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20 KB
- 2021-04-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剖析总结报告
为进一步深化专业建设,提炼学院办学特色,以实际行动迎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学院组织开展了专业剖析汇报比赛活动。各部门负责人、各系(院)主任、教学副主任、教务科长,学院全体专任及兼课教师,外聘兼职教师代表,评建办、科研信息处、教务处全体人员参加了这次活动。此次比赛从2010年12月开始准备,经过初赛、决赛两场,最终确定各个名次。
通过本次专业剖析,不难发现我系在专业建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同时也逐渐明确了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特色建设,对本专业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大量的想法。
一、取得的经验
本专业至今还没有一届毕业生,但总结三年来的教学经验,也有
一定好的经验:
1.专业特色鲜明:在全国范围内,各大专院校没有我们食用菌方向的开设,而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我专业特色鲜明、效益突出,必将成为一枝独秀。
2.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本专业实践性、季节性和时效性都比较强,因此在校园范围内实践场地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把学生送到企业第一线去进行生产实习,既是教学环节的需要,又让学生对日后工作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于我们教育教学环节具有极大的帮助。究竟企业要用怎样的人、需要哪方面的知识、要求员工具备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这些都是我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础和根源。
3.年轻的团队建设:本专业专兼职教师均具有研究生学历,是一支年轻、积极、上进的队伍。
二、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专业团队比例不合适,高级职称人数过少、缺乏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同时在校外也没有能够聘请专家能手来我系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存在明显缺陷。
2.本专业从招生开始,存在生源不足问题,第一届学生47人,第二届22人,第三届28人,生源不足,导致专业建设跟不上,如何扩充生源成为当务之急。
3.本专业方向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较新的领域,因此相配套的教材严重不足,不要说国家高职高专的规划教材,就是正式出版的读物也非常少,能作为教材的更是少之又少。教材的建设、讲义的配套开发、相对应的实践指导书等都明显不能够满足日常的教学需要。
4.本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专业素养高的学科,实践场地的不足、实验设备的缺少、实践指导教师的缺乏都导致了本专业实践部分薄弱
的情况。
三、改进措施
1.针对专业团队有明显的不足和优势,如何发挥我专业团队年纪轻、学历高的特点,避免师资结构不合适的劣势成为当务之急。
⑴聘请校外懂技术、会操作的专家能手进行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完成实践教学部分,可以有效的改进专业师资队伍的比例不适情况。
⑵派遣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学习,使之尽快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同时加大教学研究力度,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⑶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加大投入,尽快形成产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依托产业发展专业。
2.要改善生源不足的现象就要从根本入手:
⑴加大宣传力度,编制合适的宣传片、把握招生时机、宣传本系专业的特色战略。
⑵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完善技能鉴定考核方式,帮助毕业学生就业,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只有就业好、专业强、才拥有招生的资本。
⑶加大社会服务力量。由于我专业特色鲜明,短期培训效果突出,加上招生的对象主要是郊县的学生,加大社会服务力度,无形中给予品牌的宣传。
3.针对专业教材的缺乏现象十分严重,除专业基础课、基础课外,正规的教材比例不足40%,其他教材均采用教师自编讲义,或替代相似教材的方法。教学效果不好,教授范围重叠过多等现象明显。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解决:
⑴联系相关企业的技术力量,协同教师编撰适用本专业的教材、教辅资料作为校本教材使用。
⑵积极组织教师编撰讲义,专业基础课教师应与专业课教师做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务必使教授的范围尽量扩大且无重叠。
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积极编撰实践教学用书,既保证了教材教辅的指导效用,也充分体现了本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
4.鉴于本专业校内实训场所不足情况采用以下几点:
⑴校内建设食用菌大棚。食用菌大棚的建设把大企业做成小基地,让学生不出校门即可亲眼看到整个食用菌生产、加工的一整套步骤,有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⑵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师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对学生的就业工作起到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