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3 KB
- 2021-04-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是一个人人都可以说出其若干条重要性的话题,但是,在现实中却
往往出现难以操作的情况。老师可以布置学生读,学生也会答应,事实上是否做到,或者是
否用心去完成,就是不便考证了,况且如果用考试的方法,势必造成阅读名著滑向应试的窠
臼,也不是阅读的本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和同学们开展了一个读书交流活动。
结合苏教版七年级(上)课本“推荐名著阅读”的要求,我在两星期前就告诉学生,我
们将举行一个“名著阅读交流活动” ,让大家及早准备,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读书,搜
集有关资料,做好读书笔记,写写心得体会,具体篇目是本册重点推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也预先告之学生, 课本上提供了七个方面的参考, 我删减掉其中
的“观看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视节目,然后六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分成必做和选做
两方面。必做的是:
1、背诵《生命的意义》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段名言,并做成卡片,加一个标
题,注明作者、出处。放在文具盒里,作为座右铭。这一项在交流会前已经作好,由于书上
已有现成的选段,学生摘录基本没有问题,大多数同学制作的卡片非常精美,只有极少数学
生只是简单地用一张纸条抄写了一下。我初步筛选后做了个简单的评奖,建议他们不仅放在
文具盒里,还可以贴在床头或者做成书签。
2、就书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写一篇读后感。 这是一个重头戏, 但我考虑读后感之类的
太多,会让学生索然无味,因此本打算多一些学生有机会朗读自己的作品的,只能请五位同
学来展示, 结果有许多同学认真准备了, 却没有来得及与大家共同欣赏, 以至于活动结束了,
还有几位同学表示了遗憾。 我只得请他们原谅, 并保证另外抽时间 “补课” ,他们才开心地离
开了。而且,在交流读后感时,同学们所能阐述的无非是关于理想、人生方面的认识,有的
难免流于空洞,我以为学生会不以为然,可是他们竟都很认真地听,并报以真诚的掌声,这
倒有些出乎我的意料。选做的是:
1、推荐一位同学(也可以自荐)在班上作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单的读书报告,
其他同学补充。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对文本、作者、时代背景等方面有比较深
的体验,只有一两位学生做了,而且似乎对“读书报告”不甚理解,因此还是就文本谈文本
的读后感的套路。
2、从报纸、杂志、书籍或 上收集资料,参照附录的资料,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
一篇短小的书评。 好几位同学都只做了这个要求的前半部分, 即从 上收集资料, 然后照本宣
科地读了一下,却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评述,因而有违初衷。由这一点我也想到,我们许多
老师常常仅满足于布置学生去收集资料,而这些资料得来后却往往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没
有让学生借助资料促进阅读的内化, 真正领悟并有所得, 从而达到 “亲近名著, 与大师对话”
的境界,学生只是做了个电脑复制的操作工而已,有技术,无思想,所做的事情其实没有多
大的意义。
3、朗诵精彩语段。 这一点学生只要读了原著, 都可以信手拈来。 只是在读的过程中也暴
露了不少问题,尤其突出的是,把外国人的姓名读得支离破碎,听起来很不入耳,实际上反
映出学生读书不是很专心, 甚至是蜻蜓点水式的, 未及咀嚼就生吞活剥进去了。 我觉得 中的
人物未必每个都记住,但主人公是无论如何要脱口而出的。还有的同学读书没有感情,精彩
语段也被读得苍白无力,显然给我们一个警示,读书能力要着力培养。
4、你周围如果有保尔那样经受种种考验。 克服重重困难, 顽强地生活、 学习、 工作的人,
建议你去采访他,把他的事迹写成 ;可以向报纸杂志投稿。学生大概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找到生活中的原型,只有一个学生写到了有“中国保尔”之称的张海迪。为了使读书交
流活动不显得枯燥乏味,我特意请了学生做主持人,并协助她把活动分成几大版块。但是现
场的气氛还是有点冷,可能是缺少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活动的形式还比较单调,如果穿插
一些互动或者文艺类的节目,寓读书交流于愉快之中,效果也许会更好。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学生其实还是比较喜欢读书,也是乐于进行交流的,关
键在于老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老师的“引路人”的作用至
关重要。叶圣陶先生认为,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给予“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
导、阅读方法指导、问题指导” ,可谓切中肯綮。课外阅读当然不能回到私塾式的老路上去,
不能要学生成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尤其是那些单调、枯燥的“天地玄黄
喊一年”式的死读、傻读,就应该毫不犹豫地予以摈弃。我们要站在现代教育科学的高度,
重新审视课外阅读的意义、内容、方法,不断完善它,吸收其科学性的精髓,使课外阅读成
为引领学生进入精神生活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