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8 KB
- 2021-04-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精选对林黛玉个人的认识与评价两篇
精选对林黛玉个人的认识与评价(一)
记得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在上初中那会,为了寒假在家不太无聊就买了一本,读了几十回就放在了一边,实在是不懂里边的复杂关系。再次拿起就是高中了,勉强读完了全部章节,记得了一点点情节,可心中还是有一点点欢喜。所以就读了第二遍,第三遍......在这部名著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林黛玉,她的性格与我有某种相似的地方,因此她引起了我更多的关注。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解读一下林黛玉的性格色彩,同时也是对自己性格的剖析。原著中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而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让人不禁联想翩翩,爱之更切。
精选对林黛玉个人的认识与评价两篇
精选对林黛玉个人的认识与评价(一)
记得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在上初中那会,为了寒假在家不太无聊就买了一本,读了几十回就放在了一边,实在是不懂里边的复杂关系。再次拿起就是高中了,勉强读完了全部章节,记得了一点点情节,可心中还是有一点点欢喜。所以就读了第二遍,第三遍......在这部名著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林黛玉,她的性格与我有某种相似的地方,因此她引起了我更多的关注。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解读一下林黛玉的性格色彩,同时也是对自己性格的剖析。原著中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而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让人不禁联想翩翩,爱之更切。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的为人处事,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黛玉的这些小心眼儿在小说中的多个方面都有表现,例如:周瑞家的送来了两枝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而黛玉却无视宫花的新巧,只是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再就是晴雯拒绝开门一事,其实只是晴雯未能听出黛玉的声音,以为是别家的丫头。本属误会,可怜的林黛玉却想到自己是依栖在人家篱下,极度伤心:那一夜她倚着床栏杆,双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一方面可以领会黛玉当初的凄凉处境,其意识中有些怕被人看轻的顾虑,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一些黛玉的小女儿情态--一种有些无奈的美丽。
林黛玉处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官宦家庭,外面看是笙歌阵阵、花园锦绣、歌舞升平的繁华之所,而实际上却是一个充满着仇恨、倾轧、争夺、势利的黑暗之地。林黛玉谨记其母的遗训:外祖母与别家不同,因而在贾府中是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
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正因为寄居
在这种黑暗的环境当中,林黛玉不得不小心提防自己的作为以及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做法了,因此,这些似乎有点失之偏颇的小心眼儿也就变得情有可原了,甚至更能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寄人篱下的生活是多么的无奈和凄凉。
而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事实证明,越到后来大得下人之心的不是常施下人以小恩的宝钗,而以诚相待,啥也不瞒人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与坦诚也由此可见一斑。
林黛玉自小就有不足之症,而且经过多少名医,总未见效。我们从其母贾氏夫人亡故,黛玉过于哀痛,素本怯弱,因此旧症复发,有好些时不能上学等语可知其弱质纤纤。林黛玉与宝玉初次见面,宝玉便送妹妹一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至此际,黛玉既如西施之美,又如西施之病已跃然纸上了。
黛玉身子本来纤弱,经不起致命的打击。机缘巧合忽听得傻大姐儿泄露出宝玉将与宝钗成婚的消息,怨急攻心,立时觉得那身子竟有千百斤重的,两只脚却象踩着棉花一般,早已软了,只得一步一步慢慢的走将来,在极度的悲哀中迷了心智,于是有了与宝玉相对傻笑、让我们想哭的一段事故。待后回到潇湘馆门口,她那本来怯弱的身子再也无法承受:只见黛玉身子往前一栽,哇的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其命与病,至此际已入危境了。
等到贾母闻讯大惊前来看望时,黛玉微微睁眼,喘吁吁的说道:老太太,你白疼了我了!然后微微一笑,把眼又闭上了。一个微微睁眼、喘吁吁的形容,就把一个娇弱无力、病入膏肓、频临仙归的黛玉刻画得何其生动、何其明白!而黛玉一句老太太,你白疼了我了!了了数字,让我们感觉到这话里边有多少的怨、有多少的恨、有多少的不甘、又有多少的无奈啊!每每读至此处,我总禁不住要热泪盈眶!不为别的,只为黛玉无奈的凄凉!
再来看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一回,焚诗之际,一连几个喘字:说着又喘又喘成一处又闭上眼坐着,喘了一会子把个病态的黛玉可是刻画得入木三分。诗稿既焚,黛玉俗缘得
得了,心情一松那黛玉双眼一闭,往后一仰,几乎不曾把紫鹃压倒。此时的黛玉,已
是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及至后来黛玉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身子渐渐冷了,两眼一翻撒手西去,却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一边是人间至悲,一边是美景良辰,人世之至情,竟有凄凉而至于此者!
本是天外飞仙,何故凄凉如是?曹雪琴笔墨之神,亦在于此,一方面让黛玉美丽到极至,一方面又让她凄凉而至身死!于是乎,一个跨越无数时空的、恒久的悲剧性人物--凄美的林黛玉至此雕塑而成,活生生站在你的面前,让人为她尽情的感痛伤心,耿耿而不能忘怀。
林黛玉的凄美与哀怨让我感到更加的真实与喜欢。我喜欢《红楼梦》,更喜欢林黛玉。她是我心中的永恒~~
精选对林黛玉个人的认识与评价(二)
摘要: 曹雪芹先生用大量心血和笔墨刻画的林黛玉形象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典型。在我们看来,她胜比西施,绝顶聪明,满腹才华,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但因为寄人篱下,她有些自卑,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她纯真透明、天真宽厚,对人谦和。但有些多愁善感,清高孤傲。对待爱情,很是小气,但真诚、执着,渴望得到真爱,有着对封建礼教十分叛逆的人生观和爱情观。最终,香消玉损,泪尽而逝,走完了她凄惨悲凉的一生。本文我们通过对林黛玉的才华,性格和爱情等方面的描写,再来审视一下这位有血有肉有性格的女子形象。
关键词: 林黛玉 才貌双全 自卑多愁 叛逆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高峰的杰出之作。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对其评价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
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四大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大量笔墨,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寄托了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
一.形容娇美满腹才华的女诗人
《红楼梦》第三回合描写林黛玉外貌中写道: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 林黛玉刚刚进入贾府,作者借宝玉之眼,凤姐之嘴写出了这样一个有娇美姿容的林妹妹形象。她是宝玉眼中的神仙似的妹妹。她胜如西施,有着西施捧心而蹙的清瘦外形之美。
林黛玉的美还体现在她的才华上。她才学横溢,绝顶聪明,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富有诗人气质,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无赖诗魔昏晓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而且她还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红楼梦》中写道: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书中讲到初建海棠社时,李纨限韵限时众人所作《咏白海棠》诗。众人得题后,纷纷苦思起来,独黛玉依抚弄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头们嘲笑。待得众人诗皆成时,方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何等风流。如此才女,是为人间少有。继而在随后的菊花诗中,这个雅号为潇湘妃子的才女,更是让人惊讶不已,拍案叫绝。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更是让人心生敬佩。她曾作过的《五美吟》这五首诗,也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还有后面著名的《葬花词》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千古传唱。足以看出林黛玉真是个才貌双全的诗人!
二.以自尊掩饰自卑的纯真多愁的姑娘
《红楼梦》中林黛玉在贾府的表现从表面来看,好像多么高傲自负,但因为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她心里充满了深深的自卑和恐惧。她气量狭小,多愁善感,争强好胜。她自尊心太强,以至于发展成为所谓的小心眼。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黛玉变的雷霆震怒了,回到住处便向宝玉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他原是公候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第22回)在这里,黛玉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忍的。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表现。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正是为了用自尊掩蔽饰她内心的自卑。
可林黛玉也是纯真透明、天真宽厚的。她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圆滑,那样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香菱学诗时,宝钗讥笑她得陇望蜀,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而且她待人宽厚,与人不存介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生气,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她的天真笃实。本为一对情敌,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
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也很谦和。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宝玉说,她对晴雯是极好的。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从不计较高低;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林黛玉真的是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啊。
但我们知道黛玉是多愁善感的,她一态生两靥之愁 ,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红楼梦》中第二十三回中的黛玉葬花足以体现她的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抒写了她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第二十六回中也可以体现出,因误会了晴雯,林黛玉想着自己寄人篱下,便一面想, 一面又滚下泪珠来,后来又因听错了,以为宝玉误会她了,便;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哎,黛玉就是这样一个多愁善感让人怜的柔弱女子啊。
三.封建叛逆为爱而死的痴情女
《红楼梦》中写到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的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于父母早丧,她寄居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充满仇恨的环境下,孕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读完红楼梦,我们可以看出黛玉是任性、多疑、小气、敏感的。但其实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可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不变。然而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的这种新型叛逆的爱情的存在。于是以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走向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晴雯、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于是她不是愁眉,便是长叹,落花与眼泪成为她悲苦命运的象征,如她那首著名的《葬花词》所描写: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最终泪尽而逝,以生命相殉。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动人肺腑,撼人心灵!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最后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美好的理想最终被毁灭,这种强烈的悲剧感与幻灭感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悲悼,也是对不合理封建制度的控诉。
从通篇《红楼梦》来看,林黛玉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她的身世、性格和当时的封建社会环境,使得她和宝玉的爱情终究没有开花结果,一个痴情女子面对无果的爱情,无论她再博学多才、再纯真孤傲,也终将敌不过社会大环境,悲剧结局是意料之中的。林黛玉虽离我们远去了,但她纯真叛逆的精神,她与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她的闪耀着艺术魅力的形象,将给予我们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最纯洁的美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