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0 KB
  • 2021-04-17 发布

2020年人才工作经验材料五篇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人才工作经验材料五篇 ‎【篇一】‎ 近年来,**市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坚持引、用、放、留“四步走”,着力抓好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 突出“引”,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制定出台《**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试行)》及《**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明确了引进范围、引进方式、待遇保障、资金使用、服务管理等内容。近几年,累计发布3000余个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岗位信息。通过持续不断的人才引进,全市人才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有效缓解了我市人才匮乏的境况。‎ 突出“用”,统筹编制管理。打破地区、部门间编制壁垒,盘活编制资源存量,在全市范围内征集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岗位需求,组织编办、人社对岗位和编制进行联合审核,确定并发布需求目录,合理匹配岗位需求和空编情况。始终做到岗位需求、编制使用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有效解决地区和单位间“有编不用”和“无编可用”的矛盾,充分发挥编制使用的最大效能。‎ 突出“放”,破除机制障碍。秉承“人岗相适,重在使用”的理念,改变以往在考察环节由人事机构全权面试择优的做法,给予用人主体更多选人自主权,由用人单位根据行业特点和专业需求组织实施现场面试,对拟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进行考察。用人单位根据面试情况结合岗位要求提出初步人选,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审核确定最终引进对象,切实提升岗位和专业能力的匹配度。‎ 突出“留”,营造良好环境。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发展,采取多项措施,着力做好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工作,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市教育系统实施资金补贴、职称评聘优先、家属随调等政策,引进的名、优、特优秀教师和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毕业生,根据其职称等情况,给与一次性5-10万元的安家补助和10-20万元的购房补助。市医疗卫生系统搭建高层次人才成长培养平台,在学习进修、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与相应倾斜,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人才梯队建设。‎ ‎【篇二】‎ ‎**区坚持从搭平台、聚人才、优环境三方面着手,构建“人才矩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破除壁垒,搭建“引才”集聚大舞台。积极落实**市印发的《**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市人才引进工作办法(试行)》《**市教育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市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人才引进相关文件,围绕发展需求、立足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按照“以项目吸引人才,以人才促进项目”‎ 的思路,着力引进适应我区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进一步增强对优秀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团结凝聚。2019年以来**区招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86人,其中招聘党政机关同工同酬工作人员17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51人,招募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志愿者60人,引进人才57人,确保“肥水”尽流“**田”。‎ 人尽其才,聚焦发展“用才”新载体。坚持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围绕农技推广、畜牧兽医、乡镇旅游等内容选优下派一大批具有创新带富能力的“土专家”“田秀才”走进基层一线,持续强化教育培训,形成让众人变“能人”、让“能人”带众人的良好发展氛围。截止目前乌兰淖尔镇推出每周六一期的消费扶贫爱心集市,并主动向全区100多家单位发出到乌兰淖尔镇采购、参观、旅游的邀请,以此带动农户增收。‎ 强化保障,用心用情“留才”优环境。为了从“衣食住行”全方位免去人才的后顾之忧,为引进人才“量身”解决住房难题,结合全区内人才环境和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统筹协调14个部门,多次召开产业工人优惠政策推进会议,制定印发《**区产业工人优惠政策实施意见》(试行),通过住房补贴、子女入托(入学)、户籍迁移、职业能力提升等多种方式,为企业留住产业人才提供政策支持。‎ ‎【篇三】‎ ‎**市围绕贯彻落实自治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指导意见的目标要求,持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八项人才工作计划,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实施专项工程申报计划。落实十大“百人计划”行动,加大**市人才和团队申报自治区级“人才项目”力度。对接“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人才工程,选送优秀人才进修锻炼。积极争取“博士服务团”和“草原之光”硕士创业行动成员来**市挂职工作,竭力争取服务期满有续挂意向的高层次人才继续在我市工作。今年,各地各单位共报送第十五批“草原之光”硕士创业行动需求计划16名。‎ 实施高层次与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既引进高端人才、领军人才,也引进紧缺人才、实用人才,统筹协调编制、人社等部门开展2020年人才引进岗位需求征集工作,继续做好教育、医疗卫生系统专项引才工作。推动人才管理部门转变职能,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提升用人单位在岗位设置、人才评价等方面的自主权,实现精准引才。近期已发布**市2020年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告,全市今年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1327人,其中市直865人,**县市区462人。‎ 实施柔性引才计划。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才理念,开展“凤凰栖梧”行动,围绕做大做强大数据、大物流、大旅游等优势产业,推行“研发在北上广、转化在**”的柔性引才模式,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企业为载体,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积极主动对接,引进和培育掌握关键性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实施党政人才引育计划。重视党政人才引进,推动落实自治区选调生“81育才工程”。注重从选调生(大学生村官)、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创业人员、**乡镇干部等优秀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目前,选拔288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45名退役军人、57名大学毕业生、11名离退休干部担任**村“两委”正职。‎ 实施企业人才扶持计划。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人才,对企业引进符合条件的各类人才,按照规定兑现优惠政策。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示范引导作用,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到企业工作或参与项目合作, 进一步促进人才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举办3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共培训相关人才100余名。‎ 实施创新青年人才培育计划。加大青年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对青年人才在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为优秀青年人才提供更多参与重点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激励优秀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逐步形成高层次人才后备力量。‎ 实施基层人才发展计划。立足传统产业优势,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等本土人才,加大农牧林水方面的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通过教育培训、储备支持等方式,引导本土人才向重点项目流动。持续做好“千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充分发挥“草原英才”个人和团队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本地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利用好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的服务作用,打造农牧业发展主力军。启动2020年度市级科技特派员选聘工作,选聘马铃薯、燕麦等农业科技特派员121人,选聘石墨碳素、新能源等工业科技特派员37人。‎ 实施高校毕业生服务计划。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和“三支一扶”计划,从安居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和高效服务等方面,增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大力留住本土毕业生、吸引区外毕业生到**市创业工作。11个**县市区发布了《关于鼓励优秀人才到村任职的公告》,为统筹解决就业扶贫、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保障和**村级干部队伍结构不优、后继乏人等突出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篇四】‎ 近年来,**县委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人才作为引领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引得进”“留得住”“育的精”“用的好”上下工夫、做文章,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为推动文化旅游强县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坚实的智力保障。‎ 一、围绕发展需求,加大引才力度。立足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每年对急需紧缺人才进行调查摸底,有计划的开展引才工作。在主导产业方面,按照“以项目吸引人才,以人才促进项目”的思路,着力引进适应我县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2016年以来,在旅游业中,岱海旅游景区、岱海国际滑雪场共招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8人,从大中专院校旅游专业引进导游、教练等从业人员141名。在养殖业中,海高、骏羊、辉军等大中型养殖企业共引进管理经营人才22人,专业技术人才58人。在社会事业方面,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选调生、定向生、“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志愿者”等大学毕业生向教育、医疗和农村一线流动,共吸纳274名优秀人才服务基层。同时,以村“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鼓励吸引致富带头人、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大学生等回村任职创业,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共148人。此外,我县主动争取上级人才支持,先后有“博士服务团”成员、“草原之光”硕士创业行动成员各1名来我县挂职。通过上述举措,全县各类人才数量不断增加,结构明显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显著增强。‎ 二、立足本地实际,畅通育才途径。将培育本土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本着“需什么育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领域开展人才教育培训,实现各类人才培育工作的有效覆盖。截至目前,通过将专家“请进来”讲授的方式,共举办党政人才培训班13期3200多人次;举办农、林、水、牧、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8期432人次;举办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15期达700人次;举办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7期270人次;举办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建筑业、服务业、服装加工业等各类工种培训班26期2112人;通过将人才“送出去”学习的方式,先后选派党政、农牧、教育、卫生、旅游等行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1270人次,到区内外高等院校、医疗机构以及产业发展先进地区进行进修深造和学习观摩,使基层基础人才的能力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注重政策引领,优化留才环境。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结合我县人才队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制定了《**县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工作方案》、《2018—2020年中长期人才规划》等指导性文件,为人才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遵循。从2017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列支2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对人才引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提供支持,并加大了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建成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设立了创业资助专项资金,鼓励优先发展人才技术密集型项目。同时,通过聘请著名艺术家武利平老师担任形象大使、制作《醉在西口》原创音乐情景剧、举办“岱海圣火”文化晚会等,充分展示各类人才为**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努力健全科学有效的人才制度,目前正在研究编制《**县“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 四、强化项目支撑,发挥用才效应。围绕全县肉牛奶牛、肉羊奶羊、肉鸡蛋鸡、杂粮杂豆、林果饲草、乡村旅游六大主导产业,积极申报草原英才产业创业人才团队项目。到目前,富康蔬菜专业合作社、世纪粮行、鸿茅药业、辉军牧业4家企业的人才团队入选“草原英才”工程支持项目,共争取到奖补资金276万元。2017年度,旅游业人才培育项目,成功入选自治区第八批“草原英才”工程人才项目引领支持计划,获得奖补及配套资金72万元,全部用于产业从业人员技术交流和培训学习,实现项目、人才双向互补。为推动扩大“草原人才”“草原英才”的辐射作用,深入开展“千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组织农牧林水、文旅、卫生等部门4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沉下去”,为广大农村群众送技术、送文化、送健康,通过现场教学、文艺演出、免费诊疗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林养护、节水灌溉、家畜防疫、健康监测等内容丰富的短期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直接受益农民达5.5万人,有效缓解了基层公共服务人才短缺的问题,切实发挥了人才助推发展的作用。为进一步激发人才队伍活力,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根据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先后选拔6名企业管理人才进入乡镇和县直单位领导班子。‎ ‎【篇五】‎ ‎2020年,**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产业升级抓引才、突出功能完善抓载体、致力服务营商抓环境,努力健全科学有效的人才制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一、创新载体,打造引才平台。根据**区特色优势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抓好平台建设,为各类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承载。充分利用首府人才、科技优势,广泛开展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加强与农业发达地区的交流学习,多方搭建农业实用技术双向服务平台,探索采取市场化运营方式,聘请专业人才、专业团队对各类载体平台进行运营管理,让专业的人才来做专业的工作,推动人才工作良性发展。‎ 二、拓展渠道,畅通育才途径。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培养造就人才机制。探索政府、行业、企业、社会、民间不同层次多渠道培养造就人才;开展长期、中期、短训、讲座各种类型形式全方位培养造就人才。制定科技人力资源战略,大力培养和吸引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增加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使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逐渐扩大。加强人才信息化建设,以政府引导和市场需求结合的互动机制,促进**区科技领军人才的迅速成长。‎ 三、完善政策,优化留才环境。依托全区人才工作“一心多点”新格局中的“一心”建设,按照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实施“人才强心聚力工程”的总体部署,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计划”等一批符合实际的人才政策和相关配套政策。一方面,坚持用优惠政策留住人才,制定相关政策,提高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探索采取临时合同聘用的办法解决急需人才的问题,参考发达地区使用临时招聘人才的办法解决急需人才。另一方面注意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政策留人、事业留人的同时,做到感情留人。切实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全区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软环境。‎ 四、多措并举,实现融合发展。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推进全方位的区域人才协作开发,发挥政府、用人主体、人才服务机构、社会组织、高校等更多主体的作用和功能,实现从“单独赢利”到“多方赢利”的转变。赋予用人单位择才用才自主权,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发挥高校在区域发展中育才的支撑作用,积极主动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联**,为区域人才提供后备力量,建立全方位的协作机制。把“抱团引才”中的合作推广到“抱团育才”“抱团留才”“抱团用才”等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