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0 KB
- 2021-04-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典型学生教育案例精选
案例1:投票选最差
曹某是某学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一天下午,家长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叫家长马上到学校去一趟。家长来到学校后,班主任刘老师告知:班里进行了一次投票,曹某和另外一名学生被同学选为最差的学生,让家长来,就是想叫家长赶紧想办法把曹某转走。事后,曹某留下一封信后离校出走了。
案例2:减负的哭泣
新华社2002年1月23日讯,沈阳市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只因为按照规定减轻学生的负担,放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却使班级的综合成绩下降到年级组的倒数第二名,成为差班之一。压力之下,在寒假之前的家长会上,这位教师哭着向家长们鞠躬道歉,并表示今后将加大作业量。
案例3:让座风波
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各年级包公交车去。汽车来了,同学们一下占了所有的座位。老师们上车后,有几个同学纷纷给王老师让座,可没有人提出给李老师让座。
事后,李老师就抱怨:“王老师跟学生这么凶,中午学生来问问题,他告诉学生老师在休息,下午再来,要么就说,‘
我该下班了,明天再问’。可我真是有求必应,这学生好歹不分,太让人伤心了。”
有的老师表赞同,说学生不懂事。
有的老师持反对意见,认为王老师的做法教给学生尊重自己。李老师那自己不当回事,学生会把老师做的一切都视为理当然。
案例4:自卑的制造
有报导说,当今的教育似乎善于制造自卑者。好多人都认为,孩子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孩子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指责、否定孩子,而“少”鼓励、表扬、肯定孩子。当孩子好不容易为自己制造出一个被表扬的机会,他们得到的往往还是否定。有个初三的女孩考了97分,本以为会受到老师表扬,谁知老师却对家长说:“你女儿考了97分,瞎猫碰上死耗子。”还有一个过去成绩不太好的孩子考了92分,可回家后他告诉妈妈自己并不高兴,因为老师批评另外一个同学说:“某某都考了92分,你为什么不能考好?”结果还是在贬低他。
案例5:直观的教学
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
案例6:启发式教学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指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学记》也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案例7:顺水推舟
一个实习教师,写了一篇题为《顺水推舟》的实习作业。文中写道:“一天早上,路过教室,发现王东海(曾与老师顶牛)正在丢扫帚玩。当他发现我时,赶忙假装用扫帚扫地。我想,如果当场批评他,一来他已改作扫地,理由不充分;二来又会顶起牛来,不如顺水推舟,于是,我假装没看见。到上课时,我表扬了王东海早上到校自觉打扫教室。他脸红了。第二天,他真的早早来到学校打扫教室了。这样,带动了一批同学,以后形成了风气,谁早来就先打扫环境卫生。”
案例8:讲师人生
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2005年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酬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
这位教师的死引发了争议,他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由于没有论文,他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
熟知他的人都说,他最让人钦佩的一点是淡泊名利的洒脱,对职称从未挂怀。也有人认为,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言行在浮躁之风盛行的校园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案例9:兵马俑的发现感谢谁?
在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问这样一个问题:兵马俑作为世界的一大奇迹,最应该感谢的是谁?
生1: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秦始皇。
(老师毫无表情地让学生坐下)
生2: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人。
(老师微笑地摇摇头,示意学生坐下)
生3:我认为应该感谢的是制造兵马俑的人。
(老师尴尬地笑笑并示意学生坐下)
生4:我认为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功劳。
(老师满意地示意学生坐下)
案例10:放飞幼鹰
某中学初二学生小王是个瘦弱的女孩,在她的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让所有的鸟儿都回到自由的空间去,因为鸟儿是属于蓝天的。有一天,她遇到一只受伤的幼鹰,看着幼鹰那无助的眼神,她的心颤抖了,她把小鸟带回家,精心地加以喂养和治疗,幼鹰终于慢慢康复了。为了让这只幼鹰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她将幼鹰送到了本市的动物园。她说人类应是动物的朋友,放飞了一只鸟儿,实际上也是放飞了自己的爱心。然而,这件事情也有另一种看法。和小王作邻居的小张就对此很不以为然,他给同学们说,她家也要吃肉的,再说,要放鸟儿还不容易,非要送到动物园,真是虚伪!
案例11:丑女孩的笑容
班里转来了一位女同学。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先是惊讶得面面相觑,而后捂住嘴埋下头嗤嗤地笑了起来。因为那女孩只有几绺稀疏的头发。女孩惨白着脸,像只受惊的小鹿手足无措地找到自己的座位。接下来的几天,一些同学把这个“丑”女孩当作了笑谈的资料。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师通过主动与女孩接触,发现这个女孩不仅心地善良,而且手特别巧,女孩是因为生过一场大病才变成这样的,她的父亲也离家出走了。后来,老师通过让女孩办黑板报,让大家见识了她漂亮的美术字和潇洒的图案设计,通过手工比赛,让同学发现了她精美的剪纸艺术,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同学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关怀的价值。渐渐地,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丑”女孩,而且发现女孩原来有一双很大很美的眼睛。女孩的脸上从此有了快乐、自信的笑容。
案例12:高效益学校评比
据南方某地教育报报道,该市教育委员会最近出台一项改革措施,审查学校的办学效益,对效益高的学校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对其教育投资力度。市教委先制定出学校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教学、管理、学生学业、办学条件、设备等,然后依据这些指标,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专家、学校三方组成评估小组,对全市各中小学逐一进行评估,评出一定比例的高效益学校。高效益学校评出后,由政府出面对这些学校增加投资力度,以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据市教委有关人士称,这项措施的出台,将改变以往那种重点学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情况,因为评估的结果很有可能表明,重点学校不一定等于效益高的学校,普通学校也并不一定等于效益低的学校。 案例13:11岁的悲剧
2000年11月13日,湖北省随州市某小学一名张姓四年级学生,在被班主任老师赶出学校后,喝农药自杀在自己的家门口。原因是学校没钱发教师的工资,镇里决定让每个学生把70元钱交到学校,并说这些钱将从家长向村里上缴的土地税里扣除。因为有些村民未交钱,所以学校就停课,将所有的学生都赶出课堂去向家长要钱,等交齐钱后学校再开课。年仅11岁的张某在被包括班主任在内的4位教师赶回家,并说不交钱就不准上学,在其父母当天不在家的情况下,发生了前述本不该发生的悲剧。
案例14:掐脸后的惩罚
2000年4月13日,某市路南区某小学教师崔某在学校放学后,义务为其班学生张某补习数学。该生属于习惯性不听讲、不守纪律的学生,经多次提醒劝告不听,并顶撞教师,情急之下,崔老师用手掐了该生的左脸。事后,该生之父大闹学校,并带来当地“焦点透视”节目组的记者进行采访、曝光,大肆渲染。路南区教育局迫于新闻宣传的压力,局长当即拍板:对该教师马上解聘,并赔偿学生损失费3000元,要求该学校有关领导作出严肃的检查,并通报全市各级教师就此事展开讨论,自查反省,引以为戒。
案例15:学校的罚款风
当前,许多学校罚款成风,常常会在一些学校的有关《学生管理制度》中发现有关罚款的规定。如《···中学有关维护校园秩序创建安全文明学校的几项规定》中规定:“······二,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5—100元罚款处理。1、随地吐痰、泼污水、乱倒垃圾、乱扔杂物者。2、在墙壁、黑板、厕所等公共场所胡刻乱画涂改等有伤风雅者。3、抽烟、喝酒、打游戏机者。4、故意损坏桌椅、门窗、玻璃、黑板、仪器等公共财产者。5、随意拉动电源开关者。”还有的规定旷课迟到罚款,甚至明文规定考试不及格的也要罚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领导认为这是他们学校的特色,是依法治教下的“依法治校”。
案例16:无言的伤害
这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这,就是我》的一个插曲。开始,这节课先由几位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他们把自我介绍和特长展示结合在一起,或弹琴,或唱歌,或说相声,或展示电脑技术,语言流畅,充满自信。老师也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一员进行了自我介绍。在几位同学介绍完以后,老师让同学们自愿起来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又有三位同学起来作了介绍。老师看没有人举手,就叫了一名同学:“李明,你给大家介绍一下。”随后把话筒递了过去。李明拿着话筒,迟疑了一会,说:“我……我嗓子不好。”老师看到李明不愿介绍,就对其他同学说:“我们欢迎李明给大家介绍一下,好不好?”同学们齐声说:“好!”并一起鼓掌。李明一脸不知所措的表情,停了一会,小声而快速地说了一句:“我嗓子不好。”并将话筒递给了老师,随即深深地将头埋进了课本中。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又叫了一位同学介绍,之后全班同学合唱《同一首歌》。在这一过程中,李明的头一直没有再抬起。
案例17:老师,我们还是您的学生吗?
一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语文课上,老师又把那几个好学生提问了一遍,其他的同学连看都不看一眼,更不用说被老师视为‘另类’的我们这几个坏学生了。哎,哪有教师不喜欢好学生的呢?谁让我们学不如人呢?可是我想问问老师,大家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为什么我们会被分为三六九等”
,为什么您的眼里要有好中坏差,为什么您总是把几个好学生挂在嘴边,我们几个还是您的学生吗,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案例18:“鉴”的解释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同志,在讲《藤野先生》里的“油光可鉴”的“鉴”字时,作了深浅不同的两种讲解。既讲了“鉴”本义是镜子,但在这里作动词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又引申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后车之鉴”字的用和解释,使学习程度高的学生也及时得到满足。课后,她对基础差的学生,又象医生切脉问诊一样,细心了解积极引导,对基础好的学生,她就帮助他们组织兴趣小组,出版《文学园地》,举办文学讲座。正因为于老师了上述努力,所以她教的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案例19:韩寒的偏科
17岁的韩寒是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他是个怪才。韩寒对写作情有独钟,而且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想象奇特,文笔老辣,所发表的小说《三重门》在行家看来颇有钱钟书先生之遗风,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除了文学,他对其他学科不感兴趣,上课一点都听不进去,结果在期末考试中6门功课不及格,被要求留级。现在韩寒因对学校的教学感到无趣而辍学在家,准备专事写作,有大学要破格录取他,被他拒绝。
案例20:“崔永元的两扇窗”
崔永元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但数学成绩很差。事情是这样的,小学时,数学老师发现崔永元上课走神,就把粉笔头准确无误地砸过去,还批评说“你把全班同学的脸都丢尽了”。从此,崔永元患上了“数学恐惧症”,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关闭了数学这扇窗。教语文的王老师对崔永元的第一篇作文大加赞赏,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语文这扇窗分外透亮……
案例21:这样的“问题学生”
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素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幸运的是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校长的惩罚是要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对学生的“惩罚”,是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他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的领讲台。
案例22:哈佛大学的自豪
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校长,哈佛大学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案例24:不写拼音
上写字课的时候,黑板上的拼音,老师是用彩色粉笔写的,学生的作业交上来了,有个学生的作业本上只有汉字而没有拼音。老师问:“你怎么不写拼音?”学生说:“老师,你也没有写拼音。” 案例25:都是生病惹得祸
金明小时候总是生病,常影响功课,但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同学们都说他有传染病,老师也在全班同学面前提醒他该到医院去彻底检查一下,这样一来,全苯同学都躲着他,在这种气氛中,他形成了严重厌学的情绪,学习成绩也成了班上比较差的。
案例26:外语是什么?
作为一个外语专业的学生,我觉得很倒霉,我觉得外语把我变“傻”了。老师一天到晚教单词语法,同学们的单词都记了好几个笔记本,从早上六点开始读单词、背单词,到晚上十二点写单词、默单词,手里拿的是“单词星火记忆”,衣袋里更塞满了小纸片。因此,同学见了面就“报单词”,一人说中文,另一人说英文,这真是“纯英语环境”!我不禁赞叹!
但我却不想这么做,因为我在中学做多了,难道我要这么做一辈子吗?这样的人生也太稀奇了吧!因此我抛开了单词,从此不去想“可爱”的它们;甚至我也逃课,因为有些课上得太让人难受了,这些东西我自己通过查字典、找资料完全可以解决的。
我发现——
小说使我感兴趣,因为一个个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使我发现了情感的美是如此的伟大与奇妙;散文让我陶醉,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智慧的闪烁,这让我饥渴的心灵来点安慰;诗歌也可以指导我寻找的方向,诗歌是美的表达,它指引我寻找生活中的所以的美。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是艰难的,因为没有人指导;我应该向中文、政教专业的老师、同学请教,因为他们可能有内涵。
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同学还是那个同学,不变的还有无穷的困惑:外语是西方的东西,有吸收和借鉴的必要。我想不会是为了考四、六级而学习的吧,里面应该有数不尽的哲理与享受不尽的美!
案例27:内向与自卑
有位女生,家庭条件不错。由于性格内向,胆子小,而且眼睛近视(只有父母知道),虽然学习成绩中上,却总是自卑地认为别人比自己强,所以她变得越来越不愿与同学交往,课堂上也不发言。
案例28:好动与捣乱
材料2:某校某班一男生,学习成绩不错,喜欢活动,体育也挺好。但他上课时总显得不安分,精力旺盛,不是拉着同桌与他说话,就是捣“四邻”的乱,同学们拿他没办法。每逢找家长时,家长总能找到同桌的不是,觉得老师与他的孩子故意作对。他在老师、家长面前的行为也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