金投放、贫困村互助资金稳步推进,积极实施产业扶贫,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20xx20xx年,全县计划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41个,全面完成新时期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1、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工作:20xx至20xx年,全面完成新阶17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规划的建设任务,20xx年启动新阶段扶贫开发摸底调查中未被列入《规划》的88个重点村。
2、扩大扶贫移民搬迁规模:努力争取资金支持,继续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工程,20xx20xx年,扶贫移民搬迁分别达到202户854人、200户800人和210户860人,通过移民搬迁使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3、管好用好信贷扶贫资金:每年投入信贷扶贫资金1000万元,小额信贷项目每年扶持贫困人口0.4万人,三年实施贫困村互助资金计划30个村,每年扶持扶贫龙头企业1至2家,龙头企业每年带动贫困户500户。三年共解决全县剩余3万贫困人口温饱和脱贫。积极实施贫困户增收工程,三年间每年扶持贫困户1500户。20xx年20xx年再争取信贷扶贫资金1亿元,积极实施1万贫困户增收工程。
4、加大扶贫技能培训力度:继续对全市农村贫困家庭中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少年进行脱贫致富知识技能培训,积极实施雨露计划,每年培训210人。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农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1.6万人次。20xx20xx年,全县雨露计划培训200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扶贫开发总缆农村工作全局,用大扶贫的理念统一思想,继续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制度,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县上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有关涉农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扶贫机构和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加强工作协调,加强扶贫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全力推动工作落实。
2、加强资源整合,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做好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的争取工作,认真落实县新增财力5%用于扶贫开发的政策,强化扶贫资源整合措施,坚持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按照资金整合、县为平台、明年计划、今年研究、政府协调、部门上报的要求,整合资源,确保每个新启动扶贫重点村资金投入不低于150万元。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提升扶持效益。
3、加强基础建设,增强发展活力。以完善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实施扶贫重点村建设。坚持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投入,进一步提高扶贫重点村项目建设整体质量,全面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面貌,不断扩大贫困人口受益面,为贫困地区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奠定基础。
4、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实施贫困户增收工程,全面建立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机制,充分发挥信贷扶贫资金作用,大力扶持能够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农民增收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种养业大户。鼓励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动机制,带动引导贫困户发展,确保贫困户的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5、实施安居工程,改善生存环境。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认真落实安居工程有关政策,加大扶贫移民政策宣传力度,坚持移民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扶贫重点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产业开发、退耕还林、小集镇建设、防病救灾等相结合。鼓励有致富门路的贫困户向城镇转移,努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
6、坚持社会参与,形成扶贫开发合力。加强社会扶贫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大扶贫开发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进一步完善并坚持领导干部和县级部门单位包村扶贫工作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局面,为贫困村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和物资扶持。同时,加大对包村扶贫工作的考核力度,继续实行不脱贫不脱钩的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社会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加速贫困乡(镇)、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进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方案三: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扶贫攻坚战略部署,全力做好我县新一轮扶贫攻坚,依据《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扶贫攻坚的意义
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我县地处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地带,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干旱水资源严重匮乏区,也是全市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面临困难最多的旗县之一。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就是要把扶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头号民生工程,通过集中攻坚,着力解决好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二、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发展纲要(20xx20xx年)实施意见》,把改善人居环境、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作为首要任务,按照,坚持以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发展农业、以城乡统筹发展农村、以减少农民富裕农
民,全面实施三增三减战略, 按照532扶贫人口分流规划(即:全县50%的农村人口转移进城、30%从事农牧业产业化开发和高效种养业生产、20%就地集中养老),夯实三农基础,强化惠农措施,增强科技支撑,推进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生产经营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持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目标任务
1、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xx年,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5200元以上;
2、建设38个中心村,撤并整合空心村、老龄村144个;
3、建设扶贫移民楼6800套,转移贫困人口2万人;
4、建设村级养老互助幸福院55所,集中养老6648户、1.1万人;
5、培育种养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建设高效种植基地28.6万亩、高效养殖企业20-50个,全面提升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吸附1万人;
6、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22%以上,草场植被覆盖率保持在53%以上。
四、扶贫现状及分区规划原则和重点区域规划
依据自治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600元的新扶贫标准,全县现有贫困人口5.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6.6%。为统筹做好扶贫攻坚工作,按照分区规划的原则,将全县农村分为限制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两大重点区域。
(一)分区规划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围绕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全面发展,综合考虑发展现状(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和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自然、气候因素(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生产力分布状况、人文发展现状及生态屏障功能体现),编制重点区域规划。
1、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化互动的原则。
3、坚持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
5、坚持收缩转移,流转集中,集约发展的原则。
6、坚持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二)重点区域规划
1、限制开发区:即西起长顺镇向阳村,沿省际大通道,东至七号安业村一线以北风蚀沙化地区和西起***村,沿****、****、****,东至七号****一线以南荒漠化丘陵地区。该限制区域内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差,不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主要包括****乡、***乡、***镇大部分风蚀沙化地区,区域面积15.8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2万公顷,三荒草场面积7.4万公顷。包括51个行政村、274个自然村,涉及10665户、2.9万人。
2、优化开发区:即为限制开发区两条线之间立地条件优越的地区,主要以*****间宽谷区、****盆地、****河谷一带以及省际大通道路边村庄为主。区域面积9.6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3万公顷,三荒草场面积5.9万公顷。包括34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涉及9723户、2.7万人。
五、扶贫攻坚的主要方式
(一)转移式扶贫。在限制开发区,通过实施易地移民搬迁扶贫,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农民转移进城,依托重化工、服装产业以及城镇服务业,变为产业工人。十二五期间,全县计划在长顺镇规划建设占地20万平方米的移民小区,分四期建设移民楼6800套,有组织地就地转移贫困人口2万人。20xx年,计划新建扶贫移民楼22栋,转移贫困人口1300户、4290人。通过限制区人口收缩转移,有计划地实施撤点并村,及时对撤并村落进行生态恢复,发展草原旅游业和限量性高效畜牧业,达到迁出区绿起来、迁入区富起来的目标。20xx-20xx年全县撤并自然村144个,其中20xx年撤并空心村、老龄村40个。
(二)开发式扶贫。在优化开发区,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整合扶贫、农牧业等项目资金,培育主导产业,完善基础建设,全力打造中心村,推动人口和产业向生产条件较好的中心村集中。一是抓好中心村产业支撑。重点抓好以***盆地、***河谷、***丘间宽谷区为主的高效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