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两会精神6篇 8页

  • 20.81 KB
  • 2021-04-17 发布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6篇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6篇 ‎【篇一】‎ ‎5月21日起,中国正式进入2020年“两会时间”。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今年两会,极不平凡。历史关头,年份殊为关键。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对中国来说,全面建成惠及14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同样到了一鼓作气向终点冲刺的历史关头。从政治担当看,这是中共十八大立下的“军令状”。从历史节点看,这是“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百年”。从千年目光看,“小康”概念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目前距离12月31日还有200多天。充分利用时间,才能掌握主动权。下一阶段政府工作怎么干,正是两会重头议题。每年两会都有使命,今年两会使命非凡。压力空前,形势极不寻常。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严峻复杂”“前所未有”之下,恰逢脱贫攻坚等“硬骨头”任务到了紧要关头。当此之时,我们不能有任何松懈,确保诺言兑现。从有利方面看,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各领域建设成就卓著,2019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具有充分条件、必胜信心。从不利方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巨大,将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使中国外部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形势怎么看、目标怎么定、工作怎么干?中央政治局会议日前已经释放信号,而全国两会将给出更明晰答案。冲刺在即,凝聚民族力量。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再出发”。以两会召开为标志,我们上下同欲冲刺终点。每次灾难过后,人类应该变得更加聪明。抗疫历程,中国制度优势极大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再度淬炼。带着巨大自信、强大精神,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历史责任,也是极大光荣。我们深知,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而名为“中国”的登山队,必须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国人民,有着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有了这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便有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今年两会,极不平凡。中国人民,重任在肩。南吕镇必将上阵攻坚、下地克难,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不容小觑。思想摆得正,行动有力度,文风转得实,才能在抓班子、建队伍、抓落实上有所建树,带动形成全省一盘棋、齐心打胜仗的生动局面。对全省党员干部来说,在这场与机遇赛跑的非凡考验中,担当显忠诚、落实见本色,方能使个人梦想跟上时代脉博,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篇二】‎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27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从抗击疫情到复工复产,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两会成为世界近距离观察中国的“窗口”。在这样的特殊节点,两会的“最终到来”寓意深刻。‎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式上,唱国歌结束后,与会全体人员集体肃立默哀,对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默哀的背后,是对人民的关怀、对烈士的缅怀、对生命的尊崇。为了这场战疫,我们付出巨大代价,许多一线工作者奉献出宝贵生命。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正是这样的为民之心凝聚成的磅礴力量,助力我们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中国答卷”。‎ 全国两会的召开,本身就是一剂“强心剂”。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疫情防控这根弦来不得半点松懈,但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如何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答案:“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辩证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求创新、谋发展。“两会”的每个关注点都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恰恰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坚信,广大党员干部必会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用坚定的发展信心、过硬的工作作风,更好地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篇三】‎ ‎“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也有这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打动了无数人。‎ 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从1969年到197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度过了七年青春岁月。他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曾这样写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总书记最懂得农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见贵州代表团时说:“我这个人是有农村情结的,从1969年1月份插队,老百姓帮助我,他们有什么吃的都给我送一点,谁给我送一碗酸菜,我说今天生活又改善了。现在我看到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我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同情他们,我们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的为他们办事实,否则我们的良知在哪里?”总书记就是从农民苦过来的,真正经历过农民之苦,才最懂得农民。‎ 总书记最牵挂农民。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把以人民魏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他多次问起农民的养殖、收入等问题;追问农村农民生活的细节问题;与基层代表唠家常、叙民情。“不反贫,还得能致富”,“把美丽的草原保护好”,“脱贫道路千万条,打工致富是一条”等一些平易近人的建议。同时希望他们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要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在今年这个特殊之年的特殊两会上,总书记“下团组”的一帧帧微镜头,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让国人又一次感受到他对“三农”工作的重锤响鼓和念兹在兹,感受到他植根于中国大地之上的农民情结。‎ ‎【篇四】‎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代表团审议现场强调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时提出“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对于疫情防控而言,防控的小缺口会让来之不易的成果前功尽弃,而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小节不矜终累大德,对于组织部门而言,小节不管终乱大局。莫让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不只是领导干部自身的修养,更是组织部门的责任与担当。‎ 领导干部只有守好“小节”才能终好“大德”。古语说:“小节放纵,大节必失”,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不守小节必然会痛失大节,那些被被糖衣炮弹所击倒的党员干部,哪个不是从吃便饭喝小酒收小钱开始,进而吃喝玩乐贪污腐败的呢?哪个不是从捞点小钱拉点小关系开始,进而堕落到胃口大开蔑视法纪的呢?小节虽小,但“小节不彰,大节不保”,堵不住小节的窟窿,久而久之就会道德沦丧,漏过大节的风。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只有耐得住清苦,不收小意思,才不会因小失大;只有顶得住歪风,不搞小动作,才不会造成危害;只有扛得住诱惑,不到小场合,才不会损害形象;只有管得住小节,不拉小圈子,才不会影响团结。只有脑中绷紧常思贪欲之害的“弦”,心中上把常除非分之想的“锁”,手中握紧常思为官之道的“剑”,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处处慎独慎初慎微慎欲,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不被物欲所惑,不被世俗所染,不被名利所累,才能经得起灯红酒绿的考验,抵得住糖衣炮弹的攻击,才能堵住失小节窟窿,才能不漏过失大节的风。‎ 干部监督只有破除“失小”才能稳住“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是选出来,更是管出来的,严管就是厚爱。“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很多干部出问题就是因为管理监督没有抓早抓小抓日常,最终小病变大患。对于干部监督管理而言,堵住干部监督管理失小的窟窿,就要把干部监督管理立足于常,盯紧干部身边那些“不算事”“没什么事”的微腐败,打好预防针,防患于未然;堵住干部监督管理失小的窟窿,就要把干部监督管理立足于早,盯紧干部身边那些“没想到”“早知道”的小病,提醒干部对标不足、弥补短板,不让小病变毒瘤;堵住干部监督管理失小的窟窿,就要把干部监督管理立足于小,盯紧党员干部那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自我安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刀刃向内动真格。正所谓“上医治未病”,干部监督管理只有防微杜渐,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在细微处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才能够在小处发现问题,才能在早时纠正错误,才能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才能堵住干部监督管理失小的窟窿,才能打造出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才能营造出清新的政治风气。‎ 窟窿虽小,漏风如斗,堵住领导干部失小节的窟窿,莫让失大节的风搅乱廉洁自律的干部队伍;堵住干部监督管理失之于小的窟窿,莫让干部失节的风搅乱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组织部门都必须时刻警醒:莫让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莫让“小节”毁“大德”!‎ ‎【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需要我们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工程,涵盖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方面面,而人才的振兴则是首当其冲之要,我们要广聚各方人才、注重因才施用、搭建培养平台,着力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畅通人才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要广聚各方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需要凝聚全社会各方力量,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我们要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和农业科技培训,以田间课堂、远程培训、现场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水平,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科普人才,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造就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要因地制宜实施“三支一扶”,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投身乡村建设。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医生教师、离退休干部和各类技能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 要注重因才施用。“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乡村振兴的大戏已经拉开帷幕,但把戏唱好还要靠唱戏人。推动乡村振兴,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显身手,关键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要不断改革、探索和完善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体制机制,做好识才辨才、知才用才。要结合每个人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和经验,作出科学的分析、评价,合理安排工作和岗位,让人适其事、事适其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发挥。要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突出对政治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水平、工作业务能力和日常工作表现的考察考核,切实改变人才“帽子”满天飞和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级各类人才的积极性,释放乡村振兴的人才活力。‎ 要搭建培养平台。“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我们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壮大人才底数,抓实基础性人才培养,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要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要通过定向培养、定向输送,为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要依托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坚持需求导向,突出现代农业、生态环保、健康养老、文化和旅游发展等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要积极开展柔性引才,因地制宜建设“候鸟型”人才工作站,使人才在城乡、区域、校地之间合理流动和培养锻炼,让乡村振兴所需人才喷涌而出。‎ ‎【篇六】‎ ‎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突出了“人民至上”的主题,传递了始终把人民摆在最高位置的鲜明导向,对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让人民站在一切工作的“C位”提出了明确要求。‎ 牢记“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理念。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利益,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正所谓“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清醒认识到,我们所拥有的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必须用于为民服务、为民谋利,同时也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利为人民服务,切实担起为民谋事、为民干事的责任。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努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凝聚“人民是最大底气”的共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坚持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事业成功的不竭动力。穿越历史长河,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抑或是抗震救灾还是抗击非典,无数事实表明,中国的前进和胜利,都离不开英雄的人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无数医务工作者、人民子弟兵、社区工作者、爱心志愿者各司其职、奋勇向前,14亿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注入了强大力量,生动诠释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践行“造福人民是最大政绩”的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各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处理好公和私、权与民的关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做到临难不避、实干为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无处隐藏 ‎,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古语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党员干部只有将“人民至上”作为干事创业之基,才能真正成为为民做事的好干部,真正做到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