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7 KB
  • 2021-04-20 发布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总结范文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总结范文 省重点帮扶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富民现场会召开以来,现代农业产业园紧紧围绕会议要求,落实会议精神,加强统筹协调、壮大园区产业、推进产业富民,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各方面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园区总体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现代农业产业园牢牢抓住成功入围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的重大机遇,着力推动园区发展转向高质量,努力打造发展水平高、科技含量高、服务水平高、综合效益高“四高”型示范园。目前,园区已集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建成6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3个省级园艺标准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 ‎1.坚持生态为先,优势特色产业构建取得新进展。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坚持以工业化的思维发展特色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超80%,主导产业加工转化率达54%。做强循环经济。围绕打造特色循环产业,着力构建以工厂化食用菌为主的菌蔬果渔全产业链式发展模式,在前道原料环节带动周边乡镇种植农作物1.2万亩,在后道生产环节与苏州硒谷合作进行精深加工,共引进工厂化食用菌及关联企业19家,日产量超过500吨,成为全省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2017年循环产业总产值达22.68亿元,占园区总产值73%。做优三产融合。突出新业态、新经济培育,大力推动农旅、农电融合,加快发展文旅休闲观光农业,充分发挥园区“醉美”电商平台与物流体系支撑作用,带动全县建成各类网店、“村淘”项目4500余家,各类网络销售企业600余家,今年以来已接待各类游客和考察活动等67.3万人次。做大特色品牌。注重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华绿牌金针菇、华佗牌金针菇等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活动,着力打造“食用菌”“鲜桃”“成子湖青虾”三大区域公共品牌,“鲜桃”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农业农村部评审,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3个,绿色、有机等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超过55.3%,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4%,园艺作物标准园、标准化养殖基地占比达50%。‎ ‎2.坚持富民为本,多元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得到新拓展。突出联农富农并举,积极构建多元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参与园区建设、共享发展红利。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将达到2.4万元,超过全县平均水平35%以上。其中就业联结,通过设立劳务中心,帮助1300多人就业。创业联结,在建15万平方米创业创新孵化中心,让创业创新者“拎包入驻”。股权联结,以奖补资金入股优质企业,将其中60%股权量化到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服务联结,成立劳务、农机等合作社11个和桃果机械化服务平台,促进农户降本增效。金融联结,开展农村土地“两权”抵押试点,发放小额信贷7382万元。保险联结,桃价格指数保费由财政负担70%,每亩少交保费210元。科技联结,通过“两化”“三新”方式,亩均降本30%、增效1500元以上。扶贫联结,开展“四送”“四资”活动,为228个低收入户送去152个岗位。‎ ‎3.坚持内涵为要,先进技术装备集成区构建实现新突破。注重典型引领、要素集聚,探索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四新”发展路径,全面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内涵发展。让主体更强。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拥有100-300亩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203个,两年来新增5个家庭农场集群和16个农业龙头企业,国润农业目前正申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让服务更优。围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牢固树立“店小二”服务意识,建设冷链物流、智慧能源、综合服务等“六大平台”,设立展示、会商、创联“三大中心”,落实放管服“2212”改革,跟踪解决企业和经营主体在土地、项目、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小政府、大服务”的运行模式,目前正计划研发园区APP服务平台。‎ ‎3.坚持改革为源,管理运行机制构建迸发新活力。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善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激发园区内在活力。优化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小组高位统筹、园区管委会主体落实、职能部门协同创建的组织架构,实行“园区领导班子半月一会办、县分管领导一月一会办、县主要领导两月一会办”推进机制,推行特事特办、市场化方式、实体化运作,“扁平化、专业化”的运行管理模式初步构建。深化要素资源配置。在奖补政策上,去年以来整合涉农资金1.2亿元支持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在土地盘活上,将5600余亩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用地,办理设施用地1700余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60余亩;在金融支持上,探索权属清晰的农民动产、不动产抵押贷款业务,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7382万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6400万元,计划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40余亿元。强化科技人才保障。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试行“园区引进、园企共用、以企为主”的用人方式,与省农科院共建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与省硒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分中心,新引进“双一流”高校研究生11人,为园区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保障。‎ 二、省级财政1000万补助资金项目使用情况 因现代农业产业园接收省级财政1000万补助时间较迟,此前不了解该笔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指导意见,故没有实施,截至目前,正在履行该项资金的选项公示程序,切实保障将该笔资金用在实处。‎ 三、南北园区挂钩合作共建情况 挂钩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挥各自优势,深入开展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建立共建农业园区的联合协调理事会制度,形成了协同创建的组织架构,共同谋划,加快推进共建园区发展。‎ 二是在产业合作方面,双方整合资源,推动和引导区各类企业到园区投资兴业,达成富硒功能农业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苏州市富硒功能农业企业院士工作站分站。‎ 三是在金融、科技合作方面,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桥梁,与苏州银行、苏州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东吴村镇银行加强业务往来,融资6000万元用于园区创建工作,利益联结机制建设进一步深化提高。‎ 四、产业富民情况 现代农业产业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根据省农委下发的2018年农业产业富民推进工作要点的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富民工作,创新八项利益联结机制,取得初步成效。‎ ‎1.就业利益联结机制:在园区管委会设立劳动力资源服务中心,在村居组建劳务合作社,对辖区内劳动力进行技术指导、岗前适应性培训、岗位推介、就业指导和维权咨询等综合性服务,加快“农民变工人”步伐,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同时,根据每个村居输送的劳动力数量、质量和就业状况给予其一定的补贴,增加村集体收入。‎ 富民成效:引导1300多名农村劳动力有序进入园区一二三产就业,其中在种养基地务工的月均工资1800元左右,在食用菌等企业务工的月均工资3000元以上。‎ ‎2.创业利益联结机制:规划建设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配套设施完善的创业创新孵化中心,设立果蔬加工区、水产品加工区、特色食品加工区等功能板块。园区帮助企业注册、招工,提供技术、项目咨询,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服务,有序引导“新农人”围绕菌蔬果渔生态循环产业进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着力培育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富民成效:双创孵化中心标准化厂房己建成,签约桃果加工、净菜加工、菇品加工企业5家,让创业创新者“拎包入驻”,让“农民变老板”成为现实。‎ ‎3.股权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以股代奖”“以股代补”方式,将部分奖补资金入股优质企业,把园区国资公司、村集体、农户和优质企业联结起来。在项目建设期间由园区国资公司代持股权,将其中的60%股权量化到村集体,并由村集体将其50%的收益动态量化到低收入户,形成村集体、低收入户和园区三方均有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 富民成效:物流等企业2600万元,村集体可分红70.2万元,其中35.1万元量化到低收入户。‎ ‎4.服务利益联结机制: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育苗、技术等)、产中(植保、管理等)、产后(交易、电商等)等主要环节,鼓励园区村居成立劳务、农机、营销、土地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以及通过政府花钱购买服务和建设市场等方式,为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小农户的生产经营等提供社会化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富民成效:组建劳务、农机等合作组织11个;购买69台套桃果农机具和搭建服务平台,向桃农提供打药、施肥、除草、剪枝、摘果等服务,每亩可降低生产成本40%左右;新建五堆果蔬交易市场,农民免费进入市场交易,每亩每季可减少交易成本230元左右。‎ ‎5.金融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权“两权”抵押试点,通过全省联网的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重点探索权属清晰、无争议的“两权”抵押业务,有效防止“两权”“一女多嫁”现象,切实减少金融机构放贷顾虑,增加放贷信心,有效盘活农村存量资产,让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获得金融支持,解决其“融资难”问题。‎ 富民成效:去年至今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7382万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6400万元,金融杠杆撬动作用明显增强,计划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40余亿元。‎ ‎6.保险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保险公司围绕乡村振兴、园区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扶持,创新推广特色农业价格指数保险、灾害保险,重点将低收入农户选择较为集中的桃果产业全部纳入“两险”保障范畴,其中桃价格指数保险保费由投保农户、财政按3:7分担,切实减轻了桃农负担。‎ 富民成效:今年已经实现桃果产业“两险”全覆盖,县财政为桃农负担保险费156.76万元,桃农每亩少交保费210元,有效增强了其抵御生产经营风险能力,促进了产业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 ‎7.科技利益联结机制:重点通过“两化”“三新”方式,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主导产业发展质态和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两化”即通过农民讲习所开展职业培训,加快农民职业化、职业经理人化的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水平。“三新”即通过采用新品种、运用新装备、推广新模式的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和主导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富民成效:在“两化”上,今年已开展各类培训19批次,其中培训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5批次330多人次。在“三新”上,推广菌蔬果新品种40多个,特别是正在研发的富硒功能食用菌产品,预计产品价格提高10%左右;采用水肥一体化、物联网、菌蔬果循环生产、流水鱼循环养殖等新技术、新模式12项,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约30%,菜农、果农、渔民亩均增效1500元以上。‎ ‎8.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重点以乡村振兴为龙头,与省农科院组建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排定乡村振兴产业目录清单,提高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并积极策应成子湖片区脱贫攻坚,针对每个低收入户的不同情况,持续开展送项目、送岗位、送政策和送温暖等“四送”活动精准到户;针对村居经济增长乏力,通过资源开发、资产运营、资本运作和资助投入等“四资”举措精准到村,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渠道。‎ 富民成效:今年已为园区228个低收入户送去152个岗位、228个项目,政策性扶持79.89万元;3个经济薄弱村通过“四资”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今年陶圩、桂嘴、薛嘴村集体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0万元、18万元和18万元。‎ 五、园区下一步工作打算 现代农业产业园将以此次产业富民现场会精神为指引,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园区产业宣传、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经验的宣传,以多种形式推进产业富民。‎ ‎1.促进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第一位要求。将以发展壮大以工厂化食用菌为主的果蔬菌渔生态循环产业作为致富百姓的重要依托,通过聚龙头、扩基地、兴产业,吸引食用菌、果蔬、水产等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发展成为吸纳、带动农民就业创业的主阵地。‎ ‎2.吸引农民参与。农民既是需要辐射带动的对象,更是增收致富的主体。若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则形成不了脱贫的内生动力,而仅依靠外力帮扶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将不断创造条件,激发农民自主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使之成为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之一。‎ ‎3.提供政策保障。不与民争利是现代政府治理的要义之一,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勇于担责,特别是在打赢“精准脱贫”这场攻坚战中,以乡村振兴为龙头,在发展主导产业、搭建服务平台,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都付出“真金白银”,有效解决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户增收乏力和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夯实区镇协调联动发展的基础。‎ ‎4.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坚持扩量提质并举,围绕设施蔬菜(食用菌)、特色水产(成子湖青虾)和精品桃果三个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食用菌、鲜桃和成子湖青虾等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冷链物流中心、加工孵化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基础设施提档和改革创新提档,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确保创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