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7 KB
- 2021-04-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市保居民就业工作情况报告
市保居民就业工作情况报告
自疫情发生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入贯彻书记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求和省、市有关部署,各级人社部门充分发挥人社职能,切实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迅速行动,深入做好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扎实推进援企稳岗政策落实,有序推进我市保居民就业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截至今年4月底,我市城镇新增就业9801人,完成年度任务的32.7%,与上月环比增长170.41%,与去年同比下降18.9%;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37人,完成年度任务的21.9%,环比增长112.46%,同比下降19.36%;城镇登记失业率2.34%,环比、同比持平;促进创业552人,完成年度任务的30.6%,环比增长86.99%,同比下降7.85%;创业带动就业1413人,完成年度任务的28.2%,环比增长57.1%,同比下降11.08%。
总体来看,疫情对我市工业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由于我市及时采取各类稳经济、暖企政策措施,有效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劳资纠纷案件虽有增加,但主要以个体投诉案件为主,没有发生大规模裁员、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就业总体形势在平稳可控的范围内。
二、主要做法
(一)五个第一时间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
一是第一时间研判形势,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惠企政策。我市于2月7日在全省率先出台《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中小企业共渡难关17条政策意见的通知》。
二是第一时间根据《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精神,制定我市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并制定实施细则、办理指引,通过县(区)有关部门内部及企业工作群等渠道迅速传达到企业。
三是第一时间做好上门服务。为让企业能尽快享受到人社部门的优惠政策,安排工作人员逐个电话对接联系,组建工作微信群,并将相关补贴申请表发送至各企业。对于确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安排专人上门服务,免去企业来回奔波。
四是第一时间推出承诺办理制度。只要企业承诺与新招用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购买社保即可申领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并在一个工作日内将补贴资金申请送交财政部门核拨。五是第一时间与税务、财政部门沟通衔接,强化部门联动,用最快的速度将补贴资金拨付至企业,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截至4月底,全市累计为企业减、免社保费2.5亿元,共为249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680.09万元,受益职工53578人;为80家受影响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3551.29万元,受益职工12112人;发动全市280多家企业开展线上适岗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备案职工64000多人。发放三项补贴213.18万元,惠及41家企业2169人。
(二)四个沉下去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一是沉下去宣传发动。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初期,普遍存在大量缺工现象。为解决企业缺工问题,我局组成5个招工宣传工作组,利用宣传车、镇村大喇叭、电视、报纸、短信、微信等载体,深入到镇村开展企业招用工宣传,打响就业选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宣传口号,及时发布企业岗位信息,促进我市务工人员就地就近就业。
二是沉下去排查摸底。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成6个督导组,会同市工信局、市卫健局等部门共50多名干部职工,深入到全市超过1000家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开展大排查,摸清岗位需求情况,建立台账,做到精准对接,精准服务。
三是沉下去挖掘人才。充分发挥驻镇工作组、驻村党建指导员、村干部的作用,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机构等,通过本地挖掘、余缺调剂等方式,鼓励各类人才留在家乡就近就业。已为河源西可通讯技术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晨通讯有限公司、丰达电子(河源)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劳动力超过5000人。
四是沉下去接送返岗。组织开展点对点返河返岗活动,通过组织专列、专车、包车等方式,为务工人员提供全流程接送,让劳动者享受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贴心服务,确保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针对湖北重点疫情地区专门成立河源市湖北来(返)河务工人员返岗工作专班,开展湖北务工人员返岗一对一接送活动。
目前,已组织点对点返岗专车接送来自河南、云南、四川、湖南、广西等非重点疫情地区共4500多名员工返岗上班。全市发放招用工宣传资料达50万份,登记有求职意愿劳动力超过3万人,为全市企业成功招用务工人员超过1.8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300人。
(三)三个健全扩大新业态灵活就业空间。
一是健全就业扶持体系。将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就业失业登记范畴,建立了美团、滴滴、快递等新业态平台灵活就业人员就业信息采集制度,加强灵活就业人员就业需求摸查,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目前,我市新业态平台吸纳就业约3万人以上。
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2万人。探索构建多元化的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体系,切实保障灵活就业人员人身安全。
三是健全技能培训体系。鼓励用工单位组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适岗技能培训,支持快递、美团、滴滴等新业态企业开发相关领域职业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培训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