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04-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音乐计划总结之《音乐课程标准》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它标志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
时期即将开始。在这个标志性的文件中,充分体现了我们对 21 世纪音
乐教育的展望。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观点,对
我们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想就课程总目标的三个层面谈谈我对新课标
的认识与理解。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总目标要求在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上达到: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想我们首先要明确,音乐教育的首要任
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能够陪伴人的一生的,这不
也是能受用一辈子的东西吗?对学生来说,音乐首先是生活而不是学科,
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快乐,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愿望,也是我们
所有人的美好愿望。从北京教委的一次调查开始,大家都意识到应该对
“学生喜爱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这一现象进行反思,甚至不仅是学
生对教学反感,教师也感到乏味,主要问题在于单纯为了掌握知识技能,
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特点。对于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来
说,摆在我们面前的首先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可塑造的各种能
力,这恰恰是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基础教育中的
音乐教育之首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
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不是着眼于培养音乐的“天才
儿童”和专业型的人才。通过音乐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能对生活充满积
极乐观的态度;极大限度地发展人的创造潜能;丰富体验音乐中所蕴含
着的人类那美好的情感;提高人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其个性得到和谐与
健康的发展。因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
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终身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最
好体现。当然,我们所说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不是指一般性的接触,而
是通过正确的音乐教育逐步建立起对高雅、健康的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这其中必然包含着表现技能和欣赏能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
二、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的学习方式 1、体验
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乃至教学过程都必须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教
育理念。给学生创设一个丰富的情感体验的音乐环境,潜移默化地陶冶
学生的道德情操,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常常听见老师这样对学
生说:“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是一首优美、抒情
的乐曲。”然后要求学生用何种何种感情去演唱。我认为这是最强人所
难的,感情怎么可以强加给学生。又如新课伊始,教师似乎是想使学生
参与到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去,在音乐响起后,就一直不停的要求学生身
体动起来,并且自己也在晃动身体,于是整个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随
着教师有节奏的“动”了起来。又比如说我们以前在欣赏课上,总是不
停的让学生分段欣赏,以至到了下课学生对于整首乐曲都没有一个清晰
的印象。其实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犯一个错误,就是我们一直是“引导”
学生在形式上体验音乐而不是在内心!
课程目标中指出: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
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其中强调的就是完整、充分地聆听音
乐,首先让学生完全融于音乐本身之中,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而不
是将音乐构成元素支离破碎地进行讲授,而后才是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
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总之,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始终贯穿着学生情感的参与。这才能成为真正
的审美教育。
2、模仿《课标》中指出: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
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
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在这里我觉得我们对于模仿的理解不能只停
留在模仿小鸟叫、模仿小猫叫,我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位教育家到
法国去考察,提到:法国的艺术教育课会通过训练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
模仿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表现力”,这如使我对“简单”的“模仿”
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他们的艺术教育课上还有一种叫做“身体表现”
的表演形式,所谓“身体表现”,既不是舞蹈,也不是体育运动,而是
一种“活动身体的艺术”。,如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或其他同学说的话进行
“身体表现”或按着诗歌的内容伴随旋律进行“身体表现”。对学生说
“你背着一快很沉重的大石头”学生就做出背石头的姿势,迈着沉重、
蹒跚的步伐缓缓向前走:这时又说“你累了,石头越来越重了”于是表
演者又作出挥手檫汗、气喘吁吁的样子。其实这就是在帮助学生积累感
性经验。因为是艺术教育课,教学指向与我们音乐课有所不同,但我觉
得可以借鉴一下,如我曾作过这样的尝试:让学生即兴创编并表演音乐
童话故事《新编小红帽》,给学生一个大致的故事情节:小红帽代妈妈
去看望爷爷→景色迷住了小红帽→大灰狼扮成爷爷躺在床上→危急时
刻猎人赶来打死了大灰狼。再给学生一组音乐,让学生进行分工合作,
选取合适的音乐配以情节并表演。你会发现这时不仅体现出个人的表现
力,集体的表现力显得更为突出。
3、探究“探究”,应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
验的过程。《课标》要求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
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精到学生进行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
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探究过程。很明显,
“探究”更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
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所以我们强调的是首先提供开放式和趣味
性的音乐学习情景,然后是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
的探究与创造活动。
4、合作“合作”并不是几个人围在一起随便说上几句的代名
词。形式很容易做到,把桌子或拉开或合拢,几个人凑成一堆,但真正
意义上的合作却不容易。以一节课为例:教师以故事导入新课后,便让
学生分小组学习歌曲,课堂上的气氛顿时“热闹”起来,十分钟后,让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课堂却又“安静”了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
情形出现?首先是每个学生对新的歌曲并没有一定的印象,教师让学生
此时合作完全是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是毫无意义的合作。我认为,音
乐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与别的科目不同,它的基础是学生在教学活动
中对音乐作品有了一定的领悟,有了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充分利用音乐艺
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去“合作”,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
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同时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无论你用什么样
的形式去合作,小组讨论也好,师生交流也好,你都不能让学生脱离音
乐本身、毫无价值、流于形式的合作。
5、综合一提到综合,很多人都会想到上音乐课让学生画画,
这种做法曾有一段时间很流行,我也曾经做过,其实这是我们曲解了
“综合”的意思,我们在所谓的综合时,摈弃了音乐。音乐课中的综合,
是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
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
术活动中的价值。我们再回头想想“画画”,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为了让
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那我们完全可以出示一些画面,让学
生选择,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花那么多的时间让学生画画,不是每个学生
都是画画能手,而且我们更应该明确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用画画的形
式来表现音乐。总之我们在运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时,千万别忘了这是
音乐课,用吴斌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坚守音乐阵地,不要偏离音乐本身。
三、打好艺术素养的基础我们用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我
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就是为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打
好艺术素养的基础。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础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
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
有效地促进学生音域审美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
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是识读乐谱,在音乐活
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
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
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
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
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
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
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总之,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的,
其实在学段目标中,留给我们的空间更广阔,更自由,相信在实践中我
们对它的理解会更深刻更透彻,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音乐
给他们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