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9 KB
- 2021-04-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XX-2018 学年第一学期小学品德教研组
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品德学科的教研工作将以进一步推进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新课程教
学评价研究为突破口,与学校“伙伴式德育”相结合,促进
课程改革理念与行为的统一,促进我校品德学科教学的优质
均衡发展。教研组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实验室,
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坚持“育人为先,德育为先”,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把深化小学德育改革,打造学校德育文化,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在目标,充分发挥“指
导、研究、服务”等职能,紧扣教学质量生命线,求真务实,
以人为本,以质兴教。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小学品
德课程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将遵循教育
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
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具体教研内容及目标
品德学科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基本的公
民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我
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品德学科的教学
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从
小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
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
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促进学生良好
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如何使学生在生活中提
高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填平学生认识与行为之
间的鸿沟,是全体品德教师研究的内容。
.低段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
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
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是:儿童
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
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
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爱
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初步养成良好
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
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2.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
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
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学要培
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
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
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
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
责任感。
三、具体工作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
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
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
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
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
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
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
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
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
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
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
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
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
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
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
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
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
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这就需要教师与班主任和各位同事协调好关系,共同担负教
育学生的重任。
(二)特色工作:
.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1)认真研读教材,尤其是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
材,组织教师针对新课程标准各阶段目标和各学段现行教材
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性研究。
(2)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品德
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
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
则、教学评价等。
2.钻研教材,因材施教
由于教研组的老师都既要上语文课、做班主任,又要承
担本学科的教学,任务繁重,因此,我们依靠集体的力量开
展工作,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在深入钻研教材
的过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做人因素,充分发挥学
科本身的德育功能。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实际,
自然得体,力求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
界,体现出学科的渗透魅力,并能适时地延伸课堂的时间空
间,开发课程资源,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提高渗透效应。
(三)一课三磨,提高实效
仅仅局限于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实践的课堂教
学也是空洞的。我们认真学习了课改的相关精神,积极参加
联片、区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学习研讨其他学校优秀的品
德课教学设计,观摩录象课,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师的教
学水平。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一课三磨”计
划,由沈馨远老师执教《诚实的孩子》一课,张燕芳老师执
教《健康过冬天》一课,沈洁琼老师执教《学习途径多》一
课,胡育红老师执教《我们为祖先而骄傲》。通过教材解读、
微课展示再到成熟的整堂课展示,组内老师群策群力,备课、
研讨、修改……我们做到“一课三磨”,使得课堂更加完善。
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
力,也促使品德组内的全体成员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四)课题研究,提升教学研究水准
这学期,我们品德组的课题跟通学校的德育课题——伙
伴式德育“故事型情境对话为载体的品德教学研究”。每位
教师选定各自的研究课题,切实推动教育科研。全员参与,
群策群力,使教研活动向高层次发展。
(五)本学期教研组及其教研组成员取得的成绩
张 xx 老师 xx 区公开课执教《健康过冬天》;发表一篇
(省级刊物);一师一优课获省优;第四节“同一节课”结
对指导。
沈 xx 老师执教 xx 区公开课《诚实的孩子》。
沈 xx 老师执教 xx 区公开课《学习途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