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95 KB
  • 2021-04-19 发布

精选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表(4)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表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表 数学教学计划是老师对每一课时做的特定教学方式的规划, 是一个老师对他的工作尽职尽责的表现,是老师对学生的教 育非常看重的一个表现,不是只照着课本去念去学,它包含 了老师的心血和希望在里面。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小学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 5、4、3、2 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将 5、4、3、2 加几的 问题转化成 9、8、7、6 加几的进位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 5、4、3、2 加几的问题中,让学生感受到可以 将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 生比较熟练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从计算的角度发 现加法交换律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了 9、8、7、6 加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能通过规律的发现,类比迁移, 自主探究 5、4、3、2 加几的计算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 5、4、3、2 加几的计算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计算 5、4、3、2 加几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做准备 1.师生互动复习算法。 以 6+9 为例复习 9、8、7、6 加几的计算方法,即凑十 法。 2.学生抢答快速计算。 9+2=8+5=8+3=7+5=6+4=9+5= 【设计意图巩固 9、8、7、6 加几的计算方法,熟练 9、 8、7、6 加几的准确度与速度,为学生新知学习奠定坚实的 基础。 (二)比较发现,找规律 1.在题组计算中初步感受规律存在。 2+8=10+5=8+6=9+7=8+2=5+10=6+8=7+9= (1)学生独立计算出以上每组题的结果。 (2)教师指名回答,订正计算结果。 2.在观察比较中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看一看:观察每组题中的两个加数与计算结果。 想一想: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说一说:每组题中的两个加数是相同的,只是位置不同, 结果也是相同的。 (2)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学生自主总结规律。 教师帮助学生整理语言: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揭示课题。 带着你的发现,继续研究 5、4、3、2 加几。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题组计算,让学生在计算中观察, 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将发现的规律 进行总结提升,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三)类比迁移,重方法 1.观察特点。 (1)出示例题。(教材第 95 页例 4) 5+7=5+8=4+8=3+9= (2)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加数的特点。 (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每道题中的两个加数均是小 数在前,大数在后。 2.探究方法。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例题 4 的学习。 教师指名回答,订正计算结果。 (2)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①小组内交流,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 预设一:继续用凑十法解决 5、4、3、2 加几的计算问 题。 预设二:借助刚才的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从而 计算出结果。如计算 5+7 时想 7+5;计算 4+8 时想 8+4;计算 5+8 时想 8+5;计算 3+9 时想 9+3。 ②全班内交流,总结归纳不同的计算方法。 (3)体验比较方法。 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 学生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就可以很快说出得数。 3.总结提升。 在计算 5、4、3、2 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交换两个 加数的位置,把小数加大数变成大数加小数,这样就可以用 我们学过的 9、8、7、6 加几的方法解决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 5、4、3、2 加几中两个加数 的特点,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组织学生在尝试、交流、比 较、体验中自主探究 5、4、3、2 加几的计算方法。在类比 迁移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实践应用,促提升 1.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并计算。 一上:《5、4、3、2 加几》教学设计(2)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 95 页做一做第 1 题,以检验学生 的学习效果。 (2)快速抢答巩固方法。 一上:《5、4、3、2 加几》教学设计(2) 以学生抢答的形式完成教材第 95 页做一做第 2 题。学 生说答案,巩固 5、4、3、2 加几的计算方法。 (3)比较发现感受关系。 一上:《5、4、3、2 加几》教学设计(2) ①你能快速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②每组算式中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得数又是怎样变化的 呢? 小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多几或少几,和也随 着多几或少几。 2.游戏提升。 请学生用连一连的方式将每封信准确地送进信箱。 一上:《5、4、3、2 加几》教学设计(2) 做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哪一封信没有送出去,并思考 它该送到什么样的信箱? 【设计意图练习分为两个层次,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巩 固、应用、理解求 5、4、3、2 加几的计算方法,感受加数 与和的关系,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哪些收获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 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 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 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总 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 个和第几个,掌握数 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120 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 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 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 以内的加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 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 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 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 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 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 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 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 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 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 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 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 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 程中 老 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 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 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 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 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 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 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 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 而不是一味的难、偏、 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 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 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 以 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 各数的认识, 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 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 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 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 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 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 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 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 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 成,会读、写 0~20 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 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 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 识设计活动内容。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 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 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应该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 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 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该: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 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 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 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 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 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 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 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 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 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3、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 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 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 写 20 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 一段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 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注意体现 知识的形成过程。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 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 行计算。教师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保护学生的自主 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注意体现因题而异可 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各种算法的特 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 关,入学前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 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 空间观念。因此,教学时应该注意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 过大量、丰富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物体 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 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大量感知的过程中, 逐步体会什么是空间与图形,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 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 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为此,通过数学 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学习用数 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 学的意识。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关系。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 的要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 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 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 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 就成为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从儿童 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儿童是通过活动在其心理结构 和周围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构建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活 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8、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努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 性、创造性。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 导。主要表现在: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要组织 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 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 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 能力的目的。 (2)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 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 解。 (3)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 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 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这些都可以供学生认数、 计算和分类等内容时操作用。 2.口算练习卡片 3.20 以内加法和 10 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这是为使学生 达到计算熟练用的学具。 4.数的组成练习卡片这是为使学生掌握数的组成的练 习材料 5.计数器这是演示 20 以内的数和计算用的一种教具。 6.绒板这是用来演示数数、计算和分类等内容用的教具。 7.钟面 8.方木块可以用来数数和演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9.小棒本学期每个学生要准备 20 根小棒。 10.数位表教学 11-20 各数的认识时用。 六、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 61 课时的教学内容,正 课 16 周,总复习 4 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 排如下: 一、数一数(1 课时) 二、比一比(2 课时) 三、1~5 的认识和加减法(10 课时) 1.1~5 的认识 3 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 课时 3.0 的认识和有关 0 的加减法;2 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 课时) 五、分类(2 课时) 六、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20 课时) 1.6、7 的认识和加减法 5 课时 2.8、9 的认识和加减法 5 课时 3.10 的认识和有关 10 的加减法 4 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 课时 整理和复习;2 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 课时) 七、11~20 各数的认识(4 课时) 1.数 11~20 各数、读数和写数;2 课时 2.10 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 课时 八、认识钟表(2 课时) 九、20 以内的进位加法(11 课时) 1.9 加几;3 课时 2.8、7、6 加几 4 课时 3.5、4、3、2 加几 3 课时 整理和复习;1 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 课时) 十、总复习(4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