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9 KB
  • 2021-04-19 发布

2020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工作计划4篇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科由于其天然具有的深厚蕴藉的鲜明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而具备了独厚的塑造人 的精神这一独特功能。 “文道统一” ,学文与悟道应同步进行,教育不仅是为文化的传递,更 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作为 世纪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德育的渗透。 一. 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在学生语文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思想认识、 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 《中共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 问题的决议》 中指出: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 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青少年思想 品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 ”“帮助他 们认识社会、 了解国情, 增强建设祖国、 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这些指示指明了思想品德教育 的内容,各科教学都应遵循,语文科当然也不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有明确的 要求。 二. 语文人格教育 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 力培养,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活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德兼美 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有助于优化学生人 格中的认知结构,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 学中的审美内容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确立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自主意识,结合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参与阅读规律的研究,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 . 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也是语文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指个人意识倾 向和各种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即个人心理面貌,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主要有三个 方面: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能力因素,注意、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心 理倾向和能动性的因素;性格、气质等心理特点的因素。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 感想象和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我们的语文教学也 应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要为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作努力。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我们要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 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来实施德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 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 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课堂教学是进行 德育的主要场所, 它以教材为本, 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 诸如爱国主义、 艰苦奋斗、 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 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 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 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 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 能培养刻苦学习、 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 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 使学生扩大视野, 提高思想觉悟。 (三)教师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 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 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 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二、实施小学语文德育的方法 1、平等待人,润物无声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 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赖。对每个学生应该有正 确、全面的看法,在评定学生品德上不能有认识定势,更不能把道德与语文学习成绩等同视 之,而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优生的不足。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公平的、 对学生一视同仁的、 不存偏见的教师,是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多交流的教师,是身教 重于言传的教师,是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默默关心、暗中了解情况,对学生宽松,与学 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样的教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为学生 着想。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 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民主平等地 与学生交流思想、 探讨问题, 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 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 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 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 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 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 实行全面教育, 综合治理, 形成集体舆论, 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2、针对特征, 有的放矢实施小学语文德育, 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不搞成 人化、儿童化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激 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只要把握住德育的特征,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 榜样作用,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 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 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 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 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 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 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 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 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 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 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 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 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 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 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 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 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 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 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 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 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 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 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 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 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 成语股市比赛, 收集简报, 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 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 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 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 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 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 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 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因为对象使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 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行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 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 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 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 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一、指导思想: 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 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 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 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 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语文学科 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 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具体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 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字典、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 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方面。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规范学生发音, 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 独立思考, 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 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引导学生诵读 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三)习作方面。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 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 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 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 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 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四)口语交际。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 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 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引导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 并说 己的感受和想法; 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 努力用语言感动他人;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 容,并能扼要转述。 (五)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 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 察所得;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题目,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 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题目。 四、具体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练习的过程,也是 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 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 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老师做了大量的预备,采取了灵 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 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 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伏的德育因素, 把德育教育贯串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 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 己又有利于他人条件下进行学习。 (四) 、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 应与课外学 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课和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