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0 KB
  • 2021-04-19 发布

就业创业调研报告(精选3篇)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就业创业调研报告(精选 3 篇) 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1 就业和创业问题是高职学生在校内最关心的话题,是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标志,也是高 职校非常重视的问题。为掌握高职学生就业和创业情况,促进高职学生进一步就业和创业, 明确高职校的办学方向,提高办学能力。就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用走访、 开座谈会、与学生沟通交流、看资料等方式进行。现将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的专题调研情况报 告如下: 一、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的基本情况 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状况基本令人满意,大部分学生找到了工作,基本能够适应工作岗 位要求,具有工作责任性,做到爱岗敬业,能够融进企业,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才华和 力量。在选择就业创业上,心态比较成熟,有明确的定位。大部分同学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严 峻的事实有清醒的认识,能够接受就业形势严峻的事实,理性地选择就业创业。但在毕业后 选择发展城市或区域上,大部分学生避开了就业竞争激烈的北京和上海,而愿意选择去沿海 发达城市工作。但选择一般城市或回家乡发展的比较少,选择去西部的更少,说明多数学生 仍然只是看到了大城市的巨大诱惑力和比较多的发展机会,而没有看到生活在大城市的巨大 压力和高昂的生活成本,相比来讲,中小城市在这些方面往往更有优势,而很多学生却对此 视而不见。选择去西部地区的更少,说明“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意识还没 有被学生所接受,学生的艰苦意识和奉献意识还有待加强。 二、高职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职学生目前的就业创业状况基本令人满意,但也存在着突出问题,需要引起有关 部门与全社会的重视,拿出切实办法与措施予以解决。 1、成才意识强,但规划模糊 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业成功的要求是能够有自己开创的事业,许多学生有创业打算,小部 分学生已经开始在校园内尝试创业。但是想开创自己的事业,有成才准备的学生当中,只有 少数人能描述自己的成才目标,这表明学生对于成才的概念和行动的规划比较模糊,感觉成 才是一件十分远大的事情。 2、认识到位,但行动软弱 对于成才的认识,一部分人认为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另一部分人人认为是出人头 地,有较高的职位、有较好的收入,也有人认为成才就是无论顺境、逆境,一如既往地认真 工作。大多数学生在成才认识到位的情况下,但行动软弱。没有勤奋努力、积极行动去实现 自己的成才愿望。 3、问题突出,但解决乏力 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高职毕业生和就业岗位之间存在着“无职可 就”,“有职不就”和“有职难就”的矛盾,这种“找活难”和“找人难”的现象,一方面反 映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错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高职毕业生存在着职业特征不明、 就业观念落后和自我定位不准的缺点。对高职学生存在的就业突出问题,目前解决办法与措 施还不多,需引起各有关方面领导的足够重视。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来自高职学生自身和家庭的原因,也有来 自高职校和整个社会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部分高职学生第一个自身原因是能力发展不全面,综合素质不高。高职学生中有很大一 部分来自于低收入家庭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基础较差,造成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不 高,与现实要求存在着较大的矛盾。第二个自身原因是部分高职学生的就业心态较消极。他 们认为自己文凭不如人家,经验和技术不如人家。对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 择业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只有搞管理,拿高薪,留在城市就业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有些学 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到基层,边远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在生产一线干不了 几天就呆不下去而走人。 2、学校的原因 部分高职校的教学硬件特别是实习实训场地不达标,以就业为导向和工学结合的教学原 则落实不到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学上不是以“能力”为中 心而是以“课程”为中心,教学内容专业设置与现实需要脱节,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建设落后, 人才培养口径较窄,存在着单纯的“技术劳动者”而不是全面的“文化技术者”的培养倾向。 3、社会的原因 目前社会上就业法律不完善,就业市场不规范,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存在着供大 于求的矛盾,用人单位存在用人误区如学历歧视、性别歧视、生源地歧视和过分注重工作经 验等都是造成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的社会原因。总起来说,高职学生的就业不容乐观,就业 环境比较狭窄,这种情况短时期内难以根本改观,作为高职校和高职学生要有充分的思想心 理准备。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抓好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高职校要积极开展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在认清和掌握政策的基础 上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并采取理性的就业行动。一是要使学生明确供大于求是我国近段时间 的就业趋势,就业难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使学生在认识就业形势的基础上走出就业误区。 二是要使学生树立适应新形式的就业观。通过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去高薪单位、大城市和外资 企业就业不是唯一的就业出路,积极引导学生面向需求量大的中小型企业就业,面向基层就业, 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到农村就业,服务“三农”事业。事实证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 大量的实用型和技术型管理型人才,高职学生有百分之七八十来自农村,他们熟悉农村的情况, 学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肯定是大有可为的。要使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自主就业,多渠道就 业,多层次就业和跨行业就业的正确就业观,帮助学生努力克服盲目择业和定位模糊的就业倾 向,引导学生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来不断修正自己的择业期望值,使其能从“我想干什么”的 就业观向“我能干什么”的就业观转变。 2、开好专业课程,满足高职学生目标岗位的技能要求 高职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认同度较高,但对于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认同度较低,有近半数 的学生认为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课程不能满足目标岗位的技能要求,他们呼吁学校更多地给 予他们实习实践的机会。这说明高职校的专业设置是合理的,能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动而适时 调整,但是具体到专业课程的设置等细节问题上时,则又往往呈现出滞后性的特点。技能训 练缺乏,所培养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已经成为高职校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让学校老师走 出去,进入企业第一线了解企业的现状,找准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侧重点,以此指导学校 的专业课程设置。同时应通过校企合作组建实习基地、校办企业、毕业生顶岗实习等多种途 径,为在校学生拓宽实习实训渠道,练得一手过硬的动手能力。 3、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工作业务能力 社会实践是高职学生成为受人欢迎的应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他们了解社会、了解 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 职校要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经常鼓励教师、学生走出去、沉下去,参加社会调查、企业 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见习、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团委、学生会组织 学生开展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到革命根据地和边远贫困地区、重点企业参观考 察,感受民生民情,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做人做事,提高学生工作 业务能力,深化对专业学习的理解和准确学习新知识的紧迫感、投入市场竞争的危机感。 4、抓好就业心理指导,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现象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 心理,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和急于求成心理,其中挫折心理对高职生的就业影响极大。 这些心理问题综合起来表现为学生的就业焦虑,它使学生常处于紧张和不安的心态中,对学生 的身心影响极大,是产生就业问题的心理因素。学校应针对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采取各种有 效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对就业既能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又能准确把握 机会;既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又能客观地分析现实,引导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树立良好的就 业心态。 5、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指导学生做好具体的就业准备 为使高职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并迅速熟悉工作,学校要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对 学生进行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教育,使学生懂得自己今后将要从事的职业理念行为规范, 行业要求和道德准则。引导学生以一个准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并通过讲座、观摩、社会 调查、实习实训和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鲜明的企业意识、工人意识、岗位意 识并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要借鉴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和考核模式来培养和提高学 生的职业能力,如职业沟通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等。二是以创新的精神来指导学生做好职业 生涯设计。高职校的职业规划指导要从传统的静态型向现代的动态型转变,从学生入学开始 就开始此项工作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市场,了解行情,走 进企业熟悉职业特征和自已未来的就业方向,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来设计自己 的职业生涯。三要指导学生精心准备好求职材料。求职资料是通向面试的“护照”,学校要 教育学生秉承诚信的原则来做好求职材料,在突出个人特色和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的基础上 体现针对性和美观性。面试是就业的必备环节,学校要教育学生注意面试的礼节、语言与服 饰,教会学生顺应招聘人员的思路和心理回答问题的技巧,特别要将“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 贯穿于面试技巧的教育过程。 6、提高服务水平,促进高职学生就业创业 要做好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高职学生的就业机制有待改革, 政府的就业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要建立灵活的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性规定。政府部门 要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职学生,要为高职学生就业 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职学生,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 落实国家有关人才政策,取消落户限制。同时切实完善有关人才及劳动法规,维护高职学生 的就业权利和合法权益。 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2 近年来,**市**县妇联坚持把妇女创业就业作为全县妇女发展工作的重点,认真落实创 业就业政策,不断优化创业就业环境,积极拓展创业就业渠道,并在职业培训、职业介绍、 岗位援助、小额贷款等促进妇女创业就业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目前妇女创业就业的情况。 1、女性创业就业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女性创业就业奠 定了良好的基础。县委、县政府实施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为广大妇女 创业就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女性就业结构趋向合理。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女性就业结构日趋合理,从事第三 产业特别是一些素质要求较高的领域,如金融保险、文化艺术、会计等行业,女性所占比例 有所上升,就业层次有所提高。 3、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吸纳女性就业的强大载体。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 女性也纷纷到非公有制企业里搭建创业就业舞台。目前,我县非公有制领域从业人员中女性 占到了 50%以上。 4、自主创业女性比例偏低,规模不大。我县自主创业女性总的来说比较保守,冒险、 创新意识不强,再加上对高新技术的掌握不够,女性创办的实体规模普遍不大。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大宣传教育,转变妇女创业就业理念。县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宣传鼓动、组 织发动、团结带动”的特有优势,针对妇女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大张旗鼓地营造妇女创业就 业的浓烈氛围。通过现场参观学习、召开妇女动员大会、进村入户、个别座谈等形式,做深 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传媒及群众喜闻乐见 的宣传形式,帮助妇女破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克服“怕吃亏、怕吃苦、不敢 闯、不敢干”的消极意识,鼓励她们到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求发展。 2、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妇女创业就业信心。全县各级妇联组织注重典型的培 养,树立了一批创业就业先进典型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大造舆论和声势,并 向省市推荐。同时,还不断评选“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创业典型,推介妇女创业就业的 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通过宣传发动,把体现创业就业价值、实现致富的思想观念日益深入 妇女内心深处,促使创业就业的妇女越来越多。 3、加强培训提高技能,奠定妇女创业就业基础。近年来,县妇联与县人社局、农业局 等部门联合,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多形式开展培训。围绕本地产业特色开展了食用菌种 植、生猪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为增强广大妇女就业技能,组织妇女开展计算机、家政、育 婴师、营养师、电动缝纫等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以满足不同妇女的实际需求。 4、规范服务,搭建女性创业就业平台。一是搭建信息平台。每年春节前后,县妇联都 会与县劳动就业部门和企业举办招聘会等活动,及时向妇女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和指导,争取 用人单位的支持,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县妇联还想方设法开辟公益性岗位, 多方联系为“4050”人员提供家政员、清洁工等岗位。二是搭建资金平台。我们通过做好妇 女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女性创业,切实解决广大妇女在创业中资金不足的困难,为广大妇女搭 建创业平台。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 6600 多万元,为 800 多名创业妇 女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扶持。三是搭建帮扶平台。搞好结对帮扶是带动更多妇女创业就业的主 要途径。近年来,县妇联通过开展妇女干部与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女性结对,女能手与贫 困妇女结对,女老板与女大学生结对等活动,为她们提供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 扶持,共结对 80 多对。 三、女性创业就业的存在问题。 1、性别歧视依然存在。我国法律中虽然规定了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但实际上妇 女就业机会并不是平均分配,用人单位拒绝招收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现象时有发 生。 2、妇女素质有所提高。单一劳动技能和较低的文化水平束缚了广大妇女的创业就业, 在妇女中具有专业技术素质的人偏少,存在“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的现象。 3、女性就业观念陈旧。部分女性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还没有从“单位”、“机关”、 “贵贱”劳动观念中解放出来,对一些适合妇女从事的养老服务业、家政服务业,有些人认 为是伺候人、低人一等的工作,不愿从事,尤其是一些女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都希望 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动创业或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 4、资金瓶颈制约女性创业。部分想创业的女性由于资金问题至今没有实现理想,就是 一些创业的女性由于资金的制约,也只能选择一些投资少、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产业,想扩展 规模、提升品质又缺乏资金支持。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女性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引导妇女转变创业就业 观念,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要进一步通过评比表彰、专题演讲、电视专题、报纸专版 等形式加大对女性创业典型的宣传,扩大社会对她们的了解和认同,带动更多的女性投身创 业。 2、进一步加大培训引导力度,增强女性创业就业的能力。要自上而下建立妇女培训网 络,确保妇女培训工作的经常化、持久化、规范化。在培训过程中要坚持分类指导,对尚未 就业的妇女,给予必要、系统、全面的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使之尽快掌握一定的自主创业 和自谋职业的能力;对初始创业者,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帮助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 提高效益;对创业有成者,开办更多创业讲座及相关课程,邀请专家、教授前来授课,专门 指导,进一步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引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要加大对女大学生的培训和 引导,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创业指导和实践基地。 3、进一步搭建服务平台,拓宽妇女就业渠道。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举办劳务洽谈会、 招聘会等活动,及时为妇女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和指导,并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破解女性创业就业难题。我们正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 进一步简化女性创业担保贷款手续和降低担保资格门槛,给创业女性提供方便快捷的资金支 持。目前正在积极和银行等单位沟通协调,探索搭建银企对接,互通信息、加强联系的平台, 建立女企业家融资恳谈等机制,有方向、有目的地扶持女企业家做大做强。 就业创业调研报告 3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高校应届毕业生面临 的就业、创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创业问题更加突出。今年 4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为深入了解衢州市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对就业创业政策的关注度,以及对政 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意见建议等,国家统计局衢州调查队对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 术学院 2 所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 36 名应届毕业生开展了专题调研,其中衢州学院 17 人,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19 人;从性别上看,男生 20 人,女生 16 人;从学历上看,本科毕业生 10 人,高职(专科)毕业生 26 人;从毕业去向看,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有 31 人,为继续深 造做准备 5 人。他们中过半数没有关注就业创业帮扶政策,其余关注的政策大多集中在创业 贷款和就业社保领域。 一、就业情况 20xx 年,衢州学院和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有应届毕业生 2343 人和 1991 人,截止到 5 月底,两校分别就业 956 人和 732 人,升学 489 人和 155 人,就业率 61.7%和 44.6%(含升 学人员)。从历史统计数据看,每年 8 月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最高,截止 20xx 年 8 月底, 衢州学院就业率为 98.0%,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 95.8%.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 特点: (一)就业渠道广泛。被访的 31 名已落实就业毕业生中通过各类招聘网站落实就业单 位的有 8 人,通过校园招聘会和老师、校友推荐的各 6 人,通过家庭或其他社会关系的有 4 人,通过工作实习和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的各 3 人,通过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的有 1 人,无 人通过高校毕业就业信息网、政府(社会机构)组织的招聘会、报纸(杂志)发布的招聘信 息渠道落实就业。可见专业招聘网站、校园招聘会、师友亲属等社会关系仍是毕业生落实就 业的主要渠道。 (二)二三线城市更受青睐。31 名已就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地在直辖市的有 1 个, 省会城市的 12 个,非省会城市和县级市各 8 个,乡镇和农村只有 2 个。毕业生更倾向于选 择发展机会较多,竞争压力更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城市就业,压力较大的一线城市和条件相 对落后的乡镇农村对毕业生吸引力不大。 (三)非公经济是吸纳就业的主力。31 名已就业毕业生去国有企业的有 6 人,事业单 位 1 人,三资企业 3 人,其他企业(民营企业)21 人。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其他企业依然 是就业市场最大的需求者。 (四)所学专业与岗位相关度一般。31 名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即将从事的工作很相关的 有 5 人,相关的有 12 人,一般的有 6 人,不相关的有 7 人,很不相关的只有 1 人。过半数 被访毕业生能够学以致用,但所学专业与工作无关的也有四分之一。 (五)工作满意度较高。31 名毕业生对已落实的工作认为很满意的有 2 人,满意的有 12 人,一般的有 17 人,没有不满意勉强就业现象,表明自由择业能够让近半数毕业生找到 满意的工作。 (六)受到能力制约影响较大。31 名毕业生认为求职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乏实践经 验,同时也有就业能力不足、缺乏求职技巧等问题,选择岗位信息不足、社会关系欠缺等客 观因素的较少。 二、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衢州学院和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均在就业指导工作上采取了强化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健 全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加快改革创新,强化就业帮扶等措施。衢州学院表示今年就业 形势严峻,在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上存在人员紧缺困难。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认为 就业形势与往年基本相当,但存在专业不对口、就业层次不高问题。学生求职时定位不准, 心态不稳,经常变动单位;个别学生缺乏忧患意识,求职时不积极主动。 (一)就业指导与服务成效显著。36 名被访毕业生均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简历 制作与求职面试指导、就业政策宣传解读、招聘信息发布、就业形势分析与判断、就业心理 辅导、创业指导与训练、就业实习与实践、校园招聘会、就业困难帮扶、升学(或出国)指 导等就业指导与服务,所有指导服务项目均被过半数毕业生认为有很大或较大帮助。最受认 可的是简历制作与求职面试指导,认为有很大和较大帮助的各有 12 人,其次是举办校园招 聘会,认为有很大帮助的 12 人,有较大帮助的 11 人。就业心理辅导项目认可度相对较低, 认为有很大帮助的只有 7 人,说明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和心理帮扶被各方忽视。 (二)就业指导服务仍需加强。36 名被访毕业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不足主要集 中在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不到位,就业政策宣传解读不够,需要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指导。 大部分被访毕业生不了解国家或地方基层就业项目和就业服务政策,仅有 6 名被访者表示有 所了解,他们相对认可应征入伍服兵役、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鼓励高校毕业生灵活 就业等政策,对三支一扶计划、毕业生到基层或中西部就业专项政策的认可度最低。 三、创业情况 两校选择创业的应届毕业生都非常少,但大部分被访毕业生有强烈的创业意愿,没有马 上选择创业的主要困难是缺乏资金、人脉和经验。 (一)创业意愿强烈。被访毕业生普遍怀有创业理想,同时对自身现有能力有清晰认识, 大多选择先就业提升综合素质后再开始创业。36 名应届毕业生中有 29 人表示愿意自己创业, 其中 26 人打算工作几年后开始创业,毕业后马上创业的仅 2 人。从创业形式看,选择合伙 创业的有 12 人,个体商户形式的 7 人,互联网创业的 5 人,自己办公司等其他形式的 5 人。 (二)创业指导服务欠缺。36 名被访毕业生认为学校创业指导服务主要问题在于对学 生创业上的指导不够,创业孵化基地配套不完善,未能全部发挥作用,创业信息、政策宣传 解读不到位,希望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完善创业基地相关配套措施。他们中认为大 学生创业优惠政策需要在加强资金支持力度上改进的有 14 人,简化审批手续的有 10 人,加 强场地支持力度和提供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各有 8 人。 (三)希望政府加强帮扶。衢州学院希望政府在推动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上加强帮扶力度, 关爱基层就业创业工作者;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认为应当及时落实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 项目。被访毕业生对政府的政策期许主要集中在提供低息贷款的资金帮扶和技术、法律方面 的指导等。 四、几点建议 (一)加大就业、创业帮扶投入。提高高校就业、创业环境建设投入,增加校园招聘活 动补助。加大高校就业、创业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高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素质;积极利 用现代化科技平台,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科学设置专业和招生规模,简化高校专业设 置和招生审批制度,让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贴近市场和社会需求,加大对行业急 需但生源不足的专业财政投入,减免人才紧缺专业学费,保证人才紧缺专业生源,优化人才 供给。 (二)建立高效的联动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优化就业创业环境, 实现产教融合。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共享人才供需信息,定期发布本区域行业人才需求 情况和行业总体薪资水平,规范行业薪资信息发布披露。完善创业指导服务,加强创业宣传 和引导,简化毕业生申办各类创业政策手续,优化毕业生就业归口管理,为毕业生提供快捷 方便的服务。 (三)培养毕业生正确择业观,提高就业能力。加大基层环境建设,加强基层工作宣传, 引导毕业生全面认识、科学择业。建立向基层倾斜的分配机制,提高基层工作补贴,保障基 层工作者收入,抓好基层用人单位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税费减免、毕业生落户、人事档案 管理等政策宣传和落实。优化非公有制机构的权益保护机制,转变传统择业偏见。加强对" 双困生"的个性化帮扶,在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强化就业能力指导,重点解决家庭困难、 就业困难学生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