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 KB
- 2021-04-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届三年级的学生是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科学,经过两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处于这个年学龄段的孩子都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与渴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学生在科学学习分中强大内驱力和学习动力,为学好科学打下了基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其兴趣点,以丰富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都能热爱科学、学会观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简单的探究方法,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做研究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教材教材,一共有五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部分,从知识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遵循儿童对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低年段学生感知空气的真实存在、了解空气颜色、状态、教气味等特征的基础上,中年段让学生对空气的研究产生兴趣,学习探究方法,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能被压缩、热空气上升”等性质,提升学生对空气概念的理解水平。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中四课在总体上呈现递进关系,从土壤的成分入手,研究土壤是由不同颗粒构成的,并且按照颗粒含量不同,将土壤为三种类型;接下来讨论土壤中的腐殖质,了解腐殖质与土壤肥沃程度的关系;最后讨论土壤对人类和动植物的贡献,以及如何保护土壤。
第三单元《固体与液体》是在为学生初步建立物质概念和物质意识的基础上,从物质的“状态”、“变化”、“溶解性”和“分离”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物质概念,形成“世界是物质的”这一基本科学观念。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以水为主线,借助语言描述、建立模型和体验游戏等有效方法提升已有经验的科学性,以及对水的知识、价值的认识。激发他们认识谁资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节约用水,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主要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首选:呼吸和消化是人体维持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前提,他们密不可分。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有两个部分,一是介绍工程师的分类,二是通过制作手工皂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工程活动过程。
三、教学目标要求
1、能用各种证据证明空气占据空间、有质量。
3
2、通过压缩、加热、测量等方法,概括空气的性质。
3、能够结合模型图,解释风是空气循环流动形成的。
4、能够列举空气性质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实例。
5、观察土壤,分析并归纳出土壤是由哪些成分组成。
6、能描述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7、借助操作活动解释腐殖质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
8、能说出土壤的重要性,列举出一些保护土壤的方法。
9、能够使用仪器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体积。
10、能够依据证据,运用比较、推理等方法归纳固体、液体的共同特征。
11、能够根据某些物质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1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13、能够描述与识别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水体类型。
14、能够用实证的方法发现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杂志。知道水是重要资源,能举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淡水。
15、乐于了解节约用水的原因和做法,提出节约用水建议。
16、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作用。
17、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科学方法保护呼吸和消化器官。
18、能够应用食物的营养成分知识合理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
19、能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认识到空气中的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0、能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出满足需求的手工皂。
21、在实践中经历工程活动的六个完整环节。
22、激发运用工程技术创造美好世界的愿望。
四、教学重难点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现有经验出发,通过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开放科学课程,进一步改进评价激励机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力,努力发展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工程活动的全过程。
关键:学会运用感官观察实验,并有针对性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五、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教学时常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知识储备,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养成与同伴合作探究的习惯。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的改进。
6、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树立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常规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
3课时
2
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有质量吗
3课时
3
热空气和冷空气、第一单元复习
3课时
4
土壤的成分、土壤的类型
3课时
5
国庆节
6
土壤的类型、肥沃的土壤
3课时
7
保护土壤、第二单元复习
3课时
8
认识固体、认识液体
3课时
9
认识液体、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3课时
10
把盐放到水里、第三单元复习
3课时
11
河流与湖泊、地下水
3课时
12
地下水、海洋
3课时
13
珍惜水资源、第四单元复习
3课时
14
人的呼吸、运动和呼吸
3课时
15
运动和呼吸、食物的旅行
3课时
16
食物与营养、第五单元复习
3课时
17
像工程师那.....
3课时
18
复习、期末考试
3课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