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8 KB
- 2021-04-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教体局十一五规划总结
十一五以来,文教体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入手,坚持教育创新的指导思想,以关注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我县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使全县的教育工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一)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办学品位
十一五期间,我县教育总投入为5.7亿元,其中,投资1.92亿元用于学校建设和图书仪器等购置,大力实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文化建设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1、学校建设成效显著。新建扩建学校133所,新建扩建校舍80806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15800平方米,撤并学校46所。其中,投资3700万元新建了富康小学、横城小学、李庄小学、南豆公小学、大郭庄小学、大金山小学和后长巷小学;县政府拿出1700万元改变了二中的公办民助形式,实现完全国有;多方筹集资金1800余万元新建幼儿园15所,改扩建幼儿园55所,装备幼儿园器材100余套;争取上级资金1800余万元建起了职校实训厂房和校企联办实训基地,安装了空调,配齐了专用教室及教学设备;投资1500万元对67所学校校舍进行了彻底改造维修;投资1200余万元将向阳小学、四中、南街小学、南散湖小学危楼和危旧校舍全部拆除建起了高标准教学楼;一中迁址新建工作前期已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投资500万元在18所学校增建专用教室5800平米;投资436万元在原西阳寺小学教学楼基础上又配套建成集教学楼、实验楼、教师办公楼、学生宿舍楼为一体的现代化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投资400万元用于全县中小学取暖工程改造;投资223万元在李家疃中学原址建起了标准化教学楼。专项拨款1900万元在县城人民广场南侧建起了乒乓球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
2、专用教室及配套设施装备齐全。投资3290.6万元用于购置教学仪器、器材、图书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其中,新增各种仪器器材32.7万件,新增微机室55个,计算机2327台,新增语音室5个,电子备课室53个,多媒体室96个,新增探究实验室13个,新接入因特网学校多达61所,新建设校园网达58所,远程教育网覆盖全县中小学;投资642.8万元购置图书78.1万册。XX年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拿出3500余万元对全县所有学校进行刷新、改造,办学条件空前提高;更新教学仪器、器材,全县中小学教学设备得到高标准装备。继之,24规寄宿制示范初中、道东堡实验小学餐厅、学生宿舍楼建设项目资金1800余万元已全部到位,目前正在招标中。
(二)依法落实保障政策,教育投入逐步增长
、优先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十一五”期间,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均增长比例为16.8%,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年均增长比例分别为31%。中小学在校生生均教育费用逐年增长。“十一五”期间,在校生生均教育费用高中年均增长14.6%;职业技术学校年均增长12.9%;初中年均增长31%;小学年均增长28%。
2、政策性资金全部按时足额划拨到位
“十一五”期间,保证年终超收财力,按年初预算同比例用于教育。能够按时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并按规定全部用于教育。每年安排城市建设维护税的7-10%用于校舍维修。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安排20%用于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和补充学校公用经费。教师继续教育费共计48.3万元,按照新标准达到人均30元,已全部拨付到位。
3、严格落实“两免一补”
“十一五”期间,我县认真落实上级“两免一补”政策,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XX年用于“两免一补”的资金228.16万元,累计资助学生17868人次,XX年开始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杂费1021万元,免除贫困生书本费89.51万元,补助贫困生生活费13.1万元。XX、XX、XX三年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和学生书本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分别为84.61万元、91.05、93.20万元。通过"两免一补"政策及其他救助措施的实施,全县贫困家庭学生都能顺利就学,小学、初中入学率和保留率得到提高。
4、教育集中支付分中心运行良好
“十一五”期间,教育集中支付分中心正式运行。我们开设了自己独立的资金账户,配备了8台电脑,安装了专业的管理软件,对财会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实现对高中、初中、小学教育资金全部集中管理,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鼎立支持,便于学校资金专项使用,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三)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异彩纷呈
我县在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师资教育、成人教育,县域各级各类教育并驾齐驱,同步发展。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县域人口变化,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教育资源现状,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不断扩大校均规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我县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新建扩建小学53所,初中8所,撤并小学31所,初中15所,全县小学校均规模达到454人,初中达到1089人,较“十五”分别增加255人和310人,学校布局更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更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特别是占地50亩、投资近XX万元的富康小学的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城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的压力,使教育均衡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以调整促发展,以发展促均衡,积极推进中小学标准化、特色化、现代化建设,学生素质明显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小学(含女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平均达到97.9%;15周岁适龄少年全部接受义务教育,15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平均达到99.7%;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平均达到97.5%;初中三年保留率平均达到97%;初中辍学率平均达到为0.83%。
2、高中教育逐步普及。我县努力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强化高中学校管理,确立了“促全面发展,育合格人才,建冀南名校,创一流业绩”的战略目标,快速提升高中师资队伍质量和教学水平,充实了教学仪器,补充了图书和器材,新增了20个多媒体教室。“十一五”期间,全县高中入学率平均达到81.3%。
3、学前教育日趋规范。“十一五”期间我县出台了一系列幼儿园管理政策,加大幼儿园建设与管理力度,全县幼儿园进入了规范化、科学化发展阶段,XX年顺利通过了省级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验收。之后,加大幼儿园整治力度,文教体局联合县安监局、建设局、卫生局、公安消防大队等部门按照“农村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标准,进行评估验收,对全县民办幼儿园清理整顿。合格的颁发办园许可证,存在不足的责令限期整改,不合格的依法取缔。全县幼儿教育办学水准和管理水平大为提高,学前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4、职业教育彰显特色。“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采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的办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几年来县职教中心先后与山东金桥职业技术学院、邯郸教育学院、郑州鹤立学校、邯郸众成学校、龙翔技校联合办学,开设了数控模具、幼师教育、三维设计、电气焊等专业课程,大批学生经现场招聘赴厂就业。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职业技术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现代化教学设备配置步伐。先后配备了音乐琴房、舞蹈房、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室,购置了数控模具仿真系统。XX年10月,县职教中心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验收。[]
5、师资教育全面加强。“十一五”期间师训工作得到迅速发展。XX年以来,全县教师参加专业课程继续教育培训13500人次,参加省、市校长培训416人次,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00余人次,市级骨干教师培训150余人次。同时,我县先后举办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培训30余次,举办信息技术、英语、音、体、美等课程集训班18次,岗前培训213人次,严格做到“不培训不上岗,培训不过关不上岗”。多次聘请省、市教育专家、名校校长来我县做学术报告,培训人数达1100余人次。XX年以来,全县有55人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6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200余名教师分别荣获“师德标兵”、“十佳班主任”、“十佳校长”、“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教师任职资格、年龄结构日趋合理,全县在编的4321名教职工中,30周岁以下的教师1410人,31—40周岁1159人,41—50周岁1026人,51周岁以上726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健全,全县教职工继续教育参训率100%,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接受岗位培训达100%,校长学历全部达标,全县小学和特教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均为100%,初中教师为98.8%,高中达到98.56%,职中达到97.7%。
6、特殊教育逐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现出县政府的特殊重视和关怀,拨付专项资金整改了校园,配备了微机,装备了语训室、多媒体室等专用教室和设备,将手语教育与计算机教育同步进行,启迪了弱智儿童的思维,拓宽了残疾儿童的教育视野。XX年我县特殊教育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目前,在校生35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逐年提高。
7、成人教育遍布城乡。“十一五”期间,我们进一步健全了县、乡(镇)、村培训网络,我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100%,15—24周岁的青年文盲全部扫除,现有乡镇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9所,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12所。“十一五”期间共开展实用技术培训699次,培训人数达31970人;开展企业职工岗位培训62次,培训人数3131人;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261次,培训人数12622人。据统计,用于成人教育培训的经费达43万元,不少农民通过培训走上了致富道路。
(四)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我县非常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工作,XX年以91分的“优秀”等级通过了省级教学评估。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科研型、学者型教师队伍,加快课题研究步伐,形成了“校校有课题,人人写课题”的良好局面。“十一五”期间,全县先后有22项课题在国家、省、市立项。县级教研刊物《成安教研》为我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教学交流平台,推动了全县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通过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完善体制齐抓共管
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站在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净化教育发展环境,县、乡(镇)、村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强力推进了我县教育跨越式发展。每年县四套班子领导分别组织召开两次教育专题大型会议,一是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二是教师节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还不定期召开县委全委会、常委会、党政联席会、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等会议,专项研究部署教育工作,通过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突出了教育在全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县公安、工商、交通、城管等职能部门不断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营造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呈现出环境优雅、管理规范、爱岗敬业、“教风正、学风浓、校风好”的良好教育态势。
(二)全面实施四项战略,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一是为了实现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和资源共享,更好地探索城镇学校带动农村中小学发展的道路,我们实施了“盟、扩、增、并”战略。将向阳小学和辛义乡西阳寺村小学结成盟校,选派了名师、名校长,配备了班车,向阳小学教师分期、分批、定时、定员到西阳寺小学任课,实行“一统筹、二交流、三共享、四统一”的管理机制,并实施“一帮一”措施,将两校教师结成对子,一对一帮扶。通过“传、帮、带”活动的开展,西阳寺村小学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二是为扩大校均规模,对李重村小学征地15亩、河疃小学征地12亩、东大姑庙小学征地10亩进行了扩建。三是为了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在18所学校增建了5800平米专用教室。四是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将撤并的农村薄弱初中,改建为标准化完全小学,撤并后小学改建为标准化幼儿园,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涌现出了一批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校舍安全规范,设施完善齐备,环境优雅美观,师生面貌焕然一新的农村标准化、特色化学校。
(三)逐步优化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我县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提高教师素质教育,优化教师整体结构”这个核心,扎实开展“教师三项培训和教师公开招聘”活动。通过对现有教师提高培训、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学历层次,不断完善县城优秀人才向农村流动、县城中小学校长到农村学校任职等配套措施;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县委、县政府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到我县任教,一是通过到本科师范院校直接签约聘任,二是面向社会通过考试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聘优秀教师,所聘教师全部充实到边远乡镇教学第一线。“十一五”期间,共招聘教师213名,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注入了活力,又缩小了城乡差距,推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借鉴经验更新理念,创建文化特色校园
为了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教育强县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组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400余人次先后到教育工作先进地区山东杜郎口、江苏阳思、宁夏银川、天津、唐山、衡水、保定以及本市的曲周、肥乡、临漳等地参观学习。多次邀请省、市教育专家来我县具体指导工作。通过参观学习和专家指导,大家学到了经验,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掌握了标准。依据学校当地文化底蕴、历史沿革,或红色经典、或领袖文化、或儒学精髓、或名人效应、或传统教育作为办学理念,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开展了书法、美术、音乐、舞蹈、古诗文诵读等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活动。[]
四、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十一五”期间,我县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时代进步和新时期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一是教育投入相对不足;二是仍需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三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校长、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能力有待加强,两支队伍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需要进一步加强高中阶段学校建设。为此,我们要正视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