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2021-04-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物计划总结之新课改下的“学案导学,高效课堂”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笔者为了适应新教材的教法,对新课标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且结合我校推进的“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活动中的教学实践过程,从教材改变、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学法的改变、导学案以及高效课堂的构建等方面比较了新课标与原教材的差别,并作出了相应的教学反思。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经验、心理特征等设计,供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案,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导学案能够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更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学业成绩。
关键词:新课标 课程结构 课程理念 导学案 高效课堂 三维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能力为主要特征的高中新课实验在我们省开展已两年多了。新课标的实施是为了把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新型的素质教育,教师由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学生由原来的死读书、读死书转变为通过积极的自主探究活动主动的获取知识并藉此提高技能培养情感。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教材、教学观念、教师的教法还是学生的学法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一、课程性质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及教学目标新的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四条基本理念和三维目标。四条基本理念的内容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提高科学素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谓“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对象为全体公民,而非科学家;二是指实际需求,有针对性;三是生物科学素养不仅包括生物学知识,还包括探究的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
“面向全体学生”是体现教育公平的核心。“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是: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和提高。在实践中的具体要求是,按课程标准完成必修三个模块和所选的选修模块的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是,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进一步提高,让弱势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在科学素养上都有较大的进步。
“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也是全球范围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探究式学习是生物学教学中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主动学习者才是成功的学习者。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既是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也是提高教学实效的有效策略。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和经历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体会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认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同时也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教学目标除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之外还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长期以来,一些生物学教师认为生物教学仅是教授书本中的知识,将生物课程的重点放在生物学理论上,强调中学生物课程在学科体系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中也局限于对生物学事实和概念的记忆。学生几乎不能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难以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而生物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都密切相关。
三、导学案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更有效,课堂更高效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上。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高效课堂的“三个标准”:(1)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新课标下,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个理念不是一个时髦的叫法,而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须条件;(2)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3)学生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1.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全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传统教学尽管也一直强调三个环节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些环节,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忽视了课前的环节,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而导学案在环节的设计上包括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堂反馈矫正、课后拓展延伸等,学生借助导学案,预先了解学习目标、查找相关资料、解读学习内容,并通过学习小组的交流与合作学习,解决一些基本问题,从而使学生建立起所学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生成问题。同时在规范办学行为后,出现了大量双休日、节假日等课外自主学习的时间,导学案可确保这一时间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在课堂上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展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强,整个学习过程被导学案这个载体有效地占领,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使课前、课中与课后环节有效衔接,形成学习的闭合回路,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置于教师的有效监控之下,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益自然得到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依案学习,由预习准备开始,到提出问题、研讨学习、释疑解难、训练巩固、监测评估,再到拓展训练,环环相扣,知识生成、能力提升自然蕴含其中,学生也自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2.导学案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得到落实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有方向、有目的、有策略、有方法的有效学习,学习完全自主,完全参与其中,学生完全主宰着学习,效率自然很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深、理解得更透彻,还要求学生注意积累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仪态仪表、公共场所的应对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式学习,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组内和组际的交流和讨论。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要让他们自己解决,凡是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通过团队协作解决,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得到落实。
3.导学案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案从尊重学生的学习权益和兴趣出发,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这样的学习自然就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变化。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见解,提出自己的疑惑与困难,师生互相交流、共同研究达成学习目标。导学案导学,自始至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拿到导学案后,就开始了主动学习,这时导学案是学生很好的指导教师,通过导学案学生可以明确了解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的重点,并自觉地进入预习状态,80%的学生能解决80%的基础知识,并重新发现和确认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自觉地做好了课前准备。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动态点拨和导学案的书面指导下,或自学或互学,或自我钻研,或小组讨论,或研讨或探究。学生自觉地参与群体中,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
4.导学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导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具体的学习目标设计,已涵盖了“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在给学生学习路线的同时,也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思想和态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体验和感受,长此以往,学生就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这为学生学会学习奠定了基础。导学案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法指导,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当然要充分发挥导学案的效用,在使用上要求教师能够提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拿到导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认真进行预习,在完成导学案时做到:自觉、主动、独立。在导学案中要适当留白,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学生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5.导学案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利用导学案导学,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降低学习难度。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作用最终也会体现在具体的学科成绩上。本研究对此也做了初步的实验研究。研究方法是选择新入校的高一学生,以两个平行班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没有学案学习的经历),在整个高中生物必修I的教学中,实验班利用导学案教学,对照班则采用不用导学案的传统教学方式。
四、构建“高效课堂”
1.课前充分的备课:(备教材更备学生)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
2.教师准确的定位在具体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把“课堂”变“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互动(知识是学生“学”的,不是“教”会的,教师的课堂语言不是讲知识的,是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驾驶汽车,而教师好比是“路标”,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高速公路”,不走“岔路”。 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3.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与交流针对多数学生的胆怯、怕说话的现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有利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从自行研讨转向小组讨论,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其形式可以是同座二人、前后四人、分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多种方法,分组中还可以按学习水平层次,同层分组或搭配分组,采用何种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这样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敏捷性、多端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高中生物课,是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应该重点探讨的问题,新课程的改革,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结构,来之不易,其实施,任重而道远。新陈代谢,推陈出新,未有穷期。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模块一《分子与细胞》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模块二《遗传与进化》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模块三《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5、《高中生物新课标的课程结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朱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