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4-10 发布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五年级自然教学计划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五年级自然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  二、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  三、教材分析:任课教师:邰情刚 ‎  1、在知识方面,划分为六个教学单元:‎ ‎  (一)水的三态变化:包括第1、2、3、4课。在低年级学生认识了水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沸腾,水蒸气的凝结、凝华,冰的融化、升华,以及露和霜的成因;进而指导学生认识水在液态、气态、固态之间是可以相互变化的。‎ ‎  (二)空气:包括第5、6、7课。在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了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的热胀冷缩、大气压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风的成因及风的观测。‎ ‎  (三)植物:包括第8、9、10、11课。在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了根、茎、叶外部形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根、茎、叶的生理作用。‎ ‎  (四)力:包括第12、13、14、15课。继"平衡"、"轮子"、"压缩空气"之后,指导学生认识弹性、摩擦力、反冲、学习使用测力计测力。‎ ‎  (五)热:包括第16、17、18、19课。指导学生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以及保温和散热的方法。‎ ‎  (六)水:包括第20、21、22课。在学生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云、雾、雨、雪的成因,以及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的循环运动。‎ ‎  2、能力方面 ‎  (1)、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  (2)、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  3、德育方面 ‎  (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  四相关措施任课教师:邰情刚 ‎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 ‎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  五基本活动:‎ ‎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