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24 KB
  • 2021-04-17 发布

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四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四 ‎20xx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脱贫攻坚战在省扶贫办的正确指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狠抓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今年,xx县通过国检,顺利实现脱贫摘帽,xx3县摘帽通过市级初核,“三率一度”达到摘帽标准,满意度均在98%左右,129个贫困村通过市级验收出列,91305人通过市级验收脱贫。我市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郴州模式”在全省推介,前三季度脱贫攻坚主要指标考核全省通报中,郴州综合成绩排全省第一;我市贫困劳动力就业率排全省第一;2018年全面清除所有农村危房,我市贫困群众告别了居住在危房的历史。全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20xx年脱贫攻坚战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和中省有关扶贫重要会议精神。‎ 我市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全市上下始终从强化“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来看扶贫、谋扶贫、抓扶贫,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作为检验自身政绩观念正不正、能力水平高不高、意志定力足不足的“试金石”,以脱贫攻坚统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折不扣按照中央、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一级一级抓实,一项一项落实,以脱贫攻坚的实效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一是建立了常态化学习制度,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中心组学习常态化学习脱贫攻坚政策和中省会议精神。市委书记主持召开5次精准扶贫领导小组会议、7次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全市脱贫脱贫工作。全市翻印《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论述摘编》3700多本,并下发到县、乡、村,为各级深入学习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提供了理论读本。及时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成都)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胡春华副总理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研讨会”上的讲话精神;分层次系统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工作情况,确保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深入人心。二是 深入贯彻落实。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为指针,以中省重要战略部署为决策依据,周密谋划、协调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及时传达全省扶贫工作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全省扶贫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改推进工作视频会议以及2018年全省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培训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全面部署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确保中省各项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三是深入贯彻“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面压实攻坚责任。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实行书记、市长双组长制,印发《郴州市2018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分工》,市县乡村层层签订2018年减贫责任书,压实各级脱贫攻坚责任。‎ ‎(二)脱贫攻坚战投入情况。‎ ‎1、资金投入。20xx年是我市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投入之大前所未有,据不完全统计共投入各类资金16.9亿元,4个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13.9亿元;同时新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1.145亿元。‎ ‎2、工作队伍力量加强。为适应不断加强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全市各级扶贫部门总体机构升格和人员增加。目前,市级扶贫办升格为正处级机构,核定编制14个,增加1个编制,新增3人。县级扶贫办总核定编制114个。今年市、县向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增派299支工作队600多名队员;优化调整驻村帮扶工作队员803名。全市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1268支,工作队员3086人,5.3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1.8万户贫困户。向贫困地区选派科技特派员944名,实现了驻村帮扶、结对帮扶、科技服务“三个全覆盖”。‎ ‎(三)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及常态化扶贫调研情况 ‎1、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情况。自今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开展以来,我市聚焦重点问题,找准发力方向,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有力服务全市脱贫攻坚。今年以来全市核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684起,立案408起,现已经办结261起,查处630人,其中给予党政务处分594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0人,追缴资金608.9万元,其中退还群众210.45万元,切实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常态化扶贫调研开展情况。今年,我市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政治责任,领导干部带头,结合“三走访、三签字”,建立调研督查常态化机制,改进调研督查方式,严禁层层陪同,采取“四不两直”等有效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传导责任压力,强化问题梳理研究和交办整改,确保抓到实处、抓出实效。全市37个市常态化联点督导组采取明察暗访相结合,不打招呼、不预设路线,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全市11个县市区进行实地督导调研。‎ ‎3、主要领导“三走访三签字”调研情况。‎ 一年来,我市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统筹安排、精心谋划,强力推进全市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另一方面坚持率先垂范,带头深入贫困地区,践行“一线工作法”, 严格落实“三走访三签字”工作要求,市委书记易鹏飞、市长刘志仁两位主要领导走遍了全市55个贫困人口集中的乡镇。通过走村入户,更加细致全面地了解贫困群众心里想什么、生产生活缺什么、精准脱贫差什么,摸清真实情况和薄弱环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自觉主动深入县市区和联系的贫困村调研指导,当好中央扶贫政策的讲解员、宣传员,当好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组织者、发动者,当好全市精准扶贫措施的推动者、实施者,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各项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措施落实落地见效。‎ ‎(四)中省巡视、考评、督查、审计等指出问题整改情况。按照巡视整改工作的要求,我市针对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大整改力度,细化整改事项,落实整改责任,狠抓整改落实,通过集中整改,推动我市扶贫领域发现和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以中央巡视组反馈的5个方面问题为主线,各级各部门按照“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名责任人、一抓到底”的要求,全面推进问题整改落实落地。‎ ‎(五)落实年度减贫任务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产业扶贫方面。‎ 我市根据“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始终突出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根本支撑作用,全市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6.79亿元,引进、培植产业扶贫项目1367个。23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09户种养大户、556个家庭农场参与到产业扶贫,130812人通过发展产业脱贫。11月底,全市442个贫困村都建立了农民合作社,开展了产业扶贫,全市有产业发展能力意愿的贫困户74267户,全部都得到了财政、驻村帮扶工作队或结对帮扶责任人的扶持。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构建与贫困人口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贫困户资源向股权、资金向股金、农民向股民转变,全市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5.59亿元。突出特色种养业、旅游、光伏等产业扶贫,442个贫困村全部建设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017年6月全部并网发电,截止今年11月底已产生经济效益3330万元,既直接惠及贫困户,也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受益年限长达20年以上。把农产品销售作为重大民生来抓,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冷链物流,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永兴县、汝城县成为国家电商扶贫示范县,宜章县、安仁县成为全省农村电商扶贫示范县。2016年全国产业精准扶贫现场观摩会在郴州召开,推广我市产业扶贫经验。2017年7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深入我市调研指导产业扶贫工作,对郴州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2、就业扶贫方面。我市是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市,务工收入占到农村家庭总收入的70%左右,部分贫困村60%以上的青壮劳动力都在外务工。我市把保持群众务工的稳定性、可持续性摆在脱贫攻坚的重要位置,大力实施培训“雨露计划”,推进贫困家庭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全覆盖,对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以及子女实行“拎包入学培训”(即包培训、包生活、包就业“三包式”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市完成贫困劳动力信息采集任务175144人,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115263人,就业率排全省第一。培训贫困劳动力7104人次,其中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2091人。5.93万名贫困劳动力享受各项政策补贴,补贴金额达3632万元。着力推行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积极与对口扶贫的央企、省内外名企对接合作,与长三角、珠三角和本地园区300多家规模企业签订合同,开展“定向、定岗、订单”式培训,实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脱贫。今年,我们选送了522名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到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校、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并确保培训后在上海就业。加大政策奖补力度,建设扶贫车间660家,带动贫困劳动力6652人稳定就业。‎ ‎3、健康扶贫方面。我市创新健康扶贫结算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补偿“一站式”结算平台,贫困群众县域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保险“四条保障线”在定点医院完成“一站式”结算,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截至目前,全市贫困人口享受“先诊疗后付费”77522人次。加强优生优育工作,全面开展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大力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贫困地区出生人口素质。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短板,切实提升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精神疾病、职业病、癌症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救治能力,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统筹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性保障体系,确保不同类型的贫困群众都能得到长期、稳定保障。‎ ‎5、光伏扶贫方面。‎ 我市442个贫困村全部建设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总规模30.27兆瓦;2017年6月30日已全部并网发电,截止今年11月底全市已发电3209万千瓦时左右,获得3330多万元经济效益。光伏扶贫其大部分收益直接分配给符合条件的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成果真正惠及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试点贫困户。光伏扶贫改变了我市村集体收入空白的历史,贫困村光伏发电全覆盖,贫困村集体经济村均增加4万元以上。‎ ‎6、基础设施方面。截至11月30日,我市自然村公路通达完成1475.72公里,占任务101.28%;全市完成通客车路线上窄路加宽869.9公里,占年度任务数的108.07%。村村通硬化路改造加快推进,基本完成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全市贫困地区基本建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实施,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因地制宜加强供水工程建设与改造,显著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到年底可以全面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我市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全面启动,村庄规划管理推进“多规合一”,计划到2019年我市将实现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桂东、汝城、安仁、宜章等县在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截止11月底,全市农村危房改造22354户,占任务数的310%。全面清除农村危房,我市贫困群众告别了居住在危房的历史。‎ ‎(六)建档立卡动态调整情况。‎ 按照《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的通知》(湘扶办发〔2018〕11号)要求,我市做好了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全市9个县市区新增贫困人口6393人,其中整户新识别2382人,单个贫困人口补录4011人;清退贫困人口24747人,其中整户清退6232人,单个清退1568人,标识不享受政策16947人;返贫人口197人;贫困人口自然增加1817人,自然减少4615人。‎ ‎(七)社会扶贫情况。我市广泛开展公益捐赠活动。市慈善总会、市教育基金会、和各县市区组织了以“我想有个家”、“扶贫助学”为主题的公益募捐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助力脱贫攻坚,培养和践行“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良好社会风尚。2018年,全市共有558家民营企业与447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帮扶资金累计1.55亿元,帮扶贫困户23291户、41711人,已达成产业帮扶8929户、17490人,就业帮扶3085户、6170人,教育帮扶3620户、4500人,技能帮扶4350户、9552人,公益帮扶惠及5万多人。与统战部联合开展“泛海助学”行动,支助建档立卡贫困本科新生484人,每人5000元,共计242万元。2018年,全市教育基金会共资助大中小学生46123人,助学金总额5662万元。其中,市本级1-11月共募筹教育扶贫资金800万元,资助市本级大中小学生2450人,资助金共计420万元;资助特困教师200人,资助金共计130万元。‎ ‎(八)扶贫干部培训情况。‎ 截止2018年12月底,全市共组织脱贫攻坚专题培训130期,参加培训总人数44892人,其中培训各级党政领导4768人、扶贫系统干部3266人、行业部门干部3979人、帮扶干部20115人、贫困村干部和其他帮扶人员12598人。其中市本级组织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16期,培训各级干部4894人。扶贫干部培训的广泛深入开展,为我市深入学习领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深刻内涵,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带动相结合,全面解读脱贫攻坚政策举措,介绍精准扶贫典型做法,帮助培训对象提高认识,着力培育懂扶贫、会扶贫、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九)主要特色亮点工作 ‎(1)产业扶贫叫响全国。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并实现了产业扶贫“由依靠政府领导向依托市场引导,由依赖财政资金向依托社会资金,由单一农业产业向三产融合发展”三大转变,立足本地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发展好路子,围绕“选准产业、选准企业、瞄准市场、定准政策、找准机制”五个关键环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突出特色种养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加快产业融合,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取得了良好成效。‎ ‎(2)就业扶贫特色突出。我市以扶持建设“扶贫车间”为抓手,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利用村小学旧址、闲置的农宅等,在村里设置“就业扶贫车间”,并大力实施奖补政策,对到扶贫车间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就业补助;对吸纳本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扶贫车间,给予贴息担保贷款和相应奖励。同时,我们还积极引进有实力、有市场的农业龙头企业到贫困村建基地,建加工厂,既可以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又可以安排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把“扶贫车间”建在田间地头,生产基地就是第一车间。全市“就业扶贫车间”在全市贫困地区各乡镇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就业扶贫车间660家,吸纳就业38979人,其中带动贫困劳动力6652人稳定就业。‎ ‎(3)健康扶贫全省率先。我市积极创新健康扶贫结算模式,依托“大数据”信息支撑,全面实行县域内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全市11个县市区所有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均实行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全部建立了“一站式结算”平台;‎ ‎(4)光伏扶贫成效显著。我市442个贫困村全部建设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总规模30.27兆瓦;光伏扶贫改变了我市村集体收入空白的历史,贫困村光伏发电全覆盖,贫困村集体经济村均增加4万元以上。‎ ‎(5)党建扶贫有声有色。按照尽锐出战的要求,选优派强脱贫攻坚帮扶队伍,全市党建扶贫有声有色。全市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1268支,工作队员3086人,5.3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1.8万户贫困户。向贫困地区选派科技特派员944名,实现了驻村帮扶、结对帮扶、科技服务“三个全覆盖”。全力推进村党支部“五化”建设。全市建设500个示范点,打造了一批可观摩、可复制、可推广示范样板。‎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和相关建议 ‎(一)贫困地区产业基础仍然偏弱。我市的广大贫困地区仍然基础偏弱,发展能力不足,且发展产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建议在产业项目布局、土地指标、财税金融支持、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短板。考虑到当前脱贫时间紧、任务重,加上严控地方政府性债务,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力度,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贫困群众的收入来源仍然单一。‎ 务工收入是当前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确保脱贫稳定可持续,首要是稳定务工收入,考虑到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企业的沟通、对接、合作大部分要跨省域,市县级层面的对接面临种种政策、体制机制的限制。为畅通合作对接渠道,提高工作实效,建议国家层面出台指导意见,省级牵头,市县具体参与,建立跨省域顺畅高效的劳务沟通协调机制。‎ ‎(四)健康扶贫的资金缺口较大。目前中央、省级财政对健康扶贫没有专项资金投入,基本由地方财政负担。贫困县的财力有限,难以可持续支撑。同时,目前有不少贫困群众是在县域外就医,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账比例比县域内低,自负费用所占比例高,如果差额及新增部分都由地方财政统筹解决,将为贫困县财政增加较大的负担。‎ 四、2019年工作打算 ‎2019年,我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央、省对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16号)文件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作为推进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行动指南,围绕“可持续脱贫,稳定脱贫,提升脱贫质量,确保脱贫不返贫”的工作目标,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扎实推进2019年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 ‎1、突出抓好产业精准扶贫行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和推广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产品,加快推进特色产业规划落地发展。加大产业扶贫投入,逐步将扶持资金提高至3000-5000元/人。完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机制,改进帮扶方法;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推广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有效做法,实现贫困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2、大力实施就业扶贫行动。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脱贫覆盖面。拓宽市内就业渠道,对用人单位吸纳本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费缴费补贴。深入实施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计划,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全部纳入补贴范围、上浮补助标准,对参加就业前技能培训的贫困劳动力给予生活补助。‎ ‎3、扎实开展健康扶贫行动。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落实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财政补贴政策。推进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施医疗救助,确保不因病返贫。‎ ‎4、统筹推进综合性保障扶贫行动。统筹各类保障措施,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性保障体系,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