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39 KB
  • 2021-04-19 发布

精编春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三篇(五)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春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三篇 ‎ 春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三篇 第一部分教材概貌 一、教材的主要内容 ◎按专题分成 6 组,课文每组 4~5 篇不等。第六组为综合性学习。 ◎精读课文 10 篇,略读课文 11 篇。 ◎口语交际、习作各 5 次(有的合有的分,有的提供多个角度) ◎安排古诗词背诵和综合复习板块。 ◎生字:写 80 个(六年级不再安排认读字) 二、教材的专题设置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设计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本册专题的主要特点: (1)越来越关注儿童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外部生活,体现出高年级学生心理的特点。 (2)课文的安排更加灵活。 (3)体现和初中的衔接与过渡。 ‎ ‎ (4)安排具有总复习性质的古诗词背诵和综合复习。 ◆教学时多从文化角度来思考各个专题: (1)人生感悟精神文化 (2)民风民俗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 (3)深深的怀念革命文化  (4)外国名篇名著多元文化 (5)科学精神科学文化 第二部分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选文更多考虑名家名篇 1、选材标准 文质兼美 有一定内涵 汉语表达比较纯正 语言文字上有可以抓住的点,能给学生提示一些读写方法。 在题材和体裁上都注意拓宽,更重视文学味。 2、选入中外名家的作品: 朱自清、林清玄、丰子恺、老舍、何其芳、安徒生、契诃夫、笛福、马克吐温、梁衡 3、不少课文文学味儿浓: 《匆匆》 二、专题更多考虑读写点 ☆从人文和读写训练点两个方面安排专题,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防止语文的弱化。 ‎ ‎ ☆各个专题的读写点 (1)人生感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民风民俗详写和略写 (3)深深的怀念课文的叙述顺序  (4)外国名篇名著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注人物命运;学习浏览;读整本书 (5)科学精神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6)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 三、内容更多考虑过渡与衔接 1、结构与思路体现教材的连贯与一致 ☆双专题性质: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 ☆导语:激发兴趣,提示、布置单元学习内容 ☆课后题和连接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注意突出单元学习重点 ☆词语盘点:方便学生自测自查。 ☆口语交际习作:结合单元知识积累,注重由读到写的迁移 ☆回顾拓展:归纳、梳理,适当拓展,引向课外 2、内容与呈现方式,向初中教材过渡 中小学教材衔接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编写理念;异各学段梯度与衔接。 (1)专题设置,贯通一致。 ‎ ‎ 【1】专题设置的人文内涵前后贯通。 ●六年级下册导语提示的专题主要内容: 一、平凡的小事可以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体会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 二、不同的民族,有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 四、阅读外国经典名篇名著,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 五、感受科学家们伟大成就背后所透出的科学精神。 【2】读写训练点的设置体现梯度与衔接。 (2)课文选编,注重衔接。 ●名著导读与鉴赏,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视野,训练浏览。 长篇:《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精彩片段) ●文体多样,六年级下册让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 第三学段的文体阅读要求: 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诗歌和阅读说明性文章。 第四学段的文体阅读要求: 增加了阅读科技作品和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 ●文言文学习的编排。 (3)体现弹性,留有空间。 【1】略读课文的安排。 ‎ ‎ 【2】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与用途。 ◎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作为课后思考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渗透对比阅读的理念。 【3】古诗词背诵单独安排,与初中教材一致。 第三部分教学建议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一)学生进入最后一个学期前,教师首先要思考,学生是否具备了以下基本语文能力 (1)认识至少 3000 个常用汉字,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学生喜欢习作,表达比较流畅且错别字较少。 (3)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4)学生喜欢语文,发言积极,思想活跃。有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感情。 (5)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具有比较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查字词典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等。 (二)学生还可能存在哪些语文学习的问题? (1)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始减弱,上语文课、课外阅读和进行语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书面语言问题较多; ‎ ‎ (3)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缺,胆小,很少当众发言。 (三)教师的反思: ☆学生的上述情况哪些是教师教学问题?哪些是学生个人问题?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根据课程标准或者教参设定学习目标?  ☆关注本地区毕业测评的动向,需要适当补充哪些教学内容? ☆经过最后一学期的语文学习,我打算帮助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达到什么程度? ☆初中的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过渡? ☆归结为一句话:最后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我打算干些什么?(突出重点、弥补不足、总结提高、平稳过渡) (四)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第三学段(5~6 年级)的教学目标 ●阅读方式 朗读:第三学段(5~6 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第三学段(5~6 年级)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 300 字。 浏览:第三学段(5~6 年级)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其他:第三学段(5~6 年级)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词句积累、标点运用等 ‎ ‎ 词句:第三学段(5~6 年级)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标点:第三学段(5~6 年级)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训练点  第三学段(5~6 年级):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文体能力要求 第三学段(5~6 年级): (1)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学段(5~6 年级): (1)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 ‎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习惯与积累 第三学段(5~6 年级): (1)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段)。 (2)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二、生字生词教学建议 1、结合本课的生字,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辨析相近或相类的字(可以用一些随堂练习来进行)。 2、不要脱离开语言环境进行字词的解释,不作词性、词类的分析。 3、少数不认识的生字,除了让学生查字典认识外,也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一些识字方法先猜一猜,再核实。 4、写字时参考词语盘点,尽量结合着词语来写,对学生习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错别字,注意帮助学生改正。 5、在正确、美观的基础上,逐步要求有一定的速度。 三、阅读教学建议 1、目前阅读课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朗读太多,由过去一段一段的讲变成了一段一段的读,让学生觉得乏味。 (2)对课文作图解式、结论式的说明,缺乏对学生体会过程的引导。 ‎ ‎(3)带领学生体会表情达意的办法不够多,容易变成单纯的知识讲解。 (4)问题不是设置在有疑处,虚假的一问一答。 (5)教学过程枯燥僵化,缺乏有创意的设计。 (6)太局限于教材,对课外阅读缺乏指导。 2、把握读与讲的关系。 (1)高年级的读重点是默读,是有一定速度的默读。 (2)不是所有的文章、所有的段落都适合朗读,选取值得积累和体验的段落朗读。 (3)朗读要讲究层次和实效。 (4)讲主要是方法的引导和渗透。 (5)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3、注重对课文的形象感受。 (1)充分发挥朗读的熏陶感染功能,但读并不是体验和感悟的唯一方法。 (2)形象大于思想,感受形象比抽象特点更重要。 (3)从客观的分析走向入情入境的体验和感悟。 (4)适当使用教学媒体,防止图解文本。 4、从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 (1)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表达方法,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不要只归结总分总之类的结构概括。 (2)细细体会表达的特点和好处,避免只讲修辞术语。 (3)多读多背积累表达方法。 ‎ ‎ (4)引导学生像作家一样思考:如果你来写,会如何表达? 5、掌握提问的技巧。 (1)要设计好关键性的问题,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可以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2)要用好、用足课后的思考题。 少提小问题,多提大问题;少提事实性的问题,多提诠释性的问题;少提认同性的问题,多提批判性的问题;少提简单陈述的问题,多提创意思考的问题。少提封闭性的问题,多提开放性的问题。 6、突出课文学习的重点。 不要面面俱到、千篇一律,设计教学有点创意; ●一些课文教学重点的提示如下: 《文言文两则》: ☆朗读是第一位的,以感受为主;用一些学过的成语故事来导入,让学生感受两种语言方式的不同;不宜采用逐词逐句对译的方式;对文中蕴涵道理的讨论适可而止;一则精讲,另一则适度放手自学。 《匆匆》: ☆写作背景不必过多交代,重在让学生知道珍惜时间;修辞手法重在体会这样用的好处而不是判断何种修辞手法;朗读、感悟优美的语段;让学生像作家一样思考:如果你来写一篇要珍惜时间的文章,你会怎么写? ‎ ‎ 《北京的春节》 ☆了解详写和略写的方法;感受北京语言的味道和谈话式的文风;文字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的眷念和对老北京的爱;阅读链接的使用。 《藏戏》 ☆可作课前布置,搜集相关资料。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面面俱到。 《为人民服务》 ☆感受演讲词的文风;充分理清文章脉络;说理深入浅出、思维缜密、说服力强;让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用具体的人和事来帮助理解;适当运用其他学习资源,如电影《张思德》,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 《鲁滨孙漂流记》 ☆激趣入手,方法贯穿,加强互动。阅读梗概后大致了解全书内容;精彩片段教学前要介绍前因后果;激发学生阅读全书是教学的重点;可以先布置学生阅读全书,然后通过班级读书会来讨论交流。 7、古诗词背诵的使用 不必占用教学时间来讲解:利用注释了解诗词的大致意思,重点在背诵上。 8、综合复习的使用 ●编排目的 ☆提供复习的材料。 ‎ ‎ ☆提示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选择贴近学生阅读能力的材料,并凭借阅读材料设计能锻炼和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在独立阅读和独立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九篇文章涉及到的语文能力: 朗读、默读程度适合的文章;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认字、理解词语;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叙述的顺序;联系实际谈谈阅读的体会感受;仿写、缩写、写读后感;复习写信这一最常用的应用文。 ●角色定位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学自练、自测自评; ☆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所用说明 ☆可以全部使用,也可以选用一部分; ☆可以在期末总复习时集中使用,也可在全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分散安排。如果分散安排,有的可以与课文的教学适当联系。 春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 2 一、指导思想 ‎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 xx 人,其中学习领悟能力强的,善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同学大概有 X 人,学习自觉性较高,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有 xx 人左右,这部分同学虽然基础知识部分通过积累能够过关,但是阅读能力较差,作文写作能力一般。另外有 X 位同学,属于学习懒散,领悟能力又较差的学习后进生。 三、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于 2020 年春期正式试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 10 首供学生读 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写字表和词语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 17 篇,其中精读课文 12 篇,略读课文 5 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 2~4 ‎ 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链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全册安排阅读链接四次,未安排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全册共安排口语交际三次,分别是同读一本书、即兴发言、辩论。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四次,其中第三单元是作文单元,未安排语文园地,第六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也未安排语文园地。语文园地由三至四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在第一、五单元各安排了一次。在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主要向学生推荐世界名著。 四、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环节。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 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总之,在深知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原则下,奉行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册课文共有六个单元,全册包括导读课文读写例话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内容,书后还附有 10 篇古诗词诵读内容。本册要求学会 120 ‎ 个字,每课要求学会的字,排在方格里。 1、知识方面(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会写 120 个,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2)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文段。 (3)背诵 20 篇以上的优秀诗文,课外阅读不少于 15 万字(完成课文配套课外阅读 30 篇)。 (4)学习浏览,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根据需要搜集相关的信息,并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5)学习用钢笔和毛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6)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 (7)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8)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2、技能方面(1)会使用字典、词典进行识字,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 ‎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7)会读诗歌,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8)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9)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作品梗概、想象作文、读后感等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五、教学重难点 1、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全面完成各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更有真情实感。 六、教学措施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 在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 ‎ 3.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商讨,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案。 4.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7.平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春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 3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现在学生 xx 人,其中女生 xx 人,男生 xx 人。总体来看,这个班的知识基础比较平衡,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比较多,但有近十名学生基础知识不太乐观。班上的部分男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放松自己,学习上和生活上皆如此。基本情况如下: 上课时善于动脑,积极发言,平时又乐于帮助同学,学习成绩优秀的仅占班级总人数的 ‎ ‎15%,是这个集体的主体力量。他们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团结同学,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能和后进生结对,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待加强,竞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基础较差但要求上进的学生占总人数的 30%,他们上课能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态度好,但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及缺少学习毅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还有十名后进生是本学期的培养重点,希望从习惯到最终成绩都能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二、教材总体分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于 2020 年春期正式试行。六年级上册教材由六个主体单元构成,主题分别是: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每个单元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导语内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个情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借题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每单元大致有 24 篇课文,前 2 篇要求精读,后 1 或 2 篇是略读课文。 ‎ 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全册共安排了三次,分别安排在第二、第四、第五单元,主题分别是同读一本书、即兴发言、辩论。习作是除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外,其他每单元都有安排,主题分别是:家乡的风俗、写作品梗概、让真情自然流露、心愿、插上 科学的翅膀飞;除了这 5 次专项习作外, 课文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第一次是《腊八粥》一课后,让学生照样子写一种最喜欢的食物;第二次是在学习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以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五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一、五单元各安排了一次。在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主要向学生推荐世界名著。其中,第六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 10 ‎ 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 120 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对于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鼓励学生勤查字词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3)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2、略读课文的教学 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四)口语交际教学 ‎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 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每个单元课文后习作中安排了 5 次习作,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 2 次小练笔,分别安排在 3 课和 16 课后。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七)古诗词背诵 本册教材在最后一组──综合性学习后面,安排了 10 ‎ 首古诗词背诵,包括 7 首古诗。 (八)综合复习 本册教材最后安排了综合复习,这既是为了给老师提供一些复习的材料,更是为了向老师提示一种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向课堂 40 分钟要质量。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五、教学进度安排 略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