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19 发布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师德与学生德育的反思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师德与学生德育的反思 ‎ ‎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德育是指对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师德是德育成功的前提和保证,人们常说的“表率作用”、“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止”等,充分说明了这一切。教育实践活动中,师德与德育是融为一体的,怎样才能使德育真正落到实处,就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身的实践,反思以下几个问题。‎ ‎  一、如何教育学生说真话,做真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就是千教万教,教学生学做真人。教育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爱说假话,校内校外两个样。教师也对其进行耐心教育,但收效甚微。我想是否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对学生德育的过程中,有否失误。比如说有一学生的作文明明是造假作文,但由于符合教师的口味,教师就大加赞赏,以作示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造假便宜”的思想。再比如许多学校开展少先队红旗循环赛,是以扣分为手段的,个别教师不去鼓励学生多做好事,而是千方百计确保班级不扣分,甚至有学生损坏公物或有严重违纪行为,也不予揭露,以防“扣分”,名曰维护班级的“荣誉”。还有教师,为了“面子”‎ ‎(怕人议论自己班级教育不力)宁可放弃对严重违纪学生的追根寻源,放任自流。从我的教育实践体会来看,确实感到我们有时是在“辛辛苦苦”地培养学生说假造假的能力。比方说,班里有“劣迹行为”的学生,如果你一查到底,弄个水落石出,肯定比不管有效。所以,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树立对下一代道德素质健康发展高度负责的思想来抓好学生的德育,尤其是在智育中抓好德育,任何时候都要想到教育学生说真话,做真人。那种教会学生如何应付“检查”的做法,那种埋头苦干,只抓智育,唯分而教的做法,实在是太可怕了!(当然,也不排除有客观原因,但作为教师本身,绝不应该如此。)‎ ‎  二、如何进行家校联系,齐抓共管。在对学生的德育过程中,许多学校也十分重视家校联系,也有一整套的家校联系理论和操作规范。然而,实践中,我们发现原本认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却出现了相悖的效果,这是什么原因呢?据我观察与思考。问题1、只讲数量,不讲效果。比如家访,这本来是细水长流的事,你期末来个突击,几天内搞个百分之几十,跑都来不及,还谈什么效果?问题2、只会“告状”,不讲艺术。我们有的教师平时很少与家长沟通,待到学生出了问题,一是对学生大扣一顿,二是上门“告状”,说得家长无地自容,顶回一句“我们也管不了”,效果自然可见。问题3、只会“传讯”‎ ‎,不肯上门。我不是否定这种邀请个别家长来学校共商教育事宜的方式,但我了解过许多家长对此事的心态。家长接到通知,第一反应是孩子在校出了问题(一般情况下,对优秀生不会这么做,疾病学生除外),一路上,家长的心态是不言而有喻的。到了学校,再接受一通“教育”,弄得不好,回去把气出在孩子身上,这样如何教育孩子?这比上门“告状”还差一等!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逐渐产生怨恨心理,甚至报复心理,其效果适得其反。有家长戏虐地称这是“派出所传讯”,可见其抵触情绪。问题4、联系卡成为“状纸”。家校联系卡是一种相当好的家校联系形式,像收费联系卡,安全联系卡,报喜联系卡等,在家校联系中均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然而,使用不当把它当作变相“状纸”,效果就变了。因为这种卡片,一般是明信形式,又是通过学生本人拿回家中让家长阅读,写上意见。状告内容的第一读者是学生本人,这是否有伤害学生“自尊”之嫌,其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能显示教师的无能,同时也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心理”。故而我认为,家校联系,应以教师上门为好,(虽然教师可能因此失去许多休息时间),真正做到“家庭访问”。一般说来,家长看到老师放弃休息时间来家访是比较感动的。在家访中,教师要讲究方式方法,注意谈话艺术,给家长一种朋友间的亲切感,做到尽可能地报喜不报忧。如果孩子确实有较严重过错,也应用委婉的口气告知,商讨教育的措施。家访要有计划进行,不能搞“突击”,对“个别生”‎ 宜重点、多次家访,一为感动家长,二为感动学生,形成真正的家校合力,促使学生健康发展。要求家长来校,宜分期分批(结合家长工作时间的特点)举行一些小型家长座谈会,共商家教事宜。对联系卡的使用,我认为一是作为校务公开性质的联系卡(像收费卡、安全教育卡、师资介绍卡等),二是报喜报优卡,很受家长欢迎。涉及学生违纪,学习成绩低下的情况,则尽可能上门家访为好。‎ ‎  三、如何调查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这里我想重点说说学生的违纪处理。小学生违纪常常是“无意识行为”,他们年纪小,自控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他们的过错,有的是无意造成,有的是从影视中模仿而来,有的是因为好奇心所致,故意犯错是极少数。因此,在处理中决不能一棍子打死。小学生最严重的犯错恐怕要算“偷窃”了。对学生中的偷窃行为如何调查,我发现有两个误区,误区1、发生在校外,与我无关,不查不问;发生在校内,责怪被窃学生“为什么把钱放在书包里”,课上随便问一下了事。误区2、发现偷窃现象,在班里大搞“群众运动”,确定嫌疑对象,逐个审查,最终不了了之。我从实践中摸索出一点门道,对学生中的偷窃现象,如果不明显的,可以采取暗查方式。比方说一下子查不出来,你暂时不要声张,对几个重要嫌疑对象,暗中观察,可布置一些校外小侦察员,还可对嫌疑对象的邻居进行家访,了解情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偷窃者”的心理,他(她)偷窃成功,又没有受到明查,这种“成功心理”驱使他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后“落入老师布下的法网”。‎ ‎  四、如何建立真正的师生感情。情感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形式,我们也常常提到“以情动人”、“融洽师生关系”。但在实践中,常发现个别教师“师道尊严,不可侵犯”‎ ‎,班级管理从表面上看,学生服服贴贴。更有甚者,自有一套绝招,一天到晚让学生抄、背、默,剥夺了学生课外活动的自由,以此达到班级的“风平浪静”,殊不知近视率已超出40%。这种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代价的管理方式,怎能真正融洽师生感情?我认为教师首先要转换角色,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伙伴和朋友,深入到学生中去,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真心实意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我觉得课余多和学生在一起聊聊天,搞些娱乐游戏等,从中了解或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很有益处。我把“家访”称做“做客”或“朋友来访”,学生很喜欢我去做客。因此,我和学生、家长关系很融洽,他们也愿意接受我的意见。其次还有一个教学民主的问题,体现着对学生德育的潜在能量。那种传授式的“我怎么讲,你就怎么听,怎么做”的教学模式,虽然还有一定的应试作用,但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其中,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被剥夺了“民主参与”的权利,影响到师生情感的交流。如果延续几年,还有可能造成个别学生产生人格障碍和交流障碍。我在实践中,努力尝试民主式的课堂教学,许多过去认为的“差生”,都能大胆地与人交流,从而促使其自信心的形成,不断地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师生情感也日趋融洽。当师生情感真正建立起来时,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