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1 KB
- 2021-04-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暑假实践关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省沿江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发展的南延东进,尤其是产业布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逐步深化,区已经成为我市沿江大开发的主要战场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区正面临着实现经济发展提档升级、二次腾飞的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强力推进作为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外向型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围绕这一课题,近期我们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我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从总体态势看: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克难求进,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了外向型经济三年连续倍增。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宏观经济环境偏紧的客观条件下,进一步突出外向型经济的龙头地位,全面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全面加强综合协调服务工作,推进重大外资项目;全面加强对外向型经济的考核管理奖励,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及服务工作,捕捉高质量的项目信息,外向型经济继续保持好的发展势头。年全区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4家,增资项目13个,实现合同利用外资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100万美元;直接出口创汇完成1.2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对外劳务营业额完成190万美元,同比增长22.58%。外资企业已成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区政府也连续四年被市政府授予"外向型经济优胜单位"。
从具体因素分析:我们采取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抽样调查的方法,先后召开两场座谈会(外向型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和从事招商引资工作街道分管领导座谈会),向比较有规模的驻区三资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走访了部分三资企业。从企业发展状况、投资环境、政策环境、产业环境、竞争环境、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对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1、外向型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调查发现,约70%以上的外向型企业都处于盈利状态,但也有个别企业因产品营销或内部管理等问题,出现了亏损,有的甚至已经停业。对于是否在区追加投资,占54.5%的企业表示还没有确定,只有27.3%的企业明确表示要追加投资。多数企业盈利而又对未来追加投资持观望态度,说明既看好中国的市场前景,坚持做好在中国的投资布局,又采取了小心谨慎的应对措施。因此,我区外向型企业发展状况总体良好,但喜中有忧。
2、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分析。
调查显示,69.7%的外商对政府办事效率、政府官员及公众对外资的态度、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廉洁自律和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较为满意;65.5%的外商认为在我区投资的一般管理成本、劳动力成本、当地员工素质、短期资金的可获得性和基础设施属中等水平;对于中方履行合同的状况,90.9%的外商还是比较认可的。这说明,政府对外商服务的水平还应进一步提高,在提高当地员工素质和短期融资、规划完善基础设施上还应进一步挖掘潜力。对于在华投资动因,74.2%的外商认为是利用母公司的特有优势和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与高成长性,并且预期有好的投资回报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很重要;66.7%的外商认为这是其母公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要为已在华的其他子公司供货、服务和建立海外市场出口基地;75%的外商把投资的低成本、分散风险、克服贸易壁垒和母国政府的促进政策作为一般重要的因素来考虑。这说明对外商来说,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开拓中国巨大的市场,并从中获得很好的投资回报是最重要的。因此,吸引外商过来投资的招商工作固然重要,而为引进来的企业提供"后续服务"也不容忽视。对于投资所在地的选择,88.5%的外商对当地经济发展速度、基础设施、高素质的员工来源、低运作费用和便于开拓市场等五个因素看得较为重要,而对合作者的要求、外籍人员子女的安排等属于次要考虑因素。这说明招商引资与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互动过程。招商地区既要做好"硬件"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又要做好"软件"工作,如对当地劳动力进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机关运行效能等。
3、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
对于选择在区投资落户的因素,土地优惠排第一位,交通区位优势和配套服务设施并列第二,人才因素第三,税收优惠第四。这说明以前我区的招商引资更多地是利用了土地优惠政策,交通区位、相关配套服务方面的优势还没有显现出来,区域内的人才优势更没有很好地利用。对于投资项目落实情况,81.8%的外商表示很顺利。只有少数企业表示不顺利,虽然数量很少,但反映的问题不容忽视。例如有的企业提到因场地狭小无法扩大再生产,想在区内其它地方建厂,还必须重新注册等。对于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这次调查显示,认为满意的占63.6%;一般满意的占27.3%;认为有待改进的占9.1%。对于区政府优惠政策的兑现情况,认为全部落实的占63.6%;认为基本兑现的占36.4%。对于外商与政府的沟通情况,外商评价也较高,认为沟通便利、政府积极解决问题的占72.3%,认为沟通一般、政府态度一般的占27.7%。对于最希望政府提供的帮助,占63.6%的企业提到了税收优惠,占27.3%的企业提到资金融通,占9.1%的企业提到土地审批问题。
4、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产业环境分析。
从企业产品销售分布看,70%的企业以出口外销为主,市场和国内其它市场销售为辅,20%的企业以市场销售为主,出口和国内其它市场为辅,10%的企业以国内其它市场为主,出口和市场为辅。从企业供货来源分布看,62%的企业从国内其它公司进货为主,21%的企业从当地进货为主,17%的企业从海外进货为主。这基本符合中国日益成为国际制造业基地和采购中心这一趋势。但反映出外资企业在当地市场采购配套产品的份额不高,从供应链管理和产业链的角度来说,当地的上游配套企业不完善,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做好产业规划和引导,大力支持本地配套企业的发展,同时更好地开展"以商引商"工作,通过外商把相关的配套企业吸引到投资兴业。
5、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竞争环境分析。
对于在华竞争优势,93.8%的企业对公司产品系列、制造技术、资金实力、员工培训、母公司品牌、协作企业等六个方面相当有信心。对于今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与困难,主要是担心法律环境不完善、不能及时收回货款和政策不连续、不一致等,其次则为非法运输与假冒产品、地方市场保护主义、当地员工协调、文化适应等方面的因素。这说明我们要学习并适应在WTO的游戏规则下开展经济活动,要提高政府政策的透明度、连续性、公平性,要倡导诚信守法,努力打造信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社会,从而让外商放手投资、安心经营。
二、加快我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今年是全面实施""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经济新一轮腾飞的加速之年。我们建议:
1、要注重对产业规划的后续研究,以科学的产业规划引导外向型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的产业规划,明确的功能定位,是发展好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前提,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根本指南。没有科学的产业规划作指导,经济发展就没有重心,招商引资就没有方向。实际上,我区已经尝到了注重产业规划的甜头。这几年来,区委、区政府根据全市总体规划和地域及经济发展潜力,特别是结合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体产业规划,提出了构建"一带两区三大板块"生产力布局和"三集中"的规划思路,以此引导全区的经济工作,突出强化配套功能,抢抓大道、疏港大道、仙新大道建成通车有利契机,高品位搞配套园区规划,严格按照配套功能化布局,编制控制性详规。仅年-年,我区先后累计拨出1000多万元,用于对接开发区产业规划,编制了全区的产业发展布局和产业园区的规划,并重点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攻点,搞好基础设施和配套环境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产业与环境相映衬,人与自然相交融的生态园区,从而做出了配套经济的特色。在编制全区""规划的过程中,区委、区政府又立足全市、全省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专门编制了《区开放型经济""专项规划》,针对"
"期间产业规划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期间面临的重大机遇,对我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策略、发展措施、产业布局和行业选择等进一步明确,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符合区情,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我们今后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根本指南。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个规划的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多选符合产业规划、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后劲足的项目落户,不选低技术、没潜力、没后劲的项目。多选具有产业集聚效应、龙头潜力的项目落户,不选产业关联度差、没有带动效应的项目。多选土地集约、生态友好的项目,不选土地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项目。同时,我们还必须加强对详细产业规划的后续研究,根据全市、全省、经济发展态势和产业规划的推进情况,及时对有关指标进行修正和调整,使产业规划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2、要善于引势、借势和造势,为我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拓展更大空间。如果单从我区自有的发展资源来看,似乎空间越来越小,优势越来越差,发展壮大经济越来越困难。但区域内有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蓬勃发展的仙林大学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强大的产业集群,形成的四大支柱产业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特别是平板显示器的集群,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显示器产业基地;仙林大学城则具有丰富的人才技术资源。如果能很好地从他们那里引势、借势,经济的发展必将是"附之青牛,一跃千里"。区委、区政府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整合三区优势资源、实现三区共同发展"方面大胆创新,尤其是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间,还以此为专题,在三区干部群众中进行了一次"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大讨论活动。经济部门也积极探索,定时定期与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沟通联系,互通信息资源。在每季度的招商会上,还专门邀请经济技术开发区分管招商的领导和具体招商人员以及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老总座谈,互相交流,并将的投资环境和区内资源进行介绍,重点推出与之相配套项目。在招商策略上,也紧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特色,利用其已有的产业集聚效应,从适应其发展趋势和延伸产业链上进行招商,从而引进了相当一批配套项目。在项目选择上,主攻其工业项目引进同时,加大配套项目和服务项目的引进,努力营造"研发在总部、组装在开发区、生产配套服务在"这样一个工业经济联动发展格局。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今后,我们还应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与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联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搞好服务和对接,明确定位、合理分工、错位发展,实现政策上互动、优势上互补、发展上互促。我们还要善于造势,根据""规划,将加快建设5个中心,即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和东部城市绿化中心,这5个中心都和我区有极大的关系。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中,把能源产业主要布局在区,沿江规划了5个电厂。这些,都是我们营造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因素,必须认真进行研究,科学加以利用。
3、要创新体制、统筹协调,提高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整体效能。招商引资工作必须全区上下一盘棋,整合资源,统筹发展。我区现行的招商体制,在一定时期成效是非常好的,调动了全区上下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积极性,但其弊端已经逐渐显现。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在提高全区招商工作的整体效能方面大胆创新。一是招商政策要一致,避免无序竞争。要研究制定一套符合实际、具有特色、全区协调统一的招商政策,在土地出让金、税收减免等方面都一致起来。不能再单纯地强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街一策、一企一策、一时一策。二是招商信息要互通,避免资源浪费。要建立招商信息通报、协调机制,可以区招商部门为中枢,以各街道、部门为节点,建立招商信息的交流系统。三是发展利益要共享,避免利益失衡。这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要从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高度,制定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使提供招商资源的各方,都能合理地分享项目落户发展带来的收益。四是招商形式要创新,避免守株待兔。要积极探索网上招商、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等,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招商活动。要加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等方面的合作,组团出击,壮大声势,联合招商。五是招商队伍要专业,避免才疏心浮。招商引资工作涉及项目论证、营销策划、金融贸易、商务谈判以及注册登记等广泛知识,要求招商人员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人才,加强培训力度,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经济、法律、金融、外语等专业知识,也有广泛的公关、谈判等技能的高素质的专业招商队伍。要健全激励机制,调动招商人员的积极性。
4、要优化硬环境,进一步加快特色园区建设。工业向园区集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近年来,我区主要围绕服务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好配角,大力实施专业化协作配套工程,以园区为载体,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以工业为核心的配套产业。到年底,全区投入工业园区的资金就达2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8亿元,重点建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配套企业相对集中的配套园区,并实施市场运作,按照"五通一平"标准要求建设园区。今后要进一步加快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为全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和自身发展、项目承载能力等方面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我区更快、更好、更有效地承接经济技术开发区辐射奠定坚实的基础。
5、要完善软环境,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一要完善"一条龙"服务流程。对企业来讲,时间就是效益、就是金钱。周到高效的服务,可以减少企业运行成本,增加企业竞争活力。我们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大胆借鉴外地好的做法,从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工商税务注册到各项检查验收,为企业提供全程服务,使招商项目尽可能快地落成投产。二要建设"一站式"服务窗口。目前我区机关部门相对比较分散,企业人员办事很不方便,有时难免跑冤枉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关工作整体效率。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政务大厅的建设,使所有涉及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部门集中办公,并按照工作规律,合理安排部门顺序,科学设计工作流程,使企业人员不出政务大厅就能方便快捷地办好所有事情。三要切实保证有关政策落实。充分用好用足用活省、市关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各项政策,让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政策利好的实惠。四要努力维护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要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公正执法,公平执法,杜绝滥用权力的行为。要加快征信体制建设,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要深化"平安"建设工作,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五要加强与企业的跟踪联系,搞好"延续服务"。我们不仅要在"引"的过程中热情周到,也要在"进"以后热情不减,使企业感到我们始终在关注着他们,为他们服务。要与进区企业保持经常性的密切的联系,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